第 3692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一些头部品牌开始“涨价”了...
第一批打价格战的品牌,开始悄悄“涨价”了。
进入四季度,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前不久,有消费者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怒吼:“西少爷9.9的酸辣粉呢!!还我!”打开西少爷点餐小程序后,发现情况正如“怒吼”所言。
10月30日,西少爷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上新”推文,在随后更新的菜单中,菜心、莲花白等新品登场,点餐小程序界面也更替为新版,从“9.9降价大红报”变为了“ABCB套餐组合”。
而此前限时登场的9.9元系列单品,及其他“折扣套餐”,已全部下架。
与此同时,陷入“涨价”谜团的头部品牌,还有火锅界“老大哥”海底捞。
12日,有陕西网友表示,发现在海底捞的点菜系统中,不再有半份和整份的区别,只显示“份”。并以捞派脆脆毛肚为例,以前的价格是80元/整份和40元/半份,而调整后变为了58元/份。
随着该声音不断发酵,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二位,累计阅读量冲击亿次。根据当事门店回应,称“因为顾客点半份比较多,所以门店首发实验,现在一份约等于之前的半份。”
紧接着,海底捞官方也下场回应,表示:“半份菜并没有取消,考虑到消费者对小份菜的偏好,海底捞在个别门店试点,以原本半份菜的份量和价格来统一菜品规供应规格。”
不止西少爷及海底捞,被不少人称之为此轮“价格战的源头”库迪,也在悄悄涨价。
早先,库迪曾多次推出“超低价活动”,不止有8.8元促销政策,全新单品均可使用,更在联名活动期间上线过0.1元咖啡的政策。
但如今,不仅划线价全部上调1-2元,8.8元的促销政策已逐步调整至9.9元,热门单品更是直冲15元,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库迪的“低价策略”面临屡战屡败。
不过一些头部品牌的涨价,也并不意味着这场“价格战”接近尾声。
别急,“价格战”并未结束!
仍有很大一部分品牌在探索极致性价比,不断打出“新低价”策略。
前阵子,南城香在部分门店上线小火锅新品,37.8元的套餐里面,含有一份原切肉(牛肉或羊肉)、锅底,蔬菜和小料自助,其中蔬菜有8种食材,其供应时间在下午16点之后。
30元极致性价比的火锅体验,让不少消费者自发为其宣传,门店中更是肉眼可见多了一批“火锅种草者”。
另外,南城香上半年也以早餐优惠套餐,加入“价格战”行列。现磨豆浆和粥品3元无限续,打造早晚两餐性价比餐饮,有网友感叹,“本以为3元无限量饮品够狠了,这次的小火锅更狠。”
而头部火锅大佬的海底捞,尽管刚刚受到“涨价减量”声讨,但其月前推出的高性价比小火锅子品牌嗨捞,依然被不少消费者欢呼、种草。
作为海底捞的平替,嗨捞定价在人均60元-80元左右,更低的价格,依然维持着有保证的品质,店里的菜品是冷链直供,整个门店装修风格基本能看到海底捞的影子,让网友直呼:这价格,比呷哺呷哺小火锅的性价比更高。
就连消费者嘴里“高贵的星爸爸”,也开始在各大生活服务类平台上,出现19.9元一杯的促销活动。从这些活动合作可以看到,星巴克并不是没有加入咖啡低价战的想法,而是悄悄地,不敢张扬,以大家看到、秒杀到就是赚到的形式加入了。
除此之外,在今年下沉扩张的品牌中,茶饮品牌甜啦啦的“低价高质”策略,也相当惊人。
公开数据显示,其全国门店已经超出6000家,并且加快深入下沉市场的开店步伐。据实地观察,仅在五线城市的某个农村市集,就已经陆续有两三家甜啦啦新店开业,门店渗透足够下沉。而在“质价比产品”层面,甜啦啦也已经推出12元超牛牛油果、超红车厘子和8元清风茉白鲜奶茶三款产品,在“高质价比产品”的路上越走越深。
不过,做性价比的前提,也需要品牌投入更多成本和精力,让利给消费者的同时,更要对门店经营的盈利数字有精确判断,以防出现营收亏损、闭店的结局。
毕竟,用低价促销活动引客流,本质上还是“资本游戏”。倘若大牌涨就跟风涨、大牌降就跟着降,小餐饮人只会“死得更快”。
对于更多中小餐饮人而言,“打价格战”虽能在短期内吸引顾客进店,一时间门店生意爆棚,但如果不加节制,反而容易引起反噬。
深陷“价格战”的中小餐饮人
夹缝求生!“垂死挣扎”!
