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传世真迹,它开启了中国山水画古典写实主义的高峰时期。时隔千年,一位台北故宫的文物工作者在此幅画右下角的树叶丛中发现了“范宽”款识,更加确定了《溪山行旅图》的真迹无疑。而这位文物工作者便是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1913-1999)。
今年,《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与《中国美术史》合为一套,并得以在中信出版集团再次出版。这一套的两册书凝结了李霖灿先生毕生的心血,正所谓“四十年台北故宫研究,二十年台湾大学授课”,是其人生轨迹的艺学坚守与文化之旅的学术成果。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中国美术史》(一套2册)
李霖灿(1913—1999)及其夫人
李霖灿,1913年生于河南辉县,1941年进入中央博物院,从事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的研究工作,直至1984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上退休。李霖灿是吴冠中的同窗好友,也是蒋勋的老师。李霖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四十余年,同时在台湾大学等校任教,教授“中国美术史”等课程二十余年,有《中国美术史》《中国名画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等著作出版,也为台湾著名杂志《雄狮美术》等撰写艺术欣赏专栏。
李霖灿(左三)与吴冠中(左二),二人为国立杭州艺专同窗好友
1959年为《中国绘画》出版,在北沟库房建筑前合影。左起王季迁、張德恒、李霖灿、梁廷炜、庄严、谭旦冏、Henry Beville、高居翰
《中国美术史》原名为《中国美术史稿》,为李霖灿先生在台湾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课程时的讲义,后在《雄狮美术》发行人李贤文先生的邀约下,分段整理,分篇连载于《雄狮美术月刊》。1987年,又在李贤文的推动下,李霖灿终于将那些讲义集结成册。
据朱惠良在序文中介绍,全书分为29个单元,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其就画论画之特色,自美术史家滕固先生一脉相承。书中擅用比较法深化读者之理解,如将顾恺之画维摩居士病中斜倚隐几之从容舒适坐姿与罗丹思想者雕像低头以手撑颔之紧张坐姿比较,点出东西文化耐人寻味之处。介绍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图》:“荆轲怒发冲冠,秦王绕柱而逃,樊於期首级在匣,秦舞阳觳觫不胜。”静态的历史故事经过李霖灿先生细腻的描述,画中人物场景气氛就像动态电影一般,让人有身历其境的临场感。
《中国美术史》书影
“全书除了引人入胜的内容外,诠释中国艺术之简练精准语汇更是俯拾皆是,如‘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中国书法是最纯粹又最自由的艺术形式’、‘孙过庭书谱是双料瑰宝’‘云冈雕像犷野硕大端庄肃穆的表情,这可能是北魏鲜卑族的精神和印度文化结合的综合效果’与‘范宽得山之真貌、真情和真骨,人亦磊落不羁如山如川’等。”朱惠良写道。
据李霖灿的学生陈葆真在《李霖灿读画四十年》的序言中介绍说,这本书收录了李霖灿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 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绘画、佛教美术和工艺名品,以及云南纳西族的生死观。其中有关中国书画、佛教美术和工艺名品等二十一篇文章,都是他多年来在台北各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上课时的教材。而唯一介绍纳西族生死观的一篇文章则别开生面,引人深思。由于李先生年轻时曾到云南研究纳西族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文化, 因而深深地爱上了当地的人文与景观。也因为如此,他在下笔介绍纳西人的故事与思想时态度特别亲切,描述十分细腻而效果也意想不到地动人。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书影
