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来源:绍兴金帝银泰城
近日,网上盛传一张神秘宴席照片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热议。这张照片显示,北京四季酒店提供一场豪华宴会,十人桌享受五星服务与美食,仅一位的价格就高达30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足球之星梅西竟然会来敬酒还可以合影!究竟是真是假?且让我们携手揭开谜底!
*图片源于网 络,与本文无关
谣言成因:别有用心的炒作?
这则谣言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令人咋舌,让我们不禁去问:是谁在背后炒作?有何企图?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免轻信捏造的信息,落入谣言传播者的陷阱。或许,谣言的传播者才是大的受益者!
官方也很快进行了否认,“平安北京”在社交媒体上称:“梅西来敬酒了?这30万 能骗过,警察叔叔给你敬酒。”
背后真相:定位奢华还是拜金?
根据对北京四季酒店的调查,虽然该酒店确实是一家五星酒店,但价格与网传30万元/位还是有很大出入。此外,梅西作为世界闻名的球星,几乎没有可能出现在这种宴席上参与敬酒与合影。究竟是谁散播这样的谣言,目的又是什么呢?
社会观察:对价值观的挑战
这次谣言事件,无疑是对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一次挑战。若这则消息被证实是真的,那么这样的奢华在如今金 钱至上的社会中是否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消费观念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读者互动:跟着网红打卡的背后道理?
针对以上网传照片,让我们来谈谈您的看法:您是否喜欢这种奢华的消费方式?您认为这背后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欢迎留言讨论。
结语
无论这起谣言事件背后的真相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抵御拜金主义,发挥消费者的品质与价值力量。在此,我们呼吁所有读者:切勿盲目追逐网上的轻飘现象,要在平凡生活中坚守正确的价值观。
< class="pgc-img">>周展示被扣的延期管理费。图片/《1818黄金眼》报道截图
相信不少人都买过星巴克的星礼卡,可是很少人知道,预付卡还有“保质期”,并且超期还会被倒扣钱。
据《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的小周有张星巴克的星礼卡,前段时间想去买咖啡,结果发现里面的余额被自动扣完了,查了一下消费记录,发现这张卡每个月都会被扣2元钱的延期管理费,直到钱被扣完了为止。
而他被扣钱的依据便是星巴克预付卡的使用规定:星礼卡自激活之日或末次充值之日(如适用)起算,三年有效。过期卡内有余额,过期后第二个月根据卡内余额的1%收取管理费,最低2元,直至卡内余额为0,不影响卡内余额的使用。
这不免让人问一句,怎么还有预付卡倒扣钱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预付卡的消费模式被消费者所习惯,预付卡埋下的坑也不少。消费者面临着利息损失、限制选择范围、遭遇不平等格式条款、经营者半路关门等诸多风险。商家玩“消失”,消费者维权难的事件屡见不鲜。
小周这次就碰上了预付卡的“坑”,只不过这家“店”大。最耐人寻味的是,星巴克客服表示,卡过期之后的收费标准在官网有,而线下记者采访的星巴克店员却不确定过期后会不会收费。值得注意的是,星礼卡卡面背后的使用须知只显示三年有效期,有效期过后如何并无说明。
< class="pgc-img">>星巴克对于星礼卡有效期的规定。图片/《1818黄金眼》报道截图
能直接接触到消费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卡面过期后收不收费的问题回答都含糊不清,更遑论购卡的消费者。
不仅店员回答含糊不清,“延期扣费条款”在购买时的App界面中也隐藏颇深。报道显示,在星巴克预付卡购卡页面的最下方有使用须知,点进使用须知后,再“购买须知”一栏中点进《星巴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章程》的链接,直至第四条才显示有关预付卡三年有效期和延期管理费的说明。
要知道,预付卡消费是指消费者先付费后享受服务,是商家以信用为担保的一种变相融资行为。商家把条款隐藏如此之深,这些行为有理由让人怀疑企业是否有试图侵占持卡人财产权的动机,更何况,预付卡经营者本身已长期无息占有持卡人的资金,再予以扣“延期管理费”,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国家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早已有监管。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浙江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卡面期限过了,经营者不能以延长为由收取额外费用。
< class="pgc-img">>星巴克App中星礼卡的界面展示。图片/《1818黄金眼》报道截图
2019年3月,许先生因购买8张代金券,共计624元,逾期未使用,被作废,投诉至佛山市消委会。佛山市消委会2019年第1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预付费消费者:预付式消费,包括线上购买的优惠券,线下购买的消费卡,都属于私有财产,不能因过期而“没收”。
2020年4月14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预付卡发卡行业和企业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辖区内发卡企业经营动态。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此外,星巴克这样的收费方式,涉嫌“霸王条款”,如果事先没有明确告知,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选择权。
这个事件也给其他商家一个提醒:商家在推出代金券、预付卡等促销行为时,一定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有关的优惠金额可以限定使用期限,但应以明确的方式让消费者知情;本金部分不得随便限定使用期限,否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如果本金部分要设定使用期限,一定要充分明确地告知消费者,并取得消费者的书面同意。
这笔扣费,钱小事大。企业不能只企图蒙混过关,不能只寄托在“侥幸不被发现”上。抱有如此想法的企业,对品牌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新京报评论员 | 丁慧
编辑 | 刘昀昀
实习生 | 黎志栋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