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老张牛肉面
这次探店和扫雷的对象是来自台湾的老字号牛肉面——正殿老张牛肉面,在介绍前,还是先做做功课,给大家说说这老张牛肉面在台湾是如何的“老字号”。
老张牛肉面素有台北“面中之王”,宝岛“明星厨房”的美誉,由退伍老兵张顺自1958年在台北创立,将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融入西方饮食文化,发明了第一碗台式番茄牛肉面。
图片来自Google 资料搜查
图片来自Google 资料搜查
1977年做起川味牛肉面,再到后来是不辣的番茄牛肉面。这间店除了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辉煌的记录,曾在2006年第2届台北牛肉面节获得冠军。在资料的搜查中,发现这间老张牛肉面不但俘获国民女神邓丽君的芳心,还吸引到成龙、徐克、张惠妹、小S、范玮琪、陈建州等众多明星频繁光顾,连连称赞。
既然名声这么大,到底味道如何?结合十兄在台湾旅游时在台北大安区尝过的老张牛肉面总店,谈谈这次的探店扫雷感受。
盐酥鸡
卤豆干
为了能真实把味道反馈给大家,我们几乎把店内所有小吃都点了。盐酥鸡第一感觉就肯德基的爆脆鸡米花,不论味道和口感都非常相似,主要体现在炸粉太多,鸡肉太少
,这和我在台湾当地吃到的盐酥鸡不是同一层次,人家可是满满的鸡肉块啊。
卤豆干即使配上酱汁后,味道依然很淡,豆质感无法凸显出来。
台湾香肠
阿嫲香芋地瓜丸
台湾香肠和阿嫲香芋地瓜丸味道不功不过,正常水平。
花枝丸
士林炸豆腐
小吃里给我最大惊喜的要数花枝丸了,花枝丸表面香脆,咬下后感受内里的滚烫,弹牙的质感让你一试难忘,并非冰鲜的花枝丸可以比拟。而士林炸豆腐则有些遗憾,豆腐外脆内嫩,咬开后豆腐的嫩滑十分诱人,但是豆腐本属于寡淡无味的东西,应该配搭或沾上味道鲜浓的酱汁,可淋上的酱汁却是十分咸,这点就明显比不上古早弄堂了。
卤肉饭
卤肉饭的配汤
袁枚说过: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老张牛肉面的卤肉饭则是通过卤肉带出了一碗好饭的甘甜,卤肉肥瘦相间,若全是瘦肉的话,就会失去那份特别的口感。带有肥肉的卤肉早已被熬制软糯,丝毫不感到油腻,略带甜味的卤汁浇透饭粒,吃下去非常实在。配汤是清汤加四颗香菇猪肉丸,味道一般。
招牌番茄牛肉面
牛肉细节
招牌番茄牛三宝面
台湾吃牛肉面的学问非常讲究,牛肉面爱好者就认为,吃牛肉面应该“带点野性”,大口吃肉大口喝汤,才是吃牛肉面的“王道”。其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称为“一青二白三黄四绿五红”。其中熬煮五天的高汤“一清”,白肉锅“二白”,乔麦面“三黄”,香菜、青蒜衬味的“四绿”,辣椒加味的“五红”,至于这碗牛肉面的做法我们无从得知,要尝了味道才知道牛肉面的好坏。
我最欣赏的是番茄汤底浓郁醇厚,不是那种味精的腻甜,而是甘甜却不过分突出番茄的酸味,其次是覆盖在汤面上牛腱子肉,没有腥味同时丰腴弹牙,牛肉表面并带有筋膜,口感特别。面条属于较细那种,和我在台湾总店吃的相比,不够筋道,但是已经比许多面店要好,起码面条分明,不会黏作一团。
眷村辣味半筋半肉面
牛筋细节
台湾牛肉面的最大特点就是汤头,因此不同的面也是围绕着汤头而改变,这碗眷村辣味半筋半肉面也正是这样。虽然看似鲜红的汤头,却丝毫不辣。牛筋已经炖煮软熟,饱吸汤汁,十分滋味。
对正殿老张牛肉面的整体评价是:建议去吃牛肉面、卤肉饭和花枝丸。既然是台湾多年的老字号,考究的难度自然大大提高,因此在小吃方面,我们认为味道属于非常普通,并没有把台湾当地的特色味道表现出来。
之前也写过一篇牛肉面的文章“古早弄堂”,两者相比下,古早弄堂的牛肉面更具性价比,65元左右的套餐包含牛肉面和大杯的饮料,同时古早弄堂的牛肉面饱腹感更强(面条较为粗厚),小吃也是比老张牛肉面更有特色,而汤头味道上,老张牛肉面胜一筹,卤肉饭也是比古早弄堂要好。
得出结论是,味道上,不妨去试老张牛肉面;性价比和小吃方面,不妨去古早弄堂。
正殿老张牛肉面
推荐:牛肉面、卤肉饭、花枝丸
地址:南山区南海大道与登良路交叉口来福士广场B1-59
人均: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