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
宣传上标价14.6元10斤的砂糖橘,点进页面发现是1斤试吃装;标价38.88元的球拍,点进页面发现是羽毛球的价格,而真正的球拍要上百元;一件衣服9.9元,点进去发现9.9元只是衣服上配饰的价格……让人空欢喜一场。
如今,不少电商平台的商家为了抓住消费者的价格偏好,为了引导消费者点击虚假低价页面,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上当”“虚假宣传,浪费购物时间”“冲着低价去的,最后发现浪费感情”。
可以说,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是所有消费者永恒的追求。主打低价而成功的电商平台也让人看到了低价在营销上的优势。以低价吸引顾客,靠低价战胜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好的销售机会和市场份额,自然而然也成为电商商家获取流量,吸引顾客的重要方式。
但当“低价促销”被“钓鱼式”低价营销所替代时,其实变相为低价诉求的消费者增添额外的干扰信息,这时候低价引流广告就带有了欺骗的意思。不仅惹人反感,在法律层面上来看,也误导了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但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很难会因为这“一秒钟的欺骗”而诉诸于法律。
不少商家正是摸准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张旗鼓地搞“钓鱼式”低价营销。据媒体报道,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消委会对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发现有11家电商平台存在低价诱导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低价引流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同时,当消费者向平台提供受商家欺诈的初步证据时,或者平台明知商家有侵权行为时,平台应防止侵权行为持续进行,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可以看到,虽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消费者在数量上并不多,但并不代表商家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钓鱼式”低价营销。恶性竞争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长此以往,也会损害电商平台辛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作为电商平台不能一味地纵容商家的“钓鱼式”低价营销, 必须要守土有责,确保消费者看到的宣传页面信息的真实、全面。
在实际操作中,就有平台利用算法机制预防商家低价引流的案例。比如,有平台发现作弊电商的流量很好,转化率不高,当大量作弊行为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默认情况下不会显示整个店铺的价格排名;有平台根据商品总体成交数据,计算出相对最低成交价,用此价格作为筛选红线,作用于搜索曝光结果中。平台用算法降低作弊商家的曝光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家是一种威慑。
流量时代,商家的流量大,意味着店铺的曝光率高,也意味着成交量和利润。商家用性价比高的商品吸引消费者,增加曝光量这无可厚非。但切忌“钓鱼式”低价营销,一旦有了欺骗的意思,也就彻底得罪了消费者,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
文字:孙岱
图片: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网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岱
源:钱江晚报
2020年7、8月,杭州每日最高气温基本上都在35℃左右,最高蹿到39℃;相应的紫外线指数,在11~13之间,这表示曝晒等级都已经达到“极高”。高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有威胁,尤其是在与特定饮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线索在柑橘类水果(包括果汁)中。
2020年7月24日,法国萨克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一篇研究柑橘摄入量与皮肤癌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的文章。
这项研究,从10个欧洲国家和地区,招募了年龄在25-70岁之间的52多万名参与者,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不同组的成员,每天食用不同量的柑橘类水果或果汁。
排除无效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27万人中,大约3%的人患皮肤癌。且与柑橘日均摄入量为10.8g相比,日均摄入量为217.5g的人,患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分别高出11%和23%(10.8g是一个中等橘子的八分之一,小橘子的二分之一。217.5g是大概3个中等橘子(1个中等橘子80-85g)。
研究人员表示,新增皮肤癌以及相关皮肤病的原因,与“柑橘类产品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有联系,呋喃香豆素会与紫外线相互作用,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 FCs)是一类具有光毒性性质的化合物,在许多植物中都有发现。但宏观上看,呋喃香豆素主要分布于桑科,蔷薇科,芸香科和豆科中,在植物世界的存在感并不强。
葡萄柚、柑桔、柠檬和桔柚等柑橘类水果是呋喃香豆素的主阵地。食用这些水果,相当于口腔摄入呋喃香豆素。如果再经受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灼伤。
“因为在紫外线UVA的辐射作用下,呋喃香豆素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可以与DNA中的碱基发生反应,产生光毒性作用,造成烧伤或红斑。严重时,沉着的色素会终生保留。”法国萨克雷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
倘若人体在晒伤后仍暴露在UVA辐射下,上述加合物又将与相邻的碱基进一步发生反应,在DNA中产生链间交联,使DNA的转录和复制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典型的急性大疱性皮肤病。
柑橘类水果属于秋季特产,一向深受人们喜爱,是世界果业中极富盛名的大宗商品。柑橘起源于东南亚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公元前一千年,中国开始栽培柑橘类作物。目前,柑橘主要分布在40°N和40°S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3年,柑橘类作物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产量超过1.35亿吨。夏天能时不时来一个酸甜的橘子,或者喝上一杯橙汁、柠檬汁,爽口解暑,令人心神愉快。
但严酷的紫外线辐射下,大吃柑橘类水果,就不是太明智了。
那么呋喃香豆素与紫外线的“混合双打”,会导致夏天就不可以吃柑橘类水果了吗?
