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羊城晚报
幼儿园食品加工区有鼠迹、商店违规经营“香烟”外形糖果、未经许可擅自向托管学生供餐……6月8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2024年维护校园食品安全和涉未成年人食品的典型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学校周边餐饮店在肠粉原料中添加“硼砂”,涉嫌经营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已被移送公安机关。
一、佛山某技工学校“三防”措施不合规
2024年1月12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佛山市某技工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的其中一个厨房存在食品处理区“三防”措施不符合规定,设施、设备未定期维护,未落实食品留样制度,环境卫生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相关要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执法人员现场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2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该案移交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办理。2024年4月15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责令停止提供餐饮服务7天的行政处罚。
二、肇庆某幼儿园食品加工区有鼠迹
2023年11月6日,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抓拍到肇庆高新区某幼儿园食品加工区内有鼠迹情况,肇庆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情况进行取证,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食品加工区天花板不平整、有缺口,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立即整改,给予警告处罚,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区教育局。
2024年1月31日,通过系统再次抓拍到当事人食品加工区有鼠迹情况,经检查发现当事人未按规定实施食品经营过程控制的问题仍未整改到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迅速整改强化“三防”设施,并依法对其立案调查。2024年4月23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清远某学校周边餐饮店添加“硼砂”
2024年1月4日,清远市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清远市清城区某学校周边某餐饮店进行检查,现场在该餐饮店厨房内一操作台发现一包已开封包装标称为“硼砂”的物质,净重0.5公斤。当事人承认其在“米浆”制作中会添加少许上述硼砂,以使制作出来的肠粉更爽口有弹性。
执法人员依法对上述硼砂进行扣押,并对当事人用于制作“肠粉”的“米浆”、标称“硼砂”的物质以及成品进行执法抽检。经检验,抽检批次的“米浆”、标称“硼砂”的物质均检出含有“硼酸”。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且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2024年1月5日,清城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广州某文化公司违规向托管学生供餐
经查明,2023年9月起,广州市某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超范围从事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并未经许可擅自在经营场所从事餐饮服务,向托管学生供餐。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2024年2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并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
五、广州某零食店进口零食无中文标签
经查明,广州市海珠区某零食店自行购入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儿童零食“POPCAN”(日文名称为“キャンテー”,中文名称为“日本迪士尼米奇糖”)33个,放置在其经营场所销售,构成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食品的违法行为;当事人购入涉案产品,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构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违法行为。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2024年1月11日,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的食品、罚款的行政处罚。
六、佛山某食品店经营超保质期食品
2024年1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市场监督管理所对辖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佛山市南海区周某零售食品店经营的卫龙辣条亲嘴烧经典香辣风味、嘉顿威化饼干柠檬味、上好佳话梅糖、抱抱堂爆米花(焦糖味)等8种食品已超保质期,当事人无法提供供货者的许可证,未能提供以上超过保质期食品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监管人员依法扣押相关超保质期食品。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2024年2月29日,南海区大沥市场监督管理所依法对当事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经营的食品、罚款的行政处罚。
七、肇庆某商店违规经营“香烟”外形糖果
2024年3月14日,肇庆市端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执法行动时,发现肇庆市端州区某商店经营场所内销售有一批外形与香烟外形相近似的“Smoke Candy”(小袋鼠?)糖果。完整包装的涉案糖果可拆分为20小盒外形类似香烟盒的小盒包装,小盒包装内装有与香烟形状颜色类似的单支糖果。
当事人共购进上述涉案糖果30排,涉案货值165元,共销售11排,违法所得为60.5元,剩余19排已被该局依法扣押,涉案食品在产品规格、颜色、图案、名称等方面易与另一种非食品产品“香烟”混淆,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国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当事人销售香烟造型的糖果,容易模糊未成年人对于香烟危害性的正确认识,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2024年5月28日,端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经营的食品、罚款的行政处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字 | 羊城晚报记者 吴珊 通讯员 粤市监
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为做好春季开学保障工作,近期,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局金塘分局开展春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围绕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有害生物防治、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等关键点开展检查,定期在工作群内通报“阳光厨房”线上巡查及台账落实情况,要求其立行立改,切实守牢安全底线。此外,该局还同步对校园周边的小食杂店、小餐饮店等单位进行检查,重点排查整治销售过期食品、健康证过期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辖区食品安全。
