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食用调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成。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有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想象的并不一样。那么这调和油里究竟“调”了什么呢?下面是记者的调查↓↓↓
简直可怕!
这样的猫腻还不少
浙南农副产品市场是浙江温州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之一,这里销售的调和油包装精美,种类繁多!
这里的橄榄调和油都来自不同的厂家,但大多都标有“特级初榨橄榄”和“橄榄原香”等大字,“食用调和油”的字号却很小,并且颜色很浅,如果不仔细分辨,还以为这就是纯正的橄榄油。
国家规定: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应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但在浙南农副产品市场,大量的所谓橄榄调和油配料表中没有标明具体添加量,还有一些标称山茶调和油、核桃调和油等所谓高端调和油都存在类似问题,并且都来自同一个产地。
厂家偷工减料,虚假标识玩猫腻。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州规模较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之一。该厂的调和油不仅卖到浙江温州,全国各地都有销售。
小编给大家算一下这些所谓的调和油成本价到底值多少!
一瓶新包装的福工坊牌初榨橄榄调和油,配料表中的详细标注:玉米油含量95%,橄榄油含量5%。
参照国家标准算:橄榄油每吨售价4万多元,每桶油标称添加5%,成本只需10元左右。
玉米油每吨售价约7000元,每桶油标称添加95%,成本在30元左右,不算包装和加工费用,整桶调和油仅原料成本就已经达到了40元,但这个企业出厂价只卖到了32元左右。
厂家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该公司负责人承认,他们在配料上动了一些手脚,添加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大豆油。
这种油出厂价基本一致,配料表大同小异,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在生产者眼里,不过都是大量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罗定发:
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意思就是,我们里面的总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写了山茶油,我们一定要放一点山茶油进去,一个是对得起良心,还有一个要经得起检查,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
最起码工商检查不会查出问题,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这是最基本的啊。
“吃不死人”?!小编没听错吧!为了利益竟然可以做出如此龌龊的勾当。
而不止这一家,年初央视共曝光了四家问题企业,除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外,还有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当时的报道新闻如下。
当时新闻曝光后,省、市、县三级食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组成执法检查组,第一时间赶赴企业开展全面调查,同时在全市食用油企业中开展专项治理。
看到这个新闻小编也是毛骨悚然,我们每天都在吃的食用油竟然是这样的?不过日常生活中炒菜做饭油总是少不了,那么平时我们买食用油,又该如何鉴别、怎么选择呢?
1.市场上的食用油分哪几种?
①材料上:调和油与纯植物油
调和油,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但是,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按照质量和纯度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4个等级,消费者在选取过程中最好选用一级食用植物油。
②制作工艺上:压榨和浸出
中国营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晓飞教授表示,
“浸出”是一种食用油加工的生产工艺。通俗来说,就是利用一种名为“溶剂油”的添加剂从原料中提取食用油。但尽管达到了国家标准,油中始终含有反式脂肪酸。
从营养角度来说,对于残留量的要求会更高于国家标准,越少越好,最好能不残留。因此建议最好能食用以“压榨”的工艺方法加工的食用油。
2.想健康吃油,记住这4条
①植物油别存储超过2年
植物油最好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不要因为打折促销就囤货,存储超过2年的油,容易氧化、腐败。
②每天吃25~30g油就够了
主妇煮夫们可以用那种带刻度的油壶,严密控制自己和家人每日的用油量,做到心里有数。(大约满满的白瓷勺 2、3 勺的样子)
③油不要烧到冒烟才用,7分热就行
④反复油炸过的油不要存,扔了吧!
3.油应该怎么存放?
①最好买小瓶装的油。
大瓶油放在煤气炉底下,大瓶分装后建议用黑胶袋包装好。用黑胶袋把油包裹,可以避光以及隔离水分和空气,减少油脂氧化反应的几率。
②油不能靠近灶头放,防止高温后导致的酸败。
油是我们每天都会吃到的东西
无论是买、使用、保存食用油
都要慎重
同意请点zan!
来源:小鱼网、北京大妈有话说、 好大夫在线、同心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