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盈利能力最强的周黑鸭,去年营收增速、净利润双双下降,排名垫底;一直业绩平平的煌上煌,成为“鸭界三雄”营收同比增速最快的一个;“老大”绝味突破万家门店,依靠最多门店数,占领总营收最多的宝座。“鸭界三雄”2018年报,透露出哪些信息?
餐饮老板内参 邵大碗 /文
卤制品零售大概是最接近“餐饮新零售”的模式,和餐饮一样面临三高压力;也要通过口味、服务、品质解决复购率,满足顾客。
这种相似性,使得它在很多地方和餐饮走向同样的路。正因此,“鸭界三雄”财报非常值得餐饮人关注——
1.“鸭界三雄”的2018:两“鸭”稳步上涨,一“鸭”下滑明显
截止上周,三大卤制品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2018年的财报数据。对比来看,其经营表现呈两极分化,煌上煌和绝味营收稳步上涨,周黑鸭下滑明显。
来看财报数据:
< class="pgc-img">>在前两年,财报表现一直相对平淡的煌上煌,2018年终于扬眉吐气,营收增长冲到第一,增长速度是绝味的两倍。
< class="pgc-img">>而绝味依靠近万家门店的加持,总营收以43.68亿位居“三雄”第一,甚至接近煌上煌和周黑鸭营收之和。这也是绝味连续七年实现利润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增幅在26%左右。
再看周黑鸭,前年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却拖了“三雄”后腿,仅净利润一项就落后绝味超过50%。相比于2017年,周黑鸭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双双下降。
先是去年下半年传出“半年少卖1200吨”的消息,随后在2018年年中业绩会上,周黑鸭对外袒露,“在线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财报也显示:这是周黑鸭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业绩下滑”。
同处于竞争激烈的当下,为何唯独周黑鸭亏了?
2.为什么周黑鸭卖不动了?
去年一年,周黑鸭的门店总销量为3.78万吨,比去年下降3.52%,一年少卖1369吨。下半年周黑鸭有一小波发力,但由于上半年下滑严重,全年业绩并不好看。
为拉动营收,周黑鸭想了不少办法。
< class="pgc-img">>先通过“花式营销”拉近和顾客距离,2018年周黑鸭卖起了小龙虾,开了无人智慧门店,做口红玩跨界,和香氛品牌跨界办主题空间,举办电竞线下比赛,把各种能玩的玩了个遍......
< class="pgc-img">>最后又集中开店,2018年新开门店共261家。新开门店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新店也会给业绩增长带来压力,在划分的6个区域中,仅有华南、华北、西南三个地区有小幅度增长,剩余4个地区,门店收入都在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周黑鸭给出的解释是:供需关系紧张,电商竞争加剧,门店面临原材料成本、租金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多重因素挤压下,导致公司净利润下跌近30%。
但分析人士看来,外因是导火索,真正让周黑鸭“卖不动”的,还有一系列内因:
客单价偏高
< class="pgc-img">>同样的价格,顾客在煌上煌和绝味能买更多。
与此同时,周黑鸭涨价了,客单价从2017年的60.46元涨至63.66元,让原本价格偏高的周黑鸭,显得更加“脱离群众”。
高客单价会抑制顾客的购买欲,当绝味门店越铺越快,与对手直面竞争的周黑鸭,可能会在新客面前略逊一筹。
包装成本较高
周黑鸭推出的“锁鲜包”和真空包装,提倡锁鲜、卫生,但也增加了产品的包装成本和购买的灵活度。
< class="pgc-img">>这就使得周黑鸭在刚进入一个市场时,会有较长的教育期,使门店的经营数据平平。同样的高房租高人力,周黑鸭在包装上也追求高成本,利薄在所难免。
新产品接受程度一般
周黑鸭进入小龙虾领域,热闹大于营收。
周黑鸭在京东销售最好的“两盒装聚一虾”,总销量还不足1000单,反观其各种经典款鸭制品,平均销量都在10万上下。在天猫官网,周黑鸭月销量排名前十的产品,也不见小龙虾的身影。
周黑鸭小龙虾刚上市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气调盒锁鲜是反顾客消费习惯的,顾客吃小龙虾是因为喜欢它新鲜的Q弹口感,而气调盒用冻虾,口感偏柴,虽然解决了“随时随地吃”的便利性,但无法用口味和顾客产生高粘性。
也就是说,顾客短期会图热闹尝鲜心理,选择盒装小龙虾,但长期来看,销量乏力。
3.绝味是“最有钱的鸭”,但单店收入比不过周黑鸭
门店数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的影响力和赚钱能力。
从2018年财报来看,绝味以公布的9915家(不含港澳台,截至2018年底)门店成为当之无愧的“鸭脖大佬”。而4月11日,绝味在其官方公众号宣布“突破10000家门店”。
但实际上,周黑鸭只用1288家门店,就挣了绝味近万家门店的74%。
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的测算,2017年绝味鸭脖的单店收入是45.4万元,周黑鸭的单店收入是305.2万元。绝味的单店盈利能力差周黑鸭一大截,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营收最高的卤制品品牌。
财报显示,2018年绝味第四季度新开店205家,相比于2017年第四季度新开的133家,增幅54.13%。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绝味能开出上万家门店,周黑鸭和煌上煌不行?
