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旖旎
使用和销售“老油”锅底,一火锅品牌被判赔超千万元!
餐厅老板、厨师长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0年和6年!
成都高新区起航巴蜀印象火锅店,因生产、销售添加“老油”的火锅锅底,从中获利137万元。
3名被告人被判支付十倍赔偿金共计1370万余元,并处罚金人民币260万元,其负责人被处有期徒刑10年。
“老油”一直在火锅赛道屡见不鲜,但是这一次事件,是历年来被判赔金额最高的一次判罚,再次为火锅企业敲响警钟。
火锅首例被判赔超千万事件,
又一火锅店因用“老油”出事了!
去年底,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制售地沟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这起判决餐厅3名人员被判赔1370万元。
3月15日,成都市中院裁定驳回被告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是火锅首起在危害食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处千万级赔偿金的案件。
1、连续2年多生产、销售添加“老油”的锅底,获利137万元
被判罚的这家火锅店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
从2018年4月起,该火锅店厨师长朱某,在该火锅店负责人付某的授意下,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将顾客食用后的餐后废油回收加工制成“老油”,这种废油再利用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提炼使用“地沟油”的方式之一。
又将制成的“老油”再添加到新的红锅锅底中对外销售、供顾客食用。
到2020年11月22日,2年多的时间,餐厅因销售“老油”共获利金额为137万余元。
2、负责人、厨师长、后厨领班被处有期徒刑10年、6年、5年!
这次案件,不仅负责人被判有期徒刑,其参与事件的厨师长、后厨领班都进行了定罪处罚。
在案件中,火锅店负责人付某、厨师长朱某、后厨领班徐某等人因情节程度不同,在犯罪行为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分别被判处了10年、6年和5年有期徒刑并被罚款。
3、被判赔1370万元!另被处罚金260万元!
而此次“老油”事件,不仅依据刑法规定处罚,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主张是被惩罚性赔偿金做法,不仅加大了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罚程度,判赔数额也是历年来火锅行业“最重”的一次,超千万余元。
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主张十倍惩罚性赔偿金!也就是获利137万元的10倍,赔偿金额为1370万元,除了赔偿金,还被判处罚金260万元,一共判赔1630万元!
使用“老油”处罚越来越重,
火锅店应警钟长鸣!
在川渝地区很多顾客和餐厅看来,老火锅就是以老卤油、老底料、老汤底去做的火锅才香。“老油”加进火锅才正宗。
但从2012年起,国家就已经明确“老油”等同为“地沟油”,明令禁止餐厅再去使用。
多年来,依旧有很多餐饮老板在触碰红线,而随着人们更注重“舌尖上的安全”,对餐厅的处罚也越来越严苛,这一次的案件,无论是赔偿金额,还是处罚刑期都刷新了历年来的记录。
1、“老油”在川渝火锅店屡禁不止
川渝火锅想增香,当然是用老油。老油成了很多火锅店的“秘密武器”,虽然多年来有很多火锅店被罚,但是依旧有餐饮老板存在侥幸心理触碰红线。
那为何频频被罚,还是屡禁不止呢?
一方面老油是吸引顾客的“杀手锏”
老火锅怎样才能更香?加老油。
重庆火锅以“老味”独步天下,想正宗?当然是加老油。
在老川渝人看来,“老油”是再正常不过的底料,因为牛油经过反复烧制,味道才能越来越香,甚至很多地道的川渝人吃火锅首选的就是“老油火锅”,而这种香味是其他调料很难替代的。
所有商家为了“投其所好”,吸引顾客,就偷偷用“老油”加入火锅底料。
而另一方面用“老油”每锅至少省一半的成本
一火锅店老板曾向媒体透漏,四川火锅分鸳鸯锅和辣锅,鸳鸯锅用2斤油,辣锅用2.5斤油。
以辣锅为例,新油每斤20元,一锅需要50元,如果全用“老油”,一锅成本只要8元,能省下40多元,即使只用一半“老油”,也能剩下一半的成本。
尤其是加盟店,为了节省成本,就会偷偷用老油代替新油。
一个是味道,一个是省成本,两个致命吸引点让很多火锅餐厅“误入歧途”。
2、被判赔偿罚金越来越高,一夜让餐饮老板“倾家荡产”
这次案件中,不算处罚的260万元,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主张10倍惩罚性赔偿金,赔偿金额为1370万元!
