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南京美食作文说明文
我的故乡是南京,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美食便是南京城的一张名片。
南京人的早餐是从一碗鸭血粉丝汤开始的。南京气候温润,水域广阔,很适合饲养鸭子。因此,南京城又被称为“鸭都”。南京有很多鸭制品,如盐水鸭、鸭四件、鸭掌包鸭心……而我最爱的还是鸭血粉丝汤。
漫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金陵鸭血粉丝汤。一大早,太阳才刚刚升起。鸭血粉丝店外便已排满了人。门客络绎不绝,店员也丝毫不敢休息。只见他们手法娴熟地将鲜汤倒入碗中,再在里面放鸭血、鸭肠、鸭肝、粉丝、香菜、豆腐果……在鲜汤的激发下,一股鲜香扑鼻而来,环绕着这条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阵秋风将树上的桂花吹落下来,我们将桂花悉心收集起来。清洗干净,晒干,再将上等的糯米粉和桂花,一起搅拌均匀,放入蒸笼。蒸上数小时。完成后,掀开锅盖,桂花与糯米的香味顿时弥漫了整个屋子。然后在糕点白白胖胖的身体点上了一朵金黄的小桂花。
小龙虾也是南京的一绝。外地的朋友来到南京,南京人就会热情好客地准备龙虾盛宴,有“麻辣小龙虾”、“十三香龙虾”、“蒜蓉小龙虾”、“冰镇小龙虾”……掀开锅盖,再深吸一口,一股鲜香,令人着迷。剥开小龙虾的壳,虾尾白白嫩嫩的,Q弹爽滑。惹人口舌生津,忍不住要大快朵颐。吃上一顿,唇齿留香。
除此之外,还有大闸蟹、金陵汤包……如果外地的朋友来南京,还会有更多美食等着你们。出自
篇二:南京美食作文说明文
我的故乡在南京,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美食便是这座城的一张名片。
南京的早餐当然是从一碗鸭血粉丝汤开始的,这里气候温润,水域广阔,非常适合鸭子的生长,因此南京也被称为“鸭都”。南京有着许多鸭制品,如盐水鸭、鸭头、鸭四件、鸭掌等。而我最爱的还是鸭血粉丝汤,一大早。鸭血粉丝汤店外人头攒动,鲜香扑鼻而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
每年秋天,桂花糕也备受青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阵秋风吹来,便下起了桂花雨,我们将飘落下来的桂花搜集起来,并且清洗干净,再晒干。随后将上等的糯米粉和桂花一起拌匀,进行发酵,再用小火慢蒸数小时。时间差不多时,掀开锅盖,便会看见白白胖胖的糯米糕换上了件带点金黄的衣服。热气蒸腾下,一股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小龙虾也是南京的一绝,当外地朋友来南京游玩时,热情好客的南京人总会请朋友们吃一餐龙虾盛宴。有“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蒜香小龙虾”,还有“冰镇小龙虾”等。拨开虾壳,吮吸着小龙虾的鲜香,味道鲜美肉质Q弹,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吃得唇齿留香!
除此之外还有梅花糕、金陵大肉包、大闸蟹等等。
我们美丽的南京,物华天宝,美食多种多样,欢迎你来品尝!
篇三:南京美食作文说明文
我的故乡在江苏南京,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美食,便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南京人的早餐是从一碗鸭血粉丝汤开始的,这里气候温润,水域广阔,十分适合鸭子生长,因此南京又被称为“鸭都”。南京有着很多鸭制品:盐水鸭、鸭四件、鸭掌包鸭心……而鸭血粉丝汤无疑是南京人的最爱,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鸭血粉丝汤专卖店。一大早,晨露还笼罩着这个城市,店门口早已人头攒动,鸭血粉丝汤做法非常简单,在熬制的鲜汤里放上鸭血、鸭肠、鸭肝、粉丝、香菜、豆腐果……端上桌后只觉鲜香扑鼻,惹人口舌生津,只想立刻大快朵颐。
值得一提的还是桂花糕。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阵秋风吹来,桂花纷纷落下,下起一阵阵桂花雨。我们将桂花收集起来,清洗、晒干,再用上等的糯米粉搅拌均匀,然后发酵,慢蒸数小时,蒸好后掀开锅盖,桂花和糯米的香味便弥漫开来,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糕点上点缀着几朵金黄,很是可爱。
小龙虾也是金陵一绝,如果外地朋友来到南京,热情好客的南京朋友们肯定会请他们吃一次龙虾盛宴“麻辣小龙虾”、“十三香龙虾”“蒜蓉小龙虾”、“冰镇小龙虾”……扒开龙虾头,吮吸着里面浓郁鲜香的虾黄,唇齿留香,剥开虾壳虾尾白白嫩嫩Q弹爽滑,怎么也吃不过瘾。
除此之外,还有金陵汤包、大闸蟹、掌中宝……美丽的南京,物华天宝,欢迎你来品尝南京的各色美食!
