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在南京喝到最正宗的台式奶茶,颠覆你对奶茶的传统印象!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几天重温一组广告片《小时光面馆》,颇能代表台湾清新文艺范儿,它早先拿下了戛纳娱乐金狮。媒体惊大于喜,纷纷笑称:也许是老外

<>

几天重温一组广告片《小时光面馆》,颇能代表台湾清新文艺范儿,它早先拿下了戛纳娱乐金狮。媒体惊大于喜,纷纷笑称:也许是老外对中餐的热爱吧。

其实雷同视角的台湾广告片不少,均是以柜台内细腻的料理人之所观所想,去展开一个个顾客的故事,然后将那些无处诉说的心事、难以忘却的回忆,都默默的藏进这间小店,以及店内寻常而不寻常的食物中。

每每勾起这般情愫,我便风雨无阻的想要去往一间小小的奶茶店,有时候踏着关门前的提醒 “对不起女士,我们还有10分钟打烊,建议您外带”,也仍要坚持 “没事,我就坐10分钟”。店里的每个姑娘,都带着合宜而内敛的热情,她们也会观察你的故事?然后悄悄的把你的心情冲入每一杯茶饮吗?

我主观的认为,这是南京唯一可以品尝到的真正台式奶茶的地方 —— 古饮一方。

这样的下雨天,一定要喝一杯黑糖鲜奶茶。比红糖熬制时间更长,与空气接触而氧化的黑糖,有着与雨天更配的浓郁。这一杯茶与奶均匀交融,带着淡淡的焦甜,入口如潮涨潮落,浸润每一个小小的味细胞。最难能,这一丝并不清淡的甜,并不会像其他店的奶茶,会在舌齿间留下涩味。口中依然清爽,才是真正的好奶茶。

天再热一些的时候,就会喝加了水果的青茶或绿茶。台湾青茶比乌龙略淡,有绿茶的清新和红茶的醇厚;杯中的葡萄柚和柳橙,有浓浓的果粒,是店员一个个一粒粒的手剥,不添加防腐的自制的果酱,只会使用三天。已经喝不到可以解渴的果汁,如果没有捧起这一杯。

Sherry 的古饮一方,伴随着 “南大老师辞去公职开奶茶店”的故事 :她在校任教时常去台湾交流,爱上巷子里一家老味道,这间奶茶店甚至没有连锁。Sherry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说服保守的奶茶店老板。最终,让这杯地道的台湾味道,在南京流传……

任何轻描淡写的转变,其实蕴含意外的艰难;而一切略显不同的经历,也容易被渲染成传奇。在Sherry看来,皆为欢喜,是人生的顺其自然 。

细细想来,无论是《小时光面馆》的一碗面,还是古饮一方的一杯奶茶,因为每一份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并融入独一无二的心情,而变的饱满鲜活。最终,满足味蕾、慰藉灵魂。

其实你也有故事,来古饮一方,让她为你泡杯茶……

古饮一方

洪武北路138-9号

025-85512989

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部分),画中的苏轼俨然一位农夫,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儒形象颇为不同。

近期,故宫博物院推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其实,苏东坡不仅有潇洒风流的一面,也有努力公事、为民解忧的一面,自他初入仕途时便是如此。

苏轼在虚岁26岁时踏入仕途,在此后的四十年人生里,他的社会角色其实都是宋朝的一名官员。

在苏轼诗词里,对于官员身份的自我认同,也是屡屡形诸笔墨,比如在词中自称“太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他在密州任知州时记录自己亲率属下会猎山林的场景;在诗中自称“使君”,“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这是回忆自己在徐州知州任上奔赴田间、劝课农桑的往事。“太守”也罢,“使君”也罢,都是地方州郡长官的古雅称号。