这二十二篇文章篇篇精彩,不论何种主题,他都从容不迫地以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描绘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他也正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随时向读者揭示他的生活与处世态度。在其中他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去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当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美。正如他在书末篇的结尾中所说的:“行文至此,人书俱老,可以得一全悟——人间到处有奇景,触景可以生情,传达文心有妙笔,妙笔可以生花,只需脱略世俗洗涤铅华,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点黑铁成黄金,一片佳景当前,请即珍赏人生!”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文摘(选自李霖灿《李霖灿读画四十年》)
顾恺之和维摩诘像
图1 大乘经典中《维摩诘经》之扉页图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1961年我扈从国宝在美国做巡回展览,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的收藏中见到维摩诘图像(图1)古锦斑斓,神采照人。我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中国佛经扉页图画中的瑰宝。何时流落在红尘十丈的纽约市中?真当立刻加以探讨研究。
一研究之下,更使我惊讶不已,原来这是一卷大乘经典中《维摩诘经》的扉画,下面紫绢底泥金书记录了《维摩诘经》的大部分,由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起,至入不二法门第九,所以在前面画了维摩诘像一躯以做缘起,并在图的左上方书写了“南无维摩诘会”字样。更使我惊奇的是在经典之最后有九行题跋,上面说明这经卷是在1119年1月13日由云南大理国的宰相高泰明致赠给宋朝使臣钟震、黄渐的一份珍贵礼物,时间是北宋徽宗重和元年戊戌。
图2 清 上官周《晚笑堂画传》顾虎头画像
但是我们最注意的还是维摩诘居士的画像本身,因为我们一看就明白了,这分明还是由晋代顾恺之传下来的一脉之流。故事来源是这样,在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上有顾虎头的画像(图2),上面有文字记载如下:
金陵初置瓦官寺,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士大夫无过十万者。恺之刹注一百万。后寺成,僧请勾疏,恺之曰:宜置一壁。遂闭户画维摩一躯。毕,将点眸子,谓寺僧曰:第一日开见者,责施十万。第二日可五(百)万。任施。乃开户, 光明照寺, 施者填咽, 俄而果百万。
图3 东魏 《佛碑相:文殊问疾》 石刻浮雕,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里说明了这位大画家的精妙通神,也说明他画的是维摩一躯。那也就是说他只画了维摩居士一个人的像,并没有画文殊师利问疾。这要到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在一座美丽的石碑浮雕上才呈现(图3),这石碑亦藏在大都会博物馆中。
所以宋徽宗时代的大理国维摩诘会图上仍是居士一人;而且,很显然这和在敦煌的盛唐维摩诘像十分相像(图4)。更重要的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上说:
顾生首创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陆与张皆效之,终不及矣。
这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不是正和我们所列举的维摩诘像若合符节吗?
图4 《维摩诘像》 甘肃敦煌莫高窟103窟壁画
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想到顾恺之画的是壁画。寺庙的墙壁只怕支持不了这么久,尤其是唐代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武宗毁天下佛寺,使我们想到这瓦官寺的杰作必难幸免。结果呢?吉画自有天相,《历代名画记》卷三上说:
会昌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两京各留三两所,故名画在寺壁者唯存一二……先是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甘露寺。唯甘露不毁,取管内诸寺画壁置于室内。顾画维摩诘,初置甘露寺中,后为卢尚书简辞所取,宝于家而匣之。大中七年(按:公元853年),今上因访宰臣此画,遂诏寿州刺史卢简辞以进,赐之金帛,以画示百僚,后收入内。
顾氏这幅杰作,因此机缘,终能逃过大难,可云宝物通灵,有神灵呵护,令人额手称庆!
