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玉秦苑里的负重逆行者
图文:金海森 诵读:雨花石
都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对这句话含义的深刻理解,莫过于经历了抗疫这段难忘日子的西安人。
2021年12月19日,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玉秦苑小区的住户因为疫情,被管控在小区大院里,并开始了2天一次的核酸检测。从12月25日开始,几乎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进入小区,落到每个住户的头上。由于事发突然,许多住户米面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几乎耗尽,有的老人旧病复发痛苦难忍......
在这艰难时刻,一支负重逆行的队伍出现了,这就是由包抓单位、社区干部、驻扎在玉秦苑的玉门油田西安离退休基地的工作人员以及临时组建起来的志愿者队伍组成。这支由30多人组成的抗疫队伍,不时出现在检测现场,出现在逐户登记走访的楼道里,出现在默默喷洒消杀的晨曦中,出现在搬卸米面、蔬菜的忙碌中......他们都穿着防护服,被人们暖暖地称为“大白”。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王涛、吴军霞、高朝华、刘敏、王生亮、张蕴莉、张开泉、刘明辉......志愿者队伍里有好几对还是夫妻一同上阵,有宋炜、张军、郭玉琴、杨淑华等夫妻组合。杨淑华两口子都已年过6旬,且身体也不太好,但坚定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而且两人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点也不马虎,令人敬佩。疫情初期,其他工作人员无法来基地上班,王涛临危受命,承担起小区抗疫的组织协调任务。宋炜、王晓鹦夫妇在市区里住,为了方便工作,他们主动调到玉秦苑母亲家中居住,与同事们一道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张军从医院解禁后,接手抗疫管理工作,他每天早来晚走,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办公桌上的统计报表里,小区每家人的核酸检测情况记录得精准细致,谁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家需要购买的生活物资明细清楚。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从这些细微之处,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工作团队严谨作风和负责态度。
要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不能让住户在防控期间日常生活难以为继。玉秦苑的抗疫团队想方设法联系到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商,每天有专人负责在网上登记,在小区专门设点,由志愿者帮助开展销售;还联系了大千医院的医生,在玉秦苑退管群和物业群里开展医疗咨询和购药服务;由志愿者逐门逐户发放《疫情防控工作联系卡》,了解住户急需解决的问题,汇总后,列出明细表,任务落实到人头;对于突发问题,不推诿,积极联系有关单位予以解决。去年12月31日,小区一住户家人患急病,无法就医,张军同志和郑直警官多方联系,最终用警车将患者送到医院,使患者转危为安。志愿者中有一位叫李兰兰的住户,她是一家服装店的小老板,由于疫情,她的店关张了,损失不小,但她还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热心为大家服务。期间,她看到不少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就自费2000多元,购买了60份蔬菜,与志愿者一起分别送到老人家中。
玉秦苑里的
/ 负重逆行者
