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刘闪
实习生 张鑫锐 张余杰
当前,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商户为什么不能拒收现金?消费者遇到拒收现金行为怎么办?相关企业和个人会受到哪些处罚?针对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极目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人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
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拨打“12363”维权
极目新闻: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什么仍要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人行湖北省分行:虽然电子支付得到广泛应用,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现金的需求依然较旺盛。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1.02万亿元,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0.5%。现金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保证现金顺畅使用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二是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满足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等群体对现金的需求,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三是保障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和谐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电子支付并存的多元化支付体系,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具备优势。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的发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谐发展。
极目新闻:部分商户只接受微信、支付宝支付,以种种理由拒收人民币现金,认为接受什么形式付款属于商户经营自由,这种观点是否合理合法?
人行湖北省分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故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不得以非法定理由拒绝使用现金,不得以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
市民选择现金支付(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摄)
极目新闻:在日常消费时如果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怎么办?
人行湖北省分行: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反映,或拨打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12363”,依法维权。
停车场、学校、零售、餐饮等投诉集中
极目新闻:前期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接到过拒收现金的投诉集中在哪些行业,相关企业和个人受到了哪些惩罚?
人行湖北省分行:湖北省拒收现金线索投诉主要集中在停车场、学校、零售、餐饮等行业。2020年至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对12起拒收现金案件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合计6.78万元,处罚对象涵盖保险、旅游、零售、餐饮、物业、教育等多个行业,对违法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极目新闻:目前不少停车场无人值守,只能通过电子支付,这种情况属于拒收现金行为吗?
人行湖北省分行:这种情况不属于拒收现金行为。采用无人值守形式的停车场,应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标示“无人值守”等字样,并说明支付方式、操作流程及服务联系电话。并且,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在特殊情况下的现金支付需求,如手机电量不足、网络故障等。
极目新闻:在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行动中,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着力点?
人行湖北省分行:2023年10月以来,按照总行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立足地方特色,开展全面摸排。完善商业银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拒收现金全面摸排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辖内全面排查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制作摸排台账,聚焦民生、涉外场所等重点场景,对加油站、停车场、校园、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拒收现金行为高发的对象进行重点摸排,截至目前,已对3万余家商户进行了摸排。
二是多方参与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联合各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深入民心的知识宣传活动,借助公共交通、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等渠道,以现场集中宣传、商户上门宣传、专题宣传、线上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强化公众现金法偿观念,提升经营主体守法意识。
三是提升现金服务便利化水平。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2万余份,维持合理的现金柜台及自助现金机具规模,充分满足客户现金存取需求,为用现需求较大、现金交易较多的商户、出租车群体、居民群体提供“零钱包”兑换服务,并以兑换活动为契机,聚焦重点人群开展人民币知识宣传活动,打通现金服务最后一公里。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将进一步深化全面摸排、依法处罚、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强化现金服务基础保障作用,在多领域、多场景继续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
极目新闻:湖北现金使用主要集中在哪些人群?对于老年人等不便人群,湖北在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
人行湖北省分行:据调查,湖北省社会公众持有现金主要用于人情往来、日常消费和应急储备等。目前,现金使用以农村居民和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县域老年人对现金依赖较强。此外,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小微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使用现金也比较多。
为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充分了解老年客户办理现金业务的问题和诉求,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预判和准备,提高现金服务前瞻性。二是完善适老化服务举措,针对集中存取等情形,组织做好业务咨询解释、分类引导办理等工作,提高现金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针对老年群体实际用现困难,营业网点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部分商业银行开通自助设备存折存取现功能,设置爱心座椅、放大镜和急救药箱,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专属向导”“一对一上门”等特色现金服务,提高现金服务的温度。
极目新闻: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指导湖北辖内的商业银行做了哪些工作来提升现金服务?
人行湖北省分行:一是强化制度引领规范服务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个人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加强现金服务保障,确保现金服务柜台、自助机具等服务渠道畅通,积极支持水电煤气等日常生活缴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以现金方式实行代扣代缴。
二是依托网格化管理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延展服务半径。建立完善现金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现金服务网格责任区建设,形成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一级网格责任区-二级网格责任区-责任网点-网格员”的分层管理体系。目前全省共建立以街道、乡镇为主体的一级网格责任区1200多个,以社区、行政村为主体的二级网格责任区27000多个,实现了全省城乡所有区域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现金服务精细化水平。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残损和小面额人民币兑换服务,提升服务便利性。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网点开通残损和小面额人民币优先兑换窗口,开展“零钱包”兑换服务,以多种形式向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主动提供零钞兑换、残币回收等现金服务,有效解决商户找零难题。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然传出消息
“老半斋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有网友惊讶与可惜
毕竟老半斋的刀鱼汁面很出名
每年的春天
上海的阿姨爷叔会为了这碗面排长队
怎么就突然被除名了?
