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以标准引导外卖合理点餐、以标准推动餐饮业集约高效发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外卖点餐要避免“盲”点
网上点开一道“西兰花炒虾仁”的外卖餐品,即可看到主料、辅料、重量、菜系、制作方法、口味等描述信息,餐品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当前,一些商家在外卖订餐页面推出“食材公示”标签,方便消费者直观清晰地了解餐品信息,进而做出符合自己口味需求的决策。
餐饮外卖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消费者通过外卖点餐时,往往会对不熟悉的商户采取“盲”点,最终可能因就餐体验不符合预期而产生餐品浪费:如南北方的小碗菜重量可能会相差数倍;不同地域酱料、配料搭配不一,可能会加入葱姜蒜等忌口辅料等。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提出了外卖餐品的名称、品类、主要原料、口味、分量、制作方法等信息内容的描述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标准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外卖点餐“看不到实物”的痛点,规避了因重量、口味等信息不透明产生的餐饮浪费。餐饮商家在填写餐品信息时有了标准化流程,明确商家餐品生产需遵守的规范,同时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便于消费者合理点餐、明白消费、避免浪费。
聚焦餐饮浪费重点环节发力
“顾客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上海一家酒店通过集章打卡活动使食客养成光盘习惯,进一步推动勤俭节约风气的养成。顾客就餐结束后,光盘达标者即可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同时可在光盘集点卡上获得一次盖章,集满20个章便可给予奖励,以优惠价购买套餐,给顾客带来直接福利。
这一活动使得酒店的食材采购数量明显下降,蔬菜每周减少40多斤、大米每周减少35斤、酒店厨余湿垃圾每天减少1桶。此外,由于活动得到了周边居民认可,提升了酒店品牌影响力,酒店经营也相应受益,生日宴同期增长了35档、婚宴增加了8档,节假日用餐人数同期增长了50%。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将绿色餐饮细分为“节约、环保、放心、健康”四个维度,聚焦餐饮浪费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如自助餐、食堂、宴席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各类餐饮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减少食物浪费提供指南。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餐饮企业是餐饮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厉行节约的中坚力量。这一标准发布后,参与试点的企业平均餐厨垃圾消纳处理量下降12%。
作为我国首个分餐制国家标准,2020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总结了“位上分餐”“公共餐具分餐”“自取分餐”三种分餐方式,提出了不同分餐方式下分餐制实施的流程建议,为餐饮企业实施分餐活动提供具体指导。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分餐制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广,而且对于疫情期间助力餐饮业复工复产、提振餐饮消费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
从食材采购、仓储、加工、运输配送,到经营服务、餐厨回收等餐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牢固树立节约理念和强化标准化手段,正在引领餐饮行业的发展变革。
国家标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实施后,一些餐饮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开始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外卖服务,从餐饮食材供应商向餐饮外卖经营商拓展。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外卖业务,向消费者提供成品餐食,可以促进餐饮流通渠道扁平化,减少餐饮流通环节成本。要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总结提炼最佳实践,研究制定一系列餐饮业标准,建立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围绕从供应商到顾客,涵盖采购、加工制作、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指导餐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
一些饭店通过实施“集团集采、中央配送”的采购模式,不仅降低了采购物流成本,而且实现了对食材的标准化管理,促进餐饮供应链相关企业协同集约发展。一些食品加工企业整合路线优化、车辆调度、轨迹追溯等功能,搭建了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标准化优化库存管理,有效避免原材料浪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天,有着“餐饮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第29届厨师节圆满闭幕,前来参会的,除了1500多名专业厨师,还有正大、千味央厨、益海嘉里、屏荣等一大批食材企业。
今年,食材行业到底吹什么风?何不跟冷食传媒记者一起,到会上看看!
?冷食传媒记者 | 张晨
??? 1 ???
