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业遭受重创,餐饮市场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势头戛然而止——全国餐饮收入3万9527亿元,同比下降16.6%。面对困境,各地纷纷采取政策支持、发放电子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措施;餐饮企业自身也积极自救,加快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网上订餐、在线外卖外送、线上直播和成品半成品零售化等新业务新模式,新型消费热度不断提升,为餐饮业注入复苏动力。
新媒体博主“鹿岛弘”告诉记者,他这段时间“探店”发现,在不少热门店、网红店,等着取餐的骑手越来越多,更多人习惯线上下单,坐等美食到家。
新媒体博主 “鹿岛弘”:以前热门餐饮店门口排队的人很多,现在我发现排队的人少了,排队等着取餐的外卖小哥变多了,好像大家更愿意选择线上下单。一方面是线上越来越便利,同时商家的服务也越来越细致,比如以前那种过度包装的情况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贴心、更环保、更有科技感的包装。还有我也注意到,不少商家推出了自己的专属小程序或者App,就算到门店吃,也可以提前预约,免去排队的烦恼,线上点餐、下单也方便很多了。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提振餐饮消费,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绿色餐饮发展。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完善餐饮服务标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优质特色饮食。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元旦期间北京餐饮外卖交易量同比增长17.4%,交易额更是同比增长近四成。部分餐饮企业通过线上渠道积极加码非堂食业务,增加半成品种类,根据餐厅周边客户实际需要推出“一日三餐”之外的多种套餐,并利用线上点餐、外卖送餐、团购折扣等方式持续扩大销售。
消费者吴女士平时工作忙碌,线上点餐是常态,她最近就经常购买一些餐饮门店线上平台推出的半成品菜,简单加工就能吃上“一手”热乎饭菜,非常方便。
消费者 吴女士:平时生活工作都比较忙碌,懒得再去自己买菜做饭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美团或者是饿了么这样的一些餐饮平台上叫一些外卖,也不是每次都叫成品菜,有的时候会买一些半成品,回家加热一下,或再做一些加工就可以吃了,还挺方便的。
创新线上经营模式,重庆从2月1日起推出“送年夜饭到家”活动,消费者线上下单,足不出户就能定制年夜饭。近300家餐饮门店入驻线上第三方平台,不少老字号品牌也参与其中。为了保证品质和口感,餐饮企业没少做功课。
重庆周师兄火锅店长 徐春燕:我们创新了冒菜,用的铝箔锅,冬天冷得比较快,外面袋子也有一层保温铝箔双重保温,不会漏撒出来,餐食到顾客手上基本是烫的。今年疫情大家不能出来团聚,在家也可以一起吃个火锅,代表红红火火。
厨师上门也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线上选人、线下服务,消费者享受美味的同时,还可以一堵大厨风采。
重庆九重天旋转餐厅总经理 杨长江:我们会安排厨师、服务员带上食材去他家,做复杂的海鲜,技术含量高一点的很受欢迎,现在这块都有几十单了。
餐饮业融入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经营得有模有样,“烟火气”越来越浓的背后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双赢。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示经营者,消费者买账的不仅是便捷的下单体验,还要让消费者拥有实实在在的消费获得感。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在手机上下单就能将各种美食送到家里,甚至可以有厨师上门服务,这的确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更多的选择,但网络餐饮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这种网络餐饮的经营者一定要有食品安全的意识,要认真做好入网商家的准入审核工作,要确保这些入网的商家都是证照齐全、操作规范的合法商家,要确保它的线上和线下的餐饮服务,真正能够做到同标同质,还要确保它的整个餐饮配送环节都不受到任何的污染,还要严格防止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者才能在网上放心消费、安心消费,网络餐饮经营者才能获得一个长远的发展。
