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14日,一个叫雷蒙克罗克的男人死了。
很陌生的名字,对不?但相信你肯定知道他创办的企业——麦当劳。
雷蒙克罗克,1902年10月5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奥克帕克,捷克裔美国企业家,拥有全球最大的饭店——麦当劳快餐连锁店,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厨师"。
让我们聊聊他和麦当劳的故事。
一、66号公路和麦当劳博物馆
66号公路,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公路之一,它像一条对角线,斜穿了大半个美国,被誉为是自驾游的天堂。当你沿着公路由东向西进入加州境内,在到达洛杉矶之前会经过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圣杯纳迪诺。在公路沿线,你一定会遇到麦当劳博物馆,它就在路边上。
博物馆门口有个巨大的红色招牌,上面有麦当劳著名的黄色“M”标记,招牌上印着一个大大的“15美分”字样——这是麦当劳汉堡最初的价格。招牌下有座白色纪念碑,上面镶嵌着一块铜牌,写着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大意是:1940年麦当劳兄弟在这里,开了他们的第一家公路餐厅。
是的,麦当劳兄弟,理查德麦当劳和莫里斯麦当劳。这时候的麦当劳和雷蒙克罗克还没有什么关系,但别着急,很快他就要出现了。
1940年代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可不止卖汉堡薯条,你还能在菜单上发现墨西哥taco、烤肉排等硬菜——和开在66号公路边上,和它做邻居的餐馆们没有什么区别——食物品种丰富,但对那些只是想停下车随便买点东西填饱肚子的人来说,没个二三十分钟根本吃不上饭。
理查德和莫里斯做了四件事:减少菜单上的品种;把后厨改成流水线;对产品标准进行数字化管理;取消餐厅服务员,让顾客自己取餐。
简而言之,他们用“工业化”的手段,改造了麦当劳。
菜单上品种的减少带来了食材成本的良好控制,标准化的流水线让食物的品质保持了稳定,更把30分钟的就餐等待时间一下子缩短到了30秒。物美、价廉、速度快,这让麦当劳一下子在66号公路的餐饮邻居们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短期内扩张了5家分店。
然后,没有然后了。
麦当劳兄弟认为他们做到了他们能做的极致,他们拥有了5家店,他们把一家餐厅等餐的时间从30分钟缩减到了30秒,他们的餐厅年收入十几万美元,他们实现了普通人心中“完美”的美国梦。他们已经有了“美满”的未来。
这时,雷蒙克罗克出现了。
二、“新一代的美国教堂”
雷蒙克罗克最开始的身份,是麦当劳的奶昔搅拌机供应商。1954年,他第一次来到圣杯纳迪诺,这时候的麦当劳已经卖出了近100万个汉堡,震惊之余,克罗克立刻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加盟。
一个品牌和商业奇才的传奇之路,就此展开。
起初,麦当劳兄弟给克罗克开出的条件颇为苛刻——克罗克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的1.9%来作为服务费,而其中只有1.4%是属于克罗克的,0.5%则归麦当劳兄弟。克罗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1955年3月,克罗克的麦当劳连锁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所属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同年4月在得西普鲁斯城开张。克罗克天才的推销能力远超麦当劳兄弟的想象,到1960年,克罗克已经拥有228家麦当劳餐馆,其营业额达3780万美元——但扣除麦当劳兄弟的抽成,克罗克自己的连锁公司只能赚到7.7万美元。而且根据当年合约的规定,克罗克不得对麦当劳兄弟设立的快速服务系统做任何修改,但事实上克罗克在经营中至少做了几百次细小的改良。麦氏苛刻的规定,严重阻碍了麦当劳事业进一步发展。
1961年,在克罗克加盟麦当劳的7年后,经过艰苦的谈判,他终于用270万美元从已无远大雄心的麦当劳兄弟手中买下了麦当劳餐厅的名号、商标、版权以及烹饪配方——虽然公司的名号仍叫麦当劳,却与麦当劳兄弟不再有任何关系了。
克罗克雄心勃勃,准备把麦当劳打造成“新一代的美国教堂”——像教堂一样把麦当劳开遍全国。他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加盟方式:特许经营权。
第一、先在地产上做文章,买或租下好地段的商铺,再租给加盟商,一手收房租,一手拿提成;
第二、所有加盟店使用的机器、设备,都要从总部购买,既保证稳定的质量,又能带来利润;