这要说说绝味定价和加盟模式上的优势。
对比2019年3月和2017年3月的开店情况,绝味在地级市的扩展速度最快,地级市的店数占比从2017年初的41.2%,上升至45.4%,绝味超过75%的门店集中在地级市和省会。
< class="pgc-img">>绝味30元左右的客单价,也与地级市消费水平匹配,加上散装购买,灵活度高。这使得对比周黑鸭,绝味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更易渠道下沉。
另一方面是绝味的加盟模式,对比直营的优势在于:
加盟模式是加盟商自担成本,品牌享受曝光价值;
加盟商多为本地人,对选址、口味的敏感度要高于非本地人,直营品牌在异地扩张时,“水土不服”的概率大大降低;
由于经营试错成本由加盟商担负,品牌在扩张时稍微大胆,就能防止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错过发展机遇。
这也是周黑鸭无法快速铺开的原因。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绝味在全国范围确定了更多适合的供应商,采取统一进货+地方采购的模式,降低供货成本,以收获规模利润。
有消息称,绝味马上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毛利的“椒椒有串串”和“热卤”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并加大非鸭副产品的比例,剔除老旧产品,进行间接提价。
4.一向较为“平淡”的煌上煌,靠什么获得营收高增长?
创始于江西南昌的煌上煌,是“三雄”中最老的品牌,但相比于1997年创立的周黑鸭和2005年创立的绝味,体量却是最小的一个。
< class="pgc-img">>无论从门店数、知名度、单店营收能力来看,煌上煌在“鸭界三雄”中都不起眼,但在2018年却出人意料地交出了好成绩:营收同比增速最快,超绝味两倍,这也是煌上煌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
在年报中,煌上煌总结了营收上涨的原因:一是开源,一是节流。
开源,对外扩大销售版图,打通各种“卖鸭”场景,通过加大省外市场门店扩展,尤其加快了机场、高铁、商超综合体等高势能门店的开发;
发力互联网营销;将重心从鸭脖转向粽子、八宝粥类的米制品,加大对佐餐凉菜、米制品的研发投入。
节流,财报显示,煌上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72%,是由于营收增长和原料储备及时所致。
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价格低位时进行战略储备,从而降低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平均加权成本,缓冲了前三季度的高价位原材料。
?5.结语
总体来说,2018年经营成本上涨,“鸭难卖”的情况在所难免。
相比周黑鸭的纯直营模式,绝味和煌上煌在扩张上优势较突出。抛开物价的波动,加盟者与品牌的风险共担,对企业总营收起到一定稳定作用,使得绝味和煌上煌能保持利润平稳增长。
但与此同时,直营店管控严格,单店营收能力、运营稳定能力都比加盟店更好。如何平衡成本与利润、拉动销售,是周黑鸭今年要解决的问题。
经历过2018年的起起伏伏,不知今年周黑鸭还敢不敢“大玩”?突破1万家门店的绝味还会在开店路上狂奔吗?煌上煌还会保持稳定上涨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关于餐饮数据的分析,详见《中国餐饮报告2019》。
><>些个经常吃麻辣小零食的童鞋们对麻辣鸭脖子应该不会陌生,现在市场上是大小品牌众多,什么绝味,周黑鸭,久久丫……当然还有我们麻辣秘笈品牌食品。当然,听到这些名字大家一般都会反应,麻辣鸭脖子嘛。一般吃过这些食品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它们不只有鸭脖子,还有鸭翅、鸭架、鸭肠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脖子这么出名,为什么他们不做鸡肉的,而要做鸭肉的?
小编曾经问过做麻辣秘笈食品的研发人员。他们回答的很简单:困为鸭肉好吃,尤其是鸭脖子。再问为什么他们就让我自己尝,结果过了瘾还是不知道什么原因。
后经小编探究总结大概是以下原因:
1.为什么是鸭子,而不是鸡?
