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2月,海底捞的市值一度高达3742亿人民币,到了6月25日,却只剩1790亿人民币,蒸发了近2000亿。
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更是从新加坡首富的宝座跌落下来,退到第四位。
6月25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回应海底捞股票腰斩、不好吃等话题,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 class="pgc-img">>对于海底捞上热搜榜单,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然而,跟往常不同的是,张勇此次耿直回应,却让人多少明白了,海底捞能够从一家小小的火锅店,做到如今市值千亿的秘诀。
< class="pgc-img">>将客户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
张勇在回应海底捞口味问题时,曾表示,餐饮业在口味上与火箭没有可比性,因为口味根本就没有标准。因此,海底捞并不重视口味。
他甚至强调了一点:”我们的营销费用是零。“
张勇还真没说谎,因为海底捞的营销,靠的都是消费者自发的宣传,原因只有一点,就是服务好。
在如今这个广告营销铺天盖地的年代,一个声称自己的营销费用是零的企业,居然成为了餐饮业的领头羊,背后,正是用到了用户思维。
1994年,张勇从拖拉机厂辞职后,开了第一家火锅店。
< class="pgc-img">>可是,因为他并不是厨师出身,在厨艺方面也没有多高的天分,基本上就是现学现卖。
为了能够留住顾客,他就从服务方面下手:给顾客拎包、擦鞋子、带孩子,顾客说辣酱好吃,他就送顾客一瓶辣酱。
随着海底捞的扩张,这种贴心的服务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据顾客统计,海底捞的服务包括:
“为赶车的顾客提供专车送站;
会为顾客剥虾壳、表演拉面;
给用餐时写作业的孩子辅导功课;
专门让顾客的老乡服务员为其服务;
为等座位的顾客提供美甲、擦鞋服务等。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海底捞做不到的。只要去过海底捞的消费者,都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 class="pgc-img">>正是这种窝心的服务,让消费者甘愿化为“自来水”,口口相传,为海底捞免费做宣传,甚至多次登上热搜,扩大影响。
传统的企业,在考虑消费者的时候,用的是客户思维。既通过广告和营销手段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如何,再用低价格吸引消费者。
这种告知思维时常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并且缺少温情。
而用户思维的重点是打动思维,将消费者当成朋友,借助于真诚的服务及体验,让消费者从产生兴趣,到生出认同感及信任,从而变成粉丝,最后成为产品的免费宣传者。
海底捞的服务质量为何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这无疑得益于海底捞员工对待消费者时,用到的用户思维。
而海底捞的员工为何能有效地使用用户思维,还得从他们的另一个意识说起。
< class="pgc-img">>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张勇谈到对员工的态度时,一直强调:
“我们要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观,但凡我有点钱,我一定还会加工资。这是我的使命,是我的坚持,我相信会找到一个平衡点。”
说到海底捞的福利,真的让很多企业单位的员工羡慕不已。
海底捞为员工租住小区房,鼓励员工将孩子与父母都接到身边来,并为他们提供子女教育补贴和父母津贴等等。
< class="pgc-img">>其中,海底捞对员工子女教育的补贴已经有了15年的历史,前后共计120万元;而且,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补贴范围之内。
另外,张勇还斥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学校,只要是员工子女,都可以免费在该校上学。对于高级别的 员工,还可以将子女带到北京上学。
海底捞上能想到员工养老问题,下能为员工育儿着想,可以说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种局面不需要领导说什么,员工自己就明白了,只要他们用心做事、服务周到,店里生意好了,他们的福利就更高了。
无形之中,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很多企业在要求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最大化为公司带来效益的同时,却忽略的员工本身的价值体现及生存需求。
他们习惯借助于给员工做思想工作,希望借此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导致很多员工产生:“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讽刺。
< class="pgc-img">>却没想过,让员工增加主人翁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福利、涨工资。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不谈钱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世人匆匆忙忙,不过就是为了碎银几两。
只因为,那几两碎银,能解决与生老病死相关的很多问题。
张勇能想到这一点,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他自己的思维有关。
< class="pgc-img">>成功运用成本思维
纵观海底捞的扩张史,就会发现,从2017年开始,海底捞开始急速新增门店数量。
2017年,新增99家;2018年,新增193家;2019年,新增302家。
到了2020年,即便有疫情影响,上半年还是新增了173家,全年新增了近530家门店。
如今,海底捞已经拥有了1300家门店。
对于扩张,张勇说道:
< class="pgc-img">>“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因为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为什么张勇如此热衷于扩张?
