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之絮语
注:这种食物的起源称呼应该为“酿皮”,“酿”的基本字义除过指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以及蜜蜂做蜜等,还有比喻喻事情积渐而成之意。就这种食物的制作而言,要历经拌和汁水、锅笼蒸制的过程,最后“酿”成“皮子”,以此推断,最先的称呼应该是“酿皮”。早先以至现在的关中农村,都称之为“酿皮”(此处“酿”读“rang”)。臆断之所以现在统称“凉皮”,很可能是将“酿”转音读为“凉”所致。即令现在,甘肃青海一带,仍然统称为“酿皮”。就从这种食物的热凉形态来讲,其实并不一定是“凉”的,所以“凉皮”的称谓很可能是人云亦云后的约定俗成。
的“凉皮”、陕南汉中的“面皮”是用大米制作的。
(一)蒸小麦“凉皮”:
1、把面粉和成稀稠得当的面糊,一般以食指和拇指能捏起吊线线为宜;再把专门炊具“凉皮锣锣”(一种铁皮制作的有沿带耳的平底锅)底部擦上食用油,舀一勺面糊均匀地倒入、摇转匀称;之后,把“锣锣”放入开水锅中,贴着水面蒸几分钟,端出“锣锣”,趁热把蒸熟凝结的“凉皮”取出,摊晾在案板上,蒸制工序即告完成。成米浆,之后将米浆舀入笼屉,旺火蒸成薄薄的饼子。一般出锅后置于通风处降温即成大米“凉皮”,趁热切开吃即为“热皮”。
四、性格特征:有热有凉、亦静亦动。一般为切开后直接拌制,也有炒制;一般为晾凉后“凉”吃,也有出锅后即食的“热吃”。
(一)小麦“凉皮”:
1、一般吃法:切整张凉皮为长条状,盛入碗中,加以烫熟的黄豆芽、菠菜、芹菜及黄瓜丝之类的菜蔬,调入食盐、食醋入味,再加蒜汁、芥末增香,最后佐以特制的油泼辣椒提神点魂。(二)大米“凉皮”
1、凉吃:给整张放凉后的“凉皮”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盛入碗中,佐以各色作料。最后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捏取几条凉皮,在特制或“秘制”辣椒油碗中快速蘸取,再将沾满辣椒油的凉皮放入碗中,此举不惟简单省事效率高,且更能较好入味。五、特别说明:
(一)关中人区别小麦粉、大米粉制作的“凉皮”时,惯用“面皮”、“米皮”称之,故在西安一带吃“凉皮”时,可用此种称呼回应店家问询或直接以此表述。(二)汉中之“凉皮”定为大米制作,但当地人习惯性简称为“面皮”,其实,此时之“面皮”乃“大米面皮”之谓。汉中虽属陕西,但风光及习俗几同南方,此地极少吃小麦,主食以大米为主。故此,称“粒食”之米为“饭”,称“粉食”之米为“面”,长久约定俗成之谓。汉中“凉皮”业十分兴盛,当地人早已把“卖面皮”作为主要的谋生发展手段,西安乃至省外遍布汉中凉皮店铺。汉中“热米皮”形成且兴盛时间并不长,有说是适应城市生活快节奏,将原本凉置后再吃的“凉皮”,在食客急迫时“热吃”,不想经广受欢迎,于今已大行其道。安康之“蒸面”其实就是小麦粉制作的“凉皮”,但当地人认为其为“面条”的一种做法,一直称之为“蒸面”。安康地处汉江中游之畔,一定程度上气候类型类似武汉,故此地人清晨的“早点”也以重口为主,蒸面在此地极受欢迎,尤喜作为早餐。“凉皮”在早是夏季应时食物,炎热时分利于“凉吃”解暑。后在生活渐好之后,人们在其它季节也喜吃“凉皮”以解油腻清肠胃,故渐渐发展为全季常态小吃。经典的“三秦套餐”:凉皮、肉夹馍、冰峰牌橘子汽水三种搭配,有荤有素有干有稀,价廉物美、相辅相成,较早时间以前已成固定组合。若有机缘,推荐尝试。“凉皮”更多地为女性所喜爱,尽显公主特色。臆断其滋味酸爽,更适合女性味蕾及胃口,或者此种食物热量偏低,更利于减肥增美,呵呵。但男性亦可尝试,所谓异性相吸。若不过瘾,还可尝试前述之“三秦套餐”,弥补不足,滋味更加周全。陕西“凉皮”、外形即美丽动人、冰清玉洁、晶莹透亮。化身为秦食经典,其四季皆有、老少咸宜,南北通吃、人间至味。但临秦地,不可不亲近、不可不品尝。扫描二维码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