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琪
编辑|斯问
202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家从浙江小县城跑出来的奶茶店,冲刺IPO。
1月2日,古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高盛、瑞银。随即,曾递交A股招股书、计划深交所上市的“雪王”蜜雪冰城,也宣布转战港股。
奈雪的茶成为“新茶饮第一股”后,新茶饮市场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新故事也成了降价、推新、跨界……当卷到不能更卷,玩家的视线开始转向资本市场,谁能拿到第二张资本市场的入场券,谁就能在下一场比赛中取得先机。
古茗官方的slogan
蜜雪冰城、茶百道和古茗先后递交招股书,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甜啦啦等也传出即将申请上市的消息。
从发展故事来看,已经递交招股书的三者有几分相同,一样从街边小店做起,一样靠着加盟跑马圈地,一样做着B端生意……扎堆递交招股书,新茶饮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和压力,谁都有自己的市场与受众,谁也干不掉谁。
和用口味、价格等因素选择的消费者不同,资本市场比赛获胜的关键,是谁能讲出更受资本青睐的故事。
浙江小县城,跑出9001家门店
赶在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递交招股书,一年卖出12亿杯的古茗打响开门红,成为近两年第三个递交招股书的新茶饮企业。几个小时后,蜜雪冰城转战港股的招股书同步披露。
两家新茶饮企业紧锣密鼓的动作,吸引了不少行业人士的目光,算上4个多月前冲刺港股的茶百道,再一次从侧面证明,新茶饮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
古茗门店
>三家新茶饮企业同样都从街边小店做起,但比起下沉王者蜜雪冰城,古茗的起点还要更低:蜜雪冰城、茶百道的第一家店都开设在省会城市,古茗的第一家门店却开在台州市温岭大溪镇。
虽然从乡镇起家,古茗的定位却不下沉,主打中端茶饮,产品价格在14-20元,在茶饮品牌中,古茗的9001家门店数量仅次于有着超36000家门店的蜜雪冰城。
发展规划上,古茗走的是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从乡镇开到低线城市,随后上探高线城市。在低线城市和乡镇开设门店,租金压力较小,也能先抢占被其他新茶饮品牌忽视的市场,古茗招股书显示,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比达到了79%,乡、镇门店数占比也达到了38%。
但和门店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多地的蜜雪冰城、茶百道不同,古茗的门店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性,9001家店中,2054家店位于浙江大本营,1914家位于临近的江西和福建两省。
古茗的门店分布图
>这和古茗的“地域加密”布局策略脱不开关系。招股书中,古茗表示,在单一省份有超过500家门店,表示该地区具备了突显规模效应的基础,这就是古茗的“关键规模”。在这一策略下,古茗能够借助已经达成关键规模的省份,借助经验和优势,进入临近省份。
最先达到关键规模的,就是古茗的大本营浙江,在占据浙江市场份额优势后,古茗又向临近的江西、福建扩张。
这一模式称得上稳扎稳打,但也有局限性,最为明显的就是扩张速度较慢。
相比于在全国布局的蜜雪冰城和茶百道,古茗目前只布局了15个省份,在其中8个省份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这8个省份为古茗贡献了超过87%的GMV,还有19个省级行镇区则完全没有古茗的身影,北京、上海这两个有着无数新茶饮品牌的超一线城市,古茗也暂未布局。
古茗能建立起“关键规模”,离不开众多加盟商。在蜜雪冰城、茶百道的招股书中,对于加盟商“二店率”(同一加盟商开出第二家门店的比例)的内容几乎没有提及,古茗却将这一数据作为关键指标单独拎了出来,这能代表一个连锁品牌的单店盈利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加盟商对品牌的认同感与信任感。
招股书中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在开设古茗门店超过两年的加盟商中,平均每个加盟商经营着3.1家门店,75%的加盟商经营两家或以上加盟店。与之相对的,则是古茗加盟商的单店经营利润在2023年全年达到37.6万元,单店经营利润率达到20.2%,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为9.4%。
古茗,靠什么赚钱
将加盟商“二店率”等数据单独罗列,藏着古茗想向市场传达的小心思。
扎堆递交招股书的三家新茶饮企业,其实都披着卖奶茶的外衣,赚着加盟商的钱,做B端生意,加盟商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2021年和2022年,古茗营收分别达到43.84亿元与55.5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古茗的营收达到55.71亿元。与这些数据相对应的利润,则是2399.2万元、3.72亿元和10.02亿元。
相比于起初专注直营的“奈雪的茶”,早早就布局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茶百道和古茗,还未上市就已经实现了盈利。
能更早赚到钱,靠的是背后的供应链,卖东西给众多加盟商。招股书中,古茗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面对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这部分收入的占比分别为80.9%、81%和80.4%。
自建供应链基地,到原产地收购减少中间商环节,自己种植加工相关原料……这些已经是新茶饮行业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常见手段,而古茗独特的赚钱手段,则是“冷链物流”。