那是因为他善于运用成本思维。
成本思维包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
从小,张勇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技校毕业,张勇进了四川拖拉机厂工作的时候,就时常利用节假日考察市场,增加自己的见识,并寻找商机。
后来,张勇之所以辞去拖拉机厂这份稳定的工作,自己开火锅店,实际上就是想抓住了机会成本,自己创业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毕竟,拿着死工资,是谈不上财务自由的。
而要想快速达到财务自由,一家门店地方小、翻台率再大,每年的营收额也有限。只有扩大门店数量,多家门店一起赚钱,才能实现目标。
此外,虽然张勇说海底捞没有将口味放在重要位置,那是因为他早就做到了一劳永逸。
为了确保新增门店与老店口味一致,他斥资开公司,对火锅底料和食材都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供应链。
有了这个供应链,可以说,只要他愿意,他想开多少店就可以开多少店。
这种将时间和精力形成的边际成本最大利益化的思维,是很多餐饮业能够做强做大的关键。
< class="pgc-img">>最后,就是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都明白,过去的花费与未来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太过在意或是纠结,反而对未来的决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海底捞多家门店被迫关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损失高达10亿人民币。
可是,张勇却力排众议,在2020年开了530家新门店,借助于疫情被控制后,迎来餐饮业的反弹期,效果显著,股票一路高歌猛进,到2021年2月,海底捞的市值一度高达3742亿人民币。
不得不说,成本思维功不可没。
< class="pgc-img">>借助于裂变思维绑定员工与企业的利益
海底捞能够迅速扩张,还与张勇的裂变思维密不可分。
他曾经表示,自己当初开店,是为了赚钱买房子娶媳妇。
后来,火锅店确实让他实现了目标,可是,当他看见店里的大堂经理和厨师长却没有能力买房娶媳妇的时候,他觉得特别内疚。
< class="pgc-img">>因此,他想出一个办法来,让这些伙计也当店长,赚大钱。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增加店面数量的同时,海底捞还推行了“师徒制”的奖励制度,并一直在进行完善。
据资料显示,每个海底捞店长负责开新店之前,都会在老店选一名优秀的徒弟继任店长,而新旧两位店长之间就形成了师徒关系。
海底捞有规定,老店长不仅在本人新开的店面有业绩提成,还可以从徒弟和徒孙管理的店面中,获得很高比例的提成。
这种利益的裂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员工为了能够成为新任店长,将来也带徒弟,自然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
店长为了自己能够多开设新店,快速获得更多财富,也会想方设法将老店经营好,同时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徒弟,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店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得到培养,为海底捞的持续扩张储备了人才,门店利益也得以上升,怎么算,企业都只赚不亏。
< class="pgc-img">>另外,为了解决规模过大,管理出现断层的问题,海底捞开始让有师徒关系、或者地域相近的5至18家门店,形成“抱团组织”。
组织内部的门店实行自我管理,比如可以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等等。
这种利益裂变,捆绑了员工、店长和企业间的利益,也促使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借助于用户思维来服务消费者,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 class="pgc-img">>危机意识一直存在
张勇曾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表示:
”海底捞从创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过完全科学的制度。组织大了会有各种层级,每个层级在操作中有可能会违反一些制度。
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之所以网上炒作海底捞制度很牛,只是被业绩掩盖了。“
而这次,海底捞股票拦腰斩,可以说张勇是预见了这一幕的。
这些年,海底捞的扩张,导致多次引发卫生问题;虽然海底捞及时公关,用诚恳的道歉平息了事态,但隐患一直存在。
而且,随着店门的扩张,门店密度太大,导致海底捞的翻台率降低,整体营业额提升不多。
另外,疫情过后,为了快速恢复营业额,海底捞的菜偷偷涨了价,后来因为消费者反应强烈,才恢复原价。
但是,部分菜品材料却有了更改,仍旧被消费者质疑在降低成本。
如今,服务模式很容易被模仿,海底捞在这方面的优势会被缩小。
< class="pgc-img">>面对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张勇却说:
“海底捞从创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过完全科学的制度。我过去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将来我也未必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1000多家门店,我还会继续扩张。”
知道问题所在,却不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反而急于扩张,对于海底捞而言,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对于张勇,大家怎么看?