老半斋的刀鱼汁面,从解放前延续至今超过百年,至今没有人能说出是在哪一年、由哪一位师傅开始制作的。为了这份汤汁,除了刀鱼松,还有老母鸡、蹄髈、猪筒骨、猪爪等食材,熬制需要五六小时炒鱼松,四五小时吊汤,共10个小时。
也有网友觉得是意料之中
他们留言质疑:
哪里还有原来的味道?
11月13日,当记者前往老半斋,看到午市时段,仍有不少市民在店内用餐,虽然不如“刀鱼季”大排长龙,但也能称得上座无虚席,午市过后,仍有不少市民在熟食档口购买经典美食。
老半斋单位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老半斋经营情况不错,营业额每年有所增长,而中华老字号的申请今年仍和往年一样照常进行,几天前在新闻中得知自家被移出名录的消息,感到有点委屈。
为何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单位负责人感到委屈
为什么百年老字号老半斋会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我们想,理由就是没有提交老半斋的经营数据,这才导致今年的‘中华老字号’没有申请通过。”李先生说。
原来,作为创立于1905年的老字号,“老半斋”是一直以来延续的名号,不过在2004年,老半斋被纳入为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单位,成立了上海国权餐饮有限公司,隶属于杏花楼(集团)有限公司,并承诺老半斋的员工不变换,原有员工仍享受原有待遇,直至退休。
“2006年,当时老半斋的运营管理公司已经是上海国权餐饮有限公司,当时由于我们出具了相关的情况说明,也成功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称号。”
“在那以后,我们就一直按照这样的申请方式进行中华老字号的申请——经营报表提交的是国权餐饮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没有提供老半斋经营财务报表。”
11月13日,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这些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的品牌,各有各的原因。比如,老半斋品牌虽然属于上海杏花楼(集团)有限公司,但是为了安置国企员工等原因,早已承包给了上海国权餐饮有限公司经营,按照中华老字号的复核要求,企业要上报近年来经营数据。老半斋的报表,经营数据为“0”,报表极不规范。
而记者在国家商务部网站看到,对于“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并收回中华老字号标识使用权及牌匾的情况”有着明确的界定:
企业破产清算、解散、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或三年以上不开展经营活动的;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及使用权的;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重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或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老字号示范称号的;被暂停中华老字号标识及牌匾使用权,到期后仍未有效整改的;其他不符合中华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基本条件的。
结合相关规定及李先生的叙述,可以推断老半斋之所以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是出于第一条“企业破产清算、解散、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或三年以上不开展经营活动的”的规定。
李先生说,十几年来,老半斋一直延续了“中华老字号”的名称, 这十几年间,经营报表经营数据一直延续同样的申请方式,“今年4月份,我们也和往年一样提交了中华老字号的申请,并上交了相关说明。”
在老半斋经理办公室,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正准备提交的情况说明,讲述了老半斋、国权餐饮有限公司、杏花楼集团的关系,以及国权餐饮有限公司对于延续老半斋经营品类、员工待遇等的说明。
“老半斋经营可观,今年营业额上升”
事实上,近两年老半斋的经营情况算是令人惊喜的。
“这些年,我们从来没有亏损过,虽然我们的菜品价位亲民,但受到上海市民,尤其是很多附近老居民的喜欢,因此来用餐的人数众多。预计我们今年的营业额也会有所上升。”在老半斋,相关负责人忻先生向记者预测。
近期老半斋人气依旧颇高
“今年刀鱼季,我们的刀鱼馄饨大受欢迎,我们在外卖档口售卖刀鱼馄饨的自制馅心,一天能卖到600-700斤,今年的售价是128元一斤。你可以想想我们的营收其实挺可观。”
在刀鱼季,新闻晨报记者曾在现场看到,10点左右,老半斋大堂经理朱翠华一分钟内要处理十几张刀鱼汁面的单子,有时候,她自己也要端着刚刚出锅的刀鱼汁面给着急等待的顾客送去。中午11点,店内已经座无虚席,12点,进店的食客仍然络绎不绝。甚至还有推着轮椅来老半斋的老奶奶,自己推着轮椅走入店中。
“这次我们申请中华老字号没通过,主要是中间出现了小插曲,不过我们没有放弃希望,还会重新提交申请的。”朱翠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仍在努力争取,希望能重新评上“中华老字号”的称号,“作为百年老店,我们也很珍惜“中华老字号”的荣誉。”
如果申请不通过怎么办?
