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7-Eleven便利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函。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这一刻》报道,2022年1月底,记者卧底北京7-11亮马桥店揭开餐食制作内幕:关东煮食材敞口放在垃圾桶上;一次性杯盖的旁边竟然是“蟑螂贴”;热饮上架超过13天属于超期食品,店员一边说“这不打脸嘛”,一边更换了标签;备受上班族喜爱的便利店盒饭是用这样的食盒盛装的……
视频画面显示,当记者问道“食盒需要清洗吗?”店员回答:“先做就可以了”。到了第二天,记者上班的时候,发现食盒仍没有清洗。
记者观察发现,装饭勺和刀具的桶内遍布污渍,米饭敞口存放在置物架上。
画面显示,员工打扫卫生备货过程中,关东煮食品汤汁敞口放在旁边。记者还发现,店员在热饮入柜标签上动起了手脚。热饮柜上饮品,按规定只放13天,但是有些饮料过期了,但还是放出来售卖。
有些热饮甚至放置了17天,店员说“反正我们一般就是换标签”。
他一边说着:“(换标签)不是打脸嘛?”一边换上了标签。
事件遭到曝光后,一时间登上热搜第一。
对此,有网友表示,711刚来北京那会,我在东直门总店打过工,那会所有门店都是公司直营,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做的关东煮里有根头发,我们会全部倒掉从新煮,从来没有过期的食物,有专门的厨师来做饭,所有食物都安全新鲜。后来711遍地开花,再去的时候全变样了,门店又脏又乱,我还纳闷呢,后来知道改承包制了。
还有网友称,最可怕的是,711算最干净的;刚买完,看见手里的关东煮顿时不香了;天下后厨一样脏,除非自己在家做着吃;售卖和制作不卫生、过期食品的人,是不是能想一想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也可能会吃到这样的食物,要为了孩子都积点德啊;人心向上,做出来的东西,你自己吃么?
公开资料显示, 7-11是一家连锁便利店集团,原属美国南方公司,初创于1927年,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特许加盟,711正式成立,随后进入日本,并在2005年正式成为一家日本公司。
它是日本零售业巨头,在日本和全球拥有便利店、超级市场、百货公司、专卖店等,曾在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排名127。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九派新闻等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潇湘晨报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便利店,一种是7-Eleven便利店,一种是其他便利店。”这句话流传甚广,虽然7-Eleven的对手们听了不以为然,但是这仍旧是对7-Eleven便利店自身江湖地位的一种嘉奖。不过,最近的一桩要约收购案,似乎宣告了某个时代的终结,7-Eleven也到了和自己的光辉岁月说再见的时候。
8月19日,日本便利店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发布公告表示,确认已收到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以下简称ACT)关于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股份的保密、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提案。
这个消息石破天惊,在全球范围内,7-Eleven在19个国家运营有8.5万家便利店,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扩大到在30个国家和地区开10万家店。在品牌影响力上、在规模上7-Eleven仍旧是这个地球上最大的便利店品牌。而收购方ACT的标志是一只猫头鹰,虽然是加拿大便利店龙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算是一家名声显赫的国际零售巨头,因此这次收购案,颇有猫头鹰吞象的感觉。
那么,7-Eleven为什么要卖掉?联想到不久前另一家行业巨头日本罗森便利店退市,日本便利店究竟遭遇了哪些挑战,这对于中国零售业又有哪些启发和影响?
