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会是供应商们的解围良方吗?
< class="pgc-img">>题图:图虫创意
作者:梁盼;编辑:方圆
60起投融资事件、9只新股上市、12家企业撤回上市申请……
2023年,对于餐饮供应商而言,并不是高光的一年,但这一年的资本故事仍然可圈可点。
在60起投融资事件,餐饮服务商成了投资机构最青睐的领域。中粮福临门则拿下了年度最大一笔融资,高达210亿元。北交所和港交所门前最热闹,7家供应链企业选择在这两个地点上市。尽管12家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但不意味着终止上市之路,有企业选择转板再战。
事实上,餐企供应商上市潮正在愈演愈烈,恒鑫生活、富岭科技分别在去年3月和12月过会,或许有望在2024年登陆资本市场。近日,中盐股份、广盐股份等两家食盐生产商已开始辅导备案登记,拟冲刺上市。
但供应链企业要讲好资本故事并不容易。
< class="pgc-img">>60起投融资事件,亿元级别投资占3成
据餐饮供应链指南不完全统计,2023年餐饮供应链领域发生了60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餐饮服务商最受投资机构青睐,超30起投融资事件,总占比高达5成。食材供应链也备受瞩目,去年公开披露了20多起投融资事件;此外,调味品、冷链物流领域也发生了几起投融资事件,但整体占比较小,在一成上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投资轮次来看,2023年,投早期项目依然是主旋律。
在这60起融资中,种子轮、天使轮、Pre -A轮、A轮共有29起,总占比近5成。
< class="pgc-img">>B轮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发生了4起,C++、C+++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共有2起,都是由商用服务机器人品牌普渡科技获得。
另外,股权融资、战略融资、定向增发、F轮、Pre-IPO等融资事件也发生了25起,在整个供应链领域的占比约为4成。
从融资金额看,2023年,亿元和千万元级别占据了主流。
餐饮供应链领域共发生了17起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占比达28%。千万级别的15起,占比达到25%。另外,还有35%的融资事件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
< class="pgc-img">>2023年,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更多分布于餐饮服务商领域,达到10起。
而2022年时,在已披露融资金额的项目中,餐饮服务商赛道的亿元级别融资不足5起。该年亿元级别融资更多发生在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领域,合计约10余起。
而过去一年,食材供应链领域的亿元级别投资事件数量有所减少,亮点是出现了高达210亿元的大额融资。2023年2月,中粮福临门获得了210亿元的战略融资。
从投资方来看,2023年,食品企业、新零售平台、产业基金也对餐饮供应链展现出了浓厚兴趣。
比如,食品加工企业得利斯参与投资了牛肉供应商今日牧场;调味品企业天味食品投资了餐饮服务商墨比优创,电商平台京东投资了炒菜机器人品牌橡鹭科技。江苏省产业基金投资了调味品品牌吉得利,榆林能源产业基金投资了食材解决方案服务商永辉彩食鲜。
< class="pgc-img">>9只新股上市,南王科技破发
新茶饮供应商最惨淡
据餐饮供应链指南不完全统计,2023年9家餐企供应链企业成功上市。(注:本次统计范围是涉足了餐饮供应链业务的企业,有产品流向餐饮市场但B端客户群体主要为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等渠道的供应商,餐饮业务不是核心业务的企业,以及B端业务占比较小的企业也纳入统计)
从主营业务来看,这些供应商涵盖了蛋制品、乳制品、魔芋加工产品、调味品、包材餐具、火锅食材、机器人等多个细分赛道。
这也从侧面说明,餐饮供应链市场水深鱼大,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诞生大公司。随着餐饮连锁化进程加快,也助力这些供应商快速成长壮大。
< class="pgc-img">>从招股书和财报数据来看,这些供应商背后的大客户不乏知名连锁餐企。
比如,“蛋品行业第一股”欧福蛋业(839371.BJ)就是老牌烘焙品牌好利来的供应商,为其提供蛋液、蛋粉等产品。2021年、2022年上半年,好利来都属于其前五大客户。
田野股份(832023.BJ)则是沪上阿姨、一点点、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的原料果汁供应商。
南王科技(301355.SZ)为华莱士、蜜雪冰城等餐企供应纸袋;2022年,一致魔芋(839273.BJ)曾在招股书中透露,其已经获得沪上阿姨、KOI Thé等茶饮品牌的魔芋晶球订单……
< class="pgc-img">>从上市地点来看,2023年,最受供应链企业青睐的无疑是北交所、港交所,9家企业中,7家选择了在港交所、北交所上市,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有1家。
从股价走势来看,过去一年,新登陆资本市场的供应链企业,大部分企业股价都高于发行价。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包括十月稻田、欧福蛋业、锅圈、一致魔芋在内的8家企业的股价都高于当初的发行价。南王科技的收盘价则跌至发行价之下。
可见,投资者们对于餐饮供应链企业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和较高的投资热情。
在这9家企业里,聚焦农副产品加工、肉禽养殖的供应链企业股价表现相对较好。相比之下,新茶饮供应商则稍逊一筹。
