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的故事是什么?
从简单的复制机构到文档管理外包,再到创业板上市,迟延明两次创业过程反映了上市公司自主创新的步伐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十年前,池延明每天骑着父亲的旧自行车在北京的街道上来回修理一些公司的复印机。 如今,他的“小企业”已成为现代化的办公信息系统管理外包服务公司-力思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行业中不断创新,并于2009年成为首批上市的公司。 。
迟艳明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和几个同学一起学习。 他买了一台二手复印机,自己修理,在校园里“变废为宝”。 内部开设了一个复印机构。
毕业后,成绩优秀的池延明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国家统一的分配,开始自己的事业。 他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而是决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工作。
第一个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与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迟延明及其团队起步时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优势,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浪潮中,其他行业的诱惑力一直在考验着他们的耐力。 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始终专注于办公领域,不断克服困难,他们的技术和经验越来越专业。
在2002年,迟延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在文档管理外包服务的业务模型中,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从“销售”变为“服务”。 同时,李思晨在中国率先倡导视听管理外包服务的创新业务模式。 与客户的关系已从一次性交易变为长期服务。
Chi Yanming将此转折点视为他的“第二次冒险”。 迟艳明经过在办公领域的多年努力,发现了用户与办公设备制造商之间的矛盾:客户档案的输出和管理可能会受到影响。涉及各种办公用品,打印机,复印机,墨盒,墨粉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花费最少的钱,购买最好的产品,并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但是,从卖方的角度来看,我希望我销售的产品越多越好,并且价格越高越好。 除了成本之外,在原始模型中,难以控制用户自己的打印设备的管理和打印量,不能保证安全性能,并且办公效率不高。
在深入了解这种“生态模式”之后,迟延明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在文档管理外包服务的业务模型中,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已从“销售”变为“服务”,从而使客户的打印业务更加高效,并帮助客户节省了很多成本。 如今,许多国内企业在打印和复印文件后的流程和管理都很混乱。 实际上,这些文件的归档,存储,检索,分发和分发非常重要。
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2009年与李思晨达成合作的国航为例。 过去,国航总部有400多个印刷复印机分布在各个部门。 打印量很大,耗材的购买和设备的折旧总是很混乱。 合作之后,李思晨购买了国航的所有设备,这相当于国航清除了所有用于印刷和复印的固定资产。
根据国航的打印和复印需求,它们配备了更合适的设备,并部署了自行开发的DOMAS文件输出管理系统。 目前,Lisichen管理着国航的所有打印和复印设备。 从设备维护,纸张补充到耗材更换等所有工作均由李思晨负责。 通过这种模式,在李四辰获得利润的同时,国航的成本直接降低了16.3%。 该模型的价值在于节约,高效,安全,环保和健康,因此具有广阔的前景。
p迟艳明从此走上了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