消费者满意与否是检验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尺。未来餐饮业的线上经营如何让这“烟火气”更浓呢?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给出的关键词是:合规、智慧、绿色。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胡钢:(首先)餐饮企业以及网络餐饮平台,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应当遵循商业伦理和技术标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创新驱动,协调融合,践行高质量发展。其次,打造智慧餐饮,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餐饮管理有机融合,赋能餐饮业强化供应链,提高餐饮服务效率质量和性价比,践行高智慧发展。第三是打造绿色餐饮,依托数据驱动进行实时适量的精准采购备餐和供餐,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减少食材损耗和浪费,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监制:柯成韵 陈爱海 王纪春
记者:隋 鹏 王纪春
主播:羚 瑞
?(编辑 龚新语)
馨提示:本文约4850字,烧脑时间8分钟,筷玩思维记者焦逸梦发于北京。
新物种原本是生物学里的一个专业词汇,是指那些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实现惊天逆转的新型生物,2017年,在互联网、商业、零售业乃至餐饮业中,新物种这个词汇火了,以至于那些和新物种并无关联的企业,都不余遗力地往自己身上抹上“新物种”的元素。
在筷玩思维(ID:kwthink)看来,新物种首先应是前所未有的、前无古人的,至于是否“后无来者”,在这个快速模仿、快速跟进的时代应该不存在;其次,这个新物种也不是轰然一声巨响从天而降的,而是基因的重组。
这个基因的重组在商业社会最明显的体现则是“跨界”,运用在餐饮行业,更通俗的说法是“餐饮+”。
因此,当我们讨论餐饮未来新物种之时,就是在讨论“餐饮+”的N种组合方式,“餐饮+零售”如盒马鲜生,“餐饮+音乐”如胡桃里音乐酒馆,还有“餐饮+健身+亲子+书吧+花店”的集合业态,针对这种业态,本文将以即将开业的D5厨房为案例。
餐饮新物种是餐饮与各种跨界业态的组合,最近几年“餐饮+”的模式很多,但成功者鲜有,筷玩思维研究发现,成功的餐饮新物种都有一个通行法则,那就是切中了顾客的某一特定需求,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来极力满足,自此,围绕这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成了该餐饮新物种的制胜法宝。
按照这一核心逻辑去看,“餐饮+”的各种跨界组合到底是先烈还是先驱,也就一目了然了。
餐饮+生活方式:此模式有可想象空间,但生活方式难定义
先来看“餐饮+生活方式”,其实这个组合,看起来就有些懵,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该如何定义生活方式?
即将在“亚洲最大睡城”北京天通苑开业的D5厨房,给的餐饮+生活方式的组合是这样的,“餐饮+健身+亲子活动+书吧+花店”,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逻辑来看,这些业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易被线上渠道冲击、线下体验性极强,从这一角度来看,这种组合方式尚可。
再细看D5厨房的餐饮业态,它的餐饮分类有3种,轻奢美食类、高频刚需类、手作类,轻奢美食类如海鲜、牛排、日料;高频刚需类如主食、小吃、卤味;手作类如鲜榨、茶饮、甜品等,看来,D5厨房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单店,而是一条美食街,这与其定位为“满足社区中产家庭对品质餐厅和多品类美食一站式消费需求的痛点”也相符合。
在线上,D5厨房也有3公里30分钟达的外卖服务;为了减少人工,D5厨房还引入了AI智能机器人和自助结账机,并引进了AR互动设备,以增强互动和顾客体验。
