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粽 肖乐
汤瑞仁,1930年3月出生,地地道道的韶山农家妇女,毛家饭店创始人。
辛勤创业,逆境重铸辉煌
汤瑞仁解放前逃荒要饭,受尽苦难。解放后,她参加组织了韶山第一个妇女互助组,后又率先进入初级社。1984年她以1.7元本钱卖绿豆稀饭,到1987年3月8日正式创办了毛家饭店,三十年来,毛家饭店越办越红火,已在全国开设连锁分店三百多家,上交国家税费2亿元,共计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三万余人,带动了1万多种养专业户脱贫致富,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连锁百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等殊荣。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汤瑞仁带领公司走好“发展壮大”和“精准扶贫”两条路,走得红红火火、敞敞亮亮,实现了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传递温暖,心系贫困学生
汤瑞仁经常对人说:“我们的钱是人民币,人民币是人民积攒起来的,我们要把它存在人民心中,写在红旗上,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所以,她所创办的企业30年来如一日,把钱用在最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累计支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达4500余人。其中,还负担了一半学子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费用,直到他们成人自立为止。其中全额资助的湘西贫困学生杜东兴早已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博士,现已成为祖国航天事业的顶级科学家;收养的孤儿高一雅、许家华都已国外学成归来,成为国家科研战线的佼佼者。同时,汤瑞仁她还筹集资金设立了教育基金,鼎力支持韶山的教育事业。当看到韶山学校出入道路坎坷不平时,她不但自己捐资10多万元,而且还积极组织大家筹集了部分资金,一起投入修好了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今的3年多来,共资助韶山永义、大坪、如意、银田、清溪、韶北等乡镇和长沙、湘潭、双峰、宁乡等地的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达110多人,金额达21万余元。同时,还为韶山学校小学部、韶山大坪学校、永义学校、镇泰学校、龙普小学建校或教师节捐款达15万元,为镇泰幼儿园2014年六一儿童节捐赠校服685套。2016年9月,还为韶山学校小学部送去教师节节日礼金2000元。在汤瑞仁的影响和带领下,韶山社会各界支教助学蔚然成风,汤瑞仁为支教、助学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乐善好施,帮扶困难群体
上世纪90年代,汤瑞仁就出资建立了残疾人基金和老年人基金,从此她从未间断地每年坚持给韶山的残疾人、老年人捐款捐物,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汤瑞仁八十大寿时,她违背了“哪怕一百岁也不做寿”的誓言,由公司出资摆酒请客,将客人的祝寿礼金全部作为残疾人基金的第一笔款项,以后每年再筹资予以补充。每逢电视上看到哪里发生了灾难,她总是第一时间率领公司团队进行捐赠,无私帮扶受灾有困难的特殊群体。2008年冰灾期间,资助受灾群众近十万元,5.12汶川地震她更是痛在心头,在自己背负银行数百万债务的情况之下,又毅然贷款向灾区人民捐款二百余万元。期间许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而摔伤,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她拿出数万元定制了一批拐杖捐赠。这批拐杖分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功能,70岁左右老人使用的,在扶手前增加了照明功能;80岁左右老人使用的既有照明功能,还有警报呼救功能。这些拐杖迅速送到了老人们手中,为他们排了忧解了难。之后,汤瑞仁与有关人员达成协议,将广东中山的毛家饭店连锁店加盟费改为股份,以每年的红利作为老年人扶贫基金,以达到长期扶助老年人的目的。多年来,汤瑞仁带领她的企业乐善好施不停步,先后为韶山乡敬老院、永义敬老院、如意敬老院、韶山市残联等孤寡老人、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及物资达15万多元;为韶山市杨林村、湘乡市棋梓桥等地特困户等送去慰问金3万多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2015年春节期间,拿出3.5万元对需要特殊关照的10名贫困留守儿童、孤儿进行慰问;2017年7月,湖南多地陷入洪灾危险区,汤瑞仁发起“洪水无情·人间有真爱”的募捐活动,为支持帮助韶阳村房屋倒塌的特困受灾家庭共渡难关,给周边湘潭、宁乡等受灾严重地区送去慰问物资和捐款达10万余元。
履责担当,当好扶贫后盾
汤瑞仁把扶贫济困、当好扶贫后盾单位与构建社会责任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公民义务,打造社会责任企业。成立以女儿毛桃芝为组长的定点帮扶小组,明确了专职人员和责任措施,定期到对接的村进行调研和帮扶工作,当好扶贫后盾单位。2017年9月28日-10月1日,爱心小分队进村入户走访贫困家庭100户,与帮扶对像面对面的调查摸底,并每户送上慰问金1000元,覆盖韶山乡、杨林乡、清溪镇、银田镇4个乡镇;当月,毛家绿色食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正式签约,实施产业帮扶项目6个,累计帮扶资金100万元,帮扶在册群众400多人。扶贫济困之余,汤瑞仁倡导爱兵拥军活动,多年来,汤瑞仁出资出物不断为毛主席故居班的战士们添置更新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电脑、热水器等生活及学习用品。不管是新兵入伍、老兵退役,还是“八一”、春节,都要为他们摆上上十桌佳肴团聚,多时甚至三十多桌,不断弘扬拥军爱民的优良革命传统,谱写新时期拥军爱民的新篇章。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开拓创新。汤瑞仁表示,将一如既往传承红色基因、热心扶贫济困,以无愧于时代的社会责任感,朝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更高更大目标迈进。