预包装大米领域的龙头企业十月稻田(09676.HK)的发行价为15.36港元/股,截至去年12月29日收盘已涨至26.75港元/股,涨幅达7成;欧福蛋业的发行价仅2.5元/股,去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增至6.12元/股,实现了翻倍增长。
养殖企业德康农牧的股价表现也颇为亮眼。自去年12月6日上市以来,德康农牧的股价走势也比较可观。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51.45港元/股,粗略计算,相比36.95港元/股的发行价,德康农牧2023年的股价涨幅近4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锅圈食汇官网
大热的火锅食材供应商锅圈,2023年12月29 日的收盘价为7.40港元/股,对比5.98港元/股的发行价,增长近2成。
锅圈受到投资者认可,或与其逐年增长的营收、盈利能力的改善以及业内少见的万店规模有关。
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锅圈的毛利率分别为9.0%和17.4%,2023年前4个月,锅圈的毛利率继续提升至21.1%。其营收规模则从2020年的29.65亿元增至2022年的71.73亿元,2020、2021年分别录得亏损净额4330万元、4.61亿元。但在2022年,锅圈扭亏为盈,录得利润2.41亿元。
相比之下,江盐集团、田野股份、南王科技的股价表现则略逊一筹。
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江盐集团的收盘价为11.44元/股,与发行价10.36元/股相差无几。
同为新茶饮供应商的田野股份和南王科技,表现都不够理想。
< class="pgc-img">>△田野股份股价走势;图片来源:雪球网截图
虽然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田野股份的股价来到了3.92元/股,超过发行价,但过去一年的大多数交易日,其股价都处在发行价之下。根据三季报,田野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4成,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 class="pgc-img">>△南王科技股价走势,图片来源:雪球网截图
纸袋供应商南王科技去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为15.15元/股,跌破17.55元/股的发行价。股价持续走低背后则是逐年下降的毛利率。2020-2022年,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不含“运输装卸费”)分别为25.18%、23.34%和 22.56%。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2023年新上市的新茶饮供应商身上。
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赤藓糖醇供应商三元生物的股价为28.88元/股,不足当初发行价的三分之一(发行价为109.30元/股)。三元生物2022年上市,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为5.35亿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三元生物的净利润仅0.42亿元,相比2022年、2021年同期的1.51亿元、4.41亿元都相去甚远。
已经过会的恒鑫生活,毛利率也不算乐观。2020年、2021 年、2022年1-6 月,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不含运输、包装费)分别为40.65%、36.17%和34.88%。
< class="pgc-img">>12家主动撤单,
供应商急于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2024年伊始,在新茶饮头部品牌扎堆涌向港交所时,2家供应商却在去年年底悄悄撤回了上市申请。
事实上,德馨食品和鲜活饮品早在2022年下半年就开始IPO之路。撤回上市申请前,都曾被深交所问询。
根据招股书以及相关问询函回复,两家企业都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困境。公司的盈利能力、未来的成长可能性也是问询函关注的重点。
德馨食品和鲜活饮品也只是供应商们撤单潮中的一个缩影。
< class="pgc-img">>根据餐饮供应链指南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2家餐饮供应链相关企业终止了IPO,包括调味品企业、水产加工企业、饮品供应商、挂面生产商等,另有2家餐饮具供应商,已经通过上市委会议,或有望在今年登陆资本市场。
不过,终止IPO并不意味着放弃上市之路。
2023年9月撤回了上市申请的鲜美来,已经换道重启,12月向新三板提交的挂牌资料已被受理,并在今年1月10日收到了审核问询函。
过去一年,不管是成功上市的供应链企业,又或是已经终止IPO的供应商,不少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净利润波动大”等问题。
比如,为麻六记提供贴牌代工服务的阿宽食品,已经终止了IPO。根据招股书,2020-2022年,营收规模无多大变化,但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情况,分别为8336.42万元、6404.78万元、6659.03万元。
而紫林醋业、德馨食品、鲜活饮品、鲜美来等都陷入了毛利率逐年下滑的窘境。
作为养殖企业,正大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易受猪肉价格波动影响。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其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变动频繁,分别为28.49%、46.46%、8.45%和-17.12%。
