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品类,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着。直到互联网餐饮的崛起,才让粥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粥这个品类,到底凭啥火爆呢?粥,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常见了,以至于很多餐饮人一直忽视了它的发展潜力。随着这些年,粥品类专门店的兴起,以及互联网外卖的出现,粥一度成为大家最喜爱的单品之一。那么粥这个品类发展潜力如何?接下来会如何发展?01
粥无定式,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餐桌上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粥。粥在古代叫做糜,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观察君了解,关于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书提出的“黄帝始烹谷为粥”。在中国古代以及近代时期,喝粥是经济困难或者是物质匮乏的时期用来果腹充饥的重要方式。1.粥的演变史
不管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对于底层大众来说,粮食不足的贫困是常态,谁都知道能选择的情况下当然要吃饭,但是没饭吃的时候太多了,只好兑水成粥,用以充饥。所以那时候有能力顿顿吃饱饭的人,才会把吃粥引申出寡淡和受苦的意思来。在民不聊生时,官府或者“大善人”也大多通过粥来开仓济民,对于古代国民来说,一碗粥,就是活下去的希望。因此,粥的千年历史其实更像是一部饥饿史。2.粥品类成为一个小风口
早年间,粥只能算是一个大而杂乱的品类,产品的认知度较高且制作简易,吸引了一批餐饮品牌入局。如肯德基本土化的早餐菜单就有粥这一产品,就算是以标准化狂魔著称的麦当劳近些年也不甘落后地推出了数款粥品,其它连锁快餐品牌如永和大王、永和豆浆、真功夫都曾经推出粥品来丰富早餐产品线。在较为散乱的早餐市场,线下最为常见的的包子、豆浆油条等小店中,也都能找到粥这个产品,那时候,粥仅仅作为一个常见而又低端的产品。开粥店是一门好生意吗?
粥作为国人餐桌上平淡无奇的品类,吸引了如此多的创业者入局。它究竟有何魔力?又有怎样的发展特性呢?1.粥赛道是一座金矿作为跟粉面并列的细分品类,粥的食用人群总数跟前二者相比并不见得会少,可是主打粥的品牌数和门店数却远远少于前二者,在全国拓展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可数。在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看来,“相比拥挤的粉面赛道,粥品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座尚未被有效发掘的金矿。”粥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天然拥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的品类。(1)老少咸宜,不分时段
粥在中国传统餐饮文化里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喝粥是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无论北方南方、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喝粥。能被国人从古代吃到当代,且一直吃不腻,说明这是一个受到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品类,所以它几乎不需要进行市场教育。(2)迎合消费需求
2012年之后,随着餐饮外卖平台的快速崛起,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得以重构。此前吃饭一般必须要去店里堂食,而借助外卖平台则可以安心在家等餐即可。但是刚开始,外卖基本只是覆盖中晚餐时段,很少有人会在外卖平台上点一份早餐。加上早餐的购买极其便利,在楼下的小店,包子油条饺子任君选择,而粥一般以皮蛋瘦肉粥、黑米粥、小米粥居多,小小的一碗粥配上包子或者油条,一顿早餐就这样解决了。1.同质化严重
虽然粥铺生意相对好做,但是粥品类已经是红得发紫的红海了。粥类的产品比较同质化,卖的最好的粥无非就是那几种,搭配的小菜、小吃来来回回也就是那么几种,以致凡是做粥类的店铺几乎都是大同小异,从包装到产品均没有大的差别。所以要想做好粥类产品,能做的就只有拼供应链、拼价格、拼营销。但是对于众多的小餐饮店来说,供应链和营销层面远不够实力,那只有在价格上做比拼,很容易就陷入恶性竞争。一位粥店老板心酸地表示,在用户看来,这个做粥的品牌和另一个品牌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谁的价格低就点谁的。不打价格战,单量根本上不去。2.跟风赚快钱者居多
看到粥是一个门槛极低的品类,很多创业者便想挤破头进来,而这其中又有很多跟风者,对于产品、供应链一窍不通,只想进来赚一把快钱。这群人严重扰乱了市场,给正常经营的商家造成了很大压力。譬如原本一直只做直营的粥饭世家,迫于粥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加快布局速度。其创始人薛猛在一次采访中无奈地表示,“市场容量就那么大,如果不迅速应对,等别人把地盘都占领完了,就没你什么事了。”1.品牌下沉,三四线城市增长空间大
目前来说,很多行业内人士都认为三四线城市充满了想象空间,对于粥品类亦如此。曼玲粥创始人邓公断就曾表示:“一线城市的流量确实很大,但赛道却很拥挤。相反,三四线城市的赛道不拥挤,也没有知名粥外卖品牌入驻,所以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其实,粥品类品牌完全可以参照餐饮头部品牌的拓展路径,比如当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涌现出众多品牌发起挑战,而市场又几近饱和的时候,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头部品牌就开始考虑抢占三四线市场。在这一点上,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糯雅芳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从创立之初就立足于三四线城市,用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打法去抢占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2年就开出了近300家门店。而曼玲粥也曾透露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会放在三四线城市。2.细分化和零售化或可一试
粥类是个延展性特别强的品类,若是专门做粥的门店,没有六七款粥肯定是不行的。可鉴于消费者对于粥品类的消费又趋于保守,与其花那么人力气去做好几款粥,还不如把某一款粥单拎出来作为主推产品。在一个单品上做纵深的探索,或许可以考虑直接作为单品类门店来运营。聚焦细分品类并做精是可参考的打法,譬如来自石家庄的现熬八宝粥餐饮品牌“谷连天”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八宝粥细分赛道上,谷连天一直在强化自己的这一定位,很好地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在当地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观察君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外卖平台上,如轩砂锅粥已经统一改名为如轩海鲜砂锅粥。在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看来,“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改变。从砂锅粥变为海鲜砂锅粥,更聚焦了也更容易突出特色。”餐饮复苏专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