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的风,还是吹到了火锅赛道。
今年以来,不少火锅品牌推出价格更低的菜单和优惠,如楠火锅新店型推出了1.9元的素菜、9.9元的鲜牛肉,鸿姐火锅推出了9.9元抵100元的代金券……
火锅品牌为何集体降价?火锅赛道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速,降价是破局的好方法吗?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9.9元”价格战来了
曾经咖啡茶饮赛道的“9.9元价格战”,今年被大规模复制到火锅行业。
7月,连锁潮汕火锅品牌陈记顺和宣布大规模降价,陈记顺和广州区域门店所有产品价格全线下调,一盘牛肉类产品降价4至10元,蔬菜类产品则降价约4元。
7月1日,八合里牛肉火锅宣布“价格回到10年前”,首次调价涉及精品嫩肉、招牌肥牛、生牛丸、熟牛肉丸、熟牛筋丸、潮汕墨鱼丸等多款热卖产品,大单精品嫩肉从32元调至28元。
6月,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喊出口号,“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
5月,楠火锅宣布开启门店3.0时代,推出1.9元的素菜、9.9元的鲜牛肉、39.9元的锅底。其创始人公开表示,人均消费会降至70元至80元。同月,呷哺呷哺宣布套餐价全线下调,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套餐均价降幅超10%。
在各大团购平台上,有大批火锅店推出了“9.9代100元”的现金券,或者是9.9元吃腰片、毛肚、肥牛等涮菜的活动。
此外,为了吸引客流,价格战还逐渐“卷”至小料台。不少商家主打小料“免费吃”,小料台上除了常规的调料,还提供了水果、冰粉、甜品等选择。
除了推出低价菜品和代金券吸引顾客,头部餐饮品牌还争相做更有性价比的小火锅。今年7月,海底捞旗下的平价副牌“嗨捞火锅”宣布品牌升级,改名“小嗨火锅”,并将人均消费由80元降至60元左右。
对于火锅品牌集体降价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认为:“去年开始,餐饮行业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是主导原因。”同时,消费者在餐饮消费中表现出明显的追求质价比、看重价值感的特征,也加速了火锅品牌价格下探。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行业洗牌“警钟”敲响
在降价的同时,企业面临盈利挑战。8月2日,“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披露2024年半年业绩预告:收入减少约15.9%;净亏损2.6亿元至2.8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12万元。呷哺呷哺表示,亏损的原因之一为,通过主动降价、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
头部品牌利润暴跌,敲响了行业洗牌的“警钟”。
降价是破局的好方法吗?不久前,九毛九集团公布的盈利预警显示,即使其主动降价,翻台率仍然下降。九毛九预计上半年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约6.4%;预计净利润不少于0.67亿元,同比下降不超过69.8%。其中,旗下的怂火锅业绩受损最严重。
行业洗牌背景下,火锅开店“降温”了。数据显示,2023年火锅行业新开门店7.6万家,退局者3.4万家;2024年1至6月份火锅行业新注册门店数是2.8万家,而注销门店数是3.4万家。
不过,尽管现在火锅店大降价,消费者却认为,价格实际上是回归正常水平。南京市民王凌表示,在此轮降价潮的前几年,火锅界的客单价持续上涨,一顿火锅动辄几百元,让打工人直呼“高攀不起”,感觉遭受了“背刺”。
海底捞2023年财报显示其客单价为99.1元,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但比2017年时的97.7元要贵,且分量往往不增反减。呷哺呷哺2023年的客单价为62.2元,而在2011年,客单价仅为35.2元。
有消费者表示:“与其说火锅品牌降价是讨好消费者,不如说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对价格过高的火锅表示抗议,逼得火锅店不得不放下身段。”
对此,赵京桥分析,火锅行业的发展步入了市场成熟期,市场总体规模大但增速相对较缓。目前,各大火锅企业一方面面临经营成本和效率挑战,如何更好地优化供应链和强化连锁管理,是激烈竞争中稳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门店服务体验又需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就餐需要。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如何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火锅品牌不断努力,另辟蹊径,以“火锅+场景”、轻量化火锅等模式来抢占市场。
海底捞选择布局夜间生态,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据介绍,自7月22日起,海底捞全国门店在21:00后进入夜宵时间,推出美蛙鱼火锅、麻辣小龙虾等多款限定新品。
除了“卷”时间,还能“卷”场景。
