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部分酒店经营业主,在认为加盟某个品牌需要缴纳加盟费,还不如自己做连锁,省钱还赚钱,这又是另一种心态,我们下篇详述...
这就又回到了问题本质:开好了一家店,就能做连锁吗?如果这个论据成立,那国内的品牌应该是成千上万,而不是目前的格局...
这与所在的时代和创业时机非常关键。举例:在2000年前后,如果你能做一家如淘宝类的网站,有资金有团队,你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毕竟那时候入圈的人少。现在格局下,已经决然不太可能,除非有新的商业模式。
再拿20年前的连锁酒店举例,创业成功的,国内极少有参照物,照搬国外和吃到第一批螃蟹的人,容易成功,因为市场确实缺乏产品,供需关系决定了结果。
但今天,该有的模式都有了,不该有的模式也在研发创新,你还能有新的机会吗?
0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目前成规模的连锁酒店及民宿品牌里,有一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心是没有想过要开连锁店,而是开好了一家单体店后,在各种机缘的影响下,成就了连锁化的品牌。但在目前top级的大品牌里,大多数是一开始就为连锁发展做顶层设计,如早期经济型五大品牌,以及其他众多的连锁大品牌。在民宿连锁里,刚开始更多的是“单店思维”,情怀或者商业价值驱动,开了一家店,然后生意好做,就开第二家,第三家,逐步是被动的推进连锁阵营里。如松赞、大乐之野、花间堂等品牌。可以说,这些已经形成规模的连锁品牌,首先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第二是他们确实有好的商业模式和好故事可讲,尤其是当时奇缺的这类产品。回到今日,如果大牛们做好了一家单体酒店,想成为连锁,这种可能还存在吗?几率肯定是存在的,只要有想法有头脑有实力,市场永远是公平竞争的。但目前仅仅只能说这是概率问题,而非肯定问题。就如大牛向我坦言,自己开业的这家度假酒店,投资三千万,每年盈利二百万。确实是,在疫情背景下每年能盈利就已经不错了,但这种单店的商业逻辑是平庸的传统模型,没有新颖。大牛说:自己投资数千万的项目,因为产品设计独特,投资大,在当地算是标杆,成为当地政府及外地协会等机构考察学习的必来场所,这也给了他绝对的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有隔壁经营一般的酒店和民宿想挂他酒店的招牌,仅仅就是挂招牌,然后再实现一些培训内容,可以获取一笔品牌使用费。我告诉大牛:如果你收取的品牌使用费少于你单店一年挣的钱,那你就慎重选择做品牌输出。因为你没有想好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准备好除了品牌还要输出什么,一旦迈出如此连锁化的一步,那可能就是一个深渊。一家受人尊敬和膜拜的酒店,注定是产品决定了它的属性。就如大牛这家店,在当地产品和定位算是佼佼者,但这都不是能成为连锁的特质。被动的逆向发展,有可能造成主店的摆烂和口碑的坍塌。另一个核心是品牌对外输出看你想要什么,这家店大牛看重的是别人用他的品牌能给他一笔20万的品牌使用费。也就仅仅是这二十万,绝不是品牌输出的本质。如果做连锁就奔着这二十万,那老板的格局和未来显而易见的,可能短期为了这种芝麻小利最终会葬送自己酒店带来的口碑和效应,那将会失去的有可能是那每年两百万的利润。在酒店和民宿业,想成为连锁,首家店的产品仅仅只能占一部分原因。核心是依靠这家店能给你带来的模式实验,团队搭建与历练,平台的建设和对外输出的能力。当下的连锁,并不是仅仅就是输出品牌就结束了,“贴牌主义”注定在国内行不通,之前靠贴牌持续融资的是资本行为,“大牛”们没有那个融资能力,当然行不通。02酒店品牌连锁化的五大要素1、连锁化的首要是品牌定位的问题,你的品牌定位在哪个层级,什么范围,什么内容,什么主题,是经济型、高端、奢华、还是小众精品,这些首先自己要想明白,才能精准出发。并不是和自己店毫无吻合的什么店只要给钱就能成为自己的连号店,若靠这种方式发展,那实际上还未开始,就有可能夭折。我之前就说过,未来品牌规模化结束之后,酒店集团靠什么盈利?最大的一部分将是客源输送能力产生的收益,就是会员体系建设,中央渠道客源的输送,当集团有一万家酒店,中央贡献量超过50%客源的时候,这块将会产生非常可观的利润,未来谁能做到?
03写在最后我也劝一些单体酒店和民宿业主,当一家店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也是品牌最大化的一种可能和方式,并不在于是否为连锁。连锁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但具备匠心的酒店人一定能实现单店的飞跃。实际上我们在市场中已经看到很多做到非常好的酒店,本身就是一张名片。若执意要去复制连锁化,未见得是一件好事,成功有很多途径,经济价值也并非在于规模。如果你对于这些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还想执意继续做连锁,那你就可以在后台联系我了...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