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合作开了一家餐饮店,牛蛙类连锁品牌,开业快3个月了,本着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理念,一直很用心在经营,也许是经验不足吧,业绩一直不是很好。
也许是很多年没跨入餐饮行业了,忍不住吐槽一下。
开业第一个月,只做堂食,遇到的问题不多,只有零星客人反映口味淡或者重了,我们也接受意见,及时改进。后台也有些不好的评价,不多,唉,众口难调嘛。。。我就想知道是哪个大哥这么关心我们,给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电话投诉我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过期,消防器材过期等等之类的,我们通过验收合格才开业的,你这不是打我的脸,是打职能部门的脸!
第二月开始生意还是没有起色,开始做起了外卖,好家伙,这就来事了,才2个月,就刷新了我的三观。总结了一下:1.菜品里有异物的,有的大哥大姐麻烦你用点心,至少要把异物在油汤里浸泡一下吧,一开始没经验,只会退款,后来引导客人从食安险理赔,今天遇到了一个顾客,我们解释的时候我不听我不会我不做,我不单要你退,还要给你差评。我们之间又没有深仇大恨,犯不上吧?2.吃了外卖,身体不适拉肚子,空口白牙的,有一个顾客倒是提供了一个两天后的就诊记录,上午开口要3000元+务工费+医疗费+交通费,一共索赔7000+,约来店里商谈失约,下午反手打12345投诉我们。3.骑手配送慢给商家差评,外卖送达后取消订单。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涉及到配送方面,说配送慢的目前两个差评,一个确实是平台转单,配送超时了,另外一个你为什么不接电话呢,一次两次听不见,后面通过平台信息联系上了你还不接外卖电话,一直通过门店和骑手联系,一开始还不让骑手放门口,怨谁呢?至于送达后取消订单的,人品问题不吐槽了。
说这么多,真正想表达的是现如今各行业内卷严重,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我们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反对恶意的差评和诋毁!#探讨美食消费# #共享饮食心得# #做外卖值得吗?# #守店经验分享# #餐饮流量哪里来#
型店铺模型
一个品牌,一家店铺、无论在商场里、商业街、社区、写字楼,有经验的人都能快速测算他们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以及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因为有经验的人遇到过相似的店铺(即参照店铺),经过对比,参照就可以测算出大概。
把这些相似的店铺(即参照店铺)分维、分类、统计、数据化、模块化然后重建不同的“店铺运营模型”,这些模型就是“典型店铺模型”。
典型店铺模型是店铺分维参数的组合,可以作为开店评测、运营评测、管理评测、战略制定、营销制定的工具,是店铺数据化管理方案,是连锁企业批量复制,爆发增长的必备算法工具,可以作为品牌连锁店铺管理的控制平台程序。
科学建模后的店铺模型可以自统计、自优化,自迭代,越用越精准。
摘自《餐饮企业成功算法2餐饮成功加法算法——餐饮先胜模型》——典型商圈的典型店铺模型
品牌连锁重要资产:店铺模型的价值
1、积累、迭代企业数据的工具:市场数据、客户数据、经营数据、营销数据等 ;餐饮店最小可胜资源。
2、提高决策成功率 :决策数据准备、数据预处理、预期算法实现。比如提高开店成功率,提高开店利润;提高营销成功率等;
3、提高决策速度:新市场和商圈抢占速度、商场对接谈判速度、市场进入与开业速度等;餐饮企业成功算法乘法。
4、降低人工成本:数据算法替代人工经验判断,降低员工执行门槛,降低判断成本;
5、模式化管理:降低组织管理门槛,稳定组织机构,减少人制干预;餐饮企业先胜模型。
6、企业扩张爆发的基础:批量操作,批量复制裂变;(企业成功算法乘法)
7、优化运营:营销调节,店铺战略调节,运营调节......
店铺建模:典型店铺模型建立
不可能一种店铺模型适合所有商圈。商圈和店铺模型互相决定是否匹配。商圈对开店成功的权重很大,店铺模型只适应某类相似商圈,所以可以理解成某类相似店铺模型都是匹配某类相似商圈(即:典型商圈)建立。所以典型店铺全称应该叫做:典型商圈典型店铺
要得到典型店铺的店铺模型需要为店铺建模,下面我们用简单的分维思路和表格建立简单的店铺模型:(这是企业成功算法中的“最小可胜模型”在餐饮行业的应用)
步骤1:分维餐饮企业经营状况:
消费者分维、商圈分维、场景分维、消费分维、产品分维、菜单分维、成本分维、管理服务、组织分维......