-end-
作者:铜豌豆
参考资料:
《海底捞张勇耿直发言“圈粉”无数的玄机》
《海底捞张勇:23年建火锅帝国身价50亿,赶跑合伙人平稳过关老鼠门》
<>年轻时辞职开火锅店,一开就是20年,到现在店也不多,但每家店都是自己买门面自己开店,不求资本,不急扩展,只关心那锅红汤味道。
< class="pgc-img">>开了十几家店身价过千万
依旧亲自为客人擦桌子
位于北滨路附近的“栖江楼”老火锅才开业不久,每天高朋满座,店里人手不够,老板娘亲自擦桌子,很难想象,这是人到中年且事业成功的老板们会做的事。
< class="pgc-img">>“店里30张桌子,但开业每天几乎连翻5台,人手忙不过来,我老婆就亲自去擦桌子,昨晚就擦了100多张了······”老板冉哥乐呵呵地说道。20年前,他和老婆一起在涪陵创业开火锅店,从第一家店到第十家店,都是两口子这样亲力亲为地忙过来。如今,两口子把自己的火锅店开到了重庆,依旧延续“老套路”,买个门面,开个店,安心踏实地卖火锅。亲自为客人擦桌子,挂着笑脸迎来送往,也是坚持了年轻时的作风。
< class="pgc-img">>买门面开店
是年少创业时定下的“规矩”
“我银行的朋友总说我傻,说我不懂资本运营,不晓得把钱拿去开更多的店,不晓得扩张,不晓得宣传。我还真不想晓得这么多,只想踏实本分地做点小买卖,有钱就开店,没钱就守店,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和期望,才能安心做好味道。”所以,从年轻时开第一家店起,老板冉哥就立下“买门面开店”的规矩,不求开店数量多,只求好好经营一家店。
< class="pgc-img">>如今的冉哥,人到中年,心境更洒脱,决意来重庆开一家店,多个与重庆的老朋友们长来往的地方。因为从小长在江边,这次选中的地方又在北滨路附近,所以冉哥给自己的火锅店取了一个诗意古典的名字:栖江楼,不迎合时下年轻文化潮流,但寓意栖江而居,人生坦然从容。走进店中,上世纪的吊脚楼群迎面袭来,一时间恍然回到了上世纪的老重庆江边,有一种老式的温情热闹。坐在二楼的阁楼里,伴着沸腾的红汤,眼里好像眺望到了不远处的江。
< class="pgc-img">>二十年如一日
他的火锅味道坚持“三标准”
“做火锅20年有余,一锅火锅味道到底好不好,可以有三个维度的评论标准,一要有穿透力,入口第一口抓人心而不烧人胃;二要有平衡力,麻辣咸香不能偏袒一方;三要有持久力,吃到最后也不会混汤变味。”
< class="pgc-img">>“栖江楼”的味道就是这样,用一片新鲜的毛肚试出味道的穿透力,7、8秒直达麻辣咸香;一块煮上20分钟的眉头肉,吃起来的口感平衡度像是被熨贴好的衬衣,找不出一丝褶皱破绽;最后从锅里捞起自家做的豆腐,入口不管煮了多久都还是一股开火锅时的澄净鲜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年轻时总有一股子狂热,恋爱与创业都要尽可能的快。恋爱的途径是持续不断地相亲,上午的不合适,下午的新人又来;创业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如何快速赚取第一桶金,不管不顾可持续发展。直到年岁渐长,狂热被现实浇灭,或许才明白慢一点、踏实一点更好。
“栖江楼鲜货火锅”地址:江北区北滨太阳城A区7橦附2号
>重庆,火锅是一个难以规避的话题。每个去了重庆的人,也不能不去尝一尝重庆的火锅。
重庆市火锅协会的副秘书长朱江渝经营着一家著名的火锅企业,在全国有近200家分店。
下午2点,在火锅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朱江渝来到李密经营的火锅店中。此时,李密正在前台算账,空荡荡的店里没有一个客人,几个服务员站在角落里打着哈欠。“你好,我叫朱江渝,是重庆火锅协会的,也是家福火锅的老板。”由于火锅店实在太出名,着实把李密吓了一跳,赶紧跑上前握手欢迎。
“汤太黑了,沫子太多,而且味道不鲜不香,这是锅底没炒好的缘故。”尝了一口火锅汤,朱江渝又立即指出了汤色和味道上的缺陷。
朱江渝还来到厨房,手把手地教李密配制锅底。只见他一手挖出油料,放到电子秤上一过,准确无误的一斤重,随后各种配料有序而精确地倒入锅中。
不一会儿,朱江渝配制的火锅端上桌,汤色明亮清澈,不仅没有沫子,还飘着一股子浓香。“差得太远了。”尝过了大师“作品”后,李密不禁感慨道,自己还要好好地向大师学习,做出更加完美的火锅来。
“光是味道做好了还不行,还要有宣传营销策略才能吸引人。”朱江渝建议李密先搞打折优惠活动,进店客人每人赠送一瓶啤酒。“啤酒我给你提供,全部免费,这个你甭担心。”正当李密还在盘算成本时,朱江渝的慷慨让她喜出望外。
就在这时,“重庆好人”魏茂和带着价值2000多元的啤酒来到了店中。原来,老魏也是看到李密的故事后前来的。“看来我们都想到一块去了!”得知对方的来意,朱江渝和老魏不禁相视一笑。随后,两人又开始为李密“出谋划策”。
“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李密由于自己身体的缺陷,比较要强,不喜欢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中生活,但是热心人的真挚和诚恳深深地打动了她。
李密听了这些前辈的话,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之前我还很迷茫,对创业有些灰心,现在心里又充满了信心。”
一位有着极大创业勇气的小姑娘想在重庆开火锅店,有了资深火锅店老板的指导和帮助,相信可以很快开起一家成功的火锅店,赚到红火的爆棚财富。
你想不想去重庆尝一尝这样的火锅呢?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