除了餐饮,D5厨房还建构了多种线下业态,比如,24小时无人胶囊健身房、图书借阅、AR互动体验,组织亲子活动,如烘焙、陶土、花艺、手作、尤克里里、绘画、英语、书法等。
这一模式集合了“吃、形体锻炼、亲子活动、花艺、休闲读书”等多种业态,优点在于:把消费者高频刚需的社区生活集聚在了一起,倘若消费者的粘性够强,形成了闭环,就会形成一个大的流量入口。
一个时代的流量入口型行业,一定是这个时代竞争水平最高的行业。
提及流量入口,D5厨房内部人士称,健身品牌英捷健身可为其引流,而D5厨房又可为其他品牌引流,比如,运用会员管理机制,为会员赠送理财体验,或为会员提供国外旅行免费签证等服务,从而达到为服务会员、为其他企业引流的双重目的。
再则,因为多种业态联动起来了,用户在D5厨房内,会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行为轨迹,这种大数据的价值显然更大。
像D5厨房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确实有,但一个模式再好,都是建立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顾客需要并消费了,才有盈利,才称得上真正有想象空间,这样的搭配业态顾客的接受度到底如何,暂时还要打个问号。
D5厨房毕竟还未开业,记者曾在工作日和周末的晚上,到类似的主打“餐饮+生活方式”的一个品牌实地体验了下,它的业态是集“轻食、家居、阅读、设计”为一体,门店装修和产品的颜值均比较高,但和不远处熙熙攘攘的纯餐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门店显得格外冷清,乍一看,餐饮区反倒不是很明显,而维持多种业态运转的导购数量比顾客还多。
其实,这个多维业态的品牌是由一个咖啡甜点的品牌延展而来的,按说本应积累了顾客群,但门店依旧冷清,想必这种组合方式的受众面还是相对狭窄。
筷玩思维认为,“餐饮+生活方式”的模式想象空间是有的,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生活方式如何定义?所谓的生活方式就像个人口味一样,重口难调,要打造流量入口高地,势必要让这一生活方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这显然不太容易。
餐饮+零售:高频刚需是最大优势,每种细分业态都要足够差异化
餐饮+零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盒马鲜生了。
从2016年1月到现在,盒马鲜生已于全国9个城市开出了37家门店,在如此重的模式下(门店面积动辄几千上万平、自建物流团队),还能快速拓店,证明盒马鲜生的营业状况良好。
其实,盒马鲜生的模式已受到了十几家零售企业的模仿,统一的模仿公式为:几千平米的大店、引入餐饮业态、提供“购买食材现场加工”服务、提供线上订货“X公里X分钟达”的外卖服务,但很多企业的经营情况依旧无法与盒马同日而语。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孵化的一个品牌,从阿里的实力来看,到任何一个行业孵化一个品牌都有可能,但为何阿里选择了餐饮,而且选择的是餐饮+零售,而不是餐饮+其他?
有前京东物流负责人侯毅的原因,也有阿里依靠天猫享有的供应链议价优势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餐饮和零售是紧密围绕“吃”的行业,餐饮和零售是消费频次最高、每天和消费者接触最多的行业。
先看看餐饮业态,第一,盒马打造的核心是新鲜的海鲜产品,这种品类毛利高,而且现挑、现加工、现吃的一条龙服务让它形成了足够的差异化;第二,盒马引入了原麦山丘等自带流量的餐饮品牌,为其引流。
再看零售业,零售的种类也很多,但盒马极力打造的是生鲜,并为了体现新鲜,坚持1天的保质期,为了让消费者感知到,7天换7个颜色的包装袋。
从高频刚需的角度来看,“餐饮+其他”的模式自然难与“餐饮+零售”的模式相比,在餐饮领域,盒马打造了海鲜产品现场加工的认知,在零售领域,盒马打造了生鲜新鲜的认知。
这说明,第一,即便是创造餐饮新物种,也要创造一个能让人看懂的物种,因此,要根据消费者的认知,去足够细分;第二,即便是组合而成的新业态,也要让每种业态足够差异化,靠自己实现自盈利,而不是靠其他更强势的业态去引流。
但需求这个东西最为复杂,盒马鲜生的模式在一二线城市足够高频刚需,但到小城市,就很有可能水土不服。
比如,进口海鲜的价格相对昂贵,小城市的消费者没有消费能力;线上配送生鲜、外卖对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来说,可解燃眉之急,但对小城市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比较鸡肋了,因为本来生活节奏就慢,有足够的时间去逛吃,未必需要找人代劳。所以,餐饮新物种恐怕也是有地域属性的。