正大、千味央厨等食材巨头
主打“方便、快捷”概念
正大、千味央厨、屏荣、益海嘉里、联合利华……本次餐饮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材企业前来参会,它们都以“烹饪大赛”或“主题活动”的形式,助推新产品在餐饮渠道发力。
如今,传统渠道的疲软与餐饮渠道的高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各大食材商的产品战略上看,后者已成为了“新战场”。
有着50年历史的屏荣食品,今年冠名了中国第五届厨师技能比武大赛,为旗下品牌“阿诺”,进攻餐饮领域开路。
作为食材供应行业龙头,千味央厨与国内诸多餐饮巨头有着良好合作。此次展会上,千味央厨设置了两个展区,一个是食材展示区,另一个直接打造了餐饮体验店场景,供参观者品尝体验。后者模拟早餐店、便利店及小餐饮终端场景,使参观者对产品的适用场景,有更直观的认知。
< class="pgc-img">>正大集团在今年的展会上也设置了餐饮区,并将“打造标准化”产品,作为此次参展的品牌Slogan。以正大的产品为依托,以标准化餐饮店面的形式,展示产品的消费场景,成为吸睛亮点,不少参展观众选择直接到正大餐饮区就餐。
屏荣食品总经理吴荣浩表示,未来,制约餐饮业发展的最大成本是人力成本,台湾与日本已经历了这个时期,而中国餐饮市场还处在转型期,这留给食品企业很多契机,如何生产出“方便、快捷、提坪效”的产品,至关重要。
朱旭峰,一位经营速冻食品多年的经销商,今年也开始探索餐饮终端,并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他认为,餐饮行业的“去中间化”大潮即将开启,而食材企业也已蓄势待发。
??? 2 ???
中餐标准化取得显著成果
本次展会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活动中设立的“中餐标准化”服务展示区。
中餐标准化一直以来常被餐饮人提及,标准化也是餐饮企业发展中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由于中餐从食材到烹饪技法,都存在着多样性与差异性,当前,标准化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或者只能做到小部分标准化。
从中烹协的此次展会上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已开始实质性推进中餐标准化,诸多企业也加入了这条征程,其中调味品企业尤甚。
< class="pgc-img">>调味品品牌“六位仙”,更是将今年的展会主题定义为“智能味道大数据库”,提出“定制、团餐、新零售”的发展思路。记者从六位仙了解到,它已将中餐的流行菜肴“标准化”,完全实现了“去厨师化”。
“我们现在已完成了从底料到菜品,所需调味品的完全标准化。一份黄焖鸡、一道鱼香肉丝,放多少盐巴、鸡粉、胡椒,都可精准到克。且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各种餐饮终端的需求。”六位仙销售经理说。
顺应今年的“串串热”大潮,六位仙还推出了新产品“速食杯串”。一份杯串共6串,终端售价20元,配以调料包,加热即可食用,主打便利店渠道。“便利店渠道也是如今商家必争之地。传统的关东煮产品比较单一,这种速冻杯串,可打造餐饮场景,为便利店吸引人气。”六位仙另一负责人说。
此外,大厨四宝、美鑫食品、欣和等调味品品牌,也都在餐饮渠道产品上做了更深入的细分。以美鑫食品为例,仅汤底类酱料产品就丰富到12种之多,包括冬阴功、猪肚鸡、黄酸汤等。
??? 3 ???
“特色宴”现场吸睛
除了设置中餐标准化服务区,本次厨师节围绕“特色宴”也做了不少文章,此举得到了厨师们的广泛关注。
本次活动特别设立的“各省主题宴席”展区,逐一展示了全国不同地域的主题宴席,如汾州八八宴席、南越王宴、司马光家宴、江南运河宴、津古民间宴、壮瑶大席等。
< class="pgc-img">>“特色宴席的推广,有助于广大食客了解各区域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旅游城市,特色宴是食客与菜系非常好的连接点。”广东广粤会行政总厨谭志军说。
在谭志军看来,地方菜系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广、行业协会的交流活动以及餐饮企业的发展规模有着密切联系。以粤菜为例,它经历了快速发展期、遇冷期、恢复期,如今想再次焕发光彩,特色宴席与广东特色小吃将是很好的出路。
据了解,中烹协已成立名菜名吃标准化研发基地,这对地方名吃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信,在庞大的中餐市场中,无论是食材企业还是餐饮企业,都能结合“风口”,找到自己的扩张之路。
? end ?
统筹丨王晓灵
轮值主编丨吕翠平 编辑丨梅换艺
美编丨何孟华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
— 合作丨转载丨爆料 —
微信丨945374183
电话丨15038364860
>报北京3月3日讯(记者郭静原)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意见》。《意见》以标准体系建设、重要标准研制与实施、标准化试点、标准实施监督、标准化宣传为主线,重点聚焦餐饮企业、网络配餐、旅游餐饮三大场景,提出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的八项具体举措,推动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单位建立和实施餐饮节约标准。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三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三项标准统筹餐饮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企业,兼顾实体餐厅和电商平台餐饮外卖业务。其中,《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从采购、加工制作、物流、销售等方面,为餐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指导,推动餐饮业资源协同、集约高效发展。《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规定了外卖餐品名称、品类、主要原料、口味、分量、制作方法等信息内容的描述要求,便于消费者合理点餐、明白消费、避免浪费。《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围绕“节约、环保、放心、健康”四个方面,提出餐饮企业、绿色餐饮街区的经营管理和持续改进要求,推动餐饮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