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曾喊出 " 十万家 " 口号的标杆品牌,熬过了疫情,却停滞在关店狂潮下。正新鸡排为什么摔了跤?
作者 | 高宇哲
编辑 | 邢昀
一家曾与蜜雪冰城齐名的 " 全国街霸 " 正在失守。
在正新鸡排官方公布的数据里,截至 2022 年 1 月,品牌全国门店数达 2.5 万家。然而,前不久," 正新鸡排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 的话题冲上热搜。
这则看似娱乐的新闻背后,除了来自网友们对于味道、价格、品牌老化的 " 吐槽 ",还有闭店数据的拷问。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7 日,正新鸡排的全国门店数量减少至 11932 家。
这意味着,不到两年时间里,鸡排届 " 顶流 " 的全国门店数回落到了该品牌在 2017 年的水平。这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小吃品牌,巅峰时期门店数量曾是肯德基中国的 3 倍,更是国内仅有的 5 家 " 万店阵营 " 成员之一。
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经历闭店收缩,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面对大众的质疑,对于 " 资金链断裂 "" 无法继续提供服务 " 等传闻,正新集团给出声明,称公司目前一切经营正常,不存在经营不善等情况。
这份声明似乎很难打消外界的质疑,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表示,家附近的正新鸡排店铺正在减少。曾喊出 " 十万家 " 口号的标杆品牌,熬过了疫情,却停滞在关店狂潮下。是什么让 " 巨头 " 摔了跤?
" 顶流 " 遭遇塌房?
12 月初的一个工作日,北京龙湖天街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小吃街,正新鸡排的店铺门口,等待的顾客寥寥无几。虽然客流量不大,但在这里却聚集了咏巷老北京炸鸡等多个同类品牌。
中式炸鸡品牌扎堆,并非个别现象,此前媒体上出现调侃:三个炸鸡品牌连在一起,就会消消乐。
后起之秀的加入,对正新鸡排的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挤压。雪上加霜的是,其对加盟商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消失。
2022 年底,李斐和丈夫加盟了正新鸡排。为了吸引人流,他们在江苏无锡宜兴市一处商业街区租下 18 平米的店铺。由于地处繁华商区,加上周边有学校和居民区,一开始的生意不错," 每天能赚 1500-2000 元 ",但是到了今年,生意转头就进入下坡阶段," 能赚到 700 都不错了 "。
持续的营业额下滑,并没有让李斐失去信心。但很快出现了另一个难题," 因为炸鸡排的油烟非常大,很难招店员。每个月 3000 块的工资,年轻人不愿意干,岁数大的坚持不了 "。正常情况下,店铺需要 2 位员工,现在却只能由丈夫代工。
距离店铺 1 公里以外,另一位加盟商也在退出。" 他们做的时间久,但是不做正新鸡排了,应该是要改做别的 "。
李斐告诉《豹变》," 一开始说的加盟费用是 13 万左右,但实际算上每年 2.5 万的房租,初期成本就 20 万以上 "。虽然利润率较高,但是加盟商们在随后的经营中,感受到其中隐藏的一些收费带来成本压力,"报价高,他们说怎么装就要怎么装,砍价的机会都没有。一个门头就收一万四,而且油烟机、空调这些设备也要自己另配。"
除了这些问题," 每三年就要强制装修一次,设备也强制更新,就连抖音团购都要做,必须按照他们的报价,如果不做就直接关闭系统 "。
河北廊坊的杨旭也正在转手店铺和设备。经营一年左右,虽然基本回本," 但也没赚到什么钱 "。杨旭算了一笔账,按照人均 20 元的客单价,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门店,每天保证有 50-60 人购买,每个月赚到 10000 元以上就能回本。
虽然盈利不难,但 " 为了多赚加盟商的钱,品牌给到的恨不得是成品材料,正常我们还需要裹粉,现在都不用了,这样就可以提高原材料的费用。" 对比不同鸡排品类的原材料价格," 正新鸡排的鸡排成本是比较高的,算上人工、水电费用,每块成本在 5-6 块钱,平替的品牌只要 4 块左右 "。
在咸鱼、小红书等平台,急于转手甚至 " 控诉 " 正新鸡排的加盟商不在少数。
曾与 " 雪王 " 比肩
如今有多落寞,过去的正新鸡排就有多风光。这个曾经拳打麦当劳、脚踢肯德基的品牌,甚至一度超越 " 雪王 ",是下沉市场真正的庞然大物。
2019 年的冬天,开放加盟仅 6 年的正新鸡排,喊出 " 正新两万家 " 的口号,也是在这一年,他的全国门店数突破 2 万家。彼时,成立 22 年的蜜雪冰城,门店数刚刚超过 7000 家。
