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份在港股首次IPO的茶百道更新了招股书。而今年以来,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纷纷涌向港股,想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的“新茶饮第二股”。在品牌纷纷IPO的背后,新茶饮市场竞争几近白热化,留给各家“跑马圈地”的时间不多了。
4家“新茶饮”扎堆IPO
继2021年6月奈雪的茶成功登陆港交所后,今年前两月,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茶百道港股IPO此前证监会备案通过并于近日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目前有4家“新茶饮”企业拟上市。
先看业绩,根据最新招股书,2023年1—9月,蜜雪冰城营收153.93亿元,净利润24.5亿元;古茗营收55.71亿元,净利10.02亿元;沪上阿姨营收25.35亿元,期内利润3.24亿元。茶百道去年全年营收57.04亿元,净利润为11.51亿元。
客单价方面,蜜雪冰城属于平价区间。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蜜雪冰城核心产品的价格通常为2元至8元。而茶百道、古茗和沪上阿姨则处于中价区间,主要产品价格在10到20元左右,属于新茶饮的腰部价格带,也是新茶饮行业品牌最集中、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
门店规模上,截至去年9月,蜜雪冰城拥有超过36000家门店,沪上阿姨拥有7297间门店。截至去年年底,茶百道共有7927家门店,古茗共有9001家门店。
事实上,规模决定了利润总量。在上述4家企业中,蜜雪冰城的3.6万家门店让其在9个月的时间里就赚到了茶百道去年两倍的利润。而在赚钱效率方面,茶百道以20.2%的净利润率,将其余三名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
加盟商才是“真客户” 甚至能影响公司业绩
虽然赚钱的多少、利润率的高低有所差别,但是4家“新茶饮”企业却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一种经营模式——加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加盟商才是他们“真正的客户”,因为上述4家企业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及设备或提供服务。
以茶百道为例,公司在2023年99.1%的营收来自加盟店业务。而这其中,“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收入”仅占4.1%,而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和设备,包括乳制品、茶叶及水果等制作茶饮的材料及配料,以及吸管、杯子等包装材料及门店设备等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95%。
在招股书中,古茗就着重强调了旗下加盟商的盈利水平。2021年-2023年,单店GMV从220万元增至250万元,乡镇店也能达到240万元。2023年,古茗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37.6万元,经营利润率达到20.2%,远高于同行业10到15%的平均水平。这也让古茗的加盟商平均开店3.1家。
而蜜雪冰城从2018年开始,为了采取密集开店策略,把原来1公里的保护范围,缩减到500米、200米、100米,以至于后来在合同里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保护范围”。这让它的扩张速度在所有奶茶品牌中更快。
在4家企业中最晚交表的沪上阿姨,也被曝出曾经在IPO前夕突击扩店,这不仅让公司总收入同比增加54.1%,毛利率更是由2022年前9个月的26.3%上升至2023年前9个月的31.2%。为了吸引加盟商的加入,沪上阿姨也持续释放出优惠信号,在今年春节,沪上阿姨针对新加盟商推出了优惠政策,可减免加盟费用6000元至16600元不等。
针对加盟店拉动的业绩,沪上阿姨在招股文件风险一节中坦言,业绩增长与未来门店扩张速度密切相关,“可能无法成功将门店网络扩大至新市场并取得令人满意的门店表现”。沪上阿姨表示,如果不能吸引新及优质加盟商会令公司的门店扩张计划或整体门店表现受阻,从而对公司的增长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已经掌握“财富密码”的新茶饮 面临“不上市就出局”?
通过招股书不难发现,新茶饮们似乎并不缺钱。以沪上阿姨为例,从账面来看,截至2024年1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4.25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4.55亿元,流动资产净额为7.38亿元。
一方面向加盟商出售设备和原料,另一方面掌握着品牌、产品研发和营销,看上去上述新茶饮品牌似乎已经跑通了盈利模式,甚至开新店都不需要企业自己出钱,又为何有志一同的瞄准资本市场呢?
事实上,急于上市的新茶饮企业并不只上述4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甜啦啦、新时沏等企业也曾传出有意于美股或港股IPO的消息。
“资本首先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扩张能力,而并非盈利能力。如果不上市或者密集开店,以目前的竞争态势来说,过几年品牌可能就会被挤出局。”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新茶饮行业可以说正处于增量市场的最后竞争态势,各家都想在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之前,有更大的地盘和更多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否采取加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于新茶饮企业来说,从诞生之初开始一直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扩大规模。
在新茶饮赛道近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门店数量变密,价格内卷严重。《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预计,全国新茶饮市场2024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9.7%和12.4%,较此前2018年至2019年26.5%、23.4%的增长率有了明显下降。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变化,新茶饮的边界也在不断模糊,更多的竞争者出现,甚至已经很火热的咖啡赛道都要在新茶饮市场分一杯羹。
而对于企业来说,进入竞争还不算激烈或者自己所属品牌尚未密集的新城市或下沉市场则是扩张的最好选择。事实上,除了蜜雪冰城,其余3家IPO企业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其中,沪上阿姨是北方新茶饮门店数量最多的企业,而茶百道和古茗则集中于南方市场,古茗更是至今没有进入北方新茶饮门店最多的北京市场。
这似乎都意味着机会。然而跨区域开店非常考验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如果企业找第三方合作,不仅存在同品是否能同质的隐忧,在价格内卷的市场中,利润率也很难有起色。如果自建供应链则又是一项重资产、需要长期投入的开支。因此,品牌需要资本市场来有更多融资渠道,以期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周旋余地。
此外,上述品牌均在此前有了多轮融资的情况,前期资本也想要通过品牌上市来提前锁定一部分收益。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日,传出B站著名网红博主陆二喜创业开奶茶店亏损关门的消息。
在“陆二喜”们创业失败的同时,第一批红起来的新式茶饮也迎来闭店潮。2023年上半年,奶茶店倒闭约8万家。CoCo都可、一点点、黑泷堂等初代网红奶茶品牌门店减少,现存店面平均每月减少量达50到100家。
而另一方面,头部品牌忙着扩张,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古茗、新时沏奶茶、霸王茶姬这些品牌正在排队IPO。
新茶饮“冰火两重天”,如何延续品牌的生命周期,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红海时刻:开店不如闭店快?