湊湊火锅近期推出设置有KTV包厢的门店,再造“火锅+KTV”模式。湊湊火锅·茶憩·欢唱(北京合生汇店)7月重装开业,共965平米、6个KTV包厢,能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食客可以吃着火锅、喝着奶茶,唱卡拉OK。
2023年国庆节期间,海底捞在北京水长城的天空周末露营地设立外送小站,专门为露营爱好者提供火锅服务,此举瞬间吸引了大量火锅迷。今年,海底捞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演唱会、滑雪场、市集里以及花田火锅、露营火锅、天台泡泡屋、酒庄露营火锅……哪里有休闲娱乐活动,哪里就有海底捞外送小站,这些举措增加了消费场景,同时还强化了海底捞“特色服务”的标签。
今年,重庆开了家仪表厂火锅,由原来的重庆仪表厂厂房改建,有大片室外坝子可以坐,还有乐队驻唱,该店将火锅与音乐会巧妙结合,很受当地人和游客欢迎。
火锅赛道细分市场也受到消费者青睐。辰智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店名包含“酸汤”的餐饮门店,在过去近一年同比增长超过40%,“酸汤”菜品同比增长超过60%。九毛九集团开出新的贵州酸汤火锅连锁品牌“山外面”,在多个省市接连拓店。与此同时,不管是海底捞还是毛肚火锅、川渝火锅,都推出了类似酸汤口味的锅底。
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认为,餐饮企业当前应对市场变化最好的策略就是要随机应变、与时俱进、不断洞察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动机。在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下,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品牌,需要自身有比较硬核、明显、有个性的品牌特点和菜品。
张丽娅 整理
欢吃火锅的朋友,基本上都去尝过旋转小火锅吧!在旋转小火锅刚兴起的时候,老于一家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去吃一顿,传统火锅有啥锅底,有啥蘸料,有哪些食材,旋转小火锅基本都有!最关键的是,吃小火锅便宜啊,一碟蔬菜、一串丸子等等,很多食材只要1块钱!
< class="pgc-img">>可以说,在旋转小火锅最火爆的时期,排队吃饭的人不比去海底捞的人少!再加上,旋转小火锅无需点菜的环节,进去后只要点个锅底,就可以享受各种美食了!
以前,网上有传言说:一个人独自吃火锅是最顶级的孤独!但是,在旋转小火锅就餐,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甚至一个人吃更加的享受!无人打扰,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无需在意别人喜不喜欢!
< class="pgc-img">>但是,曾经火遍全国门庭若市的旋转小火锅,如今却在不断地关门。那么,问题来了,喜欢吃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却会不断关门?其实,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店家自己的“小聪明”所导致的,看似便宜全是套路!
减量不减价
< class="pgc-img">>常吃旋转小火锅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市面上有2种模式,一种是走自助的路线,一种是走传统的方式,就是按照不同颜色的盘子、夹子,或者是粗细不一的签子来收费的!
一般来说,一盘蔬菜、一盘豆皮等这样的菜品都是售卖1元钱。但是,以前都是满当当的一盘子,如今同样的价钱还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的量!
< class="pgc-img">>老于还见过一家旋转小火锅,一个火锅丸子,一切两半,当做两个丸子卖,一份2元钱,而这样的丸子在超市一斤也就10元出头,如果是批发的更加的便宜!甚至豆腐皮切成长条,一根竹签只串一片,一片就是1元钱,而成本2元一张的豆腐皮能串20片!
< class="pgc-img">>店家往往会说:现在的物价都涨了,所以,在不涨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减少菜量达到不亏本的目的!但是众所周知,就像猪肉一样,涨价的时候的确价高,但是价格也有回落的时候,物价回落时,依然也是减量不减价!
单客价太高
< class="pgc-img">>以前吃顿旋转小火锅,一个人撑死也就是二十多元左右,甚至有些时候只花10多元就能吃饱!但是,现在再去吃旋转小火锅,一个人吃三四十元,只能吃个半饱!都是同样的食材,多花了一倍的钱,吃得还没有以前饱!
< class="pgc-img">>尤其是以旋转小火锅现在的食材价格,已经比去传统的火锅店都要贵很多了!原本是为了便宜实惠,为了就餐方便快捷。结果,环境没有人家的好,也没有服务,更别提食材的质量也要低于传统的火锅店,尤其是钱并没有少花。
竞争、内卷太厉害
< class="pgc-img">>说实话,旋转小火锅之所以前几年会火遍全国,就是因为它就餐灵活,便宜实惠。所以,那个时期几乎是逢开店就必火,只要吃饭的时间,基本上就是人挤人!
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厉害,不是单价高吗?直接以自助的形式出现!一个人四五十元,里面的肉啊,丸子啊,各种河鲜海鲜,青菜水果随便吃!
< class="pgc-img">>所以, 还在以数竹签、盘子的传统模式便不行了!毕竟花同样的价钱,一个是吃到撑,而另外一个还吃不饱!
