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代餐有哪些消费趋势?听三家头部代餐公司说一说 - 干货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健康代餐成为食品消费领域的新机会,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健康代餐食品在2020年第一季度,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增长最快的食品品类之

健康代餐成为食品消费领域的新机会,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

健康代餐食品在2020年第一季度,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增长最快的食品品类之一,投资机构和食品集团开始陆续布局健康代餐。

GYMSQUARE精练已于5月18日晚,邀请国内新健康代餐领域头部创新品牌创始人,共同探讨新代餐食品消费新趋势。

我们汇总整晚的精彩内容,一起来看ffit8创始人张光明、Smeal创始人曹鹏、若饭创始人伯恩,对代餐消费趋势的不同看法。

< class="pgc-img">

年轻人的潮流代餐,ffit8创始人张光明

关于代餐的定义,首先是「future food」即面向未来年轻人的科技食物,第二是「fast food」即方便快捷的食物,第三是「fashion food」即潮流食物。这也是ffit8品牌的含义。

换句话说,就是吃适合的食物,然后做想做的事情,是符合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做代餐是希望能让普通年轻人,享受到蛋白质和一些补剂等运动员的营养服务,然后改善他的健康。因为现在年轻人被垃圾食物包围,所以多数关于身材的问题,都在于此。

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的蛋白棒产品首次登陆小米众筹,也是小米有品首款食品众筹项目,在14天内实现1000多万销售额,而在之后的罗永浩直播当晚,达成300多万的销售额。

这也验证了产品面向互联网人群的吸引力,以及成为年轻人中较为流行,以及被追捧的原因。

< class="pgc-img">

事实上,在做这款代餐蛋白棒之前,整个市场和用户存在较多痛点和机会,比如说,最大的市场不仅是运动健身人群,事实上全民都缺蛋白质。

因为按照美国主流的一些运动营养标准,普通成年人推荐的标准都是每公斤体重摄取1.2克蛋白质,男性往往在70-110克的蛋白质摄入,女性在65-90克,但是全国人均的蛋白质摄入量大概只有40克。

而此前在GymSquare的文章中也提到,中国人整体的饮食结构蛋白质缺少,相反,「馒头、米饭」的糖摄入太多,所以会造成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体重问题。

简单来说,「蛋白质摄入不足、糖分摄入太多」,是第一个巨大的用户痛点和市场机会。

< class="pgc-img">

第二点,此前市场上就有非常多的蛋白棒,但近乎只有健身圈的人接触,大多数用户仍然把它当成是一种营养补剂,以及定义在增肌供能这4个字。也就是说,蛋白棒在过去只为「变大」而服务。

因此,营养补剂的门槛就会很高,普通用户很难触及也不关注肌肉增长,所以,在吃蛋白棒蛋白粉的市场教育上,成本非常高。但事实上,目前整个市场存在很大的断裂,其实用户有需求,但是产品并没有很好的满足。

第三点,健身的专业资深用户并不那么多,更大多数的其实是久坐少动的宅男宅女人群,他们缺少高效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及面临肥胖。

造成能量差,消耗身上多余的糖和脂肪,是减肥的核心逻辑,但这些人群很少有运动健身的机会,更多只能通过吃来管理热量摄入,但是缺少一个能制造热量差,同时避免掉肌肉的饮食管理工具。

< class="pgc-img">

总的来看,主打蛋白质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市场切入点。

ffit8与美国MSG公司联合定制研发了WPI分离乳清蛋白,乳清蛋白分子较小、吸收率更高。事实上当蛋白质分子更小,吸收率更高的时候,会在口味、功能带来明显的用户体验变化。

除了产品特征优势,还有营销方式能破圈。

比如主打目标人群和消费场景的破圈,把蛋白棒拓展至广泛的体重管理的人群,其中科技宅男是需要打动的核心群体。因为女性群体在减肥的场景里,反而需求更极致更简单,而且女性用户在减肥食品上选择太多,说服门槛是更高的。