步骤2:维度统计,列表维度细分数据。
数据抽样要反映运营背景且能满足数据分析和建模需求,不仅应该统计企业内部数据,也要统计更多“外源数据(企业转基因战略)",这可能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虽然在当前数据化运营的大背景下,看上去数据采集端很多,数据资源充足,但是绝大部分数据都是无效的。
如果大数据真实有效,b、a、t就不会错过pdd、tt、dy这样的机会了。是的,拥有最多大数据的企业都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他们得到数据的前提出错了。这个很重要。(这也是我提出“最小可测资源”方法的原因之一)。
所以建议企业管理层实地测试,统计,最少要局部抽样,测验,确保没有抽样谬误,即使统计抽样都很正确,还有很多场景依然需要通过测验的方法来发现具体问题和机会。
步骤3:为各种维度制定专用策略和概念,并测验。
制定专用策略和概念必须:可行性、简单化、可操作性、可迭代性。必须提高计算效率:初始验证、迭代和交付,使用前期数据准备、数据预处理、算法实现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调用与输入。
专用策略名称和概念举例:细分客户典型服务,典型客户典型管理,消费者相关者总价值,消费者时间剩余,消费者行为时间比,消费者总肚量,标签派系等等。
餐饮企业制定典型商圈典型店铺模型可以参考餐饮企业常用方法:1、消费者行为时间比理论——比翻台率算法更精确;2、无限交易:客户相关者总价值——品牌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个社会都可能是营销的资源。营销无处不在,一个讲解全社会皆营销资源的理论。3、“管理分维理论”:连锁餐饮成功算法:餐饮店铺建模。4、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化:“组织管理的角质化模式”,也就是企业内部结构转成“企业组织外阵”。5、营销外阵:顾客组织外阵。
< class="pgc-img">膳策餐饮成功加法算法——餐饮先胜模型
><>1429 期
“
杨国福、张亮、刘一锅、无名缘、喜家德、辣庄……你或许听说过这些品牌,但未必知道他们创下的连锁业绩:5000家店、3600家店、6000家店、1000家店、460家店、300家店……
冰城串吧、武圣羊杂割、东方饺子王、将军牛排、烤动力、遇见小面……几乎都是所在品类的标志性品牌。
这些中国餐饮的规模化之王、各品类头部品牌的创始人,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黑龙江!为什么?
”
■餐饮老板内参李新洲 白刘阳
01
凶猛的黑龙江餐饮军团
▼
先来看一张图表:
无名缘米粉|6000家
杨国福麻辣烫|5000家
张亮麻辣烫|3600家
刘一锅|1000多家
辣莊火锅|近300家
喜家德虾仁水饺|460+家(直营),中国水饺品类代表品牌
冰城串吧|中国烧烤界“北冰城、南木屋”
武圣羊杂割|羊汤品类代表品牌
遇见小面|新派小面传奇
热辣壹号|明星餐饮的成功典范
……
这些中国餐饮目前门店最多的规模化之王,或品类里头部品牌的创始人,全都是黑龙江人!在152万平方公里的白山黑水之间,黑龙江人以干餐饮而闻名。
这其中,麻辣烫品类双子星杨国福和张亮,以加盟模式快速攻城略地,门店加起来有8600多家,这一数量相当于麦肯门店的总和,杨国福最快时一年开店1000家;
这其中,有“饺子界的华为”之称的喜家德虾仁水饺,拥有460多家直营店,把日本企业的精益管理引入到内部体系;
这其中,主战场在北京的冰城串吧和武圣羊杂割,在烧烤和羊汤品类里快速收割消费者认知;主战场在广深的遇见小面更是两年拿到九毛九、弘毅投资等4轮融资,书写了小品类的资本传奇;而火锅领域的刘一锅、辣庄和豆捞坊也以特色铸就了各自的品牌势能……
为什么黑龙江如此“盛产”规模化餐饮品牌?为什么有很多像麻辣烫这样并非东北饮食的品类会兴起在黑龙江?这些老板成功背后有哪些相似基因?
02
为什么他们善于发掘国民品类冠军?