而且这幅壁画的拓本不少,在《苏魏公集》上说:
至唐寺废,杜紫微牧之为池州刺史,过金陵,叹其将圮,募工拓写十余本以遗好事者,其一乃汝阴太守某人也。不敢携去,至今置在州廨。丞相晏临淄公镇颖日,尝语从事镵石以记其始末。嘉祐壬寅(按:公元1062 年)余领郡事,暇日数取以观之。案长康晋人,故其所画服饰器用,皆当时所尚,其意态位置,固非画之比也。或云杜本已为后人窃取,今所存者,盖再经誊拓矣。然而气象超远,仿佛如见当时之人物,已可爱也。况牧之所传乎?况长康之真迹乎?想象不足,因令工人即其本移写藏之家楮,又题于像旁。丹阳苏子容记。
从以上这些线索中,我们可以摸索到原来现今传世的维摩居士像,竟然还是自东晋之时,由我们的大画家顾恺之创造出来的姿态形象,一脉相传,使知道其中来龙去脉的人肃然起敬。
图5 宋 《维摩诘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6 南宋 张胜温 大理国梵像卷上《文殊师利问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之,现在传世的维摩诘像,不管它是敦煌的维摩诘像,不管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维摩诘图》(图5),或是南宋时张胜温画的大理国梵像卷上的《文殊师利问疾图》(图6),也不管它是日本东福寺所藏的维摩,或所谓的李公麟《维摩天女像》(图7)……我们综合摄取,却发现它们都是由顾恺之的一个原稿模样发展而来,虽可以强分之“面向左”或“面向右”两派,如今我们知道这和照相底板用正用反的一样,传模移写,源头活水仍是自不世出的大画家顾虎头潺湲流下,一笔染神,万劫不变,真令我们欣喜钦服无量。
推测顾恺之在他应瓦官寺僧众之请,刹注百万布施之时,他一定早已想到这一个人间最“舒服”卧病姿势,成竹在胸,所以寺僧们一请勾疏,他不慌不忙地就把人间最美丽的一个姿态创造了出来,因为艺术家只眼别具,观察人间百态已经烂熟,所以一旦写出,岂仅光照一寺,简直宾服千古。
图7(左)北宋 李公麟(传) 《维摩天女像》日本东福寺藏,图8(右)达·芬奇的自画像
试想想,他直把“矍铄哉斯翁也”的“老”人精神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释家把“死”叫作涅槃,所以“睡”佛叫作涅槃相,真睡得安稳;记得一个睡佛之旁,有文人写赠一联曰:“我亦痴人说梦话,君真瞌睡遇枕头”,可知禅梦香甜之情。
罗丹的沉思者雕像名传宇内,因为人类思想的时候最常用这一副模样,不是吗?试和我国北魏半跏趺坐的思维像来相比,由这里推衍开去,便可以洞悉艺术堂奥和人生真谛,试想想我们古画上所见的“抱膝长吟”,诸葛武侯在隆中就是这个样子吗?张大风氏已曾试画过了。
仰天长啸呢?抱头痛哭呢?曲跃三百呢?在京剧上不是都有良好的韵律舞蹈表现吗?如此推展开去,艺术家真伟大,他“冷”眼旁观,看透了人生百态,却“热”心地表现于画面之上,使我们了悟到宇宙六合如此美丽,喜怒生情,点黑铁成黄金,“迁想妙得”,化腐朽为神奇!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艺术理论的精华,也自是他人生的奥华,人家捐十万元给宗教团体,因为宗教是一种崇高的情操,我为什么不可捐一百万呢?虽然我是人世间的穷措大,但是我是一位艺术家,艺术无价,我何妨出奇兵以制胜?这是顾虎头的权巧方便迁想妙得了,明白乎此,才知顾恺之,才知道艺术,才知道人生。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中国美术史》(一套2册)
顾恺之是不世出的天才,他的才华“如百斛源泉,不择地而出”(东坡语),治艺术如此,处人生亦如此,试想想他被军阀桓玄偷去了一橱佳画,却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如人之登仙”,怪不得人家说顾虎头有三绝:画绝、才绝,还有痴绝。
这是知道顾恺之的为人吗?试请诸葛武侯来评论一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必得罪于军阀。诸葛亮才是顾长康的知音,生于太平老于太平的人哪得知?
就是一件件一桩桩的日常小事,在这位艺术家的身上每每有深意哲思。《晋书》上说:“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好一个渐入佳境,人生境界如至此,已是智珠在握,还有什么话说?
北宋的理学家程明道先生也说过一句有趣的话:“不哭底孩儿谁抱不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和画维摩诘一躯的顾恺之的“迁想妙得”有相通处,哭的孩儿亦是艺术家欣赏的对象,亦是修道人的进道之凭借,对吗?一旦想“透”了,上下千古、纵横六合便都悠然有会于心,还有什么话说?彼此彼此,都是董其昌所谓的“透网之鳞”了!
