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42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报道 | 网络
编辑 | Emma
作为乡村“肯德基”,价格杀手,快餐界的拼多多,你可以说它没那么好吃,但无法否认它生意不好,更无法否认,它靠数量和下沉市场取胜,在麦当劳肯德基进军中国后,杀出了一条血路。
成功自有成功之道。在餐饮行业,想把1家店搞得红红火火、排队等吃,可能只要一道招牌菜,但想把10家店经营好,就不仅要有好菜,还要有好的模式;
而像华莱士这样,能在这么多城市“所向披靡”连开12000家店,那么,在“好产品”和“好管理”的基础之上,一定还有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而在这种商业模式的背后,则显示了企业掌舵人的智慧。
创业之初,模仿麦当劳抢占二、三线市场
中国最具商业头脑的城市之一温州,是华怀余和华怀庆两兄弟的出生地。20世纪90年代,华怀庆中专毕业后,就安分守己的做了8年会计。彼时,温州人开始到全国各地去卖皮鞋或者炒房,许多人都赚到了钱,纷纷在老家盖起了房子。
这让华怀庆按捺不住了,于是他也辞去了会计工作,带着自己工作多年攒下来的8000块钱,开始下海经商。他卖过领带,开过鞋厂,也摆过地摊。几年之后,华怀庆也赚到了一些钱,但在他看来这始终只是小打小闹。
恰巧在那时,肯德基、麦当劳开始进入中国的一线城市,新潮的吃法和明亮的装潢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同时,国内也掀起了一股比拼洋快餐的热潮,不时有企业打出“挑战麦当劳”、“超越肯德基”的口号。
然而,一味的蜂拥而上以及盲然的冲动,让这些本不强大的企业又快速坠落,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红极一时的红高粱、荣华鸡等快餐连锁的快速兴起与快速消亡。
但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虽然对肯德基麦当劳有所耳闻,但只能看着一线城市的人们吃,而四线城市更是难得听到它们的名字。
敏锐的华怀庆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2001年,他和哥哥华怀余一起凑足8万元,在福州师范大学门口开了一家福州师大餐厅,卖起了洋快餐,并为它取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华莱士。
于是他决定利用肯德基、麦当劳一时还没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时间、时空差,模仿它们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抢占地、县级市场。
找准定位,利用“平价”模式
刚开始的时候炸鸡店还勉强有点盈利。但品类的红利总是很短暂的,不到几个月的时候对面就开了一家德克士,一下子生意就腰斩,基本就快活不下去了。
很多时候,人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不折腾就只有等死,折腾一下,或许可能还有机会。
华氏兄弟决定破釜沉舟,推出了 “特价123” 促销——即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正面迎战德克士。
价格永远是把屠龙刀。结果大大的出人意料:
第一天的营业额由平时的2000元增加至4000元;
第二天达到6000元;
第三天突破8000元;
甚至突破了10000元,创了历史的新高。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赔本赚吆喝的促销行为,实际上每天都在餐饮行业上演。
正是这次破釜沉舟的促销行为造成的轰动效益,引起了华氏兄弟的深刻思考:
第一,麦当劳肯德基能在中国攻城拔寨,说明汉堡、炸鸡产品本身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市场的需求;
第二,大家争相学习模仿的都是今天在中国一线城市看到的麦当劳。没有代入时间轴的参数和商业生态环境的参数去思考其边界条件。
第三,这次的特价123活动,之所以赔钱,是因为没有成本优势。如果能通过开出一千家店规模优势来降低边际成本,这个商业模式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一天做10个汉堡要一口锅,做500个汉堡也是一口锅,把这口锅的固定成本平摊到每个汉堡中去,成本差异会有多大?锅是这样,座椅、店面租金、装修投入都是这样。
基于以上3点,华怀庆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麦当劳在欧洲国家是平民百姓消费的,那么,我们华莱士为什么不做中国大众都能吃得起的‘平价汉堡’呢?”于是,“平价战略”开始被运用到华莱士门店中。
把价格控制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一半以下;门店选址上,主动避开租金昂贵的核心商圈和一级路段;经营面积摒弃“大而全”,不设儿童乐园;门店采取统一采购、统一设计、统一流程。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濒临死亡的华莱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最后,华莱士用了3年多的时间,逐渐摸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平价汉堡”经营模式,到2005年华莱士5周年庆的时候,就已经在福州开出了百家门店,还制定了“奋斗10年百城万店”的目标。