在成为太守和使君之前,苏轼的仕途正式开启的第一站是在陕西凤翔。他的职务名称很长,足足有21个字——“将仕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前面两个官名都是虚的,分别代表级别和待遇,级别是从九品下,享受正九品待遇,只有最后一个是实际职务,也就是凤翔府签判。宋代的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主要掌管机关日常公文,也分管一部分案件、税务等工作,从地位而言,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政府秘书长。

凤翔是北宋王朝的西北重镇,地位远超一般州郡,所以苏轼的仕途起点不可谓不高,这也是因为韩琦、欧阳修等重臣的奖掖推荐,朝廷才对其破格重用。他到了凤翔,下车伊始,便加班加点投入工作,“伏自到任以来,日夜厉精”(《凤翔到任谢执政启》)。

然而他不是一个只会加班的官员,刚到凤翔不久便深入基层调研,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让当地老百姓最痛恨和畏惧的问题。

那就是“衙前之役”,这是宋朝的一种徭役,顾名思义,就是差遣百姓帮着衙门办事。办事的范围很宽泛,比如给衙门做饭、泡茶、煮盐等等,但主要职责是看管仓库、运送公物。这些活儿都不是容易的活儿。看仓库,仓库失火了、进水了、被盗了,都得照价赔偿甚至治罪。运送公物则更苦了,当时治安很差,路上万一被“梁山好汉”打劫,那就得赔上身家性命了。因此史书对此评价说,“役之重者,自里正、乡户为衙前,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往往破产”。

苏轼所在的凤翔更是衙前之役的重灾区,这里的老百姓每年都要在终南山砍伐无数木材,编成木筏,装载着西北诸州县的官物,沿着渭水进入滔滔黄河,一路漂流而下,经过三门峡等险峻之地,运抵位于黄河下游的首都开封,交割完毕,才算任务完成。真可谓九死一生!更让苏轼感到气愤的是,当地部分官员毫无悲悯之心,很多公物明明无须紧急运送,却还强迫服役的百姓赶在黄河汛期出发,这不是驱民入渊吗?

《宋史》记载,“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苏轼抓住了问题要害,果断修改了制度规定,让服衙前之役的百姓可以自己选择运输时间,避开黄河汛期,这样衙前之役的危害减少了一半。

1063年3月,宋仁宗去世,宰相韩琦任“山陵使”,负责修建仁宗皇帝的陵墓。修陵需要大量巨木,韩琦就把这个任务压到了森林密布的凤翔府。而苏轼作为凤翔签判,负责具体落实运输巨木的任务,需要组织大量民夫服衙前之役、运送巨木。

韩琦是当年提携苏轼的伯乐,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苏轼都得尽心尽力,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方能报答知遇之恩。可是,苏轼却毅然给韩琦写了一封信。在这篇《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苏轼直言“轼官于凤翔,见民之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洋洋洒洒、直抒胸臆,把自己见到的真相写了下来,论述了凤翔衙前之役对百姓的危害。在信的末尾,苏轼恳求“及今使郡吏议之,减定其数。伏惟相公留意,千万幸甚。”劝说韩琦裁减数量,尽量纾解民困。

在运送这批巨木时,恰逢渭水干涸,民夫只能变身纤夫,用万千血肉之躯挽木而行。苏轼看到“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的场景,不禁感慨“民劳吏宜羞”(《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即使他为这一方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他依然感到羞愧。“民劳吏宜羞”这五个字,应该送给那些劳民伤财的庸吏,该感到羞愧的绝不应该是苏轼。

在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吏面前,苏轼则展示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很快又发现了一个“潜规则”。

当时凤翔府的监狱里关押了不少良民,很多是因为服衙前之役获罪的,“或管押竹木,风水之所漂;或主持粮斛,岁久之所坏”(《上蔡省主论放欠书》),有的是因为运送的竹木漂走了,有的是因为看管的粮仓里的粮食时间长了变质,便被抓了起来。

