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飞凡R7邀请了三五好友相聚于一片“北国风光”的皑皑雪山,一边共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盛景,一边享受着火锅带来的温暖。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聚会中的飞凡高管居然声称,“飞凡巴赫座舱已经达到90%迈巴赫舒适度”。
< class="pgc-img">>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怕看见一辆飞凡R7凑巧和一辆迈巴赫停在一起,想要生出“非分之想”都十分艰难,就更别提对比了。而这次的雪中夜谈属实是开眼了,难道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真能以20万左右的配置,来挑战传统燃油百万级的明星车型了吗?
与时俱进是门必修课
传统之所以被称之为传统,原因就是其中的大多数车型都并不会搭载最新的技术、也并不会频繁地迭代。而新能源之所以被称之为新能源,就在于它领先时代的科技创新。
< class="pgc-img">>例如燃油量产车型中,大部分人已知最快的车型—布加迪威龙,能够以零百2.5秒的成绩,以及过千万的价格常年定居性能、售价双天花板。但放眼一看现在的汽车市场,昊铂SSR、极氪001FR、特斯拉model S Plaid……哪款车的速度不比它快?哪款车的售价又超过了它的十分之一呢?
< class="pgc-img">>回到2024款飞凡R7本身,在仅有单个电机的情况下,就可以拥有与150万左右迈巴赫几乎相同的5.8秒零百加速体验。诚然,这离不开新能源的特性优势,但也确实让咱们能以十分之一左右的价格,收获相等的性能。
< class="pgc-img">>并且为了比明星燃油车更加适应冬季更加严酷的低温,2024款飞凡R7针对三电系统就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优化。通过行业首创CTP双层躺式电芯布局、创新匹配躺式电芯的NCM523电化学体系,以及低温优化后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使其在零下10-15摄氏度温度环境下,也能达到70%左右的放电效率。
< class="pgc-img">>冬季续航方面,2024款飞凡R7除了换上了90kWh的大容量电池以外,还进一步提高了能效和电池DOD的续航释放,以至于续航来到670km,普遍领先同级500km左右的续航水平,达到了T0级别。并且,飞凡将于2023年Q4(TBD)季度通过OTA升级,让上一代R7车主享受到同等续航能力。
< class="pgc-img">>再加之至高6.6kW放电功率,-20℃条件下,依然能以3kW功率放电8小时的外放电功能。所以对于燃油明星车而言,想要满足雪山上开家火锅店的这种奇思妙想,几乎无解。但对于2024款飞凡R7而言,自然不在话下。#让燃油明星车破防的新能源车
公路、雪山都非凡
除了动力系统的硬核实力,2024款飞凡R7的智能交互系统,也决定了它有资格留在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擂台之上。
< class="pgc-img">>作为同级唯一搭载仰望U8同款华为AR-HUD的车型,不同于仅有HUD的燃油明星车型,2024款飞凡R7在驾驶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获取前方路线、行车安全等必要的驾驶信息。
< class="pgc-img">>而在相对传统的底盘素质部分,当几乎所有的燃油明星车型都还只是在X、Y轴进行动态调校的时候。2024款飞凡R7已经基于飞机航空三轴技术理念,让车身在X、Y、Z三轴都拥有了更强的车身姿态控制能力。配合侧向空气动力学的优化,在横风肆虐的海滨高速弯道,它依旧能够贴地疾驰。
< class="pgc-img">>同时,2024款飞凡R7还通过底盘框架合理设计,对内陆常见的非铺装道路场景进行了优化,加强电池的安全防护,降低积雪山路突发电池磕碰的概率。
之所以称其为巴赫
巴赫作为德国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特点,让闻者置身于宏大优雅的音乐纹理中,灵魂不自觉地升华、肌肉不自控地放松。
< class="pgc-img">>毫无疑问,想要让达到如此惬意的座舱体验,必须叠加繁多的舒适配置才行。虽然迈巴赫隶属于传统的燃油汽车,但百万的售价已经为座舱内部塞满了奢华。而这一点,尽管20万左右的2024款飞凡R7在堆料方面已经不算少了,但还是不及前者来的奢侈、齐全。