▼
和全国各个活跃经济带都“人满为患”相比,黑龙江堪称“另类”:最近几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出情况严重,其中以黑龙江为甚。
走出去开拓,似乎不仅是人的状态,也是当地餐饮生意的写照。
2000年开始,大批东北餐饮人“出关”南下,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东北品牌或饭馆,很多东北老板还走出国门,在悉尼、马来西亚等地开店。
他们善于在消费者熟悉但没有巨头占领的品类里做开拓—— 一来品类消费者基数大不需要教育,二来品类潜力大更容易冲出来。
即便是起源自外地的品类也被黑龙江餐饮人抢占先机,比如麻辣烫。
除了当地经济困局倒逼人走出去,这或许和黑龙江特殊的区位和包容的饮食文化历史也有关:地处我国极北边区,原本以满族饮食文化为主,后来随着各地官员被发配到此,带来了第一次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随着山东移民闯关东来到黑龙江,带来了齐鲁文化和鲁菜;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大批俄国人进入哈尔滨地区,带来了俄国饮食文化和西式菜肴。
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黑龙江丰富的餐饮品类,也沉淀下来丰富的餐饮资源。
地域文化系列:火锅、齐齐哈尔扒猪脸、得莫利炖鱼、珠河肘子、大马哈炖土豆等
山野系列:干烧核桃仁、刺嫩芽炒鸡蛋、野韭菜包饺子、柳蒿芽炖土豆、黄芪炖山鸡等
民族系列:满族八大碗、杀猪菜、朝鲜族冷面/烧烤、回族全羊席、酸汤饺子、涮羊肉等
乡村餐系列:农家菜一锅烀、茄子炖土豆,现磨豆腐、地产青菜、土猪、土鸡等
小吃系列:各类烧烤、秋林、鸡丝豆腐脑、叉烧火勺、水煎包、什锦元宵等
再加上西餐、日韩餐等丰富的餐饮业态,这也为它在全国走出那么多品类冠军奠定了根基。
在哈尔滨,光饺子馅多达几十种。先前有著名的老都一处饺子馆,后有喜家德和东方饺子王。“羊群效应”刺激了更多的黑龙江人干餐饮,找一个还没有巨头占领的空白品类做领头羊,出现了一批黑龙江籍头部品牌。
03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不喜欢当‘中不溜’”
▼
冰城串吧创始人张利总结:黑龙江人不管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干餐饮就要干出个样子,宁为鸡头不当凤尾,不喜欢当“中不溜”。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黑龙江起步的辣庄,在走出东三省进北京簋街开店时,砸重金做细节,就连后厨里都装了中央空调。
在哈尔滨做了9年餐饮、开创3个品牌的辣庄创始人鲁小旭,曾对内参君总结过哈尔滨餐饮的生态:“哈尔滨餐饮竞争相当激烈,只要能从哈尔滨走出来的餐饮品牌,大都能在东北或是全国走得好。”
在河南、山东、北京有60多家外卖店的“麻辣壹号”&“鲜食小匠”创始人韩兵,也是地道的80后黑龙江餐饮人。在他看来,东北餐饮人做事憋着一股劲儿,你干个面馆我干个饺子店,你有一道特色菜我也要搞一个招牌菜,做事要周正,口碑得做好,不然在老乡圈里显得太“磕碜”。
04
用好“加盟”加速器,兵马未动供应链先行
▼
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在转型阵痛中经济一度低迷,物价相对偏低,东北菜也以“实惠、量大”而著称,客单价相对较低。对餐饮老板而言,与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相比,哈尔滨相对较低的试错成本为餐饮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周转余地。
而黑龙江走出来的餐饮品牌之所以能动辄上千家店的规模,“加盟”是重要加速器。比如杨国福麻辣烫发展最快的时候每年扩张上千家,业内人士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盟做得好”。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网,餐饮品类的丰富性可见一斑。
内参君曾跟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交流原因:“我们最初选加盟商就有严格标准:第一、品德要好;第二、认可我的东西;第三、听从我们的安排,要对加盟商有绝对的领导权。如果这家店卖得特别好,创造了很大价值,但不服从管理,就必须把他踢出去。”
在其他黑龙江餐饮品牌身上,对加盟的严格管控同样如此。更深层次来讲,这也许跟东北人性格有关——比较强势和果断,再加上对“供应链体系+门店运营体系”两手抓,所以能快速形成规模化。
杨国福麻辣烫杀出黑龙江省之后,建立了第一座标准化食品加工厂,后陆续建成6大物流基地+大型现代加工基地,全国范围配送汤底料包涮品,保证加盟店口味一致;
无名缘在建立5万平米的生产基地后,才进军全国;
张亮麻辣烫也提前着手建立了中央厨房;
冰城串吧在2012年只有20几家店时,就在北京建立了支撑100家店的6000平的中央厨房,2015年又建立了10000平的食品加工厂……
冰城串吧创始人张利对内参君总结:古代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黑龙江餐饮人大多追求“总部连锁,店铺复制、体系支持”,最关注的就是运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而这,或许才是东北餐饮品牌走遍全国最重要的内驱力。
“中国餐饮地理”往期回顾:
①深圳篇:餐饮业的深圳现象:8个牛逼老板有6个IT出身,他们全都有“华为精神”!
②福建篇:800米街上几百家店厮杀,福建餐饮人教你最强生存法则
③广州篇:广州餐饮“围城”困局:外地的攻不进来,本土的杀不出去
· END ·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师丽丹 视觉|陈晓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