这一切,可以从五年前说起。
2019年的蝴蝶效应
2019年2月,一条关于日本便利店7-Eleven的消息却引发了许多中国媒体的兴趣。起因是一位日本7-Eleven便利店的从业者对消费者贴出告示,停止夜间时段的店铺经营,不料被总部拒绝,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带动了海外包括中国媒体对此事的讨论。
这位从业者申请的理由其实很充分。他来自大坂。当时面对媒体镜头,他展示着自己花白的头发,因为他已经57岁了,身体实在是支撑不起夜班经营了。但是,日本7-Eleven的态度非常强硬,总部认为,24小时是便利店经营的精华所在,这位店长的所做所为不仅违反合同,而且很可能会带来效仿作用。因此总部勒令其恢复经营,否则要赔偿大约折合100万人民币的违约金。
但是当时的多数媒体并没有站在7-Eleven这一边,反而更多的加盟者开始向媒体诉苦。很多人都表示他们像这位店长一样,当初是夫妻一起加盟,现在两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甚至一方已经去世,根本无力再支撑24小时的经营。
其实,7-Eleven也有自己的苦衷,便利店这种模式并不以商品的丰富度取胜,更多的是靠精准的自有商品和强大的服务能力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这一点来说,获取消费者的信任,7-Eleven与COSTCO会员店并无差异。而在组成这些信任的要素中,24小时经营也在其中。
不过,这场博弈最终是以7-Eleven的妥协告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年的11月,7-Eleven日本公司将允许特许经营加盟店缩短营业时间。而中国媒体当时对此事兴致盎然,无非也是“心有戚戚焉”。毕竟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商业连锁企业同样需要面对。
其实在最终对营业时间妥协之前,日本7-Eleven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当年10月,7-ELEVEn母公司日本柒和伊控股集团(Seven&i Holdings),宣布将大规模调整员工结构,至2022财年末预计裁员4000人,其中,“7-ELEVEn”将闭店或迁移经营不善的门店约1000家。
对于零售连锁业巨头,7-Eleven便利店也好,其他便利店也好,获得增长的方式无非还是两种。第一种是谋求单店的稳定增长。但是对于连锁业来说,这一点并不容易,多数门店在度过最初的培育期之后,除非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一般也就是常年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也是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科技行业的不同之处。第二则是靠不断的开出新店来获得业绩增长。
至少从日本本土情况看,这种高增长空间不复存在。伴随着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日本零售额从1992年之后就开始进入负增长。日本便利店的发展相对于其他零售业态已经算是不错的,但是增长在进入2015年后也是逐步放缓。
根据城市产业动力研究院毕涛和远博志城的研究,从2017年到2021年,日本便利店的整体销售额一直在12万亿日元上下徘徊,再没有向上的势头。而从门店数量来看,从大约2015年开始,日本本土便利店数量始终在接近6万家的总量徘徊,也未能做进一步的突破。
当然,作为全球第一知名的便利店品牌,海外扩张也是一条路。但是日本7-Eleven的海外拓展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拓展,也是让人一言难尽。
错失中国大陆最好时机
客观的说,日本7-Eleven便利店在我国的台湾地区,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但是,更大的市场显然还是海峡另一端的大陆市场。
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来看,柒一拾壹(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以3906家门店排名第七,落后于同样源于日本的罗森便利店,罗森投资有限公司以6330家门店排名第五,虽然只高了两个座次,但是门店数量在大陆比7-Eleven拉开了超过2000家门店的差距。
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有总部策略等多种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2019年日本7-Eleven在日本本土跌入“历史性低谷”时,那几年正是中国大陆本土便利店品牌发展最快的几年。红杉资本、今日资本这样的顶级资本都先后投资了本土便利店区域龙头。前者投资了厦门见福便利店,后者投资了安徽邻几便利店。而启承资本也投资了湖南的新佳宜便利店。更不用说还有便利蜂这样的互联网便利店新贵。
从发展增速来看,中国丰富的城市结构和多样化的年轻人消费群体,让便利店成为过去数年来受到电商冲击最小,一度还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零售业态。乱世出英雄,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也出现了美宜佳这样“反7-Eleven模式”本土便利店之王。