而要改善企业基本面,往往需要拓展新业务,又或是扩充产能、改进产品结构,而这些动作都需要资金支持。扩充产能、增加流动资金正是大多数供应商上市募资的主要用途。
供应链作为一门重投资、长周期的生意,对资金需求量大,尤其是在产能利用率见顶的情况下,扩产增资刻不容缓。
此外,部分供应链企业面临主营业务增速放缓、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想要寻求新的增长曲线,改善盈利能力。而新业务的拓展、新品的研发,同样需要资金支持。
困境在于,这些餐饮供应商似乎很难再向资本讲出一个增长和规模的好故事。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尤其随着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开始自建供应链,例如,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加工工厂及仓储物流中心,以此控制生产成本,降低品控风险,并进一步增强对上游原材料的议价权。
这意味着,品牌与供应商原本互相成就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微妙而紧张。
餐饮品牌规模化扩张进程加快,对上游供应链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撑起了一个又一个IPO。但当品牌的手越来越伸向上游,供应商的业绩难免会受到影响,等到大客户成长为竞争对手时,供应链企业想要上市恐怕难上加难。
< class="pgc-img">>片来源:pexels
餐饮业属于第三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集生产、加工、零售、服务于一体,该行业竞争激烈,能够脱颖而出的餐饮企业是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拓展市场。近年来,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GDP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为4.7万亿,同比增长9.4%;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有所下降,为3.95万亿元,同比下降16.6%。
2012-2020年我国餐饮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具体到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中以正餐居多,占比42.39%,西餐休闲餐饮占比19.86%,火锅占比12.06%,团餐占比11.35%,快餐占比7.96%,日料占比6.2%。
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业态分布情况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投入要素的重要性。餐饮行业受到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较大。例如在疫情期间,由于供应商受到沉重的打击,且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需保证供应产品的种类与质量,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这导致餐饮行业的相关企业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一定时期内采购原材料成本提高,相应的利润会减少。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消费者希望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希望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端的服务。若餐饮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同时停止营业与库存积压也使得消费者讨价议价的能力提高,餐饮企业利润减少。因此,餐饮企业想要存活下来需要做的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营业期间的一部分环节的成本降低。综上,我国餐饮业购买者议价能力较强。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存在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我国餐饮业进入壁垒较低,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要求不高,所以吸引许多企业进入到市场中来,从而加剧行业市场竞争。因此,我国餐饮业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
四、替代品的威胁
近年来,人们趋向于选择食品安全程度高的餐饮企业,同时企业服务态度、服务意识等也是决定替代产品威胁程度大小的因素。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餐厅时看重服务,所以海底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与声誉,也使它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破产的同时它仍然屹立不倒,可见服务态度的重要性。