和较少使用新鲜水果的蜜雪冰城不同,古茗主打用新鲜水果制成的果茶,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果茶卖出的杯数合计占售出总杯数的51%,古茗上新的频率也不低,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就分別推出94款、82款及107款新品。
运输这些种类繁多、保质期较短的新鲜水果,需要冷链仓储和冷链运输。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古茗运营的冷链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品牌中规模最大,支持古茗向97%以上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在按GMV计的中国前十大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古茗是唯一一家能够向低线城市门店频繁配送短保质期鲜果和鲜奶的企业。
同时,古茗自行经营着21个支持不同温度冷藏的仓库,能灵活应对需要不同温度保存的水果,让75%的门店位于仓库的150公里范围内,327辆搭配了专门设备的运输车辆,也能满足其他25%门店的原料需求。
古茗店员正在制作鲜果茶
>搭建冷链物流的成本颇大,这从蜜雪冰城的供应链搭建可以看出。早早搭建供应链,实现核心原材料自产的蜜雪冰城,直到2023年7月30日才表示已在28个省(市、自治区)完成冷链100%全覆盖,截至2023年9月30日,90%以上的国内门店实现冷链物流覆盖。
带来的影响,是2023年10月蜜雪冰城宣布涨价。有蜜雪冰城店长表示,蜜桃四季春涨价是因为使用了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冷链运输蜜桃酱,换言之,冷链搭建和材料的成本,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
对于古茗而言,冷链运输的成本却能够通过“地域加密”的开店策略来摊平。招股书中显示,古茗仓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估占GMV的约0.9%,而根据灼识咨询报告,行业平均的水准约为2%。
谁能拿到第二张入场券
扎堆上市的三家新茶饮企业,互相秀着肌肉,但最被看好的蜜雪冰城,从2022年递交招股书后苦等至今;2023年8月递交了招股书的茶百道,上市消息也没有了更多进展,“插队”的古茗,能率先拿到第二张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吗?
从2021年的营收和利润数据来看,古茗的营收为43.84亿元,高于茶百道,但和营收为103.51亿元蜜雪冰城差距颇大。同年,古茗的利润为2399.2万元,茶百道的利润却是7.79亿元,蜜雪冰城的利润则比他们加起来都高,为19.1亿元。
2022年,古茗的营收同样高于茶百道,但3.72亿元的利润依旧不敌茶百道9.65亿元的利润,更不用和利润20亿元的蜜雪冰城比较。
转机出现在2023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的营收达到了55.71亿元,接近2022年全年,同时利润同比增长了264%,达到了10.02亿元。
表面上,是古茗在2023年快速扩张,一年就开出了2332家门店,加盟商采购的收入也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古茗的冷链搭建逐渐完成,成规模的门店进一步摊平了成本。
但比起另一位竞争对手蜜雪冰城而言,古茗的优势依旧不够看。2023年前9个月,开出超过3.6万家店的蜜雪冰城营收达到154亿元,接近古茗的三倍,利润也达到了25亿元,约是古茗的2.5倍。
古茗曾被视作喜茶“平替”
>同时,曾经瞄准了10—20元中腰部价格带的古茗,在价格上的优势逐渐消失。曾经古茗被不少人称为喜茶“平替”,但当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曾经的高端茶饮开始下沉,茶百道、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同样瞄准中腰部价格地带,古茗再难被视作“平替”。
门店数量规模比不上,价格卷不过,古茗开始选择跨界。
2023年4月,古茗跨界咖啡,在全国门店上线闪萃咖啡系列,还陆续在部分门店开设早餐业务。
古茗并没有像蜜雪冰城、茶百道一样开设一个独立的咖啡品牌,显然是想要借助“古茗”这个招牌,一边占据咖啡市场,一边为加盟商和门店提供额外的增长业务——与增长放缓的新茶饮市场不同,我国的咖啡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售出的咖啡杯数已经占总杯数的11%。
古茗的咖啡产品
>但咖啡赛道的竞争同样激烈,从2023年初就打起了价格战,不少新茶饮品牌也纷纷布局咖啡赛道,从CoCo 5元一杯美式,到库迪8.8元和瑞幸9.9元的咖啡价格战,再到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和茶百道新推出的“咖灰”,都是古茗潜在的竞争对手。将咖啡产品定在10—21元的古茗,优势并不算大。
过去两年,新茶饮降价、出海,都是行业内卷的一种体现,大家用规模换增长,用规模占据市场,争夺消费者。2024年,新茶饮的竞争从蜜雪冰城、古茗这两个门店规模老大和老二的玩家开始,也在预示着,2024年,想要逃离“内卷”的新茶饮,把新战场定在了资本市场。
谁能获得第二张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变数不小,但谁的故事能先获得资本的青睐,谁就能获得下一场游戏的优先权。
新闻 记者 杨一凡
十几年前,在浙江小镇——台州温岭大溪镇,大学毕业的理工男王云安开起了一家名为古茗的奶茶店,刚开店时鲜有人问津。没人会想到,古茗会在日后成为浙江年轻人的“白月光”,成为国内现制茶饮的巨头。
2024刚开年,古茗与蜜雪冰城同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招股书,2023年古茗售出12亿杯饮品、商品销售额超192亿元、门店数达到9001家,是中国最大的大众(10-20元价格带)现制茶饮店品牌,以及全价格带下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
根据古茗招股书,其已成为全价格带下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