篇四:南京美食作文说明文
家乡的美食有让人怀念的味道。我的家乡南京,不仅仅是六朝古都,而且是个美食圣地。谈起家乡的美食,有鸭血粉丝汤、大闸蟹、蟹黄小笼包——而我独爱鸭头。
又是一个周末,老爸带着全家来到了“南京大排档”。坐在餐厅的座位上,周围的人一个个都在谈笑风生。唯独我,焦急地左顾右盼,等待着鸭头华丽登场的那一瞬间。虽然等待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最多也就几分钟。但是我常常感觉自己像等了好几天,仿佛闻见了鸭头的香味,仿佛听到了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地叫唤。
终于,鸭头上桌了。有麻辣的,有原味的。懂吃的人一定会选择麻辣鸭头,只有麻辣鸭头才能全方位诠释出南京菜的经典。
对于那摆盘精致的鸭头,到底还是没有忍住味蕾的诱惑。一两个鸭头横着摆成了一条,旁边还放上了一枝新鲜的萝卜花进行装饰。让人不禁联想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千古名句。吃鸭头是有技巧的,很多人只能挑一点肉吃,然后就开始抱怨没什么可吃。但是我可以把鸭头吃得干干净净,就只剩下一堆骨头。
首先,把鸭头的脸颊给咬下来,接着把鸭嘴掰开,把鸭舌给吃了,最后再把鸭头上的皮给啃干净。这样就可以把鸭头吃干净了。
除了把鸭头吃干净,还要在这其间细细品尝附着在鸭头上那鲜美的汤汁。所以还要把骨头上的油轻轻地吮吸一遍。此刻,即使你没有吃到鸭头的肉,也会感觉到口腔中回味着那微辣的气息,令人唇齿留香。
旅游过的地方不计其数,也品尝过各地的美食,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故乡那美味的鸭头。
篇五:南京美食作文说明文
南京,一个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的城市。而美食,无疑是南京的一张名片。
南京人的早餐是从一碗鸭血粉丝汤开始的。因为南京气候温润、水域广阔,十分适合鸭子生长,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鸭都”。南京有着许多鸭制品:如盐水鸭、鸭四件、鸭掌包鸭心……而鸭血粉丝无疑是南京人的最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鸭血粉丝汤的店铺。一大早,晨霭还未散尽,鸭血粉丝店里就已人头攒动。只见店员先将鲜汤倒入碗中,再放入熬制好的鸭血、鸭肠、鸭肝,最后加入粉丝和豆腐果,撒上香菜。这些美味的食材被鲜汤一烫,顿时鲜香扑鼻,刺激着我们的味蕾。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桂花糕。金秋十月,南京大街小巷丹桂飘香,一阵秋风吹来,便下起了一阵桂花雨。将散落的桂花小心收集起来,再清洗、晒干,用上等的糯米粉与桂花搅拌均匀,放入锅中发酵慢蒸。数小时后,揭开锅盖,热气腾腾中桂花与糯米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开来,白白胖胖的糕点点缀上了朵朵金黄。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龙虾。有外地的朋友到来,热情好客的南京人总会请他们来一场龙虾盛宴:“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蒜蓉小龙虾”、“冰镇小龙虾”……这么多口味,足以看出南京人对小龙虾的喜爱。剥开小龙虾的壳,只见虾尾白白嫩嫩,Q弹爽滑。放入口中,唇齿留香。
除此之外,南京美食还有大闸蟹、金陵汤包、掌中宝……
美丽南京,物华天宝!已向您展开热情的怀抱!