答案是可以的。
鉴于呋喃香豆素的危害而将橘子排除在购物篮之外,这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呋喃香豆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它在叶片和其他部位中含量较高,但在果实和根部,它的含量通常较低。柑橘肉中呋喃香豆素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断累加,含量总水平也较低。
如果整天躲在室内,吃多少橘子,你还是可以任性的。
如果夏日在户外时间比较多,请大家注重防晒,出门时遮阳帽、遮阳伞、防晒服等全副武装;不然,请每天限制一定的柑橘类水果(果汁)的摄入量——
最好不要超过:1个橘子(约80-85g)+对应1杯橘子汁55-60g(2盎司)/或者3个橘子。
近有橘友发来了一组图片,说自家柑橘叶片上冒出了一些深褐色的小斑,周围略带黄晕,病斑集中处还伴有卷缩畸形,起初听人说可能是溃疡病,但用药后却不见成效。
柑橘溃疡病中后期典型症状
确实,从症状上来看,它与溃疡病有那么些相似。但溃疡病无论是早期的油状斑粒,还是发展到后期的木栓化开裂斑,病斑基本都是外凸,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柑橘溃疡病。
橘友所提供的图片
反观您所提供的图片,病斑却是内凹的,所以这溃疡病咱就不考虑了。
究竟是什么病害?
< class="pgc-img">>其实这病症笔者初看时就觉得眼熟,有一种“这集我看过”的既视感,印象中欧乃榕老师好像出过一篇类似的推文。
农友提供
>欧老师文中配图
翻查原文后,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呀!这里截取了两者来作对比,相似度确实很高。
作为柑橘业界良心的欧老师还将样品送检了,结果显示,在发病部位分离出来的真菌主要是芒果球座菌。
< class="pgc-img">>本以为到这就完了,但笔者又翻看了一些关于该菌的文献,发现此事没那么简单~
芒果球座菌是热带和温带地区木本植物组织中常见的植物内生真菌,除少数情况外,一般不引起植物的病害。
而少数情况就是和其他球座菌属的病原菌混合发生,比如柑橘球座菌。此菌为柑橘黑斑病(黑星病)菌的有性态,据曾一冰老师描述,通过病组织分离出该病原菌的几率较低,这似乎与之前的结论又对上了(只分离出了芒果球座菌)。
< class="pgc-img">>褐色小圆星型脂点黄斑病
此外,关于柑橘黑斑病,我们更关注的是其在果实上的危害,叶片上本身发生较少,病斑又小(通常仅2mm左右),且病症与其他叶部病害如上图的褐色小圆星型脂点黄斑病等难以区分,所以在田间即便偶有发生,重视程度也不会太高。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推测,究竟是与不是,可能就需要交给专家解惑了。
< class="pgc-img">>如果真是黑斑病,那幼果期一定要注意用药保护,因为黑斑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可潜伏2~3个月不显症状,后期再集中爆发,那时候再想打就迟了,前期预防很关键,也可以使用一些保护性药剂例如代森锰锌
药剂可选择代森锰锌+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保护+内吸治疗,抑制病原菌在果实体内的扩展,也对幼果比较安全,这个配方对于大部分真菌病害都有效果,例如砂皮病、脂点黄斑病等可以防治。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整理编写,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