< class="pgc-img">>不过配置的多少只是一方面,就像20万左右的2024款飞凡R7只有14个BOSE高性能扬声器,150万左右的迈巴赫则有16个柏林之声。但Centerpoint虚拟环绕声技术、SurroundStage环绕声技术所带来的飞凡巴赫沉浸矢量音效,却可以在沉浸式的聆听体验以外,形成场景式3D立体感知交互音效,让声音成为“领航员”。
< class="pgc-img">>并且为了舒缓NVH过好所带来的眩晕感,2024款飞凡R7搭载了行业首创的智能晕车舒缓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中对内耳前庭器官的刺激,降低30%-50%的晕车症状,拒绝被晕车拽住对自由的向往。
总结:
二十万级和百万级的碰撞,在之前是从来没有的事情,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历史的进程就是如此,总需要第一个去吃螃蟹的人,去为大家开拓崭新的方向。就像是之前的新能源汽车,就像是如今的2024款飞凡R7。
< class="pgc-img">>2024款飞凡R7凭借加强后的三电技术体系,以及更大容量的电池,满足燃油明星车型无法实现的户外用车场景。并且还能借助飞凡湾域驾驶系统与巴赫座舱,拉平二者在底盘质感以及舒适配置上的差距。
确实,在20万级的中大型轿跑SUV中,它算不上独一无二。不过,要论20万级新能源SUV中,能达到90%迈巴赫舒适度,寥寥无几。#让燃油明星车破防的新能源车#
<>聘服务员
年薪20万+
要求985院校毕业
近日一家火锅店的招聘信息火了
< class="pgc-img">>近日,河南一家火锅店发布了这样的招聘启事,经网友发布到网上后火了。
< class="pgc-img">>从网友曝光的照片来看,这家火锅店的招聘岗位是服务员,人数十名,要求的学历是985院校毕业,薪资待遇是年薪20万+。
而在招聘信息中也提到,要求能从拖地、端盘子做起。
< class="pgc-img">>网友纷纷表示不淡定了:
< class="pgc-img">>有人认为这是炒作:
< class="pgc-img">>也有人认为:没毛病
< class="pgc-img">>店家负责人回应
1月2日,针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火锅店招聘负责人丁先生进行了回应:“招聘是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干部,我们火锅店需要更好的发展,也一定要进行升级,人才为先,所以我们尝试招聘更高层次的人才。”
丁先生说,储备干部必须从基层做起,不仅仅是服务员,他们还要经历后厨、收银、采购、管理等各个岗位的历练,想要做管理层,就必须了解所有岗位和业务流程。
还记得前不久,一条“火锅店英国招聘 年薪最高超50万”的新闻曾引起广泛关注。
该火锅店在英国各大招聘网站上广发帖子,招聘酱料师傅、切肉师傅、捞面和变脸表演师傅……开出的薪资水平跟火锅一样让人垂涎三尺:炒料师傅是其招聘中最高薪的职位,年薪高达4.8万—5.7万(英镑),约42万—50万人民币,主要工作是准备每天所有必需的香料和调味品,以及负责员工餐的制作。
其实,如今的社会多元化发展,并非唯学历是从,只要有绝活,照样拿高薪。
职业不分贵贱,
凭自己本事赚钱,
都值得被尊重!
来源:成都商报(ID:cdsb86612222)、映象网、新闻晨报(ID:)、梨视频、新华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锅界龙头来了。
近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截止发稿前,海底捞股价大涨,报于18.56港元。
港交所史上门槛最高新股到来
海底捞上市,成为香港史上截至目前为止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海底捞9月24日公告,海底捞此次全球发售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发售价每股17.80港元;每手1000股。
海底捞此次发行定价为17.8港元,每手1000股,也即是说,投资者最低入场门槛费用达1.78万港元。
证券时报援引一通证券行政总裁宓光辉表示,这以价格高于早前上市的歌礼制药的1.6万港元,成为香港史上截至目前为止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海底捞有多赚钱?