连锁扩张期:没有打工仔、打工妹,都是合伙人
随着“平价汉堡”的模式日渐成熟,华莱士踏上了连锁扩张的征程。一开始也通过放加盟“跑马圈地”,后来发现加盟店存活率很低。但传统直营速度太慢,管理成本还很高。
餐饮最需要资金,需要不断投入。如果跟银行、资本都借不到钱的情况下怎么办?他们想到跟员工合伙,然后用众筹的模式开店。
在华莱士体系内,没有打工仔、打工妹,都是合伙人、老板,都是当家作主的。所有门店都是店长负责制,他们当成自己的事业在打拼。
除了员工合伙之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做了投资,包括招商部,所有跟华莱士合作的,包括装修的人,都有投资门店 ,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也是战略伙伴关系。
1、开创“合作连锁”模式
这就是华莱士开创的“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商业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公司通过门店众筹的方式将股份下放给员工或者外部合作者,让其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公司提供技术、原料、物流、品牌输出等支持,通过直营管理确保经营标准的统一,配合门店众筹,优势互补,实现双向持股的深层次合伙。
这里面众筹分两种,对内众筹是将公司高管、核心店长及员工变为“同路人”,即从雇佣关系,转变成合伙关系。
华莱士每个店店长可享受优先投资入股权,员工可灵活投资,入股2.5%~40%不等。
对外众筹是将供应商、门店房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众筹对象。如华莱士参股的上游供应链企业达8~10家。
所以,华莱士的门店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个团队的。
这种独特模式不仅留住了人、筹集了钱,还实现了门店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实现了快速复制和扩张。
而且有效发挥了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最终形成了华莱士的共赢文化。
2、店不加盟,人可加入
华莱士不开放加盟,不开放代理。没有统一的400服务热线。但店不加盟,人可加入。华莱士对外提供三个职位:店长、服务员、训练员,渠道就是咨询就近门店。
华莱士之后,福州连锁餐饮品牌大部分门店都是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开出。比如玛格丽塔、周麻婆、醉得意、小叫天等品牌。
在福州,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两家同品类的餐厅距离不到20米,在同一条街上抢生意。而他们的老板却坐在茶馆里一起喝茶聊天,因为他们相互“持股”对方的餐厅。
3、“产业整合”现规模效应
当门店开到一定的规模,聚拢的资源越来越多,华莱士早就不靠薄利多销卖汉堡赚钱了。
依托上万家门店及投资平台进行的产业链整合,才是它真正的竞争力。
就是说,从餐厅的瓷砖、坐椅到厨房设备,再到鸡块、牛肉、面包、可乐甚至托盘纸,庞大的统一采购量,可以确保从供应商那拿到最优惠的价格,确保了终端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理论上,华莱士可对涉及的每一个产业进行深度整合,每一个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比如,华莱士旗下拥有十几家面包生产企业,除了供应华莱士的需求外,同时也对外供应产品,庞大的采购量不仅使工厂的规模效应达到最佳,每家面包厂都为企业贡献数百万元的利润。
连锁企业拼到最后,无一例外落到供应链的拼杀,谁的供应链强大,谁的效率就更高,获胜的筹码也就更大。12000+家门店的体量让华莱士对供应商拥有超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也确保了终端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凭借着草根定位和福建模式,华莱士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对手的夹击下,劈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一家门店扩张到12000+家,用了19年时间打造出了一个本土的快餐巨头。现在,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快餐品牌,而是一个整合餐饮供应链的生态系统。未来,它将怎样发展,我们充满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来课程现场,教你连锁门店如何运营,让生意倍增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