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百味宣布与私募股权投资Roark Capital的关联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最终成交价约为9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这意味着赛百味从一家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曾经的快餐巨头,为何全球关店数千家?此次变革后,能否改变赛百味品牌老化的现状?
赛百味“卖身”
8月24日,赛百味宣布与私募股权投资Roark Capital的关联公司达成收购协议。Roark Capita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370亿美元。这家公司专注于对消费品和商业服务领域的投资,尤其擅长加盟和类似加盟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Roark Capital旗下规模最大的业务板块是“食品和餐厅”,目前投资了包括唐恩都乐等著名餐饮品牌。
“它将把赛百味的全球影响力和品牌实力,与Roark Capital在餐厅和加盟业务模式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赛百味将此次交易描述为其多年转型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此次收购也标志着赛百味结束了长达58年的私人家族管理。
1965年,弗雷德·德卢卡和彼得·巴克联合创立赛百味,2019年11月,赛百味首次从外部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新的领导者奇德西来自汉堡王,在他的带领下赛百味进行了包括更新菜单、招募新加盟商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在两位联合创始人于2015年和2021年先后去世后,公司股份被两家族平分,奇德西开始着力推动这次“卖身”。
“私募接手后,对于赛百味品类的丰富、产品矩阵的完善以及场景的创新,或都会进行调整,从而去匹配消费端的核心需求与诉求。在未来,通过改良后的赛百味仍值得期待。”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这样评价。
国内门店不到600家
在赛百味成立之初,依靠低价、健康的三明治和色拉等差异化产品,在被汉堡薯条统治的美国快餐业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快速扩张。然而从2014年开始,赛百味的业绩一路下滑。
巅峰时期,赛百味在112个国家拥有约4.5万家门店,至2022年11月,赛百味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已经下降至3.7万家,门店少了近8000家。
目前,赛百味在中国市场表现平平。赛百味在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仅比麦当劳晚5年,比肯德基晚8年,但如今赛百味已不能跟这两者相提并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加盟品牌TOP100入围品牌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赛百味在华共有535家门店,其中加盟店530家,直营店仅5家。同样是连锁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在华门店数量分别达到6043家和9981家。
赛百味在中国市场采用的是招商加盟模式,加盟门槛并不高,单店投资金额较少,前期可以快速扩张,但这也造成了管理链路冗长,加盟店数量增加但管理系统没有跟上。
谁分了赛百味的蛋糕?
在广州,赛百味目前仅剩10家门店,其中6家门店在天河区。本土化乏力、品牌老化、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赛百味如今的处境。
“用西方的经营思维做中国市场。”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如此评价赛百味。整体来看,赛百味不够“接地气”,在产品创新上,麦当劳和肯德基早就推出了多款符合国人口味的产品。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将近20年才仅有一款川香麻辣鸡产品。在营销上,肯德基有“疯狂星期四”,麦当劳有“1+1”,而赛百味给消费者的印象则是“高冷”。
在某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对赛百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可以自由组合”“健康低脂”“口味单一,新品少”。
赛百味的主打产品是三明治,属于冷食,而汉堡属于热食,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热食,因此赛百味面向的是小众市场。不难发现,喜爱赛百味的主要是留洋白领,这无疑限制了品牌的发展。而近年来崛起的“中式汉堡”,也成功抢占了赛百味的部分市场份额。
今年6月,赛百味宣布与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新的总特许经营协议。根据协议,富瑞食获得在中国大陆管理和开发所有赛百味门店的独家权利,未来20年内将致力于在中国大陆开设近4000家赛百味门店,使其在中国大陆的市场规模扩大7倍。
被收购后,赛百味也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汉堡王中国前任首席执行官朱付强宣布加入赛百味,在中国市场后续表现如何,或可期待。
南方+记者 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