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奈雪上市后,包括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霸王茶姬、古茗茶饮和新时沏等在内的现制茶饮品牌正追求海外上市。伴随着上市的是,现制茶饮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潜在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而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长放缓。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2022 年茶饮市场规模为 1423 亿元,同比增速仅为 +0.3%。据中国连锁协会、美团《2022 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2 年我国现制茶饮行业门店数量约为 35 万家,按 9 亿城镇常驻人口计,平均每家现制茶饮门店覆盖 2571 人。现制茶饮整体已处于较饱和状态。据美团《2022 茶饮品类发展报告》,现制茶饮 2021、2022(截至 8 月底)门店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10.4%、4.3%,较 2020 年的 14.2% 有明显的放缓;现制茶饮占饮品门店数量比例也由 2020 年的 65.5% 下降至 2022 年 61.9%。
一线城市饱和,现制茶饮品牌走向下沉市场。2020 至 2022 年,新一线 / 一线城市门店数量占比由 19.5%/9.6% 下降至 18.7%/9.3%,订单数量占比由 25.0%/12.8% 下降至 24.8%/10.9%。尽管门店数量和订单量整体在增长,但是一线、新一线的门店和订单数量都在下降,相反,下沉市场的门店和订单数量在上涨,说明一线 / 新一线扩张已经走向饱和,下沉市场成为增长的主要来源。
现制茶饮店多少才算饱和?
据中国连锁协会、美团《2022 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2 年我国现制茶饮行业门店数量约为 35 万家,按 9 亿城镇常驻人口计,平均 1 家现制茶饮门店覆盖 2571 人。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 新茶饮研究报告》,2022 年年底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达到 48.6 万家,平均 1 家现制茶饮门店覆盖人数进一步减少至 1852 人。而在深圳,据深圳本地媒体报道,在 2021 年 9 月,深圳的茶饮门店数就已经达到 15417 家,平均一家茶饮门店覆盖人数已经达到 870 家。如果全国范围内能够达到深圳的水平,那么,现制茶饮门店数量还有翻倍多的空间,但是这并不现实,考虑到偏远地区、下沉市场、低线城市,全国能够达到深圳一半的覆盖率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就几近于零了。
另一种算法是,按照 2020 年人口统计数据,10 岁到 39 岁人口数为 54,786 万人,我们将 10 岁到 39 岁人群视为现制茶饮店的目标群体,再按照女性占 48.76%,70% 受众为女性,我们可以推算出现制茶饮店的受众为 38,162 人。考虑到冬季订单较少,假设每人点单频次为每隔两天一次,则平均每日需求订单量为 12,721 单。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不带烘焙的茶饮店的盈亏平衡点为每天 256 个订单,那么,12,721 单每日需求量能够支持茶饮店可持续经营的店铺数量为 49.7 万家店。这个数字跟 2022 年年底在业的 48.6 万家已经非常接近,也再次说明了增长空间的有限性。
增长只有走向下沉市场,伴随的则是开放加盟和降价。高端品牌喜茶和奈雪都调低了自己的价格带,喜茶于 2022 年 11 月开放加盟,乐乐茶被奈雪收购后也于 2023 年 4 月开放加盟,奈雪本身也在 7 月开放了加盟。传统加盟店则是纷纷冲刺万店,竞争愈加激烈。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经超过 2 万家,古茗门店数超过 7000 家;茶百道、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门店数均超过 6000 家。
相比直营,加盟模式盈利能力更强
根据蜜雪冰城之前在 A 股递交的招股书,蜜雪冰城已经实现了稳定盈利,2022 年蜜雪冰城净利润率已经达到 18.5%。单店盈利不断提升。2019-2021 年,公司加盟业务平均单店收入由 2019 年的 51.3 万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74.4 万元;平均单店毛利由 2019 年的 16.3 万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0.4 万元。
相反,在港股上市的奈雪还在亏损中,2022 年净亏损 4.7 亿,营业亏损 4.3 亿,单店的收入为 401.9 万元,相比于 2019 年下降幅度达 48%,门店经营利润率为 11.8%,但是子品牌台盖经营利润率则只有 -14.5%。收入规模无法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直营的盈利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加速扩张下,现制茶饮的连锁化率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也随之增加。据美团《2022 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0 年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连锁化(门店数量超 10 家)率为 41.2%,显著高于餐饮行业(据中国连锁协会,同期餐饮连锁化率约为 15%);2022 年现制茶饮行业连锁化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至 55.3%。未来,连锁品牌将逐渐取代非连锁品牌。
随着喜茶、奈雪等开放加盟、降低价格带,现制茶饮的竞争似乎进入到了混战阶段,而趁着最后的增长窗口,推动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市,也成了资本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