好山好水的浙江,在“喝”的产业上,从不缺创造神话的企业,娃哈哈、农夫山泉早已家喻户晓。近几年,火热的现制茶饮业,各种网红奶茶品牌轮番登场,门店随处可见,也颇得资本市场青睐,套用一句网络梗儿:奶茶不大,又创神话。浙产奶茶,又占据了重要一席。
在一杯充满甜蜜的奶茶中,浙江企业几乎见证了行业的迭代变迁。浙江的奶茶江湖走过怎样一段路?小小一杯奶茶何以能“喝”出大产业?面对新的消费环境,又将如何继续成为年轻人们的心头好?
奶茶的浙江江湖
杭州建国北路上的一家古茗门店 记者 杨一凡 摄
在杭州建国北路西侧的一片底商,几家奶茶店紧挨着在营业。店门口年轻人们扫码下单,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匆匆跑来催着店员快些打包。这样的场景,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可以看到。
王云安在大溪镇开出第一家“古茗”时,生意一开始并不好做,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古茗的营业额平均一天才400元,扣掉房租和其它开销后还亏钱,一直持续了大半年。
在大学期间,王云安卖过收音机、卖过棉被、帮同学办过信用卡,收获了几十万的流动资金。毕业回老家创业的他,觉得开奶茶店投入成本低、自己也喜欢喝,小地方里也蕴藏着很大的商业机会。没有配方,王云安不断喝奶茶来调试产品,通过持续改进,生意才慢慢好了起来,让这位年轻人对这份事业有了更大的憧憬。也许受这段经历影响,王云安对产品的口味和细节极其关注,古茗每款新品上市前他都会试饮。
彼时,另一家浙江企业靠奶茶已经打响名头,并坐上了国内市场头把交椅。2005年,诞生于湖州的香飘飘,开创了中国杯装奶茶品类。如今提起它的名字,可谓是不少90后的童年“回忆杀”。
香飘飘奶茶 图片来源:香飘飘官网
据香飘飘官网介绍,到2008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2017年,成功登陆上交所。凭借便携冲泡的杯装奶茶,连续九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而在冲泡奶茶市场,浙江温州“香约奶茶”,同样在市场上打拼出了一番天地,杯装、袋装奶茶走入了不少地方的超市、商店。
在瓶装奶茶方面,浙江企业娃哈哈、农夫山泉也推出过相应产品。例如,2021年,农夫山泉推出“打奶茶”系列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瓶装奶茶市场打出了差异化优势。在社交媒体上,该产品在口味上曾赢得好评。在刚上市满一个月的双11期间,曾大卖了几万箱。
农夫山泉的“打奶茶”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官网
随着奶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现制茶饮成为新赛道。
古茗于2011年开出第二家直营店,同年4月有了第一家加盟店,从此开启连锁经营模式。为了帮没有经验的加盟商选址,王云安曾花三个月开车陪对方选位置。缺少启动资金,甚至会借钱帮加盟商渡过难关。先吃透一个区域市场,再以“传帮带”的方式各个击破,古茗在发家地、大本营浙江省,门店数已经超过2000家,占总门店数的两成多。
有分析指出,古茗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于浙江,这里遍地都是胆大心细的小老板,论起加盟、做生意头头是道;在人均消费能力上,浙江人民也是走在前列。
十多年间,浙江的奶茶企业可以说见证了奶茶江湖的风云变幻。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奶茶产品的变化,一方面是整体消费升级的推动,另外也是整个行业竞争的具体表现。随着新生代的消费思维以及消费行为变化,也在倒逼整个产业持续的创新升级以及迭代。
奶茶“喝”出大产业
杭州工作数年的95后小周,是奶茶拥趸之一,各类品牌的奶茶她都乐于尝试。午饭过后,她总是会跟办公室同事一起拼单,尽管遇到下单高峰期要等很久,但在她看来“一杯奶茶价格不高,各种新品很吸引人”。古茗的超A芝士葡萄,更是被她视为夏天的快乐源泉。这款古茗最畅销的饮品之一,从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总销量超过1.3亿杯。
一批如小周一样的年轻人成为古茗的忠实消费者。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古茗小程序的注册会员人数约9400万名。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活跃会员人数超过3600万名,2023年全年的平均季度复购率达到53%。
古茗最畅销产品之一的“超A芝士葡萄” 图片来源:古茗官网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是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GMV于2022年达到人民币865亿元,预计于2027年将进一步增加至人民币24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
一杯奶茶何以成就大产业?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奶茶具有高频消费、用户粘性高、进入门槛比较低、有比较强的IP轮动等特点,以奶茶为代表的的新茶饮行业,能够爆火并带动产业的发展,源自其涵纳着多重消费价值。
首先,是情绪价值。除了喝这一功能价值,相对口味偏甜的奶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以缓解压力、满足自我。根据艾媒咨询《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尝试新饮品”“缓解压力”和“口味好”是让消费者增加购买意愿的前三个因素。
其次,是社交价值。“奶茶正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一些网红茶饮品牌爆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网络热词等背后,都带有一定的社交消费动机。
再有,奶茶产品客单价比较低。花不多的钱就能得到一份味蕾满足还兼具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因此能得到越来越讲究性价比、追求品质和产品格调的年轻群体的青睐。