泽东故居位于湖南湘潭韶山,每年游客络绎不绝,都是慕名前来膜拜伟人故里,感受革命精神。而在毛泽东故居附近,有一家叫“毛家饭店”的餐厅,瞻仰人流潮水涌,移步只见头攒动,餐厅生意可谓是异常火爆。
这家餐馆的主人叫汤瑞仁,是毛主席的邻居。“毛家餐馆”是汤瑞仁女士五十七岁那年所开,目的是将颇具湖南风味的“毛家菜”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们在品味美食佳肴的同时,回忆着主席的丰功伟业。
“每当我来到饭店,我都时常会想起1959年的那个下午。”
锦江川菜馆”便是中国历史最悠久饭店“锦江饭店”的前身,这家饭店的老板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离婚女人,她的名字叫董竹君。
当时的董竹君远没想到,锦江川菜馆开办不久后便迅速在上海滩走向了红火。突如其来的红火下,面对每天蜂拥而至的食客,虽出身青楼却很有远见的董竹君决定:食客不论身份如何,一律须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等候。
这天,忙完事赶来锦江川菜馆吃饭的杜月笙来得有些晚了,虽是有头有脸的上海皇帝,可他却也不得不跟着大家在门口排队。
上海滩的人之所以排着队等着在锦江饭店吃饭,是因为这家饭店在格调、布局和菜式口味等等各方面都极具特色。另外,这家有故事的女人开的饭店还有个特点,那就是:这家店的服务员多是美丽的女性。
这样的饭店,吸引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等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实际上,锦江饭店刚刚开办时,杜月笙便慕名而来并成了锦江忠实粉丝了。所以,即便要和民众一起排队等食,杜月笙也是愿意的。可那日,许是排队现场有些拥挤了,很不耐烦的杜月笙竟突然发起火来了。
杜月笙怒了,这下周围的食客瞬间安静了,他们意识到这下锦江川菜馆定是摊上大事了。要知道,杜月笙可是在上海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一个刚开张不久的饭店得罪这号人,下一步怕是非关门大吉不可了。
< class="pgc-img">>锦江饭店的服务员石子湘见状大呼“不好”,他一边猜测是否饭菜不合口味,一边寻思着怎么跟他沟通。想了一会儿后,石子湘才下定决心胆战心惊地走到杜月笙跟前:“杜先生,您消消火,是不是店里菜式让您不满意啊,我这就跟董先生(董竹君)说道。”
让周围食客和石子湘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杜月笙竟只气势汹汹地大声道:
“ 每天店里的生意都这么好,人都这么拥挤,你们老板娘怎么就不扩充下店面呢?要是没钱,我杜月笙帮她,不就是让房东孙梅堂多给几间房子吗,我来办!”
石子湘听完后只默默道:“记下了,这就跟董先生说道去。”
随即,石子湘急急忙忙跑到后厨将杜月笙的话转告给了董竹君。董竹君听完后心下立马明白了,这是杜月笙想要帮她。他定是知道自己最近正在为扩充店面的事情发愁才借机出手相助的,可董竹君对杜月笙雪中送来的这坨“炭”却并不感到欣喜。这是因为,她很有自己的顾虑。
相比同时代的其他女子,董竹君虽出自寒门且年纪轻轻便被父母卖到妓院做了卖唱女,可因为她读过书且后来在督军丈夫夏之时的帮助下在日本留学过,所以她在思想上远比其他女子更独立。在董竹君的意识里,女人是可以和男人一样凭借自己的力量打拼出一片天地的。
正是在这种信念和精神的支撑下,董竹君才敢于带着孩子走出封建家庭并创办锦江川菜馆。这一路上,董竹君吃尽了苦头,她甚至还在打拼期间受过牢狱之灾。也正是因为这些风雨的洗礼,董竹君对人事的理解才那样与众不同。
< class="pgc-img">>在董竹君的意识里,她创办的锦江饭店必须是干净的,既然要干净那就得与黑道撇清关系。也正因此,杜月笙、黄金荣等青帮头子每次来锦江饭店吃饭,她都只意思性地打个照面便退下了。
可这一次,杜月笙开口后,不管董竹君是否接受他的好意,她都免不了要和这“黑”打交道了。
作为曾经的督军夫人,董竹君在应付各类人物上都有相当的经验,可单独跟黑帮头子打交道却也还是头一次。董竹君的第一想法是婉拒,只有这样她才能保证锦江一直在干净的环境下发展。她想婉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跟这类人打交道随时都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可能。
可在走到走道时,董竹君的脑子里却闪现出了无数画面,这些画面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她曾目睹的被欺凌的弱者。在上海这个地方,要想立足,她似乎做到了,可这十里洋场真要扎下根没有靠山和背景能成吗?不能。
这段时日里,开了饭店后的董竹君亲眼见了无数毫无经营能力的人肆意扩张店面、谋取暴利;也亲眼见到无数付出双倍努力最后却因没靠山凄惨收尾的店主。作为新时代的女创业者,她明白:背后无人撑腰的她想要把企业办成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实。
过道的转角处,董竹君停下了脚步,锦江是她生命的转折,谁说又不是她聘请的那些男女员工的人生转折呢。若它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不仅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将受影响,就连她一心想为之付出的革命事业也将受阻。
< class="pgc-img">董竹君与重男轻女丈夫最后一张合影
>想到这,董竹君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脚下,这些年里,她一直坚守着她执拗的性格不肯在任何时候屈服,可那些不屈服现在还该有吗?面对杜月笙寒冬里的这坨炭,究竟是受还是不受呢?