其实,朝廷对这类事已经下了诏书,要求赦免有关人员。凤翔府负责此事的官吏却把朝廷明诏秘而不宣,“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者,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大量“囚犯”被关在牢中,以追讨他们所“欠”的财物,甚至有遇到六七次赦免都继续关押的,导致朝廷诏书成了一纸空文。等到这批人把家底儿全都吐出来之后,当地官吏才公布赦免诏书,可是人也关了,钱也罚了,诏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苏轼得知内情之后,亲自到监牢里面询问。“问其以不得释之状,则皆曰:‘吾无钱以与三司之曹吏。’”苏轼通过亲自“询囚”,敏锐洞察了一切,果断释放了这些百姓,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又严厉惩罚了恶吏,并把这个“潜规则”如实上报上司。

苏轼以民之忧为忧,同样也是以民之乐为乐。在刚到凤翔的第一个冬天,他冒着寒风四处走访,在凤翔城东看到一个荒废的池塘,池水已然干涸,淤泥都露了出来,唯有几株枯柳呆立池边,一派凄凉景象。下属告诉他这就是古老的“古饮凤池”,相传周朝有凤凰路过岐山,在此饮水,故而得名,年久失修,现已毁败,周边农田也无法得到灌溉。

于是,苏轼决心予以修治,按照“涝则闭之以蓄水,旱则泻之以灌田”的目标,在公务之暇亲自设计了修治工程,带领几百工匠,引凤凰泉水入池,解决了池水干涸的问题,且汇聚成一大湖,“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东湖》)。苏轼亲自将“古饮凤池”改名“东湖”,广种垂柳,绿树成荫,这里成为凤翔百姓休闲观光的胜地,也成为周边农民防治旱灾的“水库”,可谓一举两得。至今,凤翔东湖依然有两个亭子保留了苏轼当年的命名,一个叫君子亭,一个叫宛在亭。千年之后,当地百姓还在东湖修建了望苏亭,寄托对苏轼的怀念。

当然,苏轼留给凤翔最有名的亭子还是喜雨亭。

那篇《喜雨亭记》,既被收录进清人编写的《古文观止》,也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章。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苏轼到凤翔的第二年,才开始修建官舍,顺便建造一个小亭子。那个春天“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又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下雨,老百姓的忧愁达到顶点。因为“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终于等到下了一场大雨,弥漫在凤翔城乡的所有忧愁才烟消云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笔者相信,在凤翔没有雨的那些日子,不只是民以为忧,苏轼也是忧伤的。而当大雨瓢泼的时候,他也跟凤翔的百姓一样欣喜若狂,所以才把自己的小亭子命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这种发自肺腑的与民同忧同喜,激荡在苏轼的胸怀之中,于是才有了千古传诵的《喜雨亭记》。

苏轼曾在上报朝廷的《策别》中直言“民者天下之本”。从其仕途的第一站开始,他便践行着这一理念。正是因为苏轼在凤翔踏踏实实做的几件实事,以及那种天然质朴的为民情怀,凤翔百姓才给他起了一个“苏贤良”的外号。

这三个字,字字千钧。

在故宫推出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中,有一件藏品据说是近年来从未展出的,即明代画家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画中的苏轼,头戴竹笠,脚踏木屐,身着布衣,体态壮硕,一副农人打扮,满脸欣喜之色。

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一幅苏东坡画像。比起其他画像里或是瘦骨嶙峋的落魄姿态,或是正襟危坐的大儒形象,这种自然活泼的民间样子,或许才是东坡本来面目。(徐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部分),画中的苏轼俨然一位农夫,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儒形象颇为不同。

近期,故宫博物院推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其实,苏东坡不仅有潇洒风流的一面,也有努力公事、为民解忧的一面,自他初入仕途时便是如此。