除此以外,也有场景上的破圈。蛋白棒可以成为高营养,高蛋白的日常代餐,比如在出差、赶时间、加班的时候,可以方便帮助解决一顿饭。

< class="pgc-img">

从产品、营销方式的变化上,也能看见未来代餐的发展趋势:潮流化、零食化、功能食品化。

首先,潮流化毫无疑问,因为代餐是个新东西,只有年轻人认可的,才有可能成为潮流,让年轻人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是零食化,代餐的本质是满足健康快速的吃一顿饭,事实上目前整个正餐的变化,都是在轻食化和零食化,其实很多用户现在就在吃代餐,只不过它不叫代餐,比如中午不吃饭了,吃个苹果、酸奶、面包等,或者是一根ffit8的蛋白棒。

最后,功能食品化的意义在于吃饭时健康功能的附加。用户吃饭分三种,第一类是社交,第二类是口味,第三类就是健康问题——既快速填饱肚子,又能给予营养,然后节约一点时间。

总结这三件事:方便、好吃、有功效。

Q&A直播问答

·一般蛋白质分子越小越接近氨基酸,味道是越难吃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蛋白棒产品好吃,其实需要更复杂的产品调配,ffit8会用分泌性蛋白加水解蛋白,加其他的一些多来源的蛋白质作出平衡。第二是通过低聚异麦芽糖,这是一种双歧因子膳食纤维,来调整甜味,除此以外会增加一些天然食材,比如说冻干桃粒、芒果等。

也就是说,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按照零食口感设计。

·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产品,代餐市场是怎么演进的?

每个人对代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用户的概念,可以理解说从全营养代餐到部分代餐,到零食代餐,这是整个覆盖市场的图谱。

所以行业都会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围绕着代餐提供的价值,比如聚焦在优质蛋白质等,而从全营养代餐到最「轻」的零食代餐,是我们下一步规划。

< class="pgc-img">

·中美蛋白棒市场区别?

中美蛋白棒的市场有明显差异,因为美国运动人群占比非常高,美国的蛋白棒基本上都是高糖、高蛋白的逻辑,补充能量在第一位,增肌放在第二位。

相反,中国的蛋白棒市场面向阶段性运动人群,不是作为生活方式而运动,因此更多人不适用此类产品。

·本次疫情对代餐消费有什么影响?

疫情对代餐消费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3月份卖爆的重要原因,是在疫情的环境下用户更重视健康了。

无论是钟南山、张文宏,还是用户看到的科普营养师和健身教练教育,都在于蛋白质吃太少了,同时,宅家肥胖后,会带来代餐消费的一个爆发。疫情可能加速代餐市场5-10年。

所以整个用户的代餐理念会发生质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从代带餐的细分场景,到一个普通的日常消费场景,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 class="pgc-img">

我眼中的新代餐,Smeal创始人曹鹏

代餐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供给饱腹感,就是一种吃代餐的行为。

代餐更大的价值,在于精准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对全面的营养,女性消费者会广泛地接受,男性市场可能就偏向窄一些。也就是说,女性市场的消费者为了控制体重,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吃代餐的主要人群。

原来代餐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南方黑芝麻糊的这种糊状的袋装的是代餐,还有五谷杂粮的是代餐,种类繁多,但相比代餐棒、蛋白类产品,作为营养补充的形式出现,国内的代餐基本以五谷杂粮为主。

< class="pgc-img">

因此,更想把现在的代餐叫作「新代餐」。首要的特征是年轻化,早先的五谷杂粮的受众,可能集中于35岁甚至40岁人群,以养生为主,但是现在针对于年轻人代餐形式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其次就是方便,比如说原来的代餐,冲调还需要热水,但年轻人会觉得麻烦,就不愿意去尝试。事实上,现在年轻消费群体,需要更简单的操作,如果把一日三餐简单化,会有年轻群体去使用的。

最后,就是要更好吃或者好喝,中国消费者不同在于对美食的追求,在代餐上会对口感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蛋白粉、膳食补充产品较难实现。

那么满足这三点,是最基本的一个新代餐标志。

< class="pgc-img">

同时考虑如何升级产品,因为年轻人更喜欢具备一社交、传播、分享的产品,所以在包装上做了一次创新,瓶装会让消费者拿起来更方便,并且冲泡更便捷——瓶中加水摇晃,就能替代一顿正餐。

