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编者按>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观江淮风起云涌,察皖间细微秋毫。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与中新网安徽客户端推出【中新皖间观察】专栏,旨在以原创内容为核心,以独家观点为引领,生产差异化文字传播产品,从专业角度洞察安徽,梳理安徽文化、社会等领域热点事件经纬。>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一眼望生态,一杯读风光。>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没有大城市的狂飙与喧嚣,咖啡文化在黄山市黟县一路下沉,时尚现代的咖啡馆、风景秀美的小山村,新业态与古村落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火花。>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黟县宏村风景。>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磨豆、压粉、萃取;一手持杯,一手抖动,瞬时,咖啡拉花活灵活现……阿琳娜花园民宿主人Armin和黄琼行云流水地制作咖啡。落地窗洒满阳光、咖啡香气浓郁醇厚,伴着美妙的音乐、精美的点心,三三两两围坐在这里聊天的国内外游客好生惬意。>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Armin来自奥地利,德国国籍,黄琼是湖北人,两人早期分别各自经营着物流和广告公司,后来因旅游与黟县结缘,通过精心装饰,一栋晚清时期的徽派老宅,变身成为一座融入东西方文化的花园。>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Armin在阿琳娜花园民宿中制作咖啡。>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黟县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等名片。境内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4处中国传统村落和1684幢古民居,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载体。>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Armin说,当时选择留在塔川村生活,一是这里和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很像,风景优美,四季分明;二是徽州文化让他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谈及咖啡,Armin认为咖啡厅是一个集饮食、沙龙、表演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社交空间。在文化交流中,咖啡逐步成为承载自由、简洁、快捷等内涵的媒介符号,品鉴咖啡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联系的亲切度和舒适度。>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古朴的拾庭画驿民宿内咖啡与茶飘香满堂。>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在石亭村拾庭画驿民宿内,茶席与咖啡吧台交织一堂,东西饮品美美与共。民宿主人黄智勇对于茶与咖啡所代表的中外文化间交融互鉴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咖啡在茶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彰显了皖南乡村主动拥抱世界的热情和待客之礼。”>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如今,众多各具特色的咖啡馆如漫天繁星般散落在黄山市黟县的乡村角落。>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中的“旧时光”咖啡馆是村中的第一家咖啡馆。该店老板孙敏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当时看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新业态在宏村还不常见,便想着回乡发展。>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手持一杯咖啡,在推开窗即是风景的窗前拍照……成了纷至沓来的游客们在这里必留的“打卡”剪影。>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现在,这家店被打造成了一家网红店铺。客流高峰时,一日最多可以卖出300余杯咖啡,收入近万元,同时也极大带动了周边消费。>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从陆家嘴到月沼畔,孙敏实现了一次美丽的“人生转场”,之后又陆续经营起民宿、漫吧和文创小店,宏村也迎来了以“村儿咖”为代表的业态“蝶变”。>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在旧时光咖啡馆,推窗即是风景。>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据《2023咖啡与茶消费洞察》显示,咖啡产品在下沉市场迅速普及。整体来看,在咖啡的消费中,县域农村市场的人均消费金额增速比一线市场人均增速高出26%,成为各级市场中人均增速最快的市场。>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在丰梧村朴蔓农场内,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总编辑王国立和委内瑞拉《委国侨报》总编辑龙涛,一边于乡村野趣中品味自然浪漫,一边同店中的咖啡师余飞燕交流着不同品种咖啡的品质与口味。>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他们纷纷表示,咖啡与茶都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乡村旅游发展多元化,就是要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打破固有认知,让产品与本土社会的多元切面发生深度融合,了解不同圈层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动作逻辑,为外地游客在本土消费提供情感动机。>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王国立(左)、龙涛(右)与朴蔓农场咖啡师余飞燕(中)交流咖啡。叶智成 摄>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当乡村旅游遇上咖啡,是种什么体验?>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年轻人不用“逃离乡村”,就能拥有“北上广深”同款“朋友圈”;一批批在城里工作的人,从此爱上回家;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愿奔赴乡间“喝一杯”……>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乡村咖啡馆像一个个精心挑选的美学符号,串联起周边的景区、田园、花海、民宿,创造出更多立体的乡村发展空间。>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花海中的朴蔓农场。>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当前,“小咖啡”在黟县这座山城慢慢生长,一路飘香,留住乡愁和人心,于一个个小杯盏中装下“大世界”。(作者:韩丹妮 何彦铭 叶智成)>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