这不,在11月17日,长沙主营生蚝、罗氏虾等海鲜的蚝力士创始人“晓轩哥”,就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我们玩不起了!决定停业,在这里跟大家道个歉。
本想借158元海鲜放题活动吸引客流,没想到活动第一天就亏了一万多元,建议已团券但未消费的顾客去平台退款。”
无独有偶,不少小餐饮人都接连发出类似的声音。
一位河南烧烤店老板表示,“郑州的烧烤生意,今年卷得非常厉害。营收、客流甚至不如前三年。那些生意好的门店,都是具有极致性价比,且有烟火气的门店。为了增强竞争优势,我们也会定期推出一些便宜的新品。”
另一位经营面馆的老板表达,则更加激烈,“大家卷的一塌糊涂!推活动、做降价套餐……现在很多店生意都不好,所以大家只能靠低价引流,造成越来越卷的状态。
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赢,那大家就一起‘干’吧!”
某五县县城的饺子店店主也称,“今年生意太难做,客流要比往年减少大概一半,每天闲的无所事事,以前是养家糊口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人家头部餐饮品牌降价,有资本,我们饺子小店的定价已经足够低,没法再降,一旦涨价人们就不来吃饭了,难上加难啊。”
另一位深谙“资本之道”的前互联网大厂高管,今年入局餐饮,投入50万开了一家火锅店,却不足半月、亏损30万、匆匆闭店。
他告诉内参君,刚开业做打折活动拉人气,确实很不错,但自己店活动结束后,隔壁很多家新开业的火锅店,直接把价格达到了68元四人火锅套餐。
“我做不出来更低价了,如果再低价,要么自己亏本、要么昧着良心偷工减料。今年餐饮太难做了,真卷不动。”
“不想倒闭,就别轻易打价格战”
一位在这场“价格混战”独善其身,眼见小白起落的15年餐饮老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别轻易卷入“价格战”,大牌有资本、小白有精力,哪个你也玩不过。
有时间和打价格战的头部、小白“互怼”,不如好好研究自己的菜单,调整套餐组成,把利润菜品尽可能做多,引流菜品尽可能做大,让消费者认为在你这里既有新鲜感,又能占便宜,才是“打价格战、做性价比”的核心。
对于那些始终坚持做品质、品牌的餐饮企业而言,十年、二十年以来,一直坚持产品品质和品牌口碑,虽然人均定价并不低,但却用高品质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的基业长青。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认为,“性价比不是价格战,而是更好的品控,更优的效率,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实惠的价格,真正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在珮姐老火锅传承人颜冬生来看,原则是要严格控制大量打折类的营销活动,做促销、打价格战的内卷行为不可取,坚持做品牌,减少门店对打折的依赖,才能更长久。
黎明前!
餐饮即将“触底反弹”?
今年,餐饮人的生意到底有多艰难?问题的答案任谁都能说上几句。
尽管从数据和餐饮人的感受来说,如今餐饮业确实仍在面临“客流少、客单价被拉低、生意难做”等诸多困境,但已经不少餐饮老板,开始发出新的呼喊声:
餐饮业即将触底反弹。
“11月是餐饮的底,虽是倒闭潮,也是黎明前!”
消费市场的微妙变局中,餐饮业这个历来充满活力的行业似乎也悄然迎来了转折点。
近期,一系列餐饮头部企业似乎不约而同地迈出了“暗戳戳涨价”的步伐,释放出行业承压的微妙信号。
从街头巷尾的热门小吃到高端餐饮的精致料理,顾客们逐渐发现,曾经熟悉的价格标签悄然间被新的数字所替代。
不禁让人感叹:“是不是连舌尖上的享受也撑不住成本的重压了?
“穷鬼餐厅”萨莉亚准备抛弃“穷鬼”们?
