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夫妻肺片”里没有肺片?
说起典型的四川名吃,“夫妻肺片”必然是排得上号的。这一种川味凉拌菜,已经属于成都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它的形状薄匀齐整,细嫩化渣,色泽金红油亮,香气扑鼻,食之油润爽口,麻辣回甜。半个多世纪以来,“夫妻肺片”一直饮誉蓉城,名声响亮;它也走出了四川的范围,为全国人民所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是四川的“名片”。
常会有人打趣地说,老婆饼里没有“老婆”,鱼香肉丝也没有“鱼”,夫妻肺片更不可能有“夫妻”了。这个名字叫了那么久,你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
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少城长顺街一带,有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郭朝华,女的叫张佃正。他们每天提篼挎篮,走街串巷,在旅馆、酒店兜售用卤水煮过的、片得很薄的凉拌牛肉和牛杂,这种简单的小菜很受大众的欢迎。夫妇俩叫卖一路,其凉拌牛肉、牛杂片便香飘一路;而沿街顽童们也尾随一路,不停地戏谑叫嚷:“‘夫妻肺片’来了!‘夫妻肺片’来了!……”“夫妻肺片”的名声由是叫开。
此后,他们的生意渐渐有了盈利,于是便租了一个大约不到9平方米的单间铺面,开始立店经营。同时,他们仍不时出去沿街叫卖或摆摊。夫妻俩不断研究,改进“肺片”的制作技术,精心选料和配料,采用刮、挑、削、切、片等方式进行加工,其牛肉牛杂香味、卤水香味、调料香味,便一齐喷出,满街飘香。“夫妻肺片”的名声也传遍成都了。
那么,“夫妻肺片”为什么没有肺片呢?其实根据成都著名美食家车辐先生以及郭朝华夫妇本人的介绍,在郭氏俩开始经营之前,成都街头确有小摊卖凉粉兼卖牛肺,非常便宜,专门面向劳动大众。后来郭氏夫妇片制牛肉、牛头皮、牛心舌、牛肚等以调拌销售时,也没忘掺进少量肺片。不过当时不论他们自己或是广大主顾,都还习惯于称呼这种凉拌牛杂为“肺片”,尽管有点“名不符实”。
后来,因为郭氏夫妇加工精细独到,调料又好,很快就使牛头皮、平整大张的肚片、蜂窝肚、细嫩软和的舌尖子脱颖而出,获得了大众的青睐,一直延续到今天。
(王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