一年一亿人!上半年收入73.43亿
早在今年五月,一直闭口不谈上市的海底捞就宣布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各类数据还特别华丽:
2017年营收总额106.37亿,利润11.94亿,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
年客流量达到1亿人次,员工平均薪酬约6万元。平均每位顾客在海底捞消费94.6元,88.2%都是回头客,6成顾客每月去一次。
海底捞的招股书告诉我们它的赚钱能力:
(1)你的每100元消费,海底捞的股东赚走大概14元(这个没扣利息和所得税),食材成本大概40元左右,员工薪酬分摊大概29元左右,房租及装修折旧、水电分摊大概12元左右,行政、差旅、管理分摊大概5元左右;
(2)海底捞平均一家店一天要接待1400名客户,这些客户带来的收入流水在10-13万元之间(人均消费70-100元),一个店一年收入4000万元左右;
(3)如果按照14.5%的息税前净利率计算,那么海底捞平均一家店一年利润600万左右;
(4)截止2017年底,海底捞拥有273家店,这些店的营收加总在一起是110个亿,利润加总在一起是16个亿(没扣利息和所得税);
(5)呷哺呷哺一个店一年的收入是485万,海底捞单店收入是它的8倍。
由上面一组运营数据看,海底捞几乎创造了中式餐饮的经营效率奇迹:在维持令人羡慕的营业利润率的同时,创造出极高的单店收入能力,两者相乘,利润规模无敌。海底捞“封神”毫不为过。
图片来自国金证券
海底捞成功因服务好?你想错了
(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及施永宏控股7家公司间接控制8家有代表性的产业上下游公司,完成了对火锅全产业链7大环节的布局。
包括其:调味品、食材、供应链、技术等等,加之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以及火锅在餐饮领域中的优势,光火锅相关产业链上的拓展延伸一年就能给海底捞带来不小的收益。
申银万国在8月底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海底捞成功因为服务好是典型的幸存者偏误,背后核心是集团强大的全产业链布局与开放生态。
1)底料环节:颐海国际不仅确保海底捞底料的长期更新且稳定,且第三方业务发展迅猛,18H1整体净利润增长170%主要由第三方业务贡献。
2)食材环节:扎鲁特旗为海底捞专门提供优质牛羊肉,蜀海供应链已衍生至为七天便利店、九毛九、麻省理工等热门餐饮与便利店提供食材全案总包,有望成为中国Sysco。
3)管理环节:微海咨询深耕餐饮培训赛道,将海底捞大学转变为招聘+培训+咨询一体的管理培训企业。
4)技术环节:蜀韵东方深耕餐饮装修,红火台专注餐饮SaaS
火锅产业链公司究竟能长多大?
海底捞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家百亿餐饮上市企业。而海底捞高速增长的背后,与其所处的“餐饮最佳赛道”的火锅行业密不可分。
(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申银万国报告认为,火锅是一二线消费降级与三四线消费升级重合的最佳赛道,产业链能在底料、食材、供应链中出现象级企业。
1)剔除门店,火锅产业链1250亿左右规模,增速略快于下游:火锅产业链市场空间约1250亿,增速11-15%之间,略快于下游火锅店,由底料食材和供应链服务等构成。
2)底料食材:扩展至2C家用不局限于餐饮,品种扩张大单品战略为王。
3)供应链管理:从火锅拓宽B端客户至全部餐饮,市场想象空间大。
申万宏源在报告中指出,火锅拓店速度快,桌均消费价格逐年提升,再加上高利润率和低成本,行业盈利能力很高。
长江证券研报中的数据也可以证明火锅的盈利能力,其指出,2017年火锅的营业额同比增速超过24%,位居细分板块第一;综合来看,火锅还是效率最高的子行业,每平方米营收达到2.6万元,人均劳收达到23.3万元。
海底捞张勇:一个技校生的逆袭
创办海底捞的张勇,仅仅是技校毕业。成功后,他登上了北大的讲台。
1988年,18岁的张勇技校毕业后,进入四川拖拉机厂。
“靠双手改变命运”,是张勇常说的话之一。
这位出生在四川简阳的70后,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贫穷。初中毕业后,他在父母的要求下,进了简阳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学校学电焊。这件事让张勇感觉很不爽,时至今日,他仍然以初中毕业,来介绍自己。
18岁,张勇技校毕业,分配到了他父亲当厨师的国营四川拖拉机厂。但在他眼里,父亲辛苦了一辈子,也没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工厂显然不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
1994年,经历了几次“走捷径”失败后,张勇决定正正规规开家火锅店,就在他为取名而烦恼时,一旁打麻将的老婆,正好和了把“海底捞”,于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火锅店诞生了……
94年,第一家“海底捞火锅”正式开业。如今,他管理2万多员工,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十亿。
“变态”服务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作为国内知名餐饮公司,海底捞以“服务有毒”著称。类似一个人去吃饭,对面会放玩具熊陪你的事情已经不新鲜了。