西餐中的“平价王者”萨莉亚也开始涨价了。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萨莉亚部分菜品涨价,包括此前售价18元一份的牛肝菌鸡肉芝士烤饭,价格小幅上升至20元;此前售价11元一份的金枪鱼沙拉,价格上涨至12元。
此外,水果沙拉、鸡胸肉沙拉也出现了1元的价格涨幅。
随后,有时代周报的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萨莉亚广州子公司,确认了涨价的消息。
官方回应,“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商涨价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对个别菜品进行了小幅价格调整。”
而通过对比萨莉亚2023年与2024年菜单看到,部分菜品价格确实出现变动。
例如沙拉内甜玉米沙拉、金枪鱼沙拉价格分别从9元、11元上涨至10元、12元,蒜香蜗牛由此前的18元自动包括面包片,变动为单份蜗牛19元,要点面包片则需额外多付5元;
甜品内焦糖布丁、肉桂糖配香草冰淇淋价格也有所上涨,总体涨价幅度在1-2元。
性价比是这家来自日本的意大利餐厅在中国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自2003年进入中国内地并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因为较低的客单价定位,萨莉亚一度被中国消费者称为“意大利沙县”。
头部餐饮都在涨价
实际上不止萨莉亚,最近一段时间,其他头部餐饮品牌也在偷偷地、变相地涨价。
7月3日,星巴克中国宣布,即日起调整“专星送”的服务收费方式:部分商品开始收取每件1元的打包费。同时配送费从每单9元下调至7元。
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开收打包费对星享俱乐部会员外送下单价格没有影响。
但如果非星享俱乐部会员通过官方渠道下单,外卖中包含2份以上的咖啡或食品,整体外卖费会高于此前的9元/单。
而在第三方外卖平台,星巴克同样要开始收取1件1元的打包费,但是打包费不设封顶,也就是说,买的饮品杯数越多,打包费越高。
因此,所以许多网友质疑星巴克收打包费是在“变相涨价”。
也有一些网友体贴这是无奈之举。
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2024财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为85.56亿美元,同比下滑1.84%,净利润为7.72亿美元,同比下滑14.96%,均不及市场预期。
无独有偶,今年5月,Tims天好中国也对贝果产品进行涨价,据界面新闻报道,“Tims小程序及第三方外卖平台上,烤牛肉贝果从27元涨至29元,无肉也欢火腿蛋贝果堡从20元涨至22元,部分套餐也有所提价。”
Tims天好中国方面回应称,调价的原因是公司对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后决定的。贝果涨价是否能为公司带来运营成本上的抵消,甚至是让公司实现盈利,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当时却收到了不少消费者吐槽。
此外,近日在小红书平台上,也有网友发帖称惊呆了,肯德基早餐在偷偷涨价。比如芝士鸡肉帕尼尼两件套用大神卡从6.6元变成了7.7元;而芝士鸡肉帕尼尼+生椰拿铁从10.5涨到了12.6元。
2023年年末,麦当劳中国进行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价格调整。
当时,麦当劳中国对界面新闻表示,已结合近期运营成本的变化,调整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约3%,已在各点餐渠道明码标价。
通过这些餐饮头部品牌的动作不难发现,餐饮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涨价有风险,不涨风险更大
在今年愈演愈烈的市场“降价潮”中,消费者已对低价与实惠的追求成为了普遍的共识。
然而,在此背景下,餐饮品牌若要进行价格调整,其任何细微的变动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开来,这无疑加大了品牌面临公众审视与潜在负面反馈的风险。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使这些餐饮品牌在普遍追求性价比与低价的市场环境中,依然选择逆流而上,进行涨价决策?
首先,“降价潮”是来了,但成本并没有下降。
虽然餐饮品牌经常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和应对市场竞争,但实际上,降价之后,那些“硬骨头”成本——人力、食材、租金和日常运营开销,可不会跟着变少。
像老乡鸡这样的连锁餐饮,在招股书里都直接说了,现在商业地产贵得吓人,租个铺子价格噌噌往上涨。从2019年到2021年,他们买食材的钱多了72%,给员工发工资的钱也多了54%。
再拿杭州那个生煎店老板举个例子,他最早房租一年才40万,后来涨到60万,再后来直接翻倍到120万了。
可他的生煎包,最开始才卖6毛钱一个,后来涨到1块,但就算这样,房租涨到120万那年,他也实在是扛不住了,觉得做不下去了。
所以,你看,这些餐饮品牌涨价,很多时候也是被逼无奈,得想办法把这些多出来的成本找回来,不然真就赚不到啥钱了。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也是品牌涨价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食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受天气变化、物流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餐饮企业来说,要想留住顾客的心,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那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但这样一来,买食材的钱袋子就得掏得更鼓了。
就算这些餐饮大佬想尽办法,比如批量进货、找更便宜的供应商,可到头来还是发现,食材成本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啊!