产品不同于常见的蛋白类产品,喝后有齁甜感,也会带一些轻度的恶心感,因为需要更多糖去掩盖蛋白风味,我们的产品更倾向于清淡一些,并且少量添加结晶果糖(低GI的糖),偏向于自然风味。

在营养方面,不会单一的追求高蛋白,因为正常的一餐需要蛋白和优质碳水均衡一些,(可溶性膳食纤维)=100%碳水化合物,又难被人体消化,让消费者感受到饱腹,这是做代餐重要的一点。

Smeal于2017年年底开始筹备,早先是在新西兰去完成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前期准,但当时全球代工厂较少,同时坚定看好中国未来10年的代餐发展,以及瓶装的新型包装方式,因此在18年国内建了自己的供应链。目前工厂的产能在日产10万瓶以上。

< class="pgc-img">

推广营销层面,从18年的内容电商以及小红书的种草测试到现在,单品已经销售了大概2000万瓶,目前会准备618和今年后半年的新品等一系列计划。

同时签约合作过的达人有5000余人,明星大概有20-30人,团队更助于新媒体,新内容。在文明理解,内容不止是文字、视频、图片,产品也是新的内容,代表了团队对于健康或者是消费群体的认知和洞察,所以在整个包装设计,都有较高标准。

其实现在国内创业环境还是有一些浮躁的,专注于产品的创业团队还是相对较少。

< class="pgc-img">


早先国内渠道只有小红书,从18年5月份开始做全网种草,但因为当时还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产能也是受限的,所以更多的只有这样一个销售平台和端口,来去对外展示销售,以及种草。

当时的营销方式更偏向于内容,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现有消费者,然后在冷启动的时候,前期种子用户就变成了我们冷启中的消费者。

事实上,是经历了一年的准备时间,这一年中首先是在准备供应链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专注于内容营销和种草。

< class="pgc-img">

·现在电商环境复杂,如何定义未来发展路径?

现在的电商其实已经很传统,因为它已有10多年历史,如果现在再去创业,应该用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当前的新零售,所以我们并是不做一家纯粹的电商公司,更是一家新的零售公司。

·如何把我线上平台的流量红利期?

小红书的红利期是在18年和19年的上半年,那么相对来说红利期已经过了,当然效率就降低了,所以对于营销层面,更多应该考虑平台相应的红利期,更关注的是平台本身,而并非关注「他是谁」。

所以在内容策略上是不变的,比如内容在什么渠道和平台上去分发,就需要团队和市场的把握。

< class="pgc-img">

突破代餐的边界,若饭创始人伯恩

曾经做了十年程序员,工作忙碌,三餐不规律导致健康出问题。然后尝试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代餐,想要快速健康的解决一顿饭。但是发现要么吃不饱,要么营养不均衡,很难实现用代餐来真正解决一顿饭。

比如说我吃一顿午饭大概需要600大卡热量,但是代餐普遍在200-300之间,我又不需要节食减肥。所以我所期待的代餐,应该是让人安全营养方便的吃完一顿饭。

目前营养学已经构建了健康的膳食宝塔进食方式,制定了满足大部分人需求的营养摄入量推荐表。既然这个数据已经明确,那么就可以通过各种营养粉组合搭配,实现满足推荐量的营养输出,那么吃一顿饭时,只要基于这个粉末混合物兑水喝下即可。实现把营养摄入和一顿饭的满足整合到一起,所以这个想法是有理论支撑的。

< class="pgc-img">

虽然用代餐代替一餐饭曾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我最终还是付诸于行动。截止目前若饭已创立5年,产品迭代了21个版本。现在有固体版、粉沫版和液体版,营养最全面是是粉末版,因为这个属于固体饮料,相比较蛋白饮料或者糕点品类,在食品法规立,它能进行营养强化的范围是最广的。

但是粉末冲泡还是挺麻烦,为了极致的体验,我们2016年就开始研发液体版。当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困难,比如需要实现1毫升的液体中,输出1大卡热量的工艺,这样的密度在国内饮品市场上可以说独一无二。