——老于说——
< class="pgc-img">>虽然自助式的小火锅有优势,但是,单价也不低,而且在形式上已经属于自助餐了。如果当做工作餐来吃的话,并不合适!所以,老于认为,旋转小火锅不是没有市场,只要别把一个丸子切两半当做两个丸子卖,不要追求太暴利,以薄利多销的模式,生意也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问一问各位朋友,你们吃过旋转小火锅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最后,感谢你的观看,谢谢!
< class="pgc-img">>性价比,才是小火锅的杀手锏。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邹通;编辑:洪君。
5月15日,呷哺呷哺上线新菜单,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的价格全面下调,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整体来看,套餐均价降幅超10%。
此番举措让业内议论纷纷。曾经辉煌无比的小火锅巨头,已经连续多年亏损,降价能重回增长吗?被称为“高配版”麻辣烫的小火锅,到底怎么才能重新俘获消费者?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从小火锅变贵开始说起。
< class="pgc-img">>小火锅“变贵”,呷哺首当其冲
1998 年,呷哺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把“一人一锅”的火锅模式带到了大家面前,但刚开始并未在市场上掀起什么水花。
直到 2003 年,非典突然袭击,“一人一锅”的用餐方式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备受青睐,呷哺才一炮而红,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白月光”。
之后,得益于经营成本低、门店可复制性强等特点,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小火锅品牌,比如豆捞坊。在这批小火锅品牌的推广和市场教育下,小火锅正式进入消费者眼中。当然,呷哺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囊中羞涩的大学时代,每到周末我都会约好友去呷哺打打牙祭。那时之所以青睐呷哺,就是因为它性价比高,肉类、素菜、海鲜应有尽有,40 元吃撑,相当实惠,环境也简约时尚,干净利落。但是,后来就去少了,因为它贵了。
< class="pgc-img">>△呷哺呷哺在北京的第一家店;图片来源:呷哺呷哺官网
若说它何时变贵的,大概是从2017 年开始,呷哺完成了上市融资,成了小火锅市场的“一哥”,意气风发。也就是这时,呷哺开始升级,从“快餐”逐渐向“轻正餐”转型,聚焦“聚餐”场景,新增了不少双人和四人桌位。
这一升级动作,持续了两年。升级后,呷哺的客单价随之水涨船高。根据呷哺集团公开的财报,2017-2019年,呷哺呷哺的客单价分为 48.4 元、53.3 元、55.8元,到了2020年更是突破60元,达到62.3元。
从业绩上来看,“中高端化”为呷哺的营收带来了一段高光时刻。2017 -2018 年,呷哺呷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6.64 亿元、47.34 亿元,净利润为 4.2 亿元、4.62 亿元。
可是2019 年开始,情况生变。2019年,呷哺呷哺营收同比增长27.38%至60.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7.71%至2.88亿元;2020年,其营收同比下滑9.53%至54.55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99.36%至183.7万元。
净利润下滑后,呷哺似乎有意重回大众市场。2021 年底,呷哺关掉了 200 家门店,重做业务调整,比如在价格上,单人套餐价格调为 50 余元至 70 余元不等,双人套餐则为 140 元上下,借此希望把客单价控制在 60 元左右。但调整的效果并不显著。2022年,呷哺的客单价上涨到63.9元,其中一线城市客单价更是高达67.9元。2023年,呷哺的客单价为62.2元。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涨价”是呷哺关键的决策失误。也正因为这个决策失误,呷哺在大众市场上多年积累的核心优势逐渐丧失。在消费下行的环境下,这一“失误”的蝴蝶效应仍在扩大。
具体到数据上,也表现为近三年的连续亏损。自2021年至今,呷哺呷哺持续亏损,分别亏损了2.93亿元、3.53亿元及1.99亿元,累计亏损额超过8亿元。
< class="pgc-img">>小火锅“翻红”:
客单价低至30元,快餐属性更强
随着餐饮市场业态的日益丰富,变贵的小火锅没有了高性价比优势,一度成为过气网红。
2020年,是小火锅“翻红”的一个重要节点。疫情出现后,“一人食”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主打“一人一锅”的小火锅再次成为追捧的对象。