新茶饮企业的发展,也顺应了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变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兴起,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购买奶茶,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更加倾向于选择健康、新鲜的食品。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消费体验,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从招股书来看,古茗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保证,以中高端市场为主,采取高质高价的策略。“新茶饮正是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品质、口感和消费体验的需求,才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古茗”们的下一站,往何处去?
一副黑框眼镜、一件卫衣,随身一只双肩包,逢人就谦逊地咧嘴一笑,理工男气质满满的王云安,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想办法把奶茶给做大、做好,如今越来越接近当初的梦想。凭借着供应链和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与加盟商共赢等,古茗正在奔向奶茶的下半场竞争。
古茗门店员工在制作饮品 记者 杨一凡 摄
在江瀚看来,古茗和蜜雪冰城两家冲刺IPO,快速发展的茶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从招股书来看,两家经营、盈利模式各有特点。古茗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保证,以中高端市场为主,采取高质高价的策略;而蜜雪冰城则注重成本控制和规模化发展,以大众市场为主,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尽管各有特色,未来奶茶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将异常激烈。
“整个新中式奶茶,已经步入非常内卷的节点,也进入大浪淘沙的周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凸显。”朱丹蓬表示,茶饮企业上市,借助资本的赋能,无疑在供应链完整度、拓展门店等进一步加速。
在古茗看来,在单一省份门店超过500家为关键规模,目前其已在浙江等八省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王云安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即仓库建到哪里,古茗的门店就开到哪里。此外,古茗还将进军港澳等更多市场。在招股书中,古茗表示将继续投资包括加强供应链能力、扩张门店网络、投资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等,保持进一步增长。
下沉市场,正成为“奶茶们”寻求新增长的方向。朱丹蓬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小镇青年整体消费意愿、消费信心以及消费能力还是不错的。“下沉市场是未来两年整个快消品行业的重中之重以及发展方向。”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预计将于2022年至2027年以最快增速发展,并贡献大部分的市场增量。
被称为“雪王”的蜜雪冰城,走极致性价比路线,拥有3.6万家门店,在下沉市场拥有强大实力、规模效应、粉丝效应等。而从浙江小镇走出的古茗,在着重强调其在下沉市场优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79%,同时,有38%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上述两个比例,在按门店数量计的中国前五大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均为最高。
“内卷”的奶茶业,又将如何继续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江瀚认为,未来茶饮企业无疑会在品质、口感、品牌、服务等方面会持续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且不断创新和升级,创新营销方式、推出新品等,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而一杯奶茶的火热和产业的壮大和激烈竞争,也一叶知秋般地反映着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变化,“特别是疫情之后消费趋于理性,对年轻人而言,相较于买大件,更愿意花钱在价格不高的小物件上,这样的消费占比可能会越来越大。更多行业的发展,要关注和顺应这样的趋势变化。”肖亮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天,杭州武林广场的一座莲花楼火了,很多年轻人都去排队!它来自古茗与莲花楼的联名活动,备受热捧。
< class="pgc-img">>??1月2日,古茗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开启赴港上市之路。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是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新近推出的“2023杭州40岁以下创业榜”上的十位年轻企业家之一。
< class="pgc-img">>就在同一天,“雪王”蜜雪冰城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此外,茶百道在2023年8月15日递交上市申请书。冲击资本市场似乎成了头部新式茶饮企业下半场竞争的共同目标。新式茶饮品牌为何热衷上市?从浙江走出去的古茗又能否成功冲击“新式茶饮第二股”?