开学以来,已检查学校食堂4家,校园周边经营单位8家,出动检查人员26人次,整体检查情况良好。(邹佳琪)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月20日是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春季开学首日。根据投票结果,广州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广州市天省实验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全面监督检查,检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并全程直播。监督检查中,执法人员重点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过程控制、成品供应、环境卫生、有害生物防制等全过程、全环节进行了详细检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也全程参与了检查过程。
现场: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全过程检查
早上11点,正是学校食堂备餐时间。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与家长代表来到了学校食堂门口,“我们将对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整个加工流程进行检查。”执法人员介绍道。首先,执法人员来到原材料储存间,只见一个储物架上摆放着多个大菜篮,里面存放着包菜、生菜、番薯等食材,“这些是还没清洗的,是下午用的,已经清洗的均已拿到厨房里面加工。”学校食堂行政总监蔡总监介绍。
跨过防鼠板,执法人员进入了厨房,首先来到主食品仓库,仓库里存放着食油、大米、调味品等食品。执法人员首先检查存放食品的储物架是否离墙离地10厘米,然后查看不同食品是否有清晰标签标注。执法人员检查后表示,现场每款食品都标注了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比较规范,“但经历了长假,要留意有没有过期的食品,及时处理。”“我们每天都会检查生产日期等,并更新时间。”蔡总监表示。
随后执法人员又来到冻库,检查冷库温度是否合规,储存的半成品的容器与储存原材料的容器是否有所区分。“刚才存放原材料的是蓝色、黄色的篮子,这里储存半成品的是白色的箱子,并用保鲜膜密封,做得比较规范。不过提一个小建议,标签上除了有加工日期外,还可以加上保质期,这样更明晰。”执法人员说道。
在粗加工区,执法人员检查发现,食堂对洗菜和洗肉的区域进行了区分,并使用了不同颜色砧板切肉。而在洗消间,执法人员发现食堂使用洗碗机进行碗筷的洗消。“我们日常监管发现,有的食堂存在餐饮具洗涤剂残留问题,你们要注意按规定使用洗涤剂。”执法人员提醒道。蔡总监则表示,他们对操作人员都进行了培训,近年的抽检均没有出现洗涤剂残留的问题。
在加工制作过程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食堂是自己制作面点的,特意检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检查发现,食堂仅使用泡打粉和酵母,并专人专柜存放食品添加剂,每天记录使用情况,比较规范。
不过在加工间,执法人员发现存放调料品的凳子正上方挂着毛巾,执法人员提醒食堂负责人更换调料品的摆放位置。“虽说是干毛巾,但建议换一个存放位置更加规范。”
最后,执法人员还检查了备餐间、公示栏等地方。“整体上,学校食堂比较规范。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可以做得更规范,比如半成品可以补上保质期。”执法人员总结道。
家长:已不止一次走进食堂参观检查
“家长们想看看菜谱……”检查还邀请了两名家长代表参加,孩子在学校读初二的杜女士是其中一位,只见她一边跟着检查,一边在家长群里回复各个家长的提问,并现场咨询学校有关负责人。“家长们都比较关心每天孩子吃什么,吃得是否安全。比如去年学校换了新的餐具,有家长担心仿瓷餐具接触高温食品时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我们就向学校咨询,学校也给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处理。”杜女士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进入学校食堂,因为每个学期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食堂检查,除了家委会成员外,每个班级还可以选派一两位家长代表参与。
“这次看到市场监管局发出投票,我们都发动家长们投票。”杜女士说,经过跟随检查,她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比较放心。
据介绍,在本次开学之前,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账号,发动学生及家长、市民对22家学校进行投票,对投票关注度最高的学校在开学首日进行现场检查并直播,而广州市天省实验学校便是最终投票关注度最高的学校。
“其实不只是这次突击检查,从市场监管所到区局、市局,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我们进行监督检查。只要发现问题,不论是否小问题,我们都会立即整改,力争做到最安全、最健康、最美味。”学校后勤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白老师表示,家长十分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菜价贵不贵、分量够不够,为此学校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巡查制,邀请家长代表参观食堂,做好沟通。
市场监管:一个月内完成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
“每一个开学季,全市各区市场监管部门都会开展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食杂店、餐饮店等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并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红兵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均督促学校食堂、食品经营单位等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贮存经营、加工制作过程控制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自2023年12月起,广州市食药安办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等六部门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为期半年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并成立市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专班,重点围绕学校食堂承包经营行为、有害生物防制、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等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细致排查,着力解决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堂环境不卫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等突出问题。李红兵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会对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单位、配送单位实行信用管理,检查发现问题的进行记录,对信用较差的单位及时通知学校和教育部门,并建议更换相关单位。
在这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春季开学期间,广州市校园工作专班对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区市场监管、教育部门严格按职责督促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风险排查自查自纠;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将严格依法查处,进一步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属地监管责任,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严守校园食品安全底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穗市监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