餐饮+艺术:业态组合的90分+60分比70分+50分要好,强强联合更好
和零售、生活方式相比,餐饮与艺术的结合似乎显得更远了,餐饮是下里巴人,艺术是阳春白雪,但也有人尝试把餐饮和音乐、餐饮和绘画结合在一起。
先看餐饮与音乐,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胡桃里了,作为同时打劫了餐厅、咖啡馆和酒吧的实力网红,从2014年到现在,胡桃里音乐酒馆已在全国开业360家门店,最近,首次进入上海购物中心,未来还将在上海开4-5家店。
胡桃里的餐饮+音乐模式,也有细分,比如,音乐切的是现场弹唱,餐饮切的是川湘菜。
现场弹唱需要精心运营,驻场歌手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音量、编曲、曲风、曲目均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胡桃里没有选择精致的西餐,而是选择了川湘菜,川湘菜比西餐的受众广,又与国内的酒文化“更搭”,这些是胡桃里能有今日成绩的客观原因。
当然,胡桃里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有消费者评价要是想吃好吃的,就不要选择胡桃里,包括胡桃里音乐酒馆总经理詹宗德自己都说,胡桃里的核心竞争力是音乐,菜只要做得不难吃就行,所以,这里分别给胡桃里的音乐和餐饮打90分和60分。
再看餐饮与绘画的结合,这种以“咖啡馆+绘画课程”的模式为主。主打这个的品牌老板手握大量的画师资源,在绘画的运营上具有一定优势。
从大众点评上的顾客评价也可看出,大部分人的关注重点在绘画上,而非咖啡,这与绘画课程的强体验性、学习性有关,也与餐厅的经营策略有关,但即便如此,已有的绘画模式也是褒贬不一。
“存在即感知”,感知到的即为存在,感知不到的即为不存在,虽然这个休闲咖啡馆的组合业态是“咖啡+绘画”,但从大众点评上却感觉不到咖啡的存在感,感觉不到就是没有,那么,这个休闲咖啡馆岂不是又回到纯绘画馆的业态了?
所以,给这个休闲咖啡馆的绘画打70分,给餐饮打50分。
其实,虽然音乐和绘画都隶属艺术的行列,但音乐显然比绘画的娱乐性要强,而娱乐性强就意味着受众面更广。
如果深究,这两个类型都是比较尴尬的餐饮新物种,餐饮与艺术一旦组合成新业态,餐饮的属性往往会被艺术属性所掩盖,艺术成为带动流量的强动力,餐饮只能是附庸。这种情况下,餐饮业务要注重的更多是“服务”层面。如餐品是否能保证品质稳定,服务员是否能保证温馨舒适的用餐氛围。
“餐饮+”N种组合方式的本质:消费者体验的互通
从C端需求来看,消费者早已过了只求温饱的时代,也不仅仅只追求质量,他们讨厌单调、乏味,追求丰富、精彩、新颖,这些也是餐饮新物种诞生的时代土壤。
有需求就必当有供给,这是萌发新物种的机会。
餐饮新物种的本质是打通消费者的体验,重塑商业业态,把在既有模式中,不会产生交集的某些场景融合在一块,因此,就出现了全新的新物种。
就像D5厨房想要为中产家庭提供一站式的社区生活,因此,融合了日常的餐饮、健身、亲子休闲、文艺等业态;盒马鲜生把餐饮和零售作为社区生活的突破口,并通过现场体验感极强的海鲜加工和线上便利的极速生鲜达服务,俘获消费者的心;胡桃里音乐酒馆和休闲咖啡馆把艺术作为一个新的竞争高地,用合适的方式将餐饮和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
未来,边界将不那么重要,融合、协同才是趋势。
餐饮可以+其他,其他也可以+餐饮,比如,在北京三里屯的奔驰体验店,就增加了多种业态,比如咖啡馆、酒吧,咖啡馆的杏仁拿铁还成了网红款,不少顾客专门去奔驰体验店的咖啡馆拔草。
除了餐饮,奔驰体验店还增加了花店、画廊,以及奔驰周边产品、墨镜、手机壳、水杯、帽子等零售业态。
买车、试驾的频率自然不如这些生活小场景来得高频刚需,加上这些生活消费场景后,一方面,奔驰可以增加盈利渠道,另一方面,这些日常消费能带动更多客流,而原来程序繁杂的试驾被还原到生活场景里后,消费者不一定有买车的需求,但一定有餐饮和交通的需求,于是试驾就变成了“喝完咖啡顺便开奔驰车回家”,即便奔驰车的成交率仍然有限,也维护了粉丝。
无论是餐饮+,还是+餐饮,都源于消费者体验的互通,创新不是要创造一个天外飞仙,而是要从人世间消费者的痛点里开出一朵花。
我们经常讲品牌的经营能力有多重要,其实,真正决定门店生存的第一因素,是门店所在位置的供需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融合了多种业态的餐饮新物种,其实在以集中供给的思路满足顾客的一站式需求,而那些新物种能否腾飞,就是要看,你认为的顾客需求是否是真需求?