苏轼在虚岁26岁时踏入仕途,在此后的四十年人生里,他的社会角色其实都是宋朝的一名官员。

在苏轼诗词里,对于官员身份的自我认同,也是屡屡形诸笔墨,比如在词中自称“太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他在密州任知州时记录自己亲率属下会猎山林的场景;在诗中自称“使君”,“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这是回忆自己在徐州知州任上奔赴田间、劝课农桑的往事。“太守”也罢,“使君”也罢,都是地方州郡长官的古雅称号。

在成为太守和使君之前,苏轼的仕途正式开启的第一站是在陕西凤翔。他的职务名称很长,足足有21个字——“将仕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前面两个官名都是虚的,分别代表级别和待遇,级别是从九品下,享受正九品待遇,只有最后一个是实际职务,也就是凤翔府签判。宋代的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主要掌管机关日常公文,也分管一部分案件、税务等工作,从地位而言,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政府秘书长。

凤翔是北宋王朝的西北重镇,地位远超一般州郡,所以苏轼的仕途起点不可谓不高,这也是因为韩琦、欧阳修等重臣的奖掖推荐,朝廷才对其破格重用。他到了凤翔,下车伊始,便加班加点投入工作,“伏自到任以来,日夜厉精”(《凤翔到任谢执政启》)。

然而他不是一个只会加班的官员,刚到凤翔不久便深入基层调研,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让当地老百姓最痛恨和畏惧的问题。

那就是“衙前之役”,这是宋朝的一种徭役,顾名思义,就是差遣百姓帮着衙门办事。办事的范围很宽泛,比如给衙门做饭、泡茶、煮盐等等,但主要职责是看管仓库、运送公物。这些活儿都不是容易的活儿。看仓库,仓库失火了、进水了、被盗了,都得照价赔偿甚至治罪。运送公物则更苦了,当时治安很差,路上万一被“梁山好汉”打劫,那就得赔上身家性命了。因此史书对此评价说,“役之重者,自里正、乡户为衙前,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往往破产”。

苏轼所在的凤翔更是衙前之役的重灾区,这里的老百姓每年都要在终南山砍伐无数木材,编成木筏,装载着西北诸州县的官物,沿着渭水进入滔滔黄河,一路漂流而下,经过三门峡等险峻之地,运抵位于黄河下游的首都开封,交割完毕,才算任务完成。真可谓九死一生!更让苏轼感到气愤的是,当地部分官员毫无悲悯之心,很多公物明明无须紧急运送,却还强迫服役的百姓赶在黄河汛期出发,这不是驱民入渊吗?

《宋史》记载,“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苏轼抓住了问题要害,果断修改了制度规定,让服衙前之役的百姓可以自己选择运输时间,避开黄河汛期,这样衙前之役的危害减少了一半。

1063年3月,宋仁宗去世,宰相韩琦任“山陵使”,负责修建仁宗皇帝的陵墓。修陵需要大量巨木,韩琦就把这个任务压到了森林密布的凤翔府。而苏轼作为凤翔签判,负责具体落实运输巨木的任务,需要组织大量民夫服衙前之役、运送巨木。

韩琦是当年提携苏轼的伯乐,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苏轼都得尽心尽力,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方能报答知遇之恩。可是,苏轼却毅然给韩琦写了一封信。在这篇《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苏轼直言“轼官于凤翔,见民之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洋洋洒洒、直抒胸臆,把自己见到的真相写了下来,论述了凤翔衙前之役对百姓的危害。在信的末尾,苏轼恳求“及今使郡吏议之,减定其数。伏惟相公留意,千万幸甚。”劝说韩琦裁减数量,尽量纾解民困。

在运送这批巨木时,恰逢渭水干涸,民夫只能变身纤夫,用万千血肉之躯挽木而行。苏轼看到“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的场景,不禁感慨“民劳吏宜羞”(《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即使他为这一方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他依然感到羞愧。“民劳吏宜羞”这五个字,应该送给那些劳民伤财的庸吏,该感到羞愧的绝不应该是苏轼。

在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吏面前,苏轼则展示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很快又发现了一个“潜规则”。