开出9001家门店
坐上国内新式茶饮第二把交椅
事实上,在古茗这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前两年,即2021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古茗考虑最快于2022年在香港IPO,计划筹资3亿-5亿美元。彼时,古茗方面予以否认,表示内部没有这个消息,也没有收到上市计划。去年年中,古茗再次被传即将赴港上市,IPO募资额约3亿美元,预计最快在2024年初登陆资本市场。
而根据企查查显示,早在2021年11月,古茗就在香港注册了古茗(香港)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古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一举动或许意味着,早在2021年,古茗可能就已经在为赴港上市做准备了。
和同一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蜜雪冰城不同,因为此前并未向外界披露过招股书(蜜雪冰城在2022年闯关A股未果后转战港股),古茗成为国内门店数第二多的新式茶饮品牌,让外界颇为好奇。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9001家门店,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35%。2023年,古茗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GMV(商品销售额)超过192亿元,较2022年增加37.2%。
虽然整体规模不到蜜雪冰城的三分之一(蜜雪冰城3.6万家加盟店),品牌创办历史距今不到14年(蜜雪冰城创立至今已有26年),但凭借着“农村包围城市”、小步“快跑”的地域布局,起家于浙江的古茗,凭借9001家门店快速抢占了国内新式茶饮市场的第二把交椅。
创始人在老家小镇开出第一家门店
当时刚大学毕业,24岁
和其他同处中腰部价格带的茶饮品牌相比,古茗的成立时间并不算早。2010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王云安,在他的家乡浙江台州温岭大溪镇,开了第一家古茗门店。彼时,刚大学毕业的王云安才24岁。
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去大城市比如杭州开奶茶店?年轻的王云安有自己的盘算。在当时的他看来,开奶茶店投入成本低,且大城市的茶饮品牌尚未下沉至乡镇市场,这里(大溪镇)蕴藏着机会。
< class="pgc-img">>从大溪镇这个三四线市场起家,次年,王云安开出了第二家直营店,同年4月开出第一家加盟店。自此,古茗进入发展快车道:2015年开出300家分店,2017年门店突破1000家,2020年突破4000家。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区域品牌,古茗早期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开店策略,扎根浙江大本营,并挑选当地资金实力雄厚、有经营经验的加盟商进行早期市场拓展。
此外,不同于总部在郑州的蜜雪冰城,也不同于处在同个价格带、总部位于成都的茶百道和书亦烧仙草,早期在下沉市场起家的古茗,避开了一二线城市的正面激烈战场。
从古茗近几年的外拓轨迹来看,其将重心放在了福建和江西。从招股书的数据来看,2020-2022年,门店数量从4091家、5694家增加到6669家。
2023年,是古茗高举高打的一年,门店数量增加到9001家,全年净增的门店相当于前两年的总和。此外,这一年,主攻南方市场的古茗也终于在北方规模开店。
古茗至今未在北京、上海开店,约79%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市场。从全国布局的15个省份中,核心主力是浙江、福建和江西。招股书显示,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及安徽这八个省的加盟店为古茗贡献了近九成的GMV。可以明显看出,古茗的拓店布局依然谨慎性十足、区域性很强。
新式茶饮品牌为何扎堆IPO?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式茶饮公司筹划上市正迎来好时机。一方面,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文件不断落地,让新式茶饮公司筹划上市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新式茶饮消费增速明显,而二三线城市等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近年来,我国新式茶饮店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我国新式茶饮店行业规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9%。预计到2027年,新式茶饮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845亿元,占2027年中国饮品店行业69.5%的市场份额。
< class="pgc-img">>业内人士表示,新式茶饮企业谁能率先上市,谁就能在一众茶饮企业中脱颖而出,无论是为了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市场的竞争力,上市都成为不少企业必须考虑的选择。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万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