纵然现在已出现的餐饮新物种现状有好有坏,但餐饮未来新物种在裂变,能代表餐饮未来新物种的品牌一定会慢慢涌现,多种业态的融合在未来将会成为趋势。
结语
在超市可以边逛边吃,等餐的时候,可以去买菜和日用品;在亲子活动营,可以去逛逛家居设计,顺便带一个回家;可以一边享受喝咖啡的休闲时光,一边享受画画或音乐,这都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在餐饮新物种野蛮生长的当下,要注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餐饮+”诞生的可能是餐饮未来的新物种,也有可能是个未知的怪物。
“餐饮+”在乎的不是数量规模,不在乎餐饮+的后缀有多长,而是要看其是否真正解决了特定区域内顾客的痛点,业态的组合与配搭是否合理,倘若找不准或加了太多后缀,反而会冲淡餐饮的功能,不能很好地把控经营的各个环节。
另外,即便是多种业态的组合,也要讲究强强联合,构建多维竞争优势,让每一种业态都有特色,都能成为顾客的消费理由。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旖旎
拥有1000家门店的中式快餐大佬“老乡鸡”,在北京开了首家“农场”旗舰店!
这家店除快餐餐品外,增加了手冲茶、坚果等下午茶,还在晚上开卖烧鸟、精酿啤酒,将中式快餐“变慢”,融入更多“休闲场景”的元素。
究竟这家旗舰店有哪些创新之处?
老乡鸡的新动作对快餐增强“休闲属性”,又有哪些启示?
跟随职业餐饮网记者,一起探店深入了解一下。
老乡鸡开农场旗舰店
开卖“坚果、手冲茶、精酿啤酒”
从今年4月开始,就有很多人发现,位于北京五道口购物中心内的老乡鸡首店悄然开始试营业。
而到目前为止,职餐记者发现,老乡鸡在北京已经开出9家门店,这家北京新荟城店是它在北京开出的第10家门店。
不仅仅是北京,上海等好多一线城市,老乡鸡今年都有进驻。
我们发现,这家开业仅3天的店有点与众不同,被称为“老乡鸡农场旗舰店”,不仅菜品不同,装修、营销活动也别具一格。
1、首家以“农场”为主题,顾客可认养蔬菜“盲盒”
老乡鸡的这家农场旗舰店,就在望京SOHO的对面一层。
为了突显“农场”主题,从一进门开始,就为顾客提供了众多的“有机蔬菜盲盒”,顾客可以扫码认养、免费领取。
除此之外,还设计了多处天然有机蔬菜生态园,不仅有比较显眼的环形的建筑物,里面都是种植的新鲜蔬菜,还有好多阻隔带也是种植的辣椒、绿叶菜等,都是来为顾客展示店内食材的新鲜和有机。
2、新增下午茶,开卖手冲中国茶、坚果
老乡鸡的这家农场旗舰店,上新开卖手冲茶,像是吉白茶、金盏菊花茶、绿茶等手冲中国茶,还有搭配的腰果、杏仁、开心果等坚果。
顾客小程序点餐时,可以看到它分为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四个时段。
而手冲茶和坚果,在下午茶时段从14:31-16:29进行售卖。
3、配合夜生活,上新“烧鸟+精酿”
除了下午茶,这家店还拥有一个四方形的水吧吧台,有日式烧鸟、近20款精酿啤酒、咖啡等,烧鸟只在晚餐时段售卖。
对于北京望京SOHO这样的高密度写字楼扎堆的商圈,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为了让年轻人下班后小酌准备的。
4、增加英文标识,设8-10人会议圆桌
不同于其他快餐店,老乡鸡的这家农场旗舰店,我们发现了很多中英文标识。
职餐记者猜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所处是北京望京外国人巨多;另一方面旗舰店走国际化路线,希望品牌度也升一个level。
除了菜品上增加下午茶,我们发现空间设计上老乡鸡也是花了心思的,不仅有10人会议长桌,还有8-10人的圆桌。
