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以来,
我们都习惯吃在“同一个碗里”,
你一筷子我一筷子,
互相夹菜被视为热情好客的表现~
但是,
这次的疫情却点醒了我们:
餐桌上的口水交叉,传染风险极大!
4月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安全操作指南》,首次提出餐饮单位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到本月底,上海还将再出台有关分餐制和公筷公勺规范使用的地方标准。
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
上海人是怎么看的呢?
白领小周说,
自己本来就不喜欢
好几双筷子在一锅汤里搅来搅去,
还有不熟的人过分热情给你夹菜。
“沾上别人口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作为分餐制的支持者,
另一位妈妈表示:
“分餐不仅安全,
还趁机治好了小孩挑食的毛病!”
在南京路上的梅龙镇酒家,
记者进行了一次采访,
结果也有些出人意料!
本来以为老年人思想顽固不容易改变
结果……
接受采访的老年人,
全部都支持公勺公筷与分餐制
他们表示坚决响应国家号召,
就算有不便也应当克服,
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应该配合!
反倒是在年轻人中,
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位姑娘认为,
公勺公筷可有可无,
因为如果一桌上的人有人得病,
那么即便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
还是会被传染。
另一位年轻人认为,
合餐制似乎已经是中餐的代名词,
大家吃一盘菜才显得热闹和亲切,
如果分餐了,感觉有些怪怪的。
不过对于推广公勺公筷她是完全支持。
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
吴立明主任医师也表示,
目前推广公筷公勺是最合适的方法。
不过具体怎么用,
大家都有不少疑惑的地方~
餐厅会提供公筷公勺吗?
同桌人不愿意怎么办?
且看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专家为你解答~
1、问:在餐厅用餐时,需要向服务人员提出索要公筷公勺,还是餐厅会主动提供?
答:根据本市公筷公勺倡议书中的要求,餐厅应主动在每道菜中加公筷公勺;如果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公筷公勺,顾客可以向餐厅主动索要。
2、问:火锅本身就一直在煮沸,还有必要使用公筷吗?
答:火锅食材煮沸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所以在吃火锅时,同样应该使用公筷公勺。
3、问:如果家中人数不多,是否也需要每个菜配一副公筷公勺?
答:家中就餐也应使用公筷公勺;对于家庭日常用餐,既可以每人配备公勺公筷,也可在每道菜里摆放一双公筷或一把公勺。
4、问:在家中,使用公筷公勺时如果遇到老人的不理解,应该如何劝说?
答:向老人解释合餐时的筷子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许多传染病就是因为合餐制而传播;老年人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使用公筷公勺,对家人朋友围桌聚餐并无影响,大家仍然可以同享美食、其乐融融。
▲ 勾建山/作
5、问:对于筷子、勺子等餐具,在餐饮企业和家中,分别应该多久更换一次?
答:餐具使用久了后会变成细菌繁殖生长的栖身之地,危害健康,筷子以3至6个月更换为宜。
6、问:本次上海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的意思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相对于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仍是合餐,更有利于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食物的种类和食量。
7、问:为何目前还不适合推行分餐制?
答:分餐制的确也能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但增加了分菜和清洗的工作量,相对缺乏可操作性;也与“团聚”的传统文化理念存在一定冲突。因此推行使用公筷公勺,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法。
8、问:除了公筷公勺外,也有人在外食时会自己携带私筷私勺,这样是否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呢?
答:自己携带私筷私勺,可以避免餐厅提供的餐具清洗消毒不到位的问题,但若不用公筷公勺,依旧不能在围桌合餐时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
▲ 勾建山/作
9、问:在食堂用餐时,是否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就餐前用流水和洗手液认真清洗双手,进餐时少闲谈、不摸手机。
10、下一步,针对不配合使用公筷公勺的餐厅,本市监管部门是否会推出一些强制性手段?