肯德基魔改小吃简史
肯德基的产品,就是流量本身。
现如今,频频让肯德基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不是疯狂星期四的魔性文案,就是又魔改了哪款小吃。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肯德基不仅魔改小吃的频率越来越高,还带坏了一众洋快餐走上「歧途」。
前有汉堡王和小浣熊联名汉堡里夹干脆面,后有麦当劳推出香菜冰淇淋。
汉堡王小浣熊干脆面汉堡
麦当劳香菜新地
这期内容,我就来聊聊为什么肯德基要整活。
01 老北京鸡肉卷是怎么来的?
2002年,时任百胜大中国区总裁,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掌门人苏敬轼向米国总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想把塔可钟()引进中国。
苏敬轼
塔可钟是一家经营墨西哥风味快餐的品牌,和肯德基算是同门兄弟。但苏敬轼此言一出,美国总部的老外们纷纷反对。
塔可钟()
在老美看来,墨西哥美食的口味,只有美国人吃得惯。塔可钟也尝试进入过新加坡,可惜铩羽而归。
但苏敬轼对自己的判断十分坚持。
为了印证中国消费者可以接受墨西哥口味,2002年6月,肯德基在中国推出了新品墨西哥鸡肉卷。
作为塔可钟入华的前哨战,墨西哥鸡肉卷一炮打响,面对这份漂亮的数据,美国总部不得不认可苏敬轼的判断,第二年,塔可钟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诞生。
遗憾的是,塔可钟没能成为下一家肯德基,连必胜客的车尾灯都没看到,仅仅5年后就因经营不善退出中国,直到2016年才正式回归。
但苏敬轼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是真的很懂中国人的口味,世界美食版图里,墨西哥绝对是最符合中国人饮食偏好的国家之一。
塔可钟入华成功后,苏敬轼交上了第二份企划,希望在中国打造一个原创的中式快餐品牌。
承接大受欢迎的墨西哥鸡肉卷,肯德基顺势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
老北京鸡肉卷
这个产品的推出也很聪明,首先墨西哥鸡肉卷已经很火爆,老北京鸡肉卷就在墨西哥鸡肉卷的基础上做了改良,除了炸鸡肉外,把酱料和配菜换成了甜面酱和黄瓜、京葱,明显借鉴了北京烤鸭。
其实我一直觉得taco本身就是和北京烤鸭很相似的食物,这个改动非常易于国人接受,老北京鸡肉卷的人气比起墨西哥鸡肉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款鸡肉卷的成功之下,苏敬轼的中式快餐提案得到了总部全方位的支持。
2005年4月27日,在上海徐家汇,第一家「东方既白」正式开业。
这个文绉绉的店名,正是苏敬轼化用了苏轼名篇《赤壁赋》的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后想出来的。
虽然被寄予了厚望的东方既白,并没有刮起中式快餐的旋风。前几天还宣布了永久关停。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计划,无意中让肯德基走出了一条魔改本地小吃的路子。
提到肯德基,肯定不能不提老对手麦当劳。
要知道,在其他市场,五个肯德基都不够麦当劳打的,但只有在中国,肯德基可以和麦当劳打得有来有回,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单方面碾压的态势。
而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有麦当劳自己不给力的原因,另一方面,苏敬轼确实功不可没。
苏敬轼是个极度看好中国市场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餐饮真正抱有热情的人,怎么可能不重视中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认识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在90年代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当时的外企,虽然也认为中国市场有潜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觉得中国市场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建立中国分公司时,管理层都喜欢用外国人,在产品上和打法上,也都是沿用国际策略。
这也导致中国本土团队时常和母公司产生矛盾。比如本土团队提个方案过去,母公司从市场调研、审核到同意,可能小半年过去了,等到要落地,黄花菜都凉了。
简单点说,因为知道能在中国赚钱,所以战略上是重视的。又因为觉得中国市场没什么特殊性,所以战术上是忽视的。
苏敬轼则不同,作为一个东方观念极重的人,他在搭建团队初期就要求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西式快餐和中国文化中找到平衡。