面对记者的这一疑问,李先生和忻先生称,在经营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供应上海人熟悉的老味道,“我们一直是坚持淮扬菜系,清蒸刀鱼、刀鱼汁面、肴肉、菜饭……”李先生称,老半斋的门面菜单牌上,经典的淮扬菜一直供应,也颇受市民欢迎。
资料图
“不过,我们门头上‘中华老字号’的字样可能要有所改变,虽然如此,我们是百年老字号的事实也不会被改变的。”
有市民闻讯赶来,“好像没太多变化”
“我们最近听到了很多老顾客的来电,问你们是真的倒闭了吗?你们还开着吗?”李先生说,住得远的老顾客,不少人都打电话来关心,得知老半斋还继续开着,就放心地挂了电话。
而住得近的老顾客往往会自己直接赶来看看。记者在老半斋门前,就偶遇了不少来再尝老味道的市民。
郑先生听说老半斋被移出了“中华老字号”名录,特地趁休息日前来看看,看到老半斋仍然正常经营,中午在吃了菜饭,过了午市又买了熟食,准备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
“不过我确实有点疑惑,为什么我明明在老半斋消费,支付宝的付款方式上,显示收款方是‘国权餐饮有限公司’,是因为换了管理方不啦?”对于老半斋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郑先生也关心地想要搞清楚背后的原因。
当听到记者转述老半斋负责人的解释之后,郑先生也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以后还是能放心地来吃这些老味道的。不过,讲实话老半斋的管理和服务是有待提高的,今天我用兑换券来买熟食,很久了,都没有处理好。”
史女士以前家住老半斋附近,今天特地来熟食档口买了熟食,“我已经好几年没来老半斋吃饭了,今天特意来看看,买了点熟食带回去,他们家一直是老味道,家人都喜欢吃的。”
坚持传统之外也有创新,
老半斋的刀鱼馄饨灵感来源于博物馆
通过查阅资料,记者了解到,老半斋创立于1905年,最初原名“半斋总会”,后改为“半斋菜馆”,因对门又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据说是其老员工跳槽之后所开),于是又改名为“老半斋酒楼”,以经营淮扬菜为特色,其中包括清蒸刀鱼。
这些年,沪上不少老字号美食都纷纷进行了创新,成为了“新网红”,每当出现时令美食、或是过年过节,老字号餐饮门外总是大排长龙。
老半斋也不例外,外卖窗口也是福州路上的老网红。每当刀鱼季和过年前,总会有不少老上海人在这里排队购买外带美食。
除了最为经典的刀鱼汁面,刀鱼馄饨成为近年来老半斋的“新网红”。
“我们会围绕传统特色进行创新,2019年的时候,我们在想刀鱼能开发出什么新的菜品?通过去淮扬菜博物馆采风,我们发现刀鱼馄饨,想到以往刀鱼汁面,大家只能喝汤,做成刀鱼馄饨,大家就能吃到鱼肉,于是,2019年我们推出了刀鱼馄饨,可以说是大受欢迎。”
李先生说,刀鱼馄饨可以说是这些年比较成功的创新菜品,由于太受欢迎,在推出刀鱼馄饨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老半斋还开启了在外卖档口售卖刀鱼馄饨的做法,买一斤馅送一斤皮子,同样是大受欢迎。
新闻多一点
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汇总表 (不通过)
以下为被移出的17个上海品牌
↓↓↓
本文综合自:周到上海、澎湃新闻等
来源: 解放日报
月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正式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382个品牌榜上有名。与2023年12月21日公示的拟认定名单相比,老人头尚品、莲花峰、笨磨坊、芙蓉、沙井和张恒春6个品牌未出现在本次正式认定的名单。截至目前,全国老字号数量累计达到1455个。近期,“国潮”老字号持续受到热捧,诸多品牌也应季推出各项产品,鏖战春节消费旺季。
1455个中华老字号都有哪些特点?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发现:
- 超六成中华老字号与“吃”相关,食品加工、餐饮酒店、酒业、调味酿造、茶业占了大头。
- 上海的中华老字号数量蝉联榜首,全国超过4成的加工制造类老字号位于上海;食品加工类老字号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了“和平饭店”等老字号品牌,另一家“杏花楼”福州路总店大年夜全场全天都已被订满,春节期间的订餐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
- 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餐饮酒店类老字号,餐饮食宿类老字号占比超过3成,其中百年企业居多。
- 江浙地区拥有数量最多的工艺美术类老字号。历史上江浙地区就以手工艺术和文化创造著称,如今也拥有超过3成的工艺美术类老字号。
- 粤浙医药老字号较多,仅广州医药集团麾下就有12个老字号。
- 老字号资本化运作日趋频繁,这些中华老字号背后有着数百个商业集团,其中有11个集团拥有10家以上中华老字号。新世界集团、首旅集团、豫园股份等分别手握22个、19个、18个老字号品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老字号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百姓日常生活,也是国货“潮品”的重要组成。2024年全国“老字号嘉年华”已启动,商务部将全年持续推进“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把国货“潮品”送进千家万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