一共是1600多万元,这数额对于小火锅店是“致命”的,会让餐饮老板多年来的辛苦都付之东流。
而无论是发生在小餐厅还是连锁餐企,它主张的民事公益诉讼10倍惩罚性赔偿金都将对餐企重大打击。
2019年,我们曾报道火锅因老油出现的最强罚单,当时罚款和没收总共是440余万元。
相比当时,这次的赔偿金额更大,这也说明,火锅店使用老油要承担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而除了被判赔偿金越来越高,对负责人及参与者的刑事处罚也在“加码”。
在此次案件中,火锅店负责人付某、厨师长朱某、后厨领班徐某等人因触犯《刑法》相关规定,分别被判处了10年、6年和5年有期徒刑。
在以前,也许只是对相关负责人几年内不得从事餐饮业或者食品行业,但是现在只要是使用了“老油”,根据情节轻重,都将被判刑,这次案件火锅店老板被判坐牢10年,在法律法规中也是处在较为严重的判罚范围。
职业餐饮网总结:
火锅用老油在川渝火锅领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虽然频频被罚,但依旧屡禁不止试图打破禁忌保住“传统老火锅”口味。
但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越来越细致健全,对使用老油的餐厅“从重、从严”打击。
此次10倍赔偿金超千万,再一次为火锅餐企敲响警钟,切莫因为一时利益而掉入深渊。
你如何看待“老油”火锅屡禁不止?欢迎评论区分享。
月4日
#火锅店老板反复用老油
被判赔1376万#
相关话题冲上全国热搜榜
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成都高新法院官方微信消息
近日,成都高新法院
公开开庭审理
一起火锅店生产、销售有毒、
有害食品案
“地沟油”事件回顾
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起航巴蜀印象火锅店负责人付某某,授意该火锅店的2名工作人员参与餐后废弃油脂提炼。
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将顾客食用后的餐后废油回收加工制成“老油”,再将“老油”添加到新的红锅锅底中,对外销售供顾客食用。
经鉴定,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22日,该店生产、销售添加“老油”的火锅锅底金额达137万余元。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判罚1376万元!
经营者判刑10年!
2020年11月23日,突击检查现场挡获相关人员。随后,成都高新检察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对被告人付某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260万元;同时责令被告付某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在成都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支付赔偿金1376.028万元。
对被告人朱某某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对被告人徐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该案宣判后,付某某、徐某某不服一审判决,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3月15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图:成都高新法院
据悉,该案是成都市首起在危害食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处千万级赔偿金的案件。
网友热议:不止是火锅
其它食品也应引起重视
事件上热搜、话题阅读超2500万
这一事关食品安全的事件
即刻引发大众关注
对于该惩罚
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网友评论
@ 就无语198502:罚的真狠,但我支持1建议在食品安全方面,一视同仁。
@ 拒绝汤浩多次:希望做食品的商家们引以为戒。杀鸡儆猴,作为一名火锅爱好者,支持判决。不止是火锅,其它食品也是,食品安全真的要引起重视,关乎着大家的身体健康。
@ 猫太喵:也许是因为惩罚力度低,所以有不少无良商家昧着良心做产品,做生意,还引以为傲。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需要从事的人有良心有道德,也需要法律的监管和监督。
涉事火锅店:已注销
平台已搜不到店铺
记者在天眼查上看到,成都高新区起航巴蜀印象火锅店成立日期为2017年9月28日,目前,该火锅店的经营状态显示:已注销营业执照。注销日期为2021年2月23日。
此外,高德地图、大众点评上也已搜不到该店铺。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
遇到问题请及时
向经营者所涉行业主管机关投诉
涉及侵权的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镇江民生频道)
天到了,火锅的消费旺季也到了,但涮火锅时得当心“口水油”。
近日,安徽淮南中院宣判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火锅店老板伙同店内员工,将客人吃剩下的废油提炼加工成“口水油”,继续给客人食用,持续两年十个月之久,累计销售火锅锅底6.5万余个,销售金额170万余元。
自从2011年央视首次曝光“地沟油事件”后,老油、口水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就被明令禁止在火锅店使用,但每年因“地沟油”被罚的案例依旧数不胜数,最重的甚至被罚款上千万元。
给客人吃口水油近三年
资料显示,入川毛肚火锅店于2017年4月开业,是当地知名火锅品牌,由牛某投资,王某负责日常经营管理。
为节约经营成本,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1日期间,王某、牛某等人伙同厨师长及后厨工作人员、前厅经理等人,等顾客吃完火锅后,将含有牛油的火锅汤倒入放有滤网的桶内,过滤掉火锅的残渣后,将浮在上面的油品收集存放。次日,再将回收的油品添加到顾客下单的火锅中,给顾客食用。至案发时,入川毛肚火锅店累计销售火锅锅底6.5万余个。经鉴定、审计,涉案火锅锅底销售金额共计170万余元。
经认定,本案的“口水油”属于废弃油脂,包含在“地沟油”的范畴之内,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最终牛某、王某等1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一年,并处罚金125万元至2000元;同时判决支持安徽省消费者保护协会对涉案火锅店、牛某、王某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判令各被告连带支付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12万余元。
在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看来,虽然口水油与地沟油获取方式不同,但造成的危害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废弃食用油脂。
根据我国《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废弃食用油脂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存在多种危害。
刘少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口水油的危害首先是不卫生,会残存食用者留下的唾液,不少疾病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口水油经过反复高温熬制,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氰化物,这些物质在被食用后,随着量的积累,会对人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另外,口水油如果存放不当,还可能发生水解、氧化反应,成为黄曲霉毒素生长的温床。
事实上,我国是最主要的废弃油脂生产国。废弃油脂主要来源于食用油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因此废弃油脂的资源量与食用油消费量、饮食习惯挂钩。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21年我国年食用油消费量约 4255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约20%,排全球食用油消费国第一。以废弃油脂产生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30%估算,对应2021年食用油消费预计产生废弃油脂约1200万吨。
从饮食习惯来看,中餐特殊的烹饪方式决定了餐厨垃圾中含有较多的废弃油脂,且部分油会伴随烹饪过程流入下水道成为地沟油,而海外(尤其是欧洲)饮食以色拉油、煎炸油为主,烹食方式产生的废油量小。上述原因造就了我国废弃油脂供应量在全球领先的格局。
暴利之下铤而走险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过往报道发现,火锅领域一直是口水油的重灾区。
2022年,成都高新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火锅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经鉴定,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起航巴蜀印象火锅店生产、销售添加“老油”的火锅锅底金额达137万余元。
法院判处该店负责人付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处罚金260万元,并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支付赔偿金1376.028万元。
该案也是成都史上金额最大的食品安全处罚案。
千万级赔偿金历历在目,为何仍挡不住餐饮企业铤而走险?