凭借这手“左右开弓”的功夫,麦当劳很快在美国建立起了一个餐饮帝国,并迅速席卷了全世界。目前,麦当劳在全球拥有了3.5万家门店,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快餐店。
克罗克和麦当劳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并不止于此。
经济学者薛兆丰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他如果某天下午要出席活动或会议,当天中午的午餐会尽可能选择麦当劳。因为工业化生产的麦当劳能最大可能性的减少他因吃坏肚子影响到下午活动的可能性。
是的,工业化和稳定性。
在雷蒙克罗克的推动下,麦当劳开启的食品工业化浪潮,早已经渗透到整个行业,必胜客的披萨、食其家的盖饭、海底捞的火锅锅底....这些商家追求的都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和标准化的口味。到后来,一些专家学者索性把一个行业中的标准化、同质化现象,称之为“麦当劳化”,而“麦当劳化”也正逐渐像其他行业扩散,比如教育的麦当劳化、音乐的麦当劳化、游戏的麦当劳化,甚至还有爱情的麦当劳化。
三、奶昔错误、一地三吃和全球最大玩具经销商
分享三个麦当劳的彩蛋。
1)奶昔错误
麦当劳曾给商界提供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案例——奶昔错误。为了提高奶昔的销量,麦当劳投入巨量财力人力物力,做调研,实验新口味、新配方,一番折腾下来,麦当劳奶昔的口感和性价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营养配比也更加健康,但销量却没什么增长。直到麦当劳聘请了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接手这个项目,才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
克里斯滕森教授的团队通过每天18个小时的实地观察,发现大部分奶昔都是早上卖出去的,购买者主要是买了在开车的时候喝,能当早餐填饱肚子,还能打发时间,大家根本不怎么在乎奶昔的味道——好喝当然更好,现在的也还行。顾客的根本需求其实是,在无聊的上班通勤的路途上,找点好玩好吃的东西来消磨时间。麦当劳根据克里斯滕森教授团队反馈,做出了更加浓稠,带果粒的奶昔,果然销量大增。
后来,克里斯滕森教授把这个项目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叫做奶昔错误:人们往往会过于专注产品本身,而忘记去思考顾客购买或者“雇佣”一个产品,到底想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2)一地三吃
如今麦当劳商业帝国的本质,已经是一家地产公司了。还记得上文说的麦当劳的经营方式吗?
买或租下好地段的商铺,再租给加盟商,一手收房租,一手拿提成。
随着金融产业的逐渐完善和发达,麦当劳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源已经变为经典的“一地三吃”:先以低价买或者长期租一块地,然后以更高的价格租给加盟方,再拿这块地去贷款,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新资金。
随着全球的通货膨胀和地产升值,麦当劳在地产增值上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高于他的餐饮收入,本质上,麦当来已经成长为一家地产公司。
3)全球最大玩具经销商
麦当劳每年和大热、经典的IP合作,通过全球3.5万家门店向外输出超过15亿只主题玩具。可能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以绝对数量来看,麦当劳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玩具经销商。
四、麦当劳兄弟的结局
最后,让我们说说麦当劳兄弟的结局。
1984年雷蒙克罗克去世时,身价大概5亿美元。
理查德麦当劳在1988年去世时留下了180万美元的遗产。莫里斯麦当劳因为承受不了损失精神崩溃,最后心脏衰竭而死。
他们亲手开创了食品工业化的时代,却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兄弟俩去世后,有人买下了66号公路旁这家最早的麦当劳店铺,改造成了麦当劳博物馆。在这里,在那个大大的“15美分”字样的招牌下,写有一句话:
“we have sold over 1 million Hanburgers.”——我们已经卖出了100万个汉堡。
这也许,已经是理查德和莫里斯当时对未来,最美好的想象。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