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网红奶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其中,喜茶是最受关注的奶茶,益禾堂口碑位列第一。网红奶茶火热,近七成消费者可接受15元以上的奶茶饮品,奶茶价格开始出现分层趋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饮用奶茶人群里,70.6%的消费者为女性,68.6%的消费者会选择15元以上的奶茶饮品,35.5%的消费者最常选购奶盖茶系列奶茶,未来多元化消费体验或成提高奶茶品牌差异化与产品溢价关键。(《2018-2019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7页,可点击文章底部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软饮料产量下降,粉末奶茶式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软饮料产量下降。与此相应,在新中式茶饮兴起的冲击下,粉末奶茶式微,逐渐走向衰落。
知名品牌相继入驻中国奶茶行业
2004年,CoCo都可奶茶进入中国疯狂扩张;2006年,快乐柠檬进驻上海手工制作鲜奶茶;2007年,街客上海开店,珍珠奶茶爆红;2011年,1點點进驻,现煮奶茶推出,网红奶茶开始布局;2014年,贡茶入驻,奶盖奶茶兴起;至2015年,当红网红奶茶如喜茶、奈雪の茶、八波茶等入驻,奶茶行业品牌格局初立。
新中式茶饮兴起,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与此同时,新中式茶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2018年中国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2018年中国奶茶品牌感知透视
2018-2019中国奶茶价格出现分层趋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红奶茶价格出现分层化的趋势,其中,奈雪の茶以30.7元的平均客单价,成为奶茶中的“贵族”;而知名网红奶茶1點點,平均客单价与奈雪の茶尚有差距,达13.5元。
近七成消费者会选择15元以上的奶茶饮品
从消费区间看,超五成的奶茶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在15~25元间,近70%的奶茶消费者会选择15元以上的奶茶饮品,可见奶茶消费较轻奢。而另一方面,76.1%的奶茶消费者每月消费奶茶仅1~5次奶茶,每个月喝奶茶超过10次的高频消费不到一成,消费者喝奶茶行为较为节制。
奈雪の茶:品牌营销导向
喜茶与奈雪の茶消费者画像对比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喜茶男性消费者占比52.2%,多于女性用户;奈雪の茶则女性消费者居多,占比58.7%。
在年龄分布方面,喜茶用户稍年轻化,24岁及以下消费者占比51.7%,多于奈雪の茶24岁及以下消费者占比。
喜茶与奈雪の茶消费者消费行为对比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喜茶消费者更偏好二手闲置应用购买;而奈雪の茶消费者更偏好美容化妆购买。喜茶人群和奈雪の茶人群的电影和动漫的兴趣爱好行为均较为突出。
奶茶健康问题引关注
2018年9月3日,浙江宁波市消保委对10个网红奶茶品牌共26种奶茶样品的检测结果,引发网红奶茶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大批类似“奶茶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的健康”、“1杯奶茶=5罐可乐=6包薯片?”等言论兴起。
关于艾媒咨询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是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2007年诞生于广州,在广州、香港、北京、上海、硅谷设有运营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致力于输出有观点、有态度、有结论的研究报告,以权威第三方实力,通过艾媒大数据决策和智能分析系统,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艾媒分析师观点,在产业数据监测、调查分析和趋势发展等方向的大数据咨询具有丰富经验。艾媒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500份,覆盖了人工智能、新零售、电商、教育、视频、生物、医疗、音乐、出行、房产、营销、文娱、传媒、金融、环保与公共治理等领域,通过深入数据挖掘,通过数学建模,分析推理与科学算法结合,打造有数据、有理论支撑的大数据分析成果。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分析师观点平均每天被全球超过100家主流媒体,1500家(个)自媒体、行业KOL使用,覆盖语言类型包括中、英、日、法、意、德、俄、阿等约二十种主流官方版本。
基于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艾媒咨询建立了互联网运营数据、企业舆情和商情、用户属性和行为偏好、零售数据挖掘、广告投放效果、商业模式等多维度的数据监测体系,可视化还原“数据真相”,实现市场趋势的捕捉和用户信息的洞察,提升品牌的行业竞争和影响力。
>久前,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大白兔奶糖”与奶茶品牌合作推出“大白兔奶茶”,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排长队购买,甚至还导致数度断货。作为兼具牛奶与茶两种口味的饮品,奶茶近两年火爆异常,众多网红奶茶风靡大街小巷和社交平台。到2018年末,全国的现制茶饮门店已经突破了40万家。奶茶为什么如此走俏?网红奶茶的背后又有什么秘诀?