当董竹君再次在转弯处抬脚往前走时,她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接受杜月笙的帮助后,董竹君再见房东孙梅堂时,她看到的果然是与以往她所见完全不同的嘴脸。董竹君敲开房东门后,她还未及开口,孙梅堂便挤着笑脸道:“里边请里边请。”
这次谈话后,孙梅堂忍痛将锦江川菜馆左右几栋房子的房客,免付欠租,再贴出一大笔搬迁费,让他们把房子腾出来租给了董竹君。孙梅堂如此大费周章地亏本倒贴,显然是迫于杜月笙的压力,这点董竹君再清楚不过了。
想到他之前的强硬和现在的积极,董竹君不禁有些好笑。
租到房子后,董竹君在继承了原有设计风格的同时,扩充了客人用餐的位置,顾客因为环境的改变来得更加频繁,锦江饭店的生意在新老顾客的帮衬下越发地红火了。
不久,在兴盛中的董竹君为了使锦江布局更加曲折雅致,她决定将锦江向后弄发展。可这就意味着她必须在弄内两对面房顶搭一座天桥才能实现“与后弄房子连接”。
当董竹君把这个想法提出时,饭店内所有人都觉得她有些异想天开了。要知道,横搭天桥是何等浩大的工程,最重要的是,这属于违法建筑。一不留神,就将惹上意想不到的麻烦。
可董竹君却并未把这些当回事,她决定先搭桥再想办法。而董竹君这里的想办法,依旧是杜月笙。
天桥搭建完成后,董竹君才知会了杜月笙。杜月笙听完董竹君的话后,嘴角微微动了动后道:“我去想办法,你等回信吧。”
后来,在杜月笙的帮衬下,法工部开临时董事会,发给了董竹君临时特许营业执照。锦江的这座天桥,是上海自开埠以来,除了永安公司天桥以外,第一座超出工部局允许范围的建筑。
通过租房扩充营业和天桥成功搭建后,锦江成了可一次容纳三百人的大餐厅(扩大了好几倍),董竹君与杜月笙之间的关系也在公众的心目中被悄然搭建了。一夜之间,整个上海便都知道了:董竹君背后有人,这人还是杜月笙。
老板如此的神通广大,自然也让锦江名气更上了一层楼,锦江饭店的生意也越发如日中天。
< class="pgc-img">董竹君在锦江川菜门口
>事后,董竹君特地定了两桌酒席送到了杜月笙家中表示感谢,杜月笙欣然受之。
1937年,杜月笙想投资几十万在上海创办大型娱乐园,人造溜冰场,装置冷热气设备,包括中西餐厅、咖啡室、酒吧、舞厅,他想把它建成远东第一流总和性娱乐场所。
期间,杜月笙特点差亲信万墨林找到董竹君请她负责主持创办,这也就意味着杜月笙想让董竹君把锦江分店开到他办的娱乐园。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曾拒绝美国大使馆商务参赞邀请开锦江分店的董竹君竟同意了。这自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董竹君对昔日杜月笙曾给自己帮助的回馈。
后来,由于七七事变爆发,这桩事最终搁浅了。
在董竹君的世界里,有仇不一定要复,但有恩却一定要报,对杜月笙是如此,对其他人她更是如此。
< class="pgc-img">>创办锦江饭店时,董竹君曾借了义士李崇高两千元。正是靠这两千元,已走到穷途末路的董竹君才有机会开办锦江饭店。
后来,锦江饭店开始挣钱后,此时在日本的李崇高遇到了困境了。董竹君毫不犹豫地在偿还了那两千元后又负担了他一年多的生活费。
后来,李崇高不无感慨地说:“想不到到头来,还是你对我帮助很大,难以忘怀!”李崇高被蒋枪毙后,董竹君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