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更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传家宝。对于选调生来说,更是要深刻领悟“深、实、细”三字诀,传承调研真功夫。
深刻领悟“深”字诀,深入基层群众之中寻找人民急难愁盼,以问题导向。马克思曾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生逢其时,躬逢其盛,选调生们,肩负时代使命、复兴重任,我们理应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组织将我们选出来、派下去,就是要我们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生,倾听民声。柴米油盐皆学问,鸡毛蒜皮亦民生,我们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家长里短中寻找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烦忧苦虑。“民之所忧,我必思之”,我们应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烦忧苦虑为思考方向,寻找时代的声音,确定调研主旋律。
深刻领悟“实”字诀,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压实调研作风。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对于我们选调生来说,要切忌“鞋不沾泥、衣不染灰”走过程、悬浮式调研,一旦确定了调研主题,就需要围绕调研主题全面了解情况,进行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同村干部交流了解基本情况,更要和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群众交流,听取最接地气、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众观点和意见,做到听实话、摸实情。
深刻领悟“细”字诀,细致全面了解问题,积累数据。一份优秀的调研报告需要大量真实有效数据的支撑,主观臆断、凭空想象、“我认为”、“我感觉”......等即使写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徒有其表,脱胎于现实人、具体事、真实物的语言、观点才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郝家川调查》这本书就详细介绍并实例论证了如何细致全面了解问题、积累数据,把村里每个家庭情况都介绍得清清楚楚,例如:某户家中有多少人、主要从事什么职业、人均年收入是多少、是否是贫困户、什么原因致贫等等。调研过程中只有在“细”字上下足功夫,将问题理清、情况搞明、数据摸准,才能进一步找到“病灶”所在。(江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