后续我们要做的是持续优化产品的口味以及关注更多营养细节,满足个性化需求。市场方面,我们依旧不会去做推广,今年、明年都不会有较大的推广计划。

因为大众的时间并没有那么争分夺秒,不要通过若饭来节省吃饭时间,而且大众对健康的了解也没有那么专业,意识不到什么是真正营养。只有等认知持续上升,若饭才有扩大规模的可能性。

< class="pgc-img">

从现状来看,不少医生和警察也成了若饭用户,他们很忙,但是吃一些其他代餐,热量只有200大卡或300大卡,吃完会饿的没法工作。

所以,代餐并非只有低热量的减肥功能,我们让代餐进入了新的领域,获取到了一批全新的用户。

这些年,在若饭用户画像中也发现——男性居多,更多的是一线城市的上班族,比如工作比较忙的企业高管创业者等。

2016年新周刊曾报道,吃饭是一种社交方式,而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要填饱肚子只需要Soylent代餐营养粉就够了,这其实是当下硅谷人的逻辑。中国也出现了类似产品叫若饭。

记得创业初期,36氪曾帮助若饭发起一个调研,其中60%的用户明确反对吃若饭,但同时也发现有8%的用户,表示非常需要此类产品,因此若饭就决定只服务于有着「快速营养的吃完一顿饭」这样需求的用户,至于其他客户,不在若饭考虑范围。

< class="pgc-img">

而减肥代餐的逻辑本质就是少吃点,从而达到一个减重的目的。但实际上节食只是减肥的小部分因素。本质上涉及一些激素的问题,比如肾上腺素、胰岛素、皮质醇等,自律减肥并不容易。

因此,即使从产品实际效果来考虑,若饭也并不想主打体重管理,甚至非常抗拒传统减肥代餐的逻辑。

除了解决当下少部分人的实际需求,若饭更关注人类的未来饮食问题。因为世界人口展望里提到,预计2050年,随着人口增长,地球上的粮食将无法满足需求。我们需要减少食物的中间步骤,降低损耗提升食物产量,这或许是若饭这类食物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 class="pgc-img">

关于未来,我们还认为食物会分成两大方向,有一种是做到量化精准的营养摄入,满足人类生理需求,让我们健康的活着。而还有一种是纯粹满足精神需求的,它没有任何的营养,也没有热量,让人吃得很爽,吃得很满足,而且吃再多也没有任何的隐患。比如味觉和精神上的感受,这都是可以通过电路信号来模拟的,已经有团队完成了初步的试验。

现在的食物是把精神享受和营养热量混到了一起,势必导致各种隐患。好吃的容易吃太多,一些健康的不好吃的食物又吃的太少。我坚信人类经历了茹毛饮血,到现在的种植养殖加工烹饪之后,未来肯定会出现更适合人类的食物,从而进一步提升人类寿命。

< class="pgc-img">

Q&A直播问答·代餐可以代替日常饮食吗?

目标是做到可持续代替一日三餐,现阶段尽量做到每一餐都是均衡营养,但确实是有隐患:

第一,有一些营养素还存在于传统食物里面没有被发现,如果我们只通过代餐配方来制造全营养食物的话,会存在一系列隐患,所以传统食物是少不了的。

第二,国家的食品法规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说像维生素k、铜等微量元素,是不允许直接对普通食品进行添加强化的。

所以我们从来也不会说鼓励大一日三餐只喝若饭,但是一餐若饭包含了各种精准均衡营养,比起日常的一顿饭肯定是要安全健康许多,比如我们平时吃一顿饭根本不知道这一餐膳食纤维是不是吃够了,糖是不是吃多了,基本还是凭感觉靠运气。

·代餐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大众对营养的认知问题,人类喜欢矫枉过正,说要少吃糖,就会走极端不吃糖,但是显然糖分很重要。哪怕是蛋白质、脂肪也缺乏正确的认知,脂肪真的是太冤了。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市场持续发展,用户的认知会越来越理性,不会去走捷径,不会盲目追求吃几顿代餐就会有什么特殊功效。这类代餐的市场也会用户认知提升而逐渐扩大。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经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授权转载,原文标题《线上沙龙回顾vol.04|三家头部代餐公司,对代餐消费趋势的不同看法》转载请联系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的提供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浏览,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星资本局11月9日消息,全聚德(002186.SZ)近日表示,公司将打造副品牌“零研所”进入休闲食品赛道。