多位行业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口水油屡禁不止,不外乎两个原因——味道和成本。
在川渝地区,口水油还有个别称——“老油”,其特点是口感厚重、味道醇香。其做法是将火锅油料先沉淀,然后把浮油打捞出来,加入清水洗油除渣取油,再加入香料、辣椒、花椒提香提麻,精炼而得。多年来,老油也被称为川渝火锅的“精髓”。
有火锅行业人士表示,现在火锅的红油锅底用的都是“新油”,“新油”吃起来没什么香气,而从客人吃剩的红油锅底中提炼出的“老油”,可以起到一个类似酵母的作用,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不过随着近来调料产业日趋成熟,以及多年来的市场严查和教育,老油已经逐渐退出川渝市场,绝大部分火锅商户已经改用一次性油。
因此,仍在使用老油的餐饮企业,更多是出于成本考量。
众所周知,传统川渝火锅味道之所以好,是因为油料和底料用量非常足。正宗的川渝火锅底料,油脂成分主要是牛油。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好的牛油价格最少在十几元,甚至要到二十几元,一份锅底的成本动辄可能要几十甚至上百元。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商家就选择了成本较低的“老油”。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1斤火锅底料成本为15-20元,一般情况小锅要用2-3斤火锅底料,大锅用4-5斤,但大部分火锅店的锅底费仅为30-50元(含大小锅)左右,还不够成本。而使用口水油,小锅耗油0.8斤左右,大锅耗油1.2斤左右,剩下的六七成油可以循环使用,省出来的一大半成本就是商家的纯利润。一家火锅店按每天接待30桌算,使用口水油可节约成本1000多元,一个月下来可以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监管依旧任重道远
自从2011年央视首次曝光“地沟油事件”后,老油、口水油、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就被明令禁止在餐饮行业使用,但相关情况仍屡禁不止,监管难在哪儿?
一位从事市场监管工作的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是不好认定。“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如果只是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食用油很难区分。”
刘少伟表示,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目前没有特别有效鉴别地沟油的办法,即便是鉴别酸度或者过氧化值的试纸,也只能证明油品合不合格,并不能直接证明是地沟油;如果要想证明是地沟油,必须去专业鉴定机构,费用动辄都是上千元。
二是环节太多,让监管没有抓手。
这与我国废弃油脂主要通过个体商贩实现回收有关。历史上我国对废弃油脂的收运管理体系不甚规范,废弃油脂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初始进入门槛低,加之收集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工作时间特殊,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个体商贩为主的行业格局。
虽然近年来,餐厨处理企业作为新进参与者开始规范收运体系,但仍面临独立的隔油池废油及油炸食品废油无法获得、餐厨垃圾中的浮油常被个体商贩提前收取的尴尬处境。
由于监管环节和主体过于分散,导致在地沟油转运、处理过程中,时有偷运现象出现,特别是个体商贩,出入库登记制度不完善,目前还未做到原材料和生产成品完全跟踪。
在大力打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同时,为地沟油寻找“出路”也被提上日程,其中生物柴油是重要方向。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备受关注。
生物柴油的原材料可来自植物油、动物油、废弃油脂和微生物油脂。在我国,“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国家安全政策,让利用植物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基本不可行;另外,由于动物油脂杂质含量高、微生物油脂提取成本高,也均难以成为生物柴油的主流原材料。因此,废弃油脂是唯一稳定可用的原材料来源。
近年来,我国废弃油脂市场供不应求,上游价格仅在2020-2022年便翻了一番。但由于地沟油底数不清,黑色产业链泛滥,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现象——地沟油能源化利用企业“吃不饱”,普遍陷入原材料短缺的境地。根据USDA统计,2022年,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产能约414万吨,实际产量为214万吨,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处于较低水平。
有餐企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把地沟油卖给小作坊,每个月可以多挣上万元,但如果找有环保部门认证的公司回收,不仅卖不了钱,反而要交一笔处理费,“换成你,你干吗?”
地沟油整治依旧任重道远。(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