并且随着肯德基的发展越来越稳定,苏敬轼也更加依赖内地的员工,尤其在新品研发方面,几乎都是中国人。
坚定的本土化,给肯德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2年开始,中国区对母公司的营收贡献率就一直稳定在50%以上。
由于肯德基在中国区的强劲表现,2005年,百胜集团宣布中国区业务从集团国际部独立出来,成立中国事业部,直接向总部汇报。
2015年10月20日,百胜中国区从集团中拆分,成立独立公司百胜中国。
可以说,坚定的本土化策略,是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基础,也造就了后来的众多魔改小吃。
02 本土早餐革命
虽然老北京鸡肉卷很有名,但还不是肯德基第一次中餐化的尝试。
早在老北京鸡肉卷诞生的前一年,肯德基就在北方推出了寒稻香蘑饭,在南方推出了海鲜蛋花粥和香菇鸡肉粥。
配合粥品的推出,肯德基也将营业时间提早到早上7点。
肯德基做米饭并不稀奇,此前在香港市场,肯德基就推出过蘑菇饭和鸡茸饭。
但是早餐营养粥这个品类,算是为内地市场量身打造。
选择用粥破局,拉开肯德基本土化的序幕,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首先,当时全国早餐业都还是一片蓝海。中国人还是更习惯在家,或者在家门口的摊档吃早饭。如果有一家覆盖全国的连锁早餐品牌,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
况且,对于当时已经坐拥上千家门店的肯德基,做早餐可以有效拉升坪效。
就像现在咖啡店到了晚间就变身酒吧一样,只需要延长营业时间就可以。
其次,粥是一种很适合标准化的单品,供应链非常稳定。
第三,粥是一种成本很低的单品,肯德基的粥在2002年就卖到一碗6元,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以早餐粥、芝士蛋堡、薯棒等一系列早餐新品推出为标志,肯德基正式宣布进军早餐市场。
此后,肯德基又陆续推出了饭团、豆浆。到了2008年,肯德基又推出了「安心油条」。
肯德基做早餐,一开始消费者并不是非常买账的。
首先是价格,肯德基一碗粥就要6块钱,一根油条也要3块钱。价格大概是路边摊的五六倍。
其次是口味,肯德基的油条,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面」,口感不香脆,像吃炸面包。而且造型也是又粗又短,和常规意义上的油条差得比较远。
当时,在上海,肯德基邀请了一群媒体记者来店里体验早餐。媒体老师们吃完油条喝完粥,反应也很一致:
「这和平时吃的差点意思。」
大众的想法也和媒体老师差不多:「如果我要吃油条豆浆,为什么要来肯德基?」
但后来事实证明,早餐对肯德基来说非常重要的布局。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早餐摊档被挤出城市。而随着城市节奏越来越快,外出购买早餐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
此消彼长之下,一个新市场就被创造了出来。
到这里就可以聊聊肯德基的产品架构了。
肯德基有一套被称为「同心圆」的产品策略:
炸鸡是所有产品的核心,汉堡,薯条、可乐之类非常稳定的基本款产品在第二环,再外面的第三环是饮料,咖啡。最外层则是那些季节限定式的单品。
在这个同心圆里,越往中心,就会有越多的长线产品。这些产品销量大,利润高,是肯德基盈利的基石。
而越往边缘,就越是短线产品,这些产品话题性很强,产品新奇,是肯德基的引流利器,但利润结构不及核心产品。这些产品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肯德基刷存在感。
一款新品想要从最外层挤进第二环,成为雷打不动的固定菜单一员是非常困难的,至少你得和老北京鸡肉卷一样成为现象级单品才行。
这也符合餐饮行业的帕累托法则:80%的收入,其实是20%的菜品带来的。
但在苏敬轼坚定的中国化战略下,大量本地化单品都在肯德基的菜单中占据了稳定的一席之地,除了前面提到的粥饭,类似芙蓉鲜蔬汤、法风烧饼、红豆奶茶、紫薯球……
还有永远限时返场,在菜单里进进出出,但从来不会真正告别我们的嫩牛五方。
某种程度上,到这个阶段,肯德基都还是在认认真真做中式快餐的。虽然在百胜的规划里,东方既白才是那个应该成为中式快餐领先者的品牌。
但是很显然,肯德基做中式快餐,比小老弟强了一万倍。
03 危机与网红化
但是花无百日红,作为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老品牌,肯德基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品牌老化的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它的定位。
入华之初,肯德基的定位是「家庭餐厅」,服务对象是家庭顾客,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家庭顾客。他们会认真着装打扮,用下馆子的心态,去店里吃一顿炸鸡。
我小时候,家附近的肯德基还会有个很小的儿童乐园,可以进去玩滑梯,玩完了还可以吃鸡肉。去肯德基过生日,店员还会给小寿星一顶专属的纸皇冠。
肯德基,就是幼年阿馆的快乐老家。