随后有消息传出,全聚德将推出烤鸭薯片、烤鸭肉松、烤鸭饼干等产品。全聚德方面向红星资本局回应称,目前还没有具体产品发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除休闲零食外,全聚德此前曾多次跨界,如预制菜、白酒,但近几年的跨界尝试,并没有真正解决全聚德的增长焦虑问题。

资料图 图自图虫创意

零食之外,还跨界预制菜、白酒

一款酒9个月付款人数增加不到30人

全聚德称,公司正在以全新副品牌“零研所”进入休闲食品赛道,定位为专注快乐享受美味的酷尚品牌。

对于为何入局休闲零食赛道,未来将如何布局该赛道,红星资本局咨询全聚德方面,对方表示暂无更多信息。

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全聚德称,公司会继续在餐饮和食品两个板块发力,餐饮业务“精耕细作”,做精做优,食品板块推进落实“餐饮食品化”。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全聚德选择休闲零食是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而且与烤鸭等高端餐饮相比,休闲零食的生产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如果全聚德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供高品质零食,并通过有效的营销和渠道拓展,有望在休闲零食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但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全聚德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创新和差异。这次尝试会否有好的结果,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江瀚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全聚德目前不具备跨界经营的能力,因为要实施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战略,对公司整个体系要求、流程要求、专业团队的要求都非常高。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除了休闲零食外,全聚德还做起了预制菜。据了解,全聚德预制菜品牌包括“全聚德”“川老大”“丰泽园”。据财报,今年618电商购物节期间,全聚德电商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00%,其中天猫平台同比增长155%,京东销售额同比增长 398%,京东自营同比增长376%。

今年年初,全聚德又上线了两款酱酒,使其股价上涨。但红星资本局注意到,1月份刚上线时,其售价568元的传奇酱香型白酒产品在全聚德天猫旗舰店销售量为100+,付款人数为52人;如今9个月过去,该款产品销量仍显示为100+,付款人数为79人。

业绩回暖

但没缓解全聚德的增长焦虑

“今年公司整体恢复不错。”全聚德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全聚德营收同比增长93.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90%。其前三季度营收10.90亿元,已突破2020-2022年每年的营收水平。

今年开始,全聚德也终于摆脱三年连续亏损的困境。2020-2022年,全聚德分别亏损2.62亿元、1.57亿元、2.77亿元。

不过,全聚德2023年的营收水平相比于2019年来说,仍然没有完全恢复。2019年前三季度,全聚德总营收为11.91亿元。

而在疫情前,全聚德就已出现增长困境。其营收自2017年开始下滑,2017-2019年三年营收分别为18.61亿元、17.77亿元、15.66亿元。

朱丹蓬表示,作为烤鸭品牌代表及北京的旅游名片之一,全聚德本身有局限性。同时,消费者对高脂、高热量的产品消费动力不足,消费刚需持续下降,这些都限制了全聚德的发展和增长。

为了摆脱单一烤鸭品类和餐饮业态的限制,全聚德近几年推预制菜、白酒等零售品类,追求新增长点,但其零售产品所属的商品销售收入及占比相比2019年同期来说却在下降。

2019年上半年,全聚德餐饮板块营收为5.45亿元,营收占比为71.92%;商品销售营收为1.96亿元,占比为25.88%。2023年上半年,全聚德餐饮板块营收为5.22亿元,占比为78.21%;商品销售营收为1.34亿元,占比为20.01%。

截图自2019年半年报

截图自2023年半年报

今年全聚德营收上涨也主要得益于餐饮板块的复苏,全聚德多次表示:“餐饮市场回暖,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加。”

朱丹蓬认为,全聚德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拓宽品类可以通过一些投融资跟并购进行,很遗憾这几年并没有看到其有多少相关动作。

红星新闻记者 张露曦 俞瑶

编辑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休闲零食是指在人们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食品,坚果炒货、饼干糕点、糖果乳酪、干果、膨化食品、肉制食品、茶饮冲泡等都属于这一品类。这两年,我国休闲零食行业发展迅猛,各地不少零食集合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大热门风口。与线上店铺相比,线下零食集合店以其独特的购物理念,便捷的购买体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线下零食集合店的优势在哪儿?还能火多久?