年轻一代是奶茶消费主力
“店内一天最多可以卖出近千杯奶茶”
不知从何时起,喝奶茶成为了一种潮流。掏出吸管,“噗”的一声扎破塑封,深吸一口,甘甜的奶茶混合着珍珠等调料充满整个口腔。对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陶茜来说,喝奶茶似乎成为夏天到来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仪式。“奶茶很多时候已经代替了水。”陶茜说。
走在街上,随处都有人手捧奶茶饮用。而在社交网络上,许多人夸张地将奶茶称作“续命水”,还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调侃:“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杯。”
在北京工作的齐子萌自认为是“奶茶重度成瘾”消费者,只要不喝就会心情低落。读书时,她甚至建立了一个奶茶微信群,方便整栋宿舍楼的同学拼单订购奶茶外卖。“一开始建群只是因为我想喝,现在群里已经扩充到近300人,每天都很活跃。”齐子萌说。
相关统计显示,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是茶饮消费的主力,16岁至35岁人群占据了新式茶饮消费者的九成以上。
人们对奶茶的热情转化成实打实的销售数据。北京“一点点”奶茶门店的店员小陈介绍:“夏天是销售旺季,店内一天最多可以卖出近千杯奶茶,淡季的时候也能日销五六百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到537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也被吸引到奶茶行业。2018年,多家现制奶茶的明星品牌全年融资超过10亿元,“奈雪の茶”更是以A+轮60亿元估值成为了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的第一个独角兽企业。
据预测,2019年全国综合饮品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元,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亿至500亿元。
让人“上瘾”原因很多
“实质上消费的是奶茶附带的时尚文化”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在选择饮品时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奶茶口感丰富、选择多样,是受欢迎的重要因素。“水也能解渴但没有味道,奶茶的冰度、甜度都能自己选择,来上一杯,一天的工作劳累都化解了。”陶茜这样解释喜爱奶茶的原因。
在厦门从事行政工作的周玮说:“奶茶不仅可以喝,还可以加珍珠、椰果等各种配料。许多奶茶还是‘高颜值’产品,看了就让人很有食欲。”
除了饮用,奶茶还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在上海工作的熊凡表示,自己常常会通过请对方喝奶茶的方式表达友好和感谢。
“请喝奶茶不会太正式,花钱不多,又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对方也更容易接受。”周玮则认为,喝奶茶形成了一种潮流,是很好的社交话题。“喝了哪个新出的网红品牌,就会想要在社交平台‘晒’一下,和大家一起讨论。”周玮说。
如今,人们需要的不再只是一杯单纯的饮品,趣味性、个性化产品更加受到追捧。为了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各个奶茶品牌在经营上也各出奇招。例如,“喜茶”走红后,主打各类文化元素的奶茶也应运而生,从奶茶的命名到包装无处不体现年轻人中流行的语言。例如,“答案”奶茶结合AI技术与3D打印技术,将文字印在奶盖上,推出了能答疑解惑的奶茶。此外,城市限定产品、品牌联名产品等新鲜玩法层出不穷,“奶茶+软欧包”“奶茶+酒”等复合经营模式也进一步拓展了奶茶的消费群体。
对于奶茶的热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韩晓宁表示:“奶茶大多价格不高,在年轻人支出能力许可范围内。奶茶消费也在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场景范围内,逛街时即可购买。同时,奶茶带有一些‘舶来品’的新颖标签,与日常消费品存在些许文化差异。年轻人消费这些新品牌奶茶,实质上消费的是奶茶附带的时尚文化。”
用户体验决定能红多久
“觉得好像并不值得自己排那么久”
那么,网红奶茶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业内人士指出,食品安全、过度营销、产品同质化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是制约奶茶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近日,奶茶品牌“甘茶度”被查出存在水果腐烂变质、店内原材料随地堆放、缺乏消毒设施等问题,引发对奶茶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喜欢喝奶茶的人这么多,如果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那就太可怕了,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在安徽读书的金璐遥说。
一些网红奶茶品牌过度的“饥饿营销”也引发了争议。部分门店新开业时排队时间动辄三四个小时,甚至出现了加价销售的奶茶“黄牛”。周玮一度热衷于打卡网红奶茶店,排队最久的一次,她足足等待了将近1个小时才抱得奶茶归。但她认为,过多的等待消耗了自己对奶茶的兴趣。“奶茶到手之后,会觉得好像并不值得自己排那么久,所以自己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周玮说。
随着奶茶品牌、门店数量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也制约着行业发展。例如,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奶茶品牌都包含水果茶、奶茶、奶盖茶等产品,产品组合相似。在业内人士看来,茶饮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容易被模仿,行业门槛较低,一些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的茶饮品牌将会逐渐被“冷落”。
火爆之后,奶茶行业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奶茶行业的茶饮产品线将更加丰富,将出现更多盈利性的周边产品,咖啡、果汁、茶与甜品轻食等多品类融合发展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于茶饮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稳定的品质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品牌创新以及添加个性化的体验是稳定客群的关键因素。”
不久前,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指出,未来消费者期望更加高效便捷的消费,“提前点,到店取”的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将成为行业大势所趋。全面化、立体化营销将引领现制茶饮行业营销的新趋势,创意互动、社区活动、跨界营销等全新玩法,将让茶饮品牌营销增加新的社交传播形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