以烘焙必需的糖为例,数据显示,国内白糖价格一度飙涨至7094元一吨,年内涨幅超过20%,已经达到了五年最高水平。
面对当前餐饮品牌或明或暗的涨价趋势,我们应当持审慎态度观察,这并非必然预示着“降价潮”的终结与全面“涨价潮”的开启,情况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错综复杂。
首先,头部品牌的涨价举动,更多是基于自身经营策略与市场环境变化的独立决策,其影响力虽不可忽视,却未必能一呼百应,引领整个行业跟风涨价。
低价竞争作为餐饮市场的一种常态,其生命力依旧顽强,不会轻易退场。
再者,餐饮商家的价格调整,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都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影响深远且多面。
它既是商家对市场动态的灵敏反应,也是对消费者心理的一次微妙试探,结果往往难以预料。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面对餐饮价格的波动,他们的选择将更加多元且审慎。
价格固然是消费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品质、服务、品牌忠诚度等同样不可忽视。
因此,未来的餐饮市场,将是一个价格、品质、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共同塑造消费者行为的复杂生态系统。
餐饮品牌的涨价举动不应被简单视为市场风向标,未来市场的走向将更加扑朔迷离,降价与涨价或将在不断的试错与调整中交织前行,共同推动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年以来,多个餐饮品牌将产品价格上调,调整幅度多数为1-3元。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黄柏坚,编辑:方圆。
月初刚喊完要在中国冲刺万店,月末麦当劳就官宣要涨价了。
根据麦当劳中国官方说法,12月27日起,主要产品全线提价。
当然,涨价的不只有麦当劳一家。今年以来,海底捞、蜜雪冰城、1點點等品牌都有产品提价的动作,调整幅度多数为1-3元。
餐饮市场新一轮涨价潮要来了?
01.
麦当劳中国90%产品全线提价,
套餐涨价1-2元
12月27日,麦当劳中国正式涨价。
红餐网对比麦当劳广州万胜围广场餐厅这两天的价格发现,门店产品价格整体上调0.5元到2元,不过“随心配1+1”套餐的价格没有再涨,仍是13.9元。
< class="pgc-img">>▲麦香鸡套餐涨了2元。(仅供参考,各地餐厅定价存在细微差异)
至于上调幅度,据新京报报道,麦当劳中国称产品平均涨幅约3%,已在各点餐渠道明码标价。
此前12月24日,有用户表示,“麦当劳12月27日主要产品全线提价,接近90%的主要汉堡小食类产品挂牌价将于12月27日起提价0.5元,麦卡套餐同步涨价1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据东方财经报道,12月25日麦当劳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回应称,“12月27日起,部分单品和套餐开始有调整,明码标价,是会在各个餐点渠道公示的,目前没有明确告知哪些产品和哪些套餐会进行调价。O麦金四件套超值套餐则会进行结构性价格调整。”
对于调价原因,对方表示,“结合了运营成本的变化,我们定期评估并调整了价格结构。”
除了明面涨价,也有用户发文称,麦当劳还在变相涨价,“不仅食物涨价,食物份量也缩水,汉堡感觉小了一圈”等等。
事实上,这不是麦当劳中国今年第一次涨价——比如它的“随心配1+1”套餐,这款于2019年推出、被打工人戏称为“穷人套餐”的产品,今年1月5日起,涨到了13.9元,比之前贵了1元。
不过,涨价并非只针对中国市场,麦当劳在多个国家都进行了产品提价。
比如,在日本,今年年初,日本麦当劳将提高80%菜单的价格。今年6月,日本麦当劳再度发布消息称,7月19日起将上调184家门店的套餐等产品的价格,涉及全国约3000家门店中的6%。
今年以来,传出麦当劳涨价消息的还有英国、加拿大等。
02.
涨价潮来了?