源:钱江晚报
杭州市中心豪宅武林壹号中的一套700平方米罕见跃层,自从进入司法拍卖流程以来就备受关注。
2019年12月18日首拍流拍。(3万人围观却无人出手!武林壹号6800万豪宅首拍流拍,都在等二拍打折?)
今天二拍,终于成功卖出。
豪宅内景曝光:客厅6米挑高,房内就能看西湖
成交总价5663.2万元,成交单价78737.8元/㎡,该房产评估价8595万,首拍是6876.4万元起拍。
所以说,经历了一拍二拍,这个价格好比打了个66折,降价不止一点点啊。
二拍一共3人报名,7轮竞拍
去年12月17日,该房产第一次拍卖。评估价8595万,6876.4万元起拍,要参拍保证金需要1000万元。
当时,虽然围观人数超3万人,也有1人报名,但最终无人竞价,惨遭流拍。这是武林壹号在法拍市场首次败绩。
昨天,这套武林壹号第四贵房源迎来了第二次拍卖。根据法律规定,二拍起拍价降价幅度不得超前次起拍价20%,具体需合议庭合议决定。也就是说最多打八折,6800多万的房产一个折扣就是1000多万元。
最后二次挂牌起拍价为5501.2万,降价超1300万,相当于在一拍起拍价的基础上打了8折,是评估价的65折,折合成单价约为76485.2元/㎡。
1300万,足以在奥体再买一套房子了。
拍卖从昨天上午10点开始。昨天一直无人报名。一直到今天早上9点多,才有竞拍者出现。
9:58分,依然没有人出价。
没想到,9:59,“潜水”的富豪开始出手。
三人角逐,7次举牌,5501.2万元起拍的房产最终定格在5663.2万元上。对于半个亿的价格来说,这100万的波动实在不算什么。
这套武林壹号是小区第四贵
武林壹号公寓2幢1单元2901室,建筑面积约719.25㎡,2014年备案价格为6764.55万元,为武林壹号D区内的顶楼跃层住宅用房,当时是整个小区第四贵房源。
建成年份为2015年,它所在这一栋总层数为30层,该房为29层跃30层。房屋建筑面积为719.25平方米,其中套内面积596.83平方米、分摊面积122.42平方米。
房屋所在楼层为三梯(电梯,其中一梯为保姆电梯)一户,南北朝向,东边套。
29层户型为4房2厅4卫1厨1阳台,其中两房朝南(一房为套房,含两房一卫一衣帽间,另一房带卫生间)、两房朝北(其中一房带卫生间),客厅、餐厅朝东,厨房朝东,阳台朝南,公卫居中。
30层户型为4房1厅3卫,其中一房朝南(为主卧套房,含三房一卫及三间衣帽间)、两房朝北(均带有衣帽间及卫生间)、一房、客厅居中。
这套武林壹号房产进入司法拍卖情况比较简单。
一对经商的中年夫妻当年非常喜欢武林壹号这套跃层,向广发银行按揭贷款3900多万元。后来生意不大顺利,按揭费用还不上了。在法院审理阶段,房东和银行达成调解协议,以抵押房产拍卖变卖所得款项来优先受偿。所以,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也比较顺利,房东也很配合,而且因为房子没有入住过,所以也不需要腾退。
难得的是这套豪宅房东没有入住过,保持了原本收房时的精装修状态。
至2019年10月31日,房源欠缴物业服务费共计163989元,欠缴费用需要由买受人承担。
还有一个数据, 目前5679.6万元的成交价(含拖欠的物业费),比当时售价还少了1085万元左右。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过“百年蒸福高”金字招牌,诸葛隽作为百年蒸福高第四代传承人,肩负起龙游发糕传承使命,深感责任重大。
< class="pgc-img">>600 多年来,发糕在龙游人心中代表着喜庆与吉祥,因风味独特,制作精美,又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吉利,因而成为节日礼品。龙游一跃,百糕蒸福。1916年,“蒸福高”的创办得以将发糕的制作工艺心手相传,已经过100多年的世代相传。厨跃丰味坚持手工、红糖制作发糕,旨在传承龙游百年工艺,传递龙游幸福滋味。
< class="pgc-img">>诸葛隽,“百年蒸福高”第四代传承人、中国烹饪协会高级技师、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评定中心浙江区副站长、衢州市行业协会副会长、杭州厨跃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龙游厨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元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江苏烹饪大师、2017年度中国国际美食青年技艺精英人才等荣誉称号。作为一个集多项行业荣誉和企业负责人于一身的发糕传承人,诸葛隽一直不忘初心,传承发扬、坚持传统工艺和质量品质,做良心、放心食品,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 class="pgc-img">>品牌传承要以品质优先
诸葛隽一直强调,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只有品质好味道佳,才会积累更多的客户。做什么口味的发糕,就要用相应的原材料,货真价实,真材实料才对得起自己的老字号招牌,对得起信任自己的客户,才不至于让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坏在自己的手里。