当时凤翔府的监狱里关押了不少良民,很多是因为服衙前之役获罪的,“或管押竹木,风水之所漂;或主持粮斛,岁久之所坏”(《上蔡省主论放欠书》),有的是因为运送的竹木漂走了,有的是因为看管的粮仓里的粮食时间长了变质,便被抓了起来。

其实,朝廷对这类事已经下了诏书,要求赦免有关人员。凤翔府负责此事的官吏却把朝廷明诏秘而不宣,“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者,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大量“囚犯”被关在牢中,以追讨他们所“欠”的财物,甚至有遇到六七次赦免都继续关押的,导致朝廷诏书成了一纸空文。等到这批人把家底儿全都吐出来之后,当地官吏才公布赦免诏书,可是人也关了,钱也罚了,诏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苏轼得知内情之后,亲自到监牢里面询问。“问其以不得释之状,则皆曰:‘吾无钱以与三司之曹吏。’”苏轼通过亲自“询囚”,敏锐洞察了一切,果断释放了这些百姓,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又严厉惩罚了恶吏,并把这个“潜规则”如实上报上司。

苏轼以民之忧为忧,同样也是以民之乐为乐。在刚到凤翔的第一个冬天,他冒着寒风四处走访,在凤翔城东看到一个荒废的池塘,池水已然干涸,淤泥都露了出来,唯有几株枯柳呆立池边,一派凄凉景象。下属告诉他这就是古老的“古饮凤池”,相传周朝有凤凰路过岐山,在此饮水,故而得名,年久失修,现已毁败,周边农田也无法得到灌溉。

于是,苏轼决心予以修治,按照“涝则闭之以蓄水,旱则泻之以灌田”的目标,在公务之暇亲自设计了修治工程,带领几百工匠,引凤凰泉水入池,解决了池水干涸的问题,且汇聚成一大湖,“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东湖》)。苏轼亲自将“古饮凤池”改名“东湖”,广种垂柳,绿树成荫,这里成为凤翔百姓休闲观光的胜地,也成为周边农民防治旱灾的“水库”,可谓一举两得。至今,凤翔东湖依然有两个亭子保留了苏轼当年的命名,一个叫君子亭,一个叫宛在亭。千年之后,当地百姓还在东湖修建了望苏亭,寄托对苏轼的怀念。

当然,苏轼留给凤翔最有名的亭子还是喜雨亭。

那篇《喜雨亭记》,既被收录进清人编写的《古文观止》,也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章。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苏轼到凤翔的第二年,才开始修建官舍,顺便建造一个小亭子。那个春天“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又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下雨,老百姓的忧愁达到顶点。因为“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终于等到下了一场大雨,弥漫在凤翔城乡的所有忧愁才烟消云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笔者相信,在凤翔没有雨的那些日子,不只是民以为忧,苏轼也是忧伤的。而当大雨瓢泼的时候,他也跟凤翔的百姓一样欣喜若狂,所以才把自己的小亭子命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这种发自肺腑的与民同忧同喜,激荡在苏轼的胸怀之中,于是才有了千古传诵的《喜雨亭记》。

苏轼曾在上报朝廷的《策别》中直言“民者天下之本”。从其仕途的第一站开始,他便践行着这一理念。正是因为苏轼在凤翔踏踏实实做的几件实事,以及那种天然质朴的为民情怀,凤翔百姓才给他起了一个“苏贤良”的外号。

这三个字,字字千钧。

在故宫推出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中,有一件藏品据说是近年来从未展出的,即明代画家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画中的苏轼,头戴竹笠,脚踏木屐,身着布衣,体态壮硕,一副农人打扮,满脸欣喜之色。

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一幅苏东坡画像。比起其他画像里或是瘦骨嶙峋的落魄姿态,或是正襟危坐的大儒形象,这种自然活泼的民间样子,或许才是东坡本来面目。(徐佳)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