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在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我国国餐饮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2020年中国烹饪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餐饮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3273.8亿元,同比增长9.6%。但是,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到全国餐饮收入7%,虽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但是依旧偏低。因此,近年来随着餐饮市场进行资源整合、餐饮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餐饮百强企业内部两极分化仍然比较明显。
2012-2019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变化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中国烹饪协会
而在企业注册量方面,我国餐饮企业持续强劲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2日,目前我国共有餐饮相关企业960.8万家,2020年全年注册量达到236.4万家,同比增长25.5%。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广东省是我国餐饮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共计109.6万家,江苏、浙江分别以66.3万家、63.1万家位列二三位。
2016-2020年全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数量统计情况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企查查
2020年我国餐饮业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布情况(按地区)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企查查
综上所述,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可知,目前我餐饮业受购买者和供应商的影响较大,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较大。因此,我国餐饮业要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行业的精准营销,逐渐向着多重方向发展。
餐饮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前景研究》
《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实习记者 | 冯雨晨
9月最后一天,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鑫股份”)向上交所预披露招股书,拟募15.38亿元投资环保餐具等项目。
成立6年的众鑫股份2021年经历了高速发展,并表公司数量及员工人数明显扩张,资产和短期借款同步剧增。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众鑫股份总营收分别为5.56亿元、5.78亿元、9.1亿元、2.65亿元。2021年营收同比大增57.44%,但当期净利润同比下降13.38%。
不算“成熟”的众鑫股份背后存在不少问题,报告期内曾存在资金拆借、关联交易频繁、个人卡代收代付等财务内控不规范问题,用工也曾触及相关规定红线。实控人通过层层“关系”紧握大权之下,众鑫股份上市募资能否脱去“稚气”?
国内环保餐饮具领头羊
“禁塑”和“双碳”背景下,纸浆模塑产品对塑料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
众鑫股份正是从事自然降解植物纤维模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利用蔗渣浆、竹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通过模具塑造成型,以此替代塑料制品。
其拳头产品为餐饮具产品。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众鑫股份的餐饮具业务收入分别为5.48亿元、5.7亿元、8.86亿元、2.58亿元,分别占到当期总营收99%以上。
招股书显示,在环保餐饮具领域,众鑫股份处于领先地位。
以披露的一组数据来看,2021年,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众鑫股份在全球纸浆模塑餐饮具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约12%;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数据,众鑫股份产量占全国纸浆模塑餐饮具产量的18%。
在众鑫环保的终端客户名单上,小辣椒、山姆会员店、汉堡王、赛百味、宝洁、盒马鲜生等众多大型连锁商超和连锁餐厅在列。
走“国际化”路线的众鑫股份,9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来自外销收入,北美洲是其主要市场。众鑫股份表示,受益于欧美等国家的禁塑、限塑政策,以及放宽疫情管控政策等原因,2021年度,众鑫股份餐饮具销售收入与上年度相比快速增长。
这也使得众鑫股份2021年营收大增。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众鑫股份总营收分别为5.56亿元、5.78亿元、9.1亿元、2.65亿元。
实际上,2021年以来,众鑫股份就呈现出快速扩张之势。
上市不成功有“压力”