但是小孩会长大,他们不会永远需要儿童乐园,肯德基早期自带的「洋快餐」光环也正在逐渐褪去,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连锁品牌。
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而肯德基在开店和本地化上如此不遗余力,也是希望用渐进式的转型来对抗漫长的「品牌疲劳期」。
但人算不如天算。
2012年,肯德基陷入「速成鸡」事件,据百胜估计,当季度国内同店销售额下降6%。
2013年,禽流感疫情再次袭击中国,当季中国肯德基同店销售额下跌 24%;2014年肯德基遭遇「福喜过期肉」事件,百胜中国同店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分别暴跌14%、16%和14%。
叠加早年的苏丹红事件,肯德基的业绩和品牌形象在2012年之后,遭遇连续暴击。
而每次暴击之后,肯德基需要用大量的营销砸钱来重新吸引消费者。
肯德基的大营销时代开始了。
2013年年底,肯德基展开了一场大型营销战役。
战役名为「吮指原味鸡大战黄金脆皮鸡」。
原味鸡,肯德基的看家单品,皇冠上的明珠,如果没有它,这个品牌都不会存在。它之于肯德基,就如同可口可乐之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之于百事可乐一样。
而脆皮鸡则是肯德基力捧的新品,一推出就和原味鸡打擂台,号称要取代原味鸡炸鸡一哥的地位。为了捧它,肯德基甚至在四座城市下线了原味鸡。
这场battle最后一共有2000万人投票参与,虽然当时也找了陈坤和柯某东站台,但这两个人基本没有存在感。
当时的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吮指原味鸡,每次冲进肯德基就是5块起步。
结果就是,脆皮鸡完全没办法动摇原味鸡的地位,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找不到这款产品了。
事后复盘,这就完全是一次饭圈虐粉操作。
所有人都以为肯德基要取消原味鸡了,但其实对肯德基的菜单结构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改变。
真正的变化在于,这场营销奠定了肯德基的延续至今的营销策略。
这套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流量,流量,还是他妈的流量。
肯德基首先开始奉行邀请明星代言的策略,从鹿晗到子韬,从俊凯到王源,从之谦到宇春,从一龙到一博,这几年顶级流量有一半都被肯德基采撷过。
鹿晗代言肯德基产品
这也是大部分品牌面临老化时的做法,用明星做代言人强行破局。但是这还不够,作为一门快餐生意,明星代言带来的曝光是无法持续的。
朱一龙代言肯德基产品
而黄金脆皮鸡事件,让肯德基意识到,我的产品,就是流量本身啊!
如果我们把营销简化为「在电线杆子上贴广告」,那么肯德基自己,就是超级电线杆。
要知道,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超过了8100家,这是去年年底的数据。
8100家什么概念?偌大一个中国,门店数比肯德基更多的,只有五大王者:正新鸡排,华莱士,蜜雪冰城、绝味鸭脖,以及王中之王沙县小吃。
这几家的门店数都在万店以上。
而且考虑到五大天王主要还是开小店或者档口店的,而肯德基以大店为主,那么肯德基差不多就是中国的大店餐饮之王。
除此之外,肯德基还有庞大的线上流量。
根据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的财报,他们在中国一共有3.6亿线上会员,考虑到小弟必胜客之类的太不能打,你可以认为,肯德基是一个有着3亿多用户的线上产品。
肯德基WOW会员
线上线下一结合,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说它是全中国最大的电线杆子之一了。
在我看来,每个门店够多的品牌,本质上都是电线杆子。我之前写星巴克,也提过,为什么Costa做澳白,怎么做都做不火,星巴克推馥芮白,一下子就推火了。
实际上就是星巴克的电线杆子数量,是Costa的好几倍,没什么产品是它炒不火的。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奇迹,而是不够大力。
有这8000多家门店在,消费者是很难无视肯德基的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按头让你看广告的行为。
肯德基想要推出什么新产品,一定有最高的到达率。它主推的季度单品,流量至少不会亚于一个二线小偶像。
而且以肯德基积累30年的供应链,搞几个新品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推出的所有小吃,热干面小笼包之类的产品,都有很成熟的预制菜供应商了。连新品开发都省了,直接把供应链嫁接到肯德基工业化的生产销售体系里就可以了。
供应链强,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而且这些小吃推出去,多少还是能赚点钱回点血的,这不比花钱买公关稿,请流量明星,养美食博主划算多了?