今年多个餐饮品牌涨价
不止是麦当劳,今年以来,多个餐饮品牌都有类似的提价动作。
比如海底捞,今年3月下旬海底捞曾上调了部分菜品的价格,并实行差异化定价,当时海底捞方面的说法是,综合考虑门店所在地的经营成本、消费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
上个月,海底捞再次出现调价动作,#海底捞回应试点调整分量和价格#话题还冲上了热搜。
彼时,有用户发帖称,海底捞西安、北京的部分门店点餐时不再提供“半份”和“整份”的选项,而是统一变成“一份”。11月15日晚间,海底捞官方微博曾公开回应称,在个别门店以原本半份菜的份量和价格来统一门店的菜品供应规格。
部分茶饮品牌亦有涨价动作。
9月1日开始,1點點的“免费小料”不再完全免费,在标准量基础上多加小料,会加收2元,相关话题“加小料的话要多加2块钱”也迅速冲上热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9月26日,蜜雪冰城多款饮品价格上调,话题#蜜雪冰城部分饮品涨价1元#同样上了热搜。其中,蜜雪冰城的蜜桃四季春饮品价格上调1元,由原来的6元调整为7元,咖啡系列饮品也均涨价1元,美式咖啡由原来的4元调整为5元,雪顶咖啡和拿铁则由原来的6元调整为7元。
烘焙赛道上,#面包越来越贵了#面包刺客等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一批烘焙品牌也有涨价动作,比如好利来。
有网友晒图称,好利来的面包在涨价,其经典肉松卷,5月时单价为12元,后来涨价到15元;另一款产品黑椒热狗,单价由15元提高至18元,后又提高到25元。
快餐品牌也有不少宣布涨价。
西少爷肉夹馍在10月底,下架了9.9元系列单品和其他“折扣套餐”。老乡鸡一些门店升级为老乡鸡ProMax之后,产品全线涨价。
可以看到,悄悄涨价的餐饮品牌涉及火锅、茶饮、快餐等多个品类。除了明着涨价,也有不少品牌是在变着花样涨价。
03.
涨价有“风险”,
品牌各有苦衷
事实上,今年以来,整体消费市场回归理性,讲究务实、追求性价比。这一点从2元面包走红全国、平价小火锅回归、茶饮咖啡开打9.9元价格战、平价的淄博烧烤爆火......都可窥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品牌每一次涨价动作,都备受关注。
比如今年年初,海底捞涨价的消息一出,就引发热议,而后海底捞官方不得不发表声明称:“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我们深感抱歉。自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涨价有“风险”,一众餐饮品牌为何还纷纷提价?从各方回应来看,可以说各有“苦衷”。
对于麦当劳、肯德基等全球连锁快餐巨头而言,涨价动作在多国市场都有所反映,原因可能是整体供应链承压。
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物价都因为通货膨胀而上涨,麦当劳供应链也会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初,麦当劳还宣布了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解雇数百名员工,以削减成本。
< class="pgc-img">>此外,麦当劳三季报显示,全球同店销售额(即开业至少一年的门店销售额)增长了8.8%。其中,美国本土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了8.1%,中国所在的国际发展许可市场则增长了10.5%。
路透分析认为,三季报超出华尔街预期,这得益于新产品推出、促销活动及消费者对价格更实惠的汉堡和薯条的需求。
表现良好的财务数据,或许这是麦当劳敢在全球市场涨价的另一个原因——试探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优惠和实惠不再,它也需要承担客流量减少的风险。
而对于老乡鸡等中式快餐品牌而言,门店升级、在消费能力更高的一线城市扩张开店,这些动作都伴随着租金、人力成本等上升,传导到终端,就是产品价格的上涨。
除此之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也是品牌涨价的原因之一,烘焙赛道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以烘焙必需的糖为例,从年初开始,白糖现货一路上涨,9月创下近十年高位——达到近7600元/吨。面粉价格同样上扬,今年三季度面粉价格接近五年内的峰值水平。黄油方面,不少小红书用户发帖称,安佳黄油的价格上涨了不少。有用户称,一箱的价格已经要1360元。此前,安佳黄油曾是“950元时代”。
再比如新茶饮和咖啡赛道,茶咖领域今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原材料、奶基底升级战,不少品牌选择升级品质更高、更健康有机的原料,这必然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