首先,因为麻辣食品中不可缺少的辣椒虽有驱寒除湿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燥热,也就是我们常说,吃了会上火。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属寒性,适用于体内燥热、上火的人食用,所以这两种食物结合正好能起到一个中和的作用。而鸡肉性温,助火,在这方面,鸡肉就不太适合做麻辣食品。
其次就是价格,目前鸡肉和鸭肉的市场价格都不算高,但二者相比较,鸭肉还是比较便宜。我想原因是一般做鸭肉比做鸡肉要更有挑战性,所以我们平时做菜时,鸭肉的腥气很难去除,所以鸡肉会比较容易做。所以用鸭肉来做麻辣食品,会降低成本。
再就是经小编试验过,做麻辣食品的鸭肉确实比鸡肉要好吃。鸭肉比鸡肉更有嚼劲,而且就脖子来说,鸭脖子的肉比鸡脖子的肉多。
2.为什么是脖子先出名?
鸭脖子不同于鸭肫、鸭肝可一口而尽,吃鸭脖子的乐趣在于细啃、细嚼之间回味,吃到最后是吸溜一声将骨髓吸出,吃的过程缓慢,肉的取得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这一切都增添了乐趣,玩味十足。
还有一个原因鸭脖子确实好吃。想想鸭脖子的构造,骨头多肉少,中间是空的,卤制鸭脖子时候能更充分地入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吃鸭脖子的时候觉着比其他部位要好吃。这也是各种麻辣食品中,鸭脖子为什么名气这么大。
本文来源:中诺餐饮加盟网,www.8887.tv/news/show-73444.html
更多内容请搜索中诺餐饮加盟网(www.8887.tv)
>味深受国人的喜爱,特别是在国内各大菜市场旁边都有其身影,以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为代表的“卤味三巨头”更是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都能够看到其特色门店。
很久没吃卤味了,昨日下班后,路过小区门口,在绝味鸭脖的门店里购买了一些鸭脖,鸭架和毛豆,我跟店员表示,10块钱鸭脖,10块钱鸭架,8块钱毛豆,我预估了下,28块钱搞定,晚上可以跟朋友喝两杯。
< class="pgc-img">>我还提前扫码了,正准备付款时,店员跟我说:“拿好,共43块钱!”
我一听都傻眼了,不是说好28块钱的吗?怎么变成43块钱了?
空了3年没买了,看来绝味依然还是那个爱强行加称的绝味!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强行加称的绝味鸭脖,也不是一天没落的!
< class="pgc-img">>卤味里的“强买强卖”
开卤味店的餐饮朋友表示,这种强行加称的现象,在卤味市场里,可以说是最常规的操作,也是门店营收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管是绝味,还是“卤味三巨头”各家的做法都是一样的,特别是散装称重的情况下,往往营业员都会强买强卖。
服务员打包好了之后,很多顾客都会碍于面子,不愿意与店员争辩,从而默认这种行为,吃亏一次下次就再也不买了,这成为了很多顾客的统一心理现象。
有个网友表示:“你这算什么?我还遇到过更绝的。有一次我去买卤味,我要的是腐竹,结果店员给我打的价格是鱼豆腐的价钱,我询问价格打错了。”
“没想到服务员说,门店最近搞活动,腐竹卖鱼豆腐的价格,我傻眼了,质疑道:哪有搞活动涨价的?店员饶头说道,有时也会降价,我问哪个降价了?店员说毛豆降价了,可惜今天卖完了!一顿操作猛如虎,我是彻底服气了,再也没去那家店光顾了,3个月后这家店面变成了奶茶店。”
< class="pgc-img">>强行加称是商家的套路
为何绝味鸭脖要强行加称?其实这背后原来都是商家的套路!
鸭脖和卤味这种食品,并不是刚需小吃,一般只有在想喝酒,或者是特别想吃卤味的时候,大家才会去购买,跟奶茶不一样,卤味小吃是没有成瘾机制的,很多年轻人一天不喝奶茶都浑身不舒坦,但是一年不吃卤味都属于正常。
不是刚需,就意味着购买卤味小吃的顾客群体很小众,一天能够卖出的卤味是极其有限的,很多卤味加盟店,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等了半天,好不容易来了个顾客。
< class="pgc-img">>于是商家们就开始套路顾客,比如顾客要一斤,最后给顾客2斤,顾客要10块钱鸭脖,最后给顾客20块钱,甚至明明菜单上写着35元一斤的鸭架,却卖出了45元一斤的价格。
反正顾客也看不到到底是多少斤数?一般人的家里也没有公斤称,于是卤味商家们开始光明正大地在顾客眼前做各种小动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多卖一点卤味给顾客,卖得越多,赚得就越多。
< class="pgc-img">>这就成为了卤味店的潜规则套路。
依靠着这些套路,前些年卤味店的生意很好做,但是如今人们的钱包越来越干瘪,多出10块钱,人们都很心疼,缩减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主流消费观。
根据绝味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20年同比2019年门店业绩下降了12.46%,绝味门店的生意正在逐渐没落。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强行加称的现象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