在2018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的榜单上(发布时间为2019年),主打低线市场的美宜佳门店数量过了15000家。但是到了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美宜佳已经超过了20000家门店。换句话说,仅仅用1年多的时间,仅仅就门店数量这一项,美宜佳的门店增量就已经超过了日本7-Eleven进入中国大陆以来的门店数量。
当然,关于门店数量这件事,原中国7-ELeven董事长内田慎治有一句著名的反驳,那就是7-Eleven在中国门店的日商(日销售额)平均是本土便利店的三倍,也就是说,“我们开一家门店,相当于你们的三家门店。”
从品牌号召力角度,内田慎治讲的没错。7-Eleven近年来也新开拓了不少城市,每到一地,都会引发当地轰动。2018年在南京市,南京珠江路店新店开业以35万元的日销,刷新全球便利店单日最高销售记录;2020年,7-Eleven来到烟台,就在山东这个便利店的“荒芜之地”,烟台一家门店首店日销超过了75万。虽然开业促销业绩不能代表日常销售额。但是7-Eleven想集中出拳时 ,其品牌号召力和商品组合能力,还是吓了很多同行一跳。
但是总体而论,7-Eleven在中国大陆的表现,无法与其盛名相匹配。除了高层决策保守、门店模型较为固化等原因外,7-Eleven的人才流失也是一个原因。当然换个角度说,7-Eleven是中国大陆便利店的黄埔军校。正是7-Eleven的中国人才“不断流失”,中国本土便利店才能不断有高级人才涌入,更好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面对来自加拿大“猫头鹰”的要约收购,故事结局还未到来。但是无论结果如何,7-Eleven该准备走向新的时代了,才能不负世界第一便利店的盛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房煜,编辑|胡润峰)
-Unlimeat三明治在香港800家7-11便利店上架
--巩固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同时向越南、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产品
韩国首尔2021年11月29日 /美通社/ -- Zikooin公司旗下亚洲领先的人造肉品牌Unlimeat,在香港800家7-11便利店推出了其素食产品。这家植物肉生产商最新推出的“Unlimeat肉片三明治”采用烧烤酱腌制而成,非常符合香港人的口味。香港7-11最近推出以素肉为食材的紫菜包饭、饭团和午餐便当,扩大了其现成素食产品组合。此外,专业素食连锁便利店Green HOTSHOT已经开始在香港的三家分店提供Unlimeat面条。
Unlimeat Sandwich to Debut in Hong Kong 7-Eleven Stores
绿色 星期一(Green Monday)2020年5月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一的香港人为弹性素食者(偶尔吃肉的素食者)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会吃一到两顿全素食,体现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正在逐步向素食主义转变。
新冠疫情让香港市民变得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因此,当地餐馆和杂货店都新增了各种素餐香港餐厅相关信息与研究网站OpenRice Biz发布的一份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2020年9月的素食搜索量比8月增加16%,10月则比9月增加6%。
2019年1月,Unlimeat开始向香港、中国大陆、越南、澳大利亚和美国出口产品亚洲很多知名餐厅供应以Unlimeat肉片为食材的餐食,将其融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饮食文化中近日,香港寿司连锁店元气寿司(GenKi Sushi)在其60家店面中推出了“Unlimeat寿司卷”供应亚洲美食的上海高级餐厅唐宫开始使用Unlimeat产品制作中餐翡翠餐饮(Crystal Jade)中国分店的Unlimeat香菜鸡蛋汤也深受当地食客欢迎翡翠餐饮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中餐连锁店,在全球拥有120家分店
Unlimeat Sandwich in 7-Eleven Hong Kong
Unlimeat于2021年5月在中国大陆举行的SIAL China 2021中食展创新奖活动中荣获第三名,证明了该品牌深受亚洲消费者欢迎。
作为Unlimeat品牌所有者,Zikooin公司与绿客门(Green Common)签署了一项销售合同,加快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拓展业务,巩固其在亚洲植物肉市场上的领导地位绿客门是总部位于香港的素食经销商,目前供应其素猪肉品牌OmniPork,以及超越肉类(Beyond Meat)等其他品牌的产品。
Zikooin公司首席执行官Min Keum-chae表示:“我同意绿客门首席执行官杨大伟(David Yeung )所提出的愿景,即打造更健康的中餐文化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能够升级Unlimeat的产品阵容,扩大我们在亚洲及不断增长的全球中餐市场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