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用餐时,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实体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扫码点餐”。
中消协近日表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等群体造成了消费阻碍。
新京报记者为此也探访了北京多家不同类型的餐饮商家,北京萃华楼、胡大饭馆三分店、街边儿牛肉串双井店、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DQ冰淇淋合生汇店等5个商家均可提供手机、人工两种点餐方式,扫码点餐没有附加条件。而在南城香双井桥东店扫码后需要获得个人信息,才能点餐;阿巭面道·牦牛肉功夫面合生汇店则是“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公众号,要求提供人工点餐服务时,服务员还会给顾客“提条件”。
法律人士表示,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有商家扫码点餐要先关注微信公号
3月27日、28日,新京报记者分别探访了北京萃华楼、胡大饭馆三分店、街边儿牛肉串双井店、南城香双井桥东店、DQ冰淇淋合生汇店、阿巭面道·牦牛肉功夫面合生汇店、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
萃华楼目前无论散台还是包间均提供菜单,可人工下单,也可扫码点餐,不需填写个人信息直接进入点菜界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来老字号用餐的老年顾客较多,他们用手机点餐不太方便。“人工点菜更有利于服务员向顾客介绍特色菜、根据顾客口味推荐菜品,而且会照顾到顾客的不同需求,比如有没有忌口、何时上甜品等。”
胡大饭馆三分店等位的顾客可先在简易纸质菜单上预点单,之后可选择扫码点餐或人工点餐。工作人员说,疫情期间倡导无接触点餐,此后才有了扫码点餐。在北京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街边儿牛肉串,很多顾客直接用手机扫码点餐,但不需填写个人信息,也无需关注其公众号。服务员称,店里有纸质菜单,会提示可以随时叫服务员下单。
不过,也有餐饮商家存在“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商家公号”的情况。
南城香双井桥东店里,在扫码之后,会有信息提示“申请获得你的公开信息(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点击“同意”后,才可以进入点餐界面。
合生汇地下一层的阿巭面道,服务员主动推荐顾客扫码点餐。新京报记者发现,想用手机点餐必须先要关注公众号。当提出想要人工点餐时,服务员并没有直接提供服务,而是说“那你需要到收银台来点”。
消费者:更习惯看纸质菜单进行人工点餐
在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新京报记者统计了6桌客人的点餐方式。其中,2桌年轻客人选择用手机自助扫码点餐,其中一桌向服务员索要了纸质菜单做参照,另4桌客人通过纸质菜单人工下单。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手机扫码后出现“登录会员立享会员特权”的弹窗,但并非强制要求注册成为会员,可以将其关闭直接点菜。
在位于朝阳合生汇五层的DQ冰淇淋,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店家提供小程序点餐,但顾客大都选择人工点餐。
在探访中,多位消费者表示,餐厅应该在采取扫码点餐的同时保留人工点餐。也有消费者提出,扫码点餐在多数时候很方便,效率更高一点,但强制关注公众号“让人很反感”。另外有的餐厅信号不好,扫码操作半天无法进入点餐界面。
还有消费者认为,有的餐厅扫码点餐需要关注商家的公众号、还得注册会员,甚至以“赠甜品等优惠”来引导消费者进入餐厅群。“感觉有点被强迫,我会担心个人信息是不是被泄露了,很影响用餐体验。很多时候就算是现场关注或加入了,之后也会取消关注或者退群。”
而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年消费者,几乎一边倒地对扫码点餐投了“反对票”。一位老人说,在手机上点餐字小、图片小看不清,“有的还需要关注、输入手机号、发送验证码、填写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太复杂了。”
餐饮企业:“扫码点餐”不应取代必要交流
在探访的7家餐饮企业中,服务员在引导客人落座后,会推荐“扫码点餐”,多家门店内还有“扫码点餐更快捷”“扫码下单免排队”等宣传标语。
多位餐饮经营者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因为现在菜品推新的速度较快,有新品上线或菜品售罄,都可以在手机点餐系统上更新,也有利于减少人工点菜的失误,包括最后的买单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尤其是疫情期间,扫码点餐更有利于服务员和客人之间的‘无接触服务’。” 也有餐饮经营者向新京报记者坦言,现在北京很多餐饮商家都面临“用工荒”,“扫码点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店的人工压力。
但很多经营者也认为,餐饮作为服务行业,一大体现就是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消费者给餐厅体验感打分的重要衡量标准。“选择手机扫码点餐还是人工点餐,都应该由消费者自主选择。顾客如果不想用扫码点餐,人工服务就要及时跟上。而且不要错失面对面向顾客介绍餐厅特色菜品的机会,无论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服务行业与顾客有温度的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
专家: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根据新华网近日一项调研数据显示,40%的网友赞同“扫码点餐不是唯一选择”,并希望商家提供多方式服务;23.33%的网友抱怨“扫码点餐”还伴随着“注册会员”“关注公众号”等一系列问题;16.67%的网友表示“扫码点餐”不利于老人点餐,希望出现更好的操作方法;13.33%的网友担心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6.67%的网友认为“扫码点餐”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少。
3月25日,中消协点评“扫码点餐”,认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等。同时,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常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扫码点餐”看似是提升效率、便利双方,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
首先,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服务的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选择人工点餐。另外,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对于“扫码点餐”还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常亮认为,餐饮机构的这些做法其实是“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到餐厅就餐,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个人信息与餐饮消费并没有关系。如果餐厅将填写信息、注册会员和点餐强制绑定,并且没有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就不属于明示收集或征得同意的情况,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并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
月14日,重庆市首批11家示范商户获“透明餐厅”授牌。“明厨亮灶+线上直播”,让消费者在外卖点餐的同时,实时查看商户后厨动态,实现透明放心的可视化订餐流程。
记者看到,这些“透明餐厅”在外卖平台的点单界面上标有“食安”两字。同时在商家主页内,除了以往的图片资料外,还新增了“阳光厨房LIVE”的实时监控画面,高清展示该商户后厨实景动态。消费者在外卖点餐时也能便捷查看商户的后厨制餐情况。