从巨量算法上来看,这些年人们对小火锅的需求量呈现指数倍增长。2022年6月小火锅搜索指数是16130,到了2024年5月就达到了228727,直接翻了5倍。抖音上,有关“小火锅”的话题累计高达 80 多亿;小红书上“小火锅”相关的种草笔记多达 53 万篇。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需求量的激增,让小火锅市场变得格外精彩。
一方面,各个快餐品牌抓住机会,纷纷试水小火锅。2020年7月,东来顺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新东安商场5楼推出了铜锅涮自助小火锅。2020年10月,老乡鸡推出鸡火锅,把鸡肉和小火锅结合。2020年11月,和府捞面尝试了“火锅+面”的模式,把主推菜品换成了小火锅。2021年5月,吉野家在北京个别门店试水自助小火锅,提供40多种菜品和6种锅底。
另一方面,一批主打旋转小火锅的品牌趁势扩张。在西安成立的“串士多”,以“串串+回旋小火锅”的模式,在全国已开出百家左右的门店。“农小锅”,采用自助+自选+自助DIY的模式,在北京、郑州等地快速布局,也已开出近百家门店。“苏小北回转小火锅”,也在青岛、天津等地开出100多家门店。市场上还有不少旋转小火锅品牌,门店数量破百。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最后,下饭小火锅也成了一条单独的细分赛道。
2021年,巴奴推出子品牌“桃娘下饭小火锅”,小火锅市场首次出现了“下饭小火锅”的概念。所谓下饭小火锅,我的理解是将小火锅与米饭结合起来,强化了小火锅的快餐特性。
近两年来,北京、江苏、湖北、天津等地相继涌现出一批与“下饭小火锅”相关的品牌。例如,河北的“李坑坑下饭小火锅”,武汉的“呆窝瓜下饭小火锅”和“研喜猫下饭小火锅”,北京的“渝喜旺下饭小火锅”,济南的“杨桂桂下饭小火锅”等。
下饭小火锅逐渐成了一条细分赛道,截至目前,桃娘下饭小火锅已经开出了近20家门店,李坑坑下饭小火锅则有近3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也沿着下饭小火锅的思路,对其进行了创新改造,去除了小火锅中涮菜的特性,保留了其下饭的属性,并借鉴冒菜的模式,推出了“下饭火锅菜”。
截止 2024 年 5月初,海底捞的下饭火锅菜点位已超过 920家,且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据了解,目前海底捞的下饭火锅菜已经衍生出了两种店型:一种是“挂靠店”,在海底捞一些现成的门店中开辟出一个特定的区域,开展下饭火锅菜的业务;第二种是“卫星店”,优先选择非核心商圈的非核心点位单独设立店铺,开展下饭火锅菜的外卖业务。
整体来看,小火锅的翻红,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原因外,也离不开品牌们对小火锅的升级改造。经过这一轮改造后的小火锅,更顺应市场趋势,更贴近年轻人的需求,才能在消费端展示出新的活力。那么,上述品牌们对小火锅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升级?
1.从模式角度:火锅快餐化,模式多样化
火锅快餐化:聚焦快餐,满足刚需。如“桃娘下饭小火锅”,以下饭为卖点,将米饭与小火锅结合,赋予了小火锅快餐的特性。此外,像“农小锅”“串士多”等回旋小火锅品牌,也大大增强了快餐的属性。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 摄
为什么众多品牌纷纷选择将小火锅快餐化?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消费趋势,将小火锅升级为日常刚需品类,拓展消费场景;另一方面,通过快餐化,丰富菜品体系,增加利润点。最后,聚焦快餐市场,强化一人食的消费模式,提升翻台率。
模式多样化:丰富样式,增加选择。许多小火锅在用餐场景上,推出了一人餐、双人餐和多人餐;在火锅形式上,回转、自助、自选、串串式多形式并进。
2.从客群角度:价格大众化,菜品丰富化,氛围年轻化
价格大众化:菜品低至1元,客单价低至30元。如“旋转小火锅”,大多数品牌的客单价集中在30-60元之间,更有甚者控制到了30元以下。对比一碗30-40块的麻辣烫,以相同的钱吃一顿小火锅简直太有性价比了。
再比如下饭小火锅,根据大众点评显示,李坑坑下饭小火锅人均消费在23-28元之间,桃娘下饭小火锅人均客单价也在30元以下。
菜品丰富化:扩充菜品,最多可达100种SKU。这些走红的平价小火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菜品上进行了扩展。有品牌的产品SKU扩充到了70-80个,更有甚者扩充到了100款。除了旋转盘上的菜品外,有的还增加了主食、小吃和饮品等等。比如农小锅,涮菜系列、糕点系列、炸货系列、水果系列、饮品系列加在一块,SUK多达百种。还有龍歌自助小火锅,每位用户只要59.9元,就能吃到100道菜。
氛围年轻化:门店明亮整洁,装修风格时尚。如串士多回旋小火锅,品牌色调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店面具有很强的辨识性;装修风格简约时尚,给人干净利落的感觉。装修的年轻化,让这批旋转小火锅的客群集中在15-30岁之间,比如年轻的情侣、上大学的学生、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等。
< class="pgc-img">>小火锅的未来:
创新、性价比仍是“杀手锏”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 2024 年,转移到具体特定的小火锅品牌上。这时我们会发现,许多试水小火锅的品牌,有的选择放弃,有的“黯然无光”,有的依旧“发光”。
3 月中旬,巴奴放弃了陪跑 3 年的桃娘·下饭小火锅。根据企业公示的信息,巴奴的创始人杜中兵退出了桃娘的股东行列。其实,巴奴放弃“桃娘”一直都有迹可循。从企查查上看, 2023 年 9 月 26 号桃娘法定代表人变更,创始人穆剑退出。之后,杜中兵又多次“减持”桃娘的股份。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桃娘下饭小火锅公众号截图
为什么巴奴选择放弃桃娘?我们尝试从巴奴的角度来分析,桃娘小火锅这些年要增长没增长,要业绩没业绩,如今大量创业者涌入“下饭小火锅”,互相抢食,更是让其深陷竞争的泥潭之中。最后,客群上,桃娘和麻辣烫、麻辣香锅覆盖的客群相似,但和后两者相比,不论性价比还是用户体验又都不占优。
有的“反响平平”。老乡鸡、吉野家、东来顺以及和府捞面等品牌自从推出小火锅业务后,要么在市场上没了声响,要么撤了门店,将其变成了菜单上的一道菜。如吉野家,其早在2016年就开始关注小火锅市场,到2021年更是对多家门店进行了升级,单独布局了吉野家小火锅。然而,现在吉野家已经从小火锅的独立门店模式中退出,转而将其作为众多门店中的一款菜品。
这些品牌在小火锅市场上表现平平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跟态度有关。他们只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并未真正用心去做小火锅,只是将其当成一个替补业务,没有在小火锅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去深入尝试,也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去思考。
有的成了“课代表”,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比如南城香,南城香去年刚推出自助小火锅,如今已经在众多门店中铺开,因为便宜实惠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那和其他品牌相比,南城香究竟做对了什么?首先,食材方面,严格品质。南城香的菜品几乎是每日就近采购,肉类食材更是坚持 100%原切。在价格方面,也很有诚意,三种锅底价格在 22-33 元之间,仅需 12.9 元即可畅吃所有菜品,并享受免费的米饭、水果等,符合人们对快餐的价格预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总的来看,南城香和上述走红的回旋小火锅品牌们其实都在做一件事:死磕性价比。这也再次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做好小火锅,性价比才是杀手锏。尤其是在消费下行以及孤独经济上行的时代,做好了性价比或者说质价比的小火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新时代下,小火锅也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我认为至少有两种挑战:
挑战1:门槛低,模式相似,竞争趋于同质化
当前市场上的小火锅模式普遍相似,大家都在菜品数量、装修风格等方面试图通过微小的差异来脱颖而出。然而,这种“贴身肉搏”的竞争方式往往导致产品和模式逐渐趋同。
当然,这种同质化的困境也隐藏着破局的契机。重庆小火锅的走红便是创新突破的典范。创业者们巧妙地将重庆火锅的经典口味如红油锅、清汤锅、鸳鸯锅等移植到小火锅中,从而打造出重庆小火锅。
此外,市场上还涌现出泰式小火锅、万州小火锅、围炉小火锅等多种创新形式,有些在制作方法上寻求突破,有些则在用餐体验上大胆创新。未来,我们或许还会看到更多新颖的小火锅形式。
挑战2:客单价低,成本投入大,盈利空间受限
小火锅发展这么多年来,性价比的标签已经深深植入消费者的心中,想要改变这种认知很难,低客单价自然也会让品牌的盈利空间受限。小火锅社交属性的不足也使得其客单价难以提升。
此外,小火锅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他们对价格极为敏感,同时对产品、服务和环境又有较高的要求,这种既要性价比又要品质的双重需求,迫使许多品牌在选址、服务、装修、菜品等方面投入大量成本,导致许多小火锅店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门店,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收入的尴尬境地。
小火锅品牌要想突破困境,只能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寻找各种方法来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以旋转小火锅为例,为了应对“高成本,低客单价”的挑战,它们在选址上优先考虑商场的负一层或负二层,以降低租金成本减轻经营压力;同时,通过采用旋转模式,减少前厅和后厨的用工需求,降低人工成本。其次,在菜单上增加了主食和小吃品类,扩充产品线,丰富套餐选择,持续强化快餐属性,增加利润来源。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