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可清热泻火,像我们工作压力大,着急上火时,嘴里可能会长泡;或者吃了太多辛辣食物,喉咙开始肿痛。这时可以用栀子泡茶喝。栀子能除烦安神,改善因火热内扰引起的心烦不寐,提高睡眠质量和稳定情绪。喝上几口,烦躁劲就慢慢下去了。夏天容易上火,要是喉咙痛得厉害,用栀子煮点水喝,能让喉咙舒服很多。
不仅如此,它还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疗湿热黄疸,缓解小便淋沥涩痛,还可以应对各种出血症状,如果身体某个部位红肿疼痛,还可研末敷于患处,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以此外用。
所以,可别小看了栀子哦,它真的是泻火除烦的良方呢!
一、栀子的别名:山栀子、山栀仁、红栀子、黑栀子、小栀子、黄栀子
二、栀子的特质
1.外观
优质栀子果实为长卵圆形或椭圆形,形状规则,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且具光泽,颜色均匀,表皮光滑无褶皱破损,大小相对均匀,长度约 2 - 4 厘米,直径 1 - 1.5 厘米,果柄短且连接紧实不脱落。劣质栀子形状不规则有畸形,颜色暗淡有黑斑或霉变迹象,表皮粗糙多褶皱划痕破损,大小悬殊,果柄长或易脱落,连接处有松动或腐烂现象。
2.气味
优质栀子有独特浓郁清新的香气,具淡果香且持久。劣质栀子气味微弱或有刺鼻异味如化学药品味,若有腐臭或霉变气味则已变质不能用。
3.质地
优质栀子质地坚实,手捏硬实有重量感,内部结构紧密不易破碎,破碎后断面呈黄色或橙黄色,有明显纹理和光泽。劣质栀子质地绵软,易破碎变形,断面暗淡无光泽,可能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纹理不清,内部有空心或腐烂情况。
4.味道
优质栀子味道微苦后有回甘,口感清爽无怪味,咀嚼时有韧性和香气散发。劣质栀子味道苦涩异常无回甘,有酸臭味等奇怪味道,表明已变质不宜使用。
三、栀子的功效
1.泻火除烦
- 栀子可清热泻火,治疗温热病邪热亢盛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还能除烦安神,改善因火热内扰引起的心烦不寐,提高睡眠质量和稳定情绪。
2.清热利湿
- 具有利湿退黄功效,能治疗湿热黄疸,与茵陈、大黄等配伍可消退黄疸。还可清利膀胱湿热,缓解小便淋沥涩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3.凉血解毒
- 栀子能凉血止血,对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状有疗效。同时有解毒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疡、红肿热痛,外用可研末调敷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乱食用,食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四、栀子的食用方法
1.栀子菊花茶:准备栀子 5 克、菊花 3 克。将二者洗净后放入茶壶或杯子中,加入适量开水,浸泡 5 - 10 分钟,水温适宜后即可饮用。此茶能清肝泻火、明目解毒,可缓解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状。
2.栀子粥:先将 5 克栀子研成粉末备用。把 50 克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煮至半熟时加入栀子粉末搅拌均匀,继续煮至粥熟。此粥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等症状,可改善燥热状况、促进排尿、减轻湿热。
3.栀子莲子汤:莲子 10 克洗净提前浸泡 1 - 2 小时,栀子 3 克洗净。将莲子和栀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30 - 40 分钟至莲子熟烂,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搅拌至冰糖融化。该汤能清心安神、泻火解毒,对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口舌生疮、心烦等有较好调理作用,还可清热解毒。
4.栀子炖梨:梨1个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栀子 5 克洗净。将梨块和栀子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和冰糖,盖上炖盅盖放入蒸锅中隔水炖 30 - 40 分钟至梨软烂。此品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缓解肺热引起的咳嗽、咳痰症状,滋润肺部、使呼吸顺畅。
5.栀子蒸蛋:栀子 3 克洗净磨粉,鸡蛋 2 个打散加适量盐和温水,再加入栀子粉搅拌均匀,过筛去浮沫后盖上保鲜膜扎孔,放蒸锅蒸熟。有清热泻火功效,是营养丰富的菜肴。
6.栀子蒸排骨:需栀子 5 克、排骨 300 克、姜 1 块、葱 1 根、料酒 1 勺、生抽 2 勺、蚝油 1 勺、盐适量、淀粉 1 勺。栀子洗净磨粉,排骨切段加调料和栀子粉腌制,放入蒸锅蒸熟。这道菜清热利湿,排骨营养丰富,口感鲜嫩,带有栀子清香。
五、栀子的名人名方
1.栀子清肝汤
栀子(炒)3 钱,牡丹皮 3 钱,茯苓 3 钱,当归 3 钱,白芍 3 钱(炒),柴胡 3 钱,甘草 3 钱(生),牛蒡子 3 钱(炒)。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肝泻火,疏肝理气。主治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烦躁易怒等。
——(出自《医宗金鉴》)
2.栀子大黄汤
栀子 14 个(擘),大黄 1 两,枳实 5 枚(炙),豉 1 升。
用法:上四味,以水 6 升,煮取 2 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清热泻火,利湿退黄。主治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
——(出自《金匮要略》)
注意:中药方剂的使用需遵循中医理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果善爱生活,专注传播中医文化。内容有中药材特性、功效与用法,中医养生理念和技巧,还会介绍中医名人名方。但此公众号不是求医问药平台,分享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不可盲目试药。
走入大众生活的中药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