据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介绍,目前,江北区有网络餐饮经营单位3300余家,超过1000家餐饮单位具备“透明餐厅”条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击上方“新民帮侬忙”轻松关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扫码点单,你的隐私被“偷”了吗?智能手机时代,关于商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有多位市民通过上海频道“头条帮忙”#头条帮忙#入口,讲述了自己被“强制注册会员”的遭遇,表达了对消费安全的担忧。而就在3月14日,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新民晚报社、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同开启的“市场监管局长接热线”行动中,市民袁先生就向率先接通热线的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陶爱莲反映,在静安区茂名北路281弄丰盛里的塔可钟餐厅扫码点餐时,需提供手机号和其他个人信息,否则就无法下单,商家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点单入口
非纯净版
接到投诉后,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跟随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南京西路所执法人员来到塔可钟丰盛里店。执法人员在点单柜台扫码时发现,若第一次使用该店小程序,会弹出《隐私政策》提示,有“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选项,点击“不同意”,小程序闪退,无法点单。后续,选择“同意”进入点单界面,才能够点单。塔可钟相关《隐私政策》上显示“在您授权同意后,我们将获得你在该平台绑定的昵称、头像、地区、性别及相关公开用户信息,以便我们识别用户身份,为您提供相关服务。”
塔可钟丰盛里店
< class="pgc-img">>点击不同意,则无法进入点单页面
对此,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南西所副所长吉伟指出,小程序的第一步就存在不规范情况,商家应当提供“纯净版”的点单入口,即微信扫码后点击不同意隐私政策,也可以进入点单页面,而不是“不同意就闪退”。
现场执法
执法人员随即开具《现场笔录》,要求塔可钟丰盛里店限期整改,提供“纯净版”小程序点单入口,并将于下周检查整改情况。
小程序内
仍有陷阱
其实,连日来,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暗访南京西路、茂名北路附近多家餐厅和饮品店,发现小程序点单入口仍存有“陷阱”,同时不少商家通过推出“会员才能享半价”等活动来收集个人信息。
在丰盛里一楼的鹅匠潮汕小馆,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在服务员指引下落座扫码,扫完码随即弹跳出一则提示:使用小程序服务前,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用户隐私使用协议》。若不同意以上隐私政策,则无法使用小程序点单。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经尝试发现,非登录身份可以照常点单,但查看不了订单情况。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以未登录状态买单,待支付结束,订单详情一栏内空空如也。如果一定要获得订单详情,只能和人工点单一样,让服务员送来纸质小票。反之,授权个人手机号登录后,可以查看已付款信息。
< class="pgc-img">>在丰盛里的须尽欢奶茶店,若选择自助扫码点单,同样需要使用者同意相关隐私保护指引,否则不能用小程序线上点单。在选购完进入支付环节之际,会弹跳出“是否用手机号快捷登录”的选项,点击“暂不登录”,可以买单。买单前,服务员专门提醒,新用户注册(获取个人手机号),就能享受第二杯半价的优惠活动,不注册的没有。
< class="pgc-img">>随后,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又前往麺屋庄野丰盛里店、Tims咖啡茂名北路店以及吴江路上的多家饮品店。针对扫码点单,商家均支持“游客身份”点单,不同意授权个人信息的话,系统提供“暂时跳过”选项,不影响后续下单,只是无法享受会员优惠。快乐柠檬、茶理宜世、茶百道、TANING挞柠柠檬茶、乐乐茶等饮品店,在小程序下单后,会跳出是否授权手机号登录,一旦同意授权,自动加入会员,新会员注册能享受饮品打折。在现场可以看到,不少消费者面对“会员专属福利”都交出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这其中存在着“诱导获取隐私”之嫌。
< class="pgc-img">>隐私保护
亟待改进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去年,以《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为主要执法依据,针对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问题,上海开展了“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餐饮点单、停车付费、少儿学习培训、网络理财小贷、房产中介、租借充电器、商超购物、汽车4S店等八大日常消费场景,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整治,市区两级网信、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企业6043家,依法约谈企业520多家,查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案件50多件。
执法中涉及的企业重新调整了APP、小程序、扫码点餐平台等入口界面的隐私政策内容,取消了隐私协议默认同意勾选等隐私设置,以及重新调整了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和必要权限。
而根据综合分析,企业在完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制度以及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的流程等方面仍亟待改进:在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制度方面,企业在部分环节存有瑕疵,如个人信息存储无加密措施、未去标识化、操作日志无审计记录等;在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方面,企业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流程,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保密。
无感采集
遭遇窃听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收集个人信息,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在市场监管部门等对6111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的消费者认为“所有个人信息都不需要提供”,显示了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
同时,不少消费者比较关心输入法信息、相册图片的无感知采集问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的输入法、剪切板内容被“窃听”,个人信息被同步到购物平台,从而给用户海量推送广告。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此类无感知采集更容易造成隐私被窃的不安感。对于消费者的诉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继续开展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保障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安全。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夏韵 季晟祯
图片 | 夏韵 陶磊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有困难上上海频道
找【头条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