这些桌子很明显是为了吸引“办公人群”,像星巴克等共享办公空间一样,吸引商务顾客过来喝喝下午茶聊聊事,或者开一个部门的小型会议准备的。
快餐门店模型的新探索
从“效率”到“休闲属性”递进
三高重负、供需过剩、消费降级,座座大山压得快餐喘不过气。
快餐企业们都在探索新的门店模型,如何才能拉长营业时段,如何提高人均,如何才能增强门店的休闲属性,让顾客下午、晚上还能进店消费,降低房租成本,寻求新的增量。
但快餐讲究的是“效率”,休闲是放松“慢下来”,两个南辕北辙的要求放在一块,总是不能两全。
拥有1000多家店的老乡鸡,也算得上是快餐领域的头部王者,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探索“快餐+酒+下午茶”,在深圳开了小酒馆,这次又在北京开了农场旗舰店,而职餐记者也发现,它在深圳也连开了两家农场主题的新店。
老乡鸡农场新店型的探索,也给众多快餐企业带来新的启发。
1、店名、产品名融入“国外元素”,提高品牌调性
想要从快餐小店,变成有“调性”、有“风格”的下午茶店、夜宵店,并不容易,因为要打破顾客的固有认知。
老乡鸡从名字下手,除了店名“老乡鸡农场旗舰店”,还增加了很多英文元素,比如“ORIGINAL CHICKEN”,水吧、酒吧区也是中英文标识,洋气了不少。
而为了配合夜宵氛围的烧烤,并没有简单叫做“烧烤”、“烤鸡”,而是运用了日本非常洋气的“烧鸟”,鸡肉烧烤叫做烧鸟,有了日本居酒屋的感觉。
2、空间上,从“效率”到“休闲”过度
相比于其他老乡鸡的门店,农场旗舰店的空间上做了很大的改变,顾客刚进去的时候,有种进了西餐厅、星巴克等门店的感觉。
我们看到无论是深圳的两家,还是北京的这家门店,里面都有很多“农场”元素,比如在门店展示新鲜种植的蔬菜。
以往只有四人位、两人位的餐桌,增设了很多可容纳8-10人的会议长方桌、圆桌,还有3人圆桌休闲位。
包括它增设的四方形水吧、酒吧吧台,也充满了休闲酒吧氛围。
这些转变都让老乡鸡快餐门店的“休闲属性”增强,已经从单纯注重效率空间设计,转变为效率和休闲合二为一,甚至更强调休闲、商务空间等顾客需求。
3、产品上引入“冲泡茶”,满足顾客下午茶需求
很多快餐店都想融入下午茶,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洋快餐,下午推出咖啡、甜点。
但大多数快餐厅都会选择奶茶、炸货、甜点、咖啡作为补充。
老乡鸡农场旗舰店上新的产品,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了“冲泡茶”,上线普洱、菊花茶等中国茶,这就为很多喜欢茶室谈事的商务客群,提供了一个空间,又不同于别家的下午茶,另辟蹊径做了探索。
4、互动参与式“种菜盲盒”活动,让顾客持续关注品牌
而让品牌门店变得“洋气”、“时尚”,吸引年轻人休闲放松的,不仅仅要靠空间、产品。
老乡鸡的品牌营销活动一直非常有趣,比如董事长束从轩的200块发布会,还有微博的每日官方互动。
这次为了配合农场主题的旗舰店,它们又推出了“开心农场认养种菜盲盒”,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领种子自己种菜或者水果。
这个营销活动不仅会吸引年轻人,还会持续让顾客关注这个品牌。因为种菜需要至少十天半个月,而在这个期间都会让在“养菜”的顾客想起品牌,或者带动更多人关注品牌。
职业餐饮网总结:
看似老乡鸡在开一家旗舰店,实则是在探索快餐如何增强“休闲属性”。
为的是打破快餐本身高成本、饭市短等重压。
很多餐企都在寻求增加下午茶、夜宵产品,改造空间,但成功融合快餐和休闲两种场景的却少之又少。
你看好老乡鸡的农场旗舰店吗?欢迎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