目前,众鑫股份共10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8家为2021年后设立或合并而来。反映到员工人数上,2019年、2020年,众鑫股份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272人、1668人,2021年与2022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分别达到2211人、2874人,仅今年一季度员工人数增幅已经超过去年。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众鑫股份短期借款由2021年年底的4204.44万元飙升至1.21亿元。
和这激增的短期借款对应的是,众鑫股份一季度货币资金较2021年末同样大增5721.12万元至1.12亿元。众鑫股份对此解释称,原因在于为缓解持续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资金压力,扩大了短期银行借款规模进而带动银行存款增加。
和一众印刷包装同行相比,成立于2016年的众鑫股份算是“后来居上”。例如,同样正在IPO的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于2010年、1992年。
或因此,“年轻”的众鑫股份募资扩产显得尤为迫切。招股书显示,本次众鑫股份拟募资15.38亿元,10.87亿元将用于环保餐具项目。
募资背后,众鑫股份作出了上市不成功的“承诺”。
2021年8月,众鑫股份及其实控人滕步彬、董事季文虎分别与宁梅浙富、金华天钧全体有限合伙人、普华众心、浙江创投等签订协议,约定了包含特殊股东权利、上市对赌、未能上市以滕步彬和/或季文虎作为股份回购义务人在内的相关事项。
2022年8月,相关当事人分别出具确认函,确认在众鑫股份向上交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材料时,上述协议及其补充协议中约定的特殊股东权利终止,自始无效,如出现申请撤回、不予受理、终止审查、否决、撤销等情况则自动恢复。
也就是说,若本次IPO失败,众鑫股份将需履行上述协议中的特殊股东权利、上市对赌等事项。但对于协议具体内容,众鑫股份招股书中并未披露。
实控人握9成股权
股权结构上,众鑫股份以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滕步彬为核心分散链接。
招股书显示,滕步彬直接持有众鑫股份23.5403%股权,间接持有众鑫股份14.0665%股权,通过名下9家公司间接控制众鑫股份38.8458%的股权,通过一致行动人季文虎直接持有众鑫股份27.3423%股权。
综上,滕步彬通过直接、间接及一致行动安排合计控制众鑫股份89.7284%股权。
但这近九成控股权还不足以说明滕步彬与众鑫股份的“亲密”。
2019年至2021年,滕步彬从众鑫股份共计拆出1336.33万元,主要用于归还个人借款、购房和装修;季文虎也从众鑫股份共计拆出941.14万元,主要系用于购房、装修。
2021年7月2日,众鑫股份进行了远高于前两年的大手笔分红,分红金额为6000万元。此前2019年、2020年,众鑫股份分红均在1月份,两年分红共计2000万元。
界面新闻注意到,截至2021年7月2日,众鑫股份的股权由滕步彬、季文虎各占51%、49%,即该年6000万元的分红或为滕步彬、季文虎分得。2021年7月26日起,众鑫股份陆续引入了金华众腾、金华新之等员工持股平台。
同在2021年7月,众鑫股份从滕步彬、季文虎手中以换股方式收购了众生纤维100%股权,这笔交易中,众生纤维作价1.56亿元,众鑫股份作价2.64亿元。招股书称该收购为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随后2021年8月,刚收购来的众生纤维以现金2.13亿元从江苏红算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红算盘”)、杨建勋等处收购了广西华宝42%股权。由于众生纤维本就持有广西华宝58%股权,此后广西华宝成为众鑫股份全资子公司。
收购来的众生纤维和广西华宝迅速成为众鑫股份营收主力。去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870.37万元、9768.30万元;今年一季度,分别为1901.76万元、3424.8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直接及间接(通过红算盘)持有广西华宝共计22%股权的张春生为滕步彬多年好友。而早在2019年,张春生就与众鑫股份存在资金拆借行为,2021年年初,其资金拆入额曾达到824.8万元。
曾存在多项不规范行为
这位多年好友名下控制的浏阳市生日乐烘焙用品有限公司(简称“生日乐”)还曾经是众鑫股份的重要供应商。2019年,众鑫股份对生日乐的采购额为2651.65万元。2021年,众鑫股份还向其销售了少量的生产设备。
除了张春生,众鑫股份此前还存在不少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众鑫股份比照关联交易披露的交易金额分别为7458.78万元、8204.20万元、8,190.42万元和0.69万元,占各期营业成本的22.36%、23.62%、13.59%和0.00%,其中金额较大的供应商主要是生日乐、南宁全耀、比利国际。南宁全耀、比利国际分别为众鑫股份间接股东陈劲、董众望控制的企业。
众鑫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的确存在财务不规范情况。除了上述关联方交易及资金拆借,2019 年、2020 年,存在使用个人卡代为收取货款、废品收入,支付薪酬及分红款、支付费用、报销款及零星物资采购款的情形。2019年直至2022年一季度,众鑫股份存在第三方回款情况。
另外,在2019年,众鑫股份还存在20%左右的劳务派遣人员,不符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要求。后续整改规范中,逐渐不存在劳务派遣用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