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近几年,肯德基的本地化小吃越出越多了。
不仅越出越多,和过去的油条烧饼不同,这批本地化小吃很明显不是为了「留在菜单里」,而是为了刷一波存在感就下架的。
餐饮老板内参做过一个报道,提到在百胜内部,有一条不对外的市场策略:
「不要去创造潮流,不要去做出头鸟,而要有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当某一个或一个品类产品会成为潮流时,迅速地跟进,同时借助几千家店的规模,和强大的广告明星资源,迅速地挤占顾客心智,造成潮流的引领者的印象」
简写成一个字,就是「蹭」。
肯德基对待流量明星的策略也是蹭,对待各地小吃的策略也是蹭。
尤其是疫情之后,人们对地域身份的概念大大加强,大家越来越在意「我来自哪里」这件事了。
只要找个本土的地方美食,配上肯德基作为洋快餐的反差感,流量密码直接拿捏。
它甚至可以灵活推出新品来「蹭热点」。
去年河南暴雨后,它在河南市场推出了一款胡辣汤。
前段时间东北鸡架的话题火了,它马上就跟进推出东北鸡架。
客观上,只要社会话题到位了,这些小吃就能变成顶流单品。
当然,对这些单品,肯德基也是蹭一下就跑。
肯德基很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单品,而是更类似于「当季限定」,也就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限时推出一种特殊的商品,只在特定的区域销售。
肯德基限时产品汁汁嫩牛堡
一旦热点过去了,流量蹭完了,产品就下线了。
反正是为了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咯。
如今,网红化的逻辑已经彻底进入了肯德基的基因。
但我们要因为这个来批评肯德基吗?我觉得也不必。
对肯德基来说,它的对手早就不是麦当劳和汉堡王了,或者说,这几家洋快餐早就在一个战壕里了。它们的对手是那些新崛起的网红餐饮,那些打着新消费概念的品牌。
要说网红化,它们比肯德基做的彻底多了。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成为网红品牌。
看看隔壁内卷之王奶茶,已经开始搞每周上新了,奈雪一年出的新品都有一百多款了。再看看那些网红小龙虾,网红咖啡,网红中式糕点是怎么造概念,做装修,推新品的。
中国餐饮整体,都在走向流量,走向概念,拥抱营销。
大趋势如此,肯德基变得网红一点,也无可厚非。
而且它都积累了30多年,本地化都这么成功了,搞点网红单品,整点魔改小吃不过是顺手就能做的事情。
就像腾格尔老师唱个抖音神曲,你会觉得他晚节不保吗?不会,你只会觉得:嘿,老头又整活了。
腾格尔演唱《卡路里》
肯德基再往后,它的基本盘也是原味鸡,是鸡腿堡。麦当劳也一样,它的基本盘是巨无霸、麦辣鸡翅和麦乐鸡块。
这点没有变化,对我来说就够了。
网红不网红,不是我这种过时的中年人感兴趣的。
参考资料:
《肯德基第一次开卖面条,快餐巨头这回都盯上中国地域美食了?》——小食代
《卖螺蛳粉、卖炸串…早晚有一天,肯德基会被逼得能颠勺》——餐饮老板内参
《肯德基的新品“魔咒”》——新眸
《肯德基还能抓住95后吗?》——价值星球Plante
《和青岛啤酒合作 肯德基也要提供“啤酒+炸鸡”了》——界面新闻
《肯德基麦当劳在焦虑什么?》——深燃
《肯德基魔改网红小吃简史》——大白商业评论
《从串串到胡辣汤、小笼包、热干面,肯德基还是我们认识的洋快餐?》——江瀚视野观察
《胡辣汤、小笼包和热干面,还有什么是肯德基不能卖的?》——界面新闻
《28年后,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集团,让百胜中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公司》——好奇心日报
《“中国化”之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竞争会如何升级?》——好奇心日报
《肯德基:中国式进化》——卞君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C实验室”(ID:),作者:IC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