诸葛隽作为老字号“蒸发高”第四代承人,一方面时刻牢记家风、德言,以诚信为魂、质量为本;另一方面,对传承的糖糕研究颇深,不断学习“蒸福高”红糖糕传统祖传制作技艺,并不断改良和攻克发糕难储存、易变质等技术难题,为龙游发糕的产业发展做了有益尝试。
作为浙江省龙游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游发糕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其最大的特色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米酒发酵而成,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目前诸葛隽拥有二家以上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食品公司。公司主要以龙游红糖发糕、蒸福糕为市场主打产品,在此基础上先后研发上市彩虹发糕、水塔糕、大方糕、鸳鸯糕等多样化产品。旗下品牌“厨跃丰味”“蒸福高”龙游红糖发糕更是坚持健康的原则致力于红糖发糕的生产,在产品研发上申请“发糕产品的排气注浆机”等 8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公司始终秉承“用心服务、客户至上、质优价廉、服务体贴”的企业宗旨,致力于引领行业标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在现代化理念的指导下,公司会不断创新,以领先的服务理念服务消费者,严格管理制度,优选供应商,继承和发扬龙游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提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了社会效益。常年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人,并辐射带动农产品基地1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150多户,为社会直接增收 500万余元,为社会间接增加劳动力岗位600余个,带动龙游本地发展红糖发糕小企业20余家,为社会增加收入3000万余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龙游县农产品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class="pgc-img">>对食品要有敬畏之心
“在所有要素面前,健康是第一位的。”
在诸葛隽看来,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才是一切要素的最基本前提。他常常提醒自己的员工,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做食品。
为追求更好的产品品质,诸葛隽拟建立一个出口级高标准工厂,进行统一化生产、统一化管理。产品质量层层把控,始终追求合理的配比达到理想的效果。
用料不在复杂,程序不在繁复,用传统的工艺,做科学的配方。诸葛隽始终坚持“简单、健康”的初心,始终怀揣着一颗“纯粹”之心。
“百年蒸福高”有一条言传了一百多年的组训:宁可送人一盒糕,不可污人半颗馍。无论何时,都要诚信经营,永远不准怀有占便宜的心态。诸葛隽从小耳濡目染,将诚信深深地刻入了自己的骨子里。
活下来才能传承
为更好的传承龙游发糕,2013年诸葛隽创立了龙游厨跃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以龙游发糕为主导产业,致力于将龙游发糕走出龙游,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2017年6月,诸葛隽携龙游厨跃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带着龙游发糕漂洋过海飞到美国参加由美国餐饮协会、美国农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美国食品博览会。龙游发糕走进了联合国纽约总部,走进了美国白宫。
< class="pgc-img">>在诸葛隽看来,中国传统美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诸葛隽从来不排斥新的事物,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传统口味上进行现代化的改良,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常说,活下来才能传承,传承不能止步。
受现代年轻人的启发,诸葛隽不断开发龙游发糕新口味,在原有的龙游发糕、四喜糕、鸳鸯发糕等主要产品基础上,开发出泰国香米糕、玉米杂粮糕、原味南瓜糕等新品种,更受当代年轻人的青睐。
但不管怎样创新,都不能忘记食物原本的老味道,保持初心,方得始终。把企业当做一种传承,为产品注入一种灵魂,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