答:目前已有约120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加快地方修法过程,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进器。
使用公筷,进行分餐,
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也是为了他人的健康,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下方点亮“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田小鱼综合编辑】
素材综合自:@新民眼 李一能 @话匣子FM @上观新闻 @讽刺与幽默报,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前,山东出台了分餐制地方性标准,各餐饮店推行情况如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实地走访了省城多家餐饮门店,发现分餐公勺、分餐位上等模式越来越多地成为目下餐饮企业的选择。不少市民表示,疫情之下,分餐制给了他们更大的安全感。目前,有餐企已将分餐制视为当前业态发展新的机遇,新的变革已悄然掀起。
看到了公筷,客人就知道是分餐
“这个其实就是分餐制的标志,看到它了,客人就知道这是分餐。”18日傍晚6点,在城南往事南郊宾馆店,凯瑞商业集团市场营销中心总监侯明敬拿着一双42厘米的“加长版”公筷说。
之前集团各门店的公筷只比普通筷子长数厘米,区分度不明显。疫情下,餐桌开始配放“加长版”公筷,醒目的外表更容易引起客人注意。
提醒客人分餐,餐饮店专门配了42厘米长的公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震 摄
在分餐制落实方面,店方采取了“分餐公勺”的模式,菜品制作保持了传统加工工艺,上餐时在每道菜品器皿内配备公筷公勺,还会根据菜品的不同配备分餐夹等器具,引导顾客使用分餐工具取餐。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店家还提供了一次性手套,配合分餐工具取餐。
傍晚6点半,门店内有近十桌客人正在用餐。每桌客人之间设置一个“间隔桌”,不接待用餐,以达到“物理隔离”的效果。此外,店家还特地定制了“防疫间隔一米杆”。“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准备餐席,保证每个座位有一米的间隔,一些客人对此也产生了兴趣,放松心情更好地享用美食。”侯明敬说。
分餐制下,该门店削减了餐位,一间12人的包间,现在只允许坐6人,3人以上需使用圆桌就餐,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防控间隔要求。
分餐制推行以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使用“分餐公勺”。不少店面都在公共餐具上下足了“心思”,比如山东大厦,公筷、公勺的材质和长度都与私筷、私勺有明显区分。
中餐“分餐位上”
美味不减还能节约
根据日前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分餐”共有三种模式:“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取”。
作为五星级酒店,济南索菲特银座大饭店除了采用“分餐公勺”,还采用了“分餐位上”。所谓“分餐位上”,就是菜品加工完成后,按每桌的顾客数量将所有菜品分餐,按位上餐。
在饭店20层的百花园中餐厅,行政总厨张俊民告诉记者,分餐制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新的用餐模式,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分餐制,保证每一位顾客的用餐用量和餐具的独立性。
“在这个厅内,所有的菜品都是中餐西吃,分配后的菜品美味不减,还起到了避免浪费的效果。”张俊民说,“分餐位上”模式安全系数高,也给顾客倡导一种节约的用餐风气。
据张俊民介绍,传统的国宴就是采取“分餐位上”,客观上这种形式也能提高就餐的品味和档次。
记者了解到,济南舜和国际酒店、山东大厦、济南蓝海御华大饭店等餐企均开启了“分餐位上”的分餐模式。
而省城不少快餐店,如肯德基、超意兴等则采用的是“分餐自取”模式,消费者在点餐台点餐,由服务人员使用专用餐具或一次性餐具进行配餐,消费者在店内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完成用餐。
位于历山路的超意兴快餐店已经开放堂食。客人进店前需要先扫二维码,由工作人员测温并消毒,进入后,选择堂食的用棕色托盘选餐,外带的用橘黄色托盘选餐,选餐须保持一米间隔。
记者在店内看到,餐桌上放置了间隔板,顾客须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就座。“有一些是夫妻俩、同事一块儿来吃的,有时候需要拼菜,想坐一块儿,我们就用这种方式,既保证间隔,又方便他们用餐。”工作人员说。
分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震 摄
虽与传统习惯碰撞,眼下多数人会接受
随着分餐制标准落地和推广,不少餐企开始试水,从中总结经验。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分餐制的实施难点多集中在与传统用餐模式的碰撞以及公共餐具带来的成本上升。
围桌共食的“聚餐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多人围坐一桌,互相用自己的筷子夹菜给对方,你一勺,我一筷,显得热情,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分餐制虽然拉开了用餐者的距离,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餐情绪。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与传统习惯的碰撞。”凯瑞商业集团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侯明敬说,围桌共食的“聚餐制”虽然拉近了用餐距离,但一些细菌也通过筷子“牵线搭桥”引发交叉感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相较而言,分餐制是更加文明的方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来看,客人的接受状态是比较好的。”城南往事南郊宾馆驻店总经理王一举说,经过工作人员的提醒和倡导,多数用餐者都会欣然同意,“毕竟这也是让他们有一个更加安全的用餐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到店消费的信心。”
分餐制确实会增加企业成本,在疫情当前门店普遍客流量不高的背景下,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但是另一方面,这部分成本转换为顾客的安全感了。餐饮企业做的是口碑,长久看是益处更大。”济南索菲特银座大饭店行政总厨张俊民说。
分餐制可重塑,市民饮食观消费观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何庄龙表示,分餐制是中国传统饮食模式和习惯的变革,也是重塑市民健康观、饮食观、消费观的机会。
对于餐饮企业,分餐制是危机中的生机。“分餐制绝对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口号,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体系。”何庄龙说,面对疫情,餐饮企业需要“痛定思痛”,对以往一些模式进行流程再造,需要明白,疫情正倒逼整个餐饮行业推出新的模式和产品。
“我们中国有许多优秀的餐饮文化传统,但也有一些陋习。既要保留并延续传统饮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再造。”何庄龙说。
“我们需要从根上知道为什么分餐,怎么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就拿中餐西吃来说,餐饮企业要更加注重营养的搭配,这是一种健康饮食的提醒,就需要餐饮企业不断研究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何庄龙说,因此,分餐制其实也是餐饮行业面临的一次大挑战。
记者了解到,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联合向全省旅游饭店(住宿、餐饮)行业发出倡议,并得到全省16地市19家旅游饭店(餐饮)行业协会和1532家饭店单位的承诺背书和积极响应,立即在全省旅游饭店(餐饮)行业推广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双筷制”,共同遵守、落实落地、务实推进,争做齐鲁大地餐桌文明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
不能再说说而已
作者简介:
赵文华
中国疾控中心 营养学首席专家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员
中国的亲情与人情,某种程度上,在餐桌上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
然而,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
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这筷子、勺子,随着这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交流到每个人的身体里了,这也给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的多、做的少。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
如何做到?
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家吃饭时
固定餐具: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二、餐馆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
齐心抗疫
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