零食集合店,也被称为“零食折扣店”“量贩零食店”,是专门售卖零食的店铺,普遍采取以价换量、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来实现规模化。

北京朝阳的王先生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平日里去商场购物,经常会看到零食集合店,每次路过都会进去买一些。

王先生说:“商场有很多比较老的零食小店,像90年代我们上小学时候的那种铅笔盒等。看这些东西,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比较快乐的时光,还是有不错的购物体验。”

天津的刘女士也觉得,比起线上购买,线下更能找到儿时的回忆。

刘女士表示:“遇到这种店一定会去逛一逛,去寻找儿时的回忆。我是一定会买的,以零食的成本看,无论如何都会买一些小时候吃的并且市面上见不到的零食。”

据《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7年来,我国休闲零食市场每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1%以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食集合店也水涨船高,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有数据显示,起源于江西宜春市的一个零食集合店品牌在今年完成1.5亿元A轮融资,截至今年2月28日,新开店成功率达95%,加盟商的二店率达65%。诞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零食品牌在短短5年间就将门店数扩充到了2000家,更是完成了2.4亿元的A轮融资。

把小小的零食集合在一起,为什么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明明动动手指就可以线上下单,为何大家愿意去店里选择?

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沈俏蔚表示:“集合店的优势是把很多的品类集中在一起,消费者到店里,可能就买一点点,但可以尝试很多的产品,比较符合我们的消费习惯。另外,线下消费的体验很好,到店里来会有服务,可以品尝。把很多产品放在线上,消费者根本注意不到。在线下就能够关注到产品,再加上促销活动,会比较容易打动消费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表示,像一些怀旧主题,或量贩式购买的出现,给线下营销模式增加了附加值。

赵京桥介绍:“主打小时候回忆的零食店,把小时候的很多零食集合在一起,再结合文化因素。现有模式相对于线上的零食品牌,多了一些附加值。还有一些零食集合店主打量贩、低价和厂家直接供货,整个供应链更加成熟,所以这种集合店就会出现。有供应链的支持,价格就会有优势,品种又比较丰富,消费者去消费就相当于‘一站式’购物。”

记者走访某连锁零食集合店发现,标签价格显示有两个,一个是市场价,一个是折扣价。以某品牌125克包装的薯片为例,市场价是11.9元,折扣价显示为8.9元,便宜了3元。一样的东西,价格是怎么下来的?赵京桥表示,在传统的零售模式下,零食在出厂之后会经过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利润。零食集合店与厂家直接对接,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赵京桥介绍:“以前最传统的就是进商超了,厂家下面有一级、二级经销商。电商发展之后,有一批电商品牌通过线上销售,依靠的是供应链,厂商通过它到消费者中间,经销环节少了。现在很多集合店就是直接和厂商对接,少了线上品牌商的利润点,价格就会有优势。”

线下零食集合店火爆的同时,不少想入局加盟的投资者同样也在观望,零食集合店同质化、缺乏辨识度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逐渐显现。对此,赵京桥建议,投资者切勿轻信品牌商广告,要具备一定的品牌识别力,选择具有连锁管理能力的品牌,避免经营风险。

赵京桥表示:“品牌有比较好的连锁管理体系,对前端有供应链、管理和品牌的支撑,发展会比较好。有些加盟商受广告影响,选择并不具备较强的连锁管理能力的品牌,品牌商就认为,赚一笔加盟费就行了。像这种加盟,投资者要对品牌识别好,对于供应链的支撑,管理不能太盲目,否则会有很多经营的问题和风险。”

目前,虽然线下零食集合店整体发展的趋势向好,高性价比和新鲜的营销模式带来了可观的客源流量,但如何将消费者长久留住?在与传统商超的较量中,线下零食集合店又该如何持续火下去?

沈俏蔚建议:“线下店能否持续火下去,取决于这个店能否持续给消费者新鲜感,比如怀旧主题等。如果街上类似的店很多,就不新奇了,那就是如何能够给消费者独特的体验。另外,店铺的独特优势在哪里?可以是价格优势、品类优势等,不然就是昙花一现。核心的竞争力才是判断店铺能否长期火下去的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