在海底捞发现服务员帮顾客代练游戏,地球已经抵挡不住海底捞了……
海底捞“变态服务”经典案例
据悉,海底捞还在国外推行新的经营方式,如供应单人火锅和套餐、播放流行音乐,营造夜总会般的氛围。并向顾客展示员工的拉面技艺。
海底捞员工拉面绝活
与此同时,海底捞在国内的招牌服务如“等位的客人可免费享受擦皮鞋、美甲等服务”也将在国外实施。
除“服务有毒”外,海底捞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哲学:把员工当人。以致于小米也曾把海底捞当做学习对象。在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的小米的内部手册《参与感》中,提到一句话:团队第一,产品第二。海底捞是传统企业里把“团队第一,产品第二”做到极致的公司。
一方面是对顾客,另一方面是对员工。海底捞是如何形成这两种极致文化的呢?
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很少辞职?
1、授权
“授权”是海底捞企业文化的一大核心。
在海底捞,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有100万元以下开支的签字权,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元的审批权,店长则有3万元以下的签字权。而对于海底捞的一线员工来说,他们也同样有着比同行大得多的权力,那就是免单权,他们只要认为有必要,就可以给顾客免费送一些菜,甚至有权免掉一餐的费用。
对此,张勇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亲姐妹代你去买菜,你还会派人跟着监督吗?当然不会”。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一线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快速地消除顾客的不满意。
2、待遇
待遇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雷军为了学习海底捞,在机场买了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他觉得自己学会了,为了验证一下,专门到海底捞去吃饭。
有一次吃饭雷军就问那个服务员,你整天那么乐为什么?你不就做个服务员吗,结果给人教训了一顿。人家说我40几岁的下岗女工找不到工作,海底捞一个月给我四千多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有篇报道写海底捞,说很多海底捞的员工见到张勇,激动时会拉着他的手直哭,在员工看来,是张勇给了他们高于同行的工资,还有生活的尊严,这种尊严不光是在同行面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这些学历不高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工作的员工,通过工作最终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立住了脚,而且,有人还买了房。
这里又有一个段子:
海底捞刚进北京的时候,租第一个店面就被骗了。整整300万,是张勇账上所有的现金。对方背景强劲,这笔钱完全追不回来。
张勇说,当时负责的主管经理急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张勇都不敢给他打电话。后来听说这群人要找黑社会解决骗子,他才给主管经理打了电话。
他说,你们就值300万?干点正经事吧。(大体是自己不要犯法去帮公司追钱的意思)
他说,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员工,将心比心,是他自己去办也会受骗。
张勇有一次被问到,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什么。
张勇答,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善良吧。
3、承诺
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给。
张勇解释: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都对海底捞有贡献,应该补偿。
他说,如果是小区经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给20万;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
海底捞至今十几年的历史,店长以上干部上百,从海底捞拿走嫁妆的,只有三个人。
这种承诺,如何不让员工有忠诚度?
海底捞员工
知乎上有人讲到这样一个真实的细节:
顺丰,有一次我妈给我寄快递,两千八百多公里,次日早晨就到了。
因为顺丰经常给我送快递,那个大姐也比较熟络,我顺口说了一句:真快啊。
大姐接话到: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送。
她讲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闪光,下巴微翘。
这种自信的表情,我在海底捞的员工脸上也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