凭借年入 70 亿的成绩,正新如何以一块鸡排成为小吃届的传奇。
千禧年之前,创始人陈传武还在做速冻生意;随着 2000 年的钟声敲响,第一家正新小吃店应运而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正新砍掉所有菜品,仅留下鸡排单一品类,自此开启了 " 黑马 " 模式。
当时的餐饮行业,还未出现主打鸡排的小吃品类,开放加盟的品牌也少之又少。加上成本低、易操作、性价比高,正新鸡排很快成为爆火的街头小吃。
2013 年,陈传武带领团队开放加盟。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正新先行建立了自有供应链,以此大幅降低食材成本后,正新鸡排进入高速发展期。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18 年的单年新增门店数分别高达 4149 家、4500 家和 4600 家。
2018 年,当绝味鸭脖、瑞幸还在冲击万店的路上时,膨胀的正新已经喊出 " 十万门店,千亿产值 " 的口号。此时的正新,在下沉市场的消费场景下,以 9 块 9 的鸡排,吸引着无数消费者与加盟商,并与 5 块钱一杯的蜜雪冰城,共同撑起了 " 半壁江山 "。
野心加速扩张,2022 年全国门店数一度超过 2.5 万家,但危机已经悄然显现。
过去正新鸡排的加盟费不到 10 万,与绝味鸭脖 15 万 -30 万的费用相比,门槛较低;近年与之相关的实际加盟费用远高官网、强制装修、重复收费等爆料频出,多个加盟商向《豹变》表示," 投入最起码在 20 万以上 "。
与此同时,第一佳、豪大大等大量新品牌涌入,产品、价格、口味更加多元,中式炸鸡赛道的内卷也压缩着正新鸡排的市场份额。
当品牌红利不再,正新鸡排也多次陷入 " 信任危机 "。对内的品牌运营中,门店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加盟商流失;对外的食品安全问题上,自去年起,店内员工脚踩 " 操作台剪脚指甲 "" 老鼠在后厨乱窜 " 等新闻相继出现,被消费者调侃为 " 与三只老鼠联名 "。
拓店非良药
打开正新鸡排的官网,红彤彤的背景下,代言人黄渤喜气的竖起大拇指。面对加盟商对实际加盟费高于官网的 " 指证 ",《豹变》在官网的 " 我要加盟 " 处联络了招商部门,有正新鸡排人员回访称 " 本日内,会有招商电话对接 ",但截至目前未有回复。
除总部入口外,在地域招商加盟处,《豹变》联系到负责北京区域的招商人员。他表示,正新鸡排的总投资费用,包含加盟费、装修费、管理费、设备费用等,总投入约 13 万 -16 万。其中,管理费用每年缴纳一次,每三年需要装修一次,具体费用取决于店面面积和图纸报价。
不论实际加盟费用是否更高,算上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在 15 万 -20 万的加盟区间,可以选择的餐饮品牌非常多,正新鸡排的竞争优势也就不再明显。
从盈利来看,招商人员表示,正新鸡排 8-10 个月回本,毛利率在 55% 以上。
李斐告诉《豹变》," 利润确实有一半,卖 2500 就能赚到 1500,把价格调高,利润会更高 ";在河北开店的杨旭则认为:" 利润在 40% 左右,但在鸡排品类,这样的利润率算不上高,加盟费用太高,削减了我们的利润 "。
此外正新鸡排的区域保护为 500 米,但包括蜜雪冰城在内,国内的万店品牌惯用高密度打法。通过店铺的密度,强化消费者认知,以此追求品牌效应。
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在三、四、五线城市中,正新门店位于 " 已有门店周围 450 米 " 距离的 " 加密门店 " 比例均在 30% 上下。《2022 餐饮特许加盟研究报告》显示,在各个餐饮品牌中,扎堆率最高(29.9%)的组合为正新鸡排和蜜雪冰城,平均每 3 家蜜雪冰城,就有 1 家旁边开着正新鸡排。
组 CP 并不稀奇,但品牌门店密度的强化,却损失了部分加盟商的利益。
门店过密、加盟费用增加、管理机制等多重问题叠加,导致了加盟商的集体退潮。而作为炸鸡届大哥,正新鸡排的口碑也在下滑," 以前普通的鸡排 8 块钱一份,现在鸡柳加鸡排要 28 元,以为遇到了刺客 ",引起顾客不满的同时,正新鸡排的口味不再独一无二," 面粉越裹越厚,肉越做越薄 "。
虽仍稳坐小吃届的头把交椅,但正新鸡排的骤然收缩,仍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年轻人对于健康化的追求提高,品牌的品质与创新力必须跟上;另一方面,在品牌追求扩张的当下,万店不应成为唯一追求,正如曾经开出 4000 家店面的奶茶 " 一点点 ",如今却没落于一众品牌之中。
显然,扩张并非良药,而万店也不是免 " 死 " 金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你喜欢吃正新鸡排吗?
亲爱的读者,由于公众号规则的变化,不标星《豹变》公众号,无法收到最新推送,星标方法如下图。
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