今年元月8日晚上9点多,小区接到核酸检测的通知,大面积检测结束后,已到深夜,工作人员又到52户没有做核酸的住户家中检测,忙到晚上3点多才回去。第二天早晨9点多,又接到通知做核酸,工作人员全部按时出现在现场,忙得午饭都没有顾上吃。回到家中还没有缓过劲来,在次日早晨6点,又开始组织新一轮核酸检测。当催喊住户下楼做核酸的喇叭声一遍遍响起,当人们看到志愿者拖着疲惫的身影,往返多次爬楼,去无法下楼的老人家里采集核酸,汗把棉衣都浸透的画面,许多老人眼眶里都充满了眼泪。
作者简介
金海森,72岁,玉门油田退休职工,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秦影学社理事,玉门油田西安离退休基地摄影协会会长。诵读者简介
史慧敏,网络昵称:雨花石。诵读爱好者,闲暇时喜欢用声音传递世间美好,喜欢用声音演绎生活中的诗意和远方,偶尔也会用笔墨倾诉丝丝情怀。在长安融媒体“颂您一个长安”栏目中多次发表作品,荣获“优秀诵读者”奖,并入选2019年度“颂您一个长安”栏目最高点击率十佳作品。现任《新山东文学社》、《长风文艺》、《东方诗韵》、《金榜头条》等多个平台主播,连续荣获《金榜头条》平台年度“优秀主播”。陕西方言诵读
第245期丨长安作家抗疫诗朗诵(七)林涛方言朗诵/王少平、陈筠、王明利普通话朗诵
第195期丨方言诵读:梦中的秦腔第193期丨方言诵读:车轮上的城区——长安第192期丨方言诵读:最爱岐山擀面皮第190期丨方言诵读:龙口夺粮第185期丨方言朗诵:面对千年古槐的诉说——给杜永村的古槐树第184期丨母亲节特别奉献!方言/普通话诵读:学做饭第182期丨方言诵读:长安十二槐花陌第180期丨方言诵读:葛村香豆腐第176期丨方言视频朗诵:写给母亲第174期丨方言诵读:库峪河里的童年第173期丨方言/普通话诵读:故乡的小蒜——二月小蒜,香死老汉!第168期丨方言诵读:野菜饭炊香第166期丨宝鸡方言诵读:另家——关中西府人的分家第164期丨方言诵读:侯官寨“牛老爷”社火第159期丨方言诵读:难以割舍的蒸碗第158期丨方言诵读:腊月里的年味第157期丨方言诵读:年来枣花馍馍香第155期丨方言诵读:南瓜盖被儿第154期丨方言诵读:年的味道第153期丨方言诵读:家乡味道-腊八面第152期丨方言诵读:麻食第151期丨方言诵读:咱老陕有一种“吃”法,叫“咥”第150期丨方言诵读:红苕情第149期丨方言诵读:长安事酒第147期丨方言诵读:老鸹颡-《装台》里刁顺子给娃做的陕西美食第146期丨方言/普通话诵读:我爱故乡的塬第145期丨方言诵读:包谷糁面暖寒冬第143期丨方言诵读:韦曲老街第142期丨方言诵读:那些消失了的吆喝声第140期丨方言诵读:杜曲热豆腐第138期丨方言诵读:引镇集第136期丨宝鸡方言诵读:西府臊子面第134期丨方言诵读:家乡的“土月饼”——团圆馍第132期丨方言诵读:周家庄/香积寺村-隔河相望的村子第130期丨方言诵读:在长安有一种“过事”叫“坐席”第126期丨方言诵读:家乡的浆水面第117期丨方言诵读:过会第115期丨方言诵读:老陕咥燃面第114期丨方言诵读:韦兆-我的家园第109期丨方言诵读:童年的端午节第106期/方言诵读/浆水菜,家乡的味道第102期/方言诵读/爱恨交织的搅团第100期/方言诵读/长安人(两篇)第96期/方言诵读/油泼辣子一道菜第92期/方言+普通话诵读/白蒿麦饭第91期/方言诵读/为你绕行一致长安区学府大道的皂荚树第89期/方言诵读/写给母亲(节选)第88期/方言诵读/白鹿原畔油菜花海绽放季第76期/方言诵读/长安葫芦鸡第74期/方言诵读/引镇冻冻肉第70期/方言诵读/搅团第69期/方言诵读/酸汤饺子第65期/方言诵读/长安臊子面全
情
回
顾
向上滑动阅览
第196期丨视频朗诵:红船从南湖启航/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
第185期丨方言朗诵:面对千年古槐的诉说——给杜永村的古槐树
第173期丨方言/普通话诵读:故乡的小蒜——二月小蒜,香死老汉!
第147期丨方言诵读:老鸹颡-《装台》里刁顺子给娃做的陕西美食
第118期丨“八一”特辑:我们是军人/你是我永远的兄弟/战友颂
声 明
本平台所刊播作品已经作者和诵读者授权,未经本平台许可不得转载、盗用。作者未经特别说明,视同授权本平台将其作品用于网站、APP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使用。部分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删图请邮箱联系)投稿邮箱:2464828397@qq.com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