10月16日,有着200万粉丝的B站著名网红博主陆二喜发布视频称,“第一家奶茶店已经关闭。”他在视频中介绍,自己的一家店已经转让,另一家店正在寻求转让。
沮丧的不止陆二喜。第一批火起来的新式茶饮,也面临“开店不如闭店快”的危机。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店闭店约37.3万家,其中,奶茶店倒闭约8万家。
梳理倒闭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房租高、行业内卷严重。例如,陆二喜的两家奶茶店都开在西安比较核心的地段,店铺租金不菲。陆二喜表示,两个店每个月房租都要5万元。
其次,如今的奶茶和咖啡领域,不少连锁品牌纷纷推出低价产品,比如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卷起了“9.9元喝奶茶”活动,蜜雪冰城早已推出4元的冰鲜柠檬水。和大型连锁品牌相比,陆二喜的奶茶店无法长时间进行价格战,随着客流量减少,成本难以降低,闭店也成了无奈的最终选择。
9月份,国内20家连锁茶饮品牌一共新开门店1963家,与上月数据相比增速放缓,数量与上月相比减少592家。同时,对比过去三月品牌开店数据发现,coco都可、一点点、黑泷堂等品牌正在持续性逆增长,现存店面平均每月减少量达50到100家。
一边开店、一边闭店,开店还没有闭店快,说的可能就是贡茶。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贡茶从2019年开始,每年基本上维持着新增100+门店数量,但5年后,贡茶总门店数为235家。
另外,黑泷堂在7月现存门店量为737家,目前仅有500家出头,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关店速度,黑泷堂明年或将不复存在。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至2025年,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换言之,行业增速将逐渐下滑,赛道日趋拥挤,除了低线市场还存有一定的增量空间,整个赛道已成红海。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头部品牌:上市也非万金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全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恢复3年复合增长率近20%的水平。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今年以来,新茶饮赛道风声不断,尤其关于品牌上市的消息,更是此起彼伏。
在港股市场,奈雪的茶已成为“新茶饮第一股”。今年8月中旬,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9月,甜啦啦透露上市计划,据其给出的时间表,2023年接受券商辅导,2024年制定港股上市计划,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此外,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茶饮、霸王茶姬等也都先后传出IPO的消息。可以说,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头部新茶饮品牌或都将在明后两年内完成境外IPO。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茶饮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品牌都在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而上市融资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上市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上市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还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下,茶饮品牌纷纷寻求规模突破、提升市场占有率。趁着今年茶饮市场复苏的东风,喜茶们又陆续开放了加盟,完成了三四五线市场的渠道布局,以触达下沉市场的更多客群。一众新茶饮品牌都在朝着万店狂奔——7月底至今,喜茶光是加盟店数量就增长了1000家。茶百道、沪上阿姨、古茗的门店数量更是达到7000家以上。
然而,上市也非万金油。奈雪的茶在上市前被寄予厚望,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开盘即破发,随后一年的股价止不住下跌,最低跌到3.6港元/股,后来基本在4港元至6港元附近震荡,远低于19.8港元/股发行价。根据财报资料显示,2022年,奈雪的茶营收增长停滞,而在消费复苏开始的今年,这家曾经号称“奶茶界星巴克”的茶饮品牌,仍处于亏损状态。
< class="pgc-img">视觉中国供图
>求变之道:行业竞争没有终点
种种现状,其实反映了这个行业门槛低、盈利单一等种种现实。商业模式的同质化,也注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没有终点。
业内人士表示,品牌亟需一个差异化的标签,告诉消费者:“我是谁?为什么要选我?”
玩联名成为茶饮品牌的不二选择。瑞幸、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于9月4号上市。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
接下来新茶饮还能卷什么,品牌们依然在一一尝试。10月26日,喜茶宣布将在行业内率先主动公开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真品质原料溯源信息。目前,喜茶已通过“喜茶GO”微信小程序公开了40多款产品的配方原料。日前,霸王茶姬正式上线热量计算器功能,支持旗下超30款产品的自定义热量值计算,能帮助消费者一键查询产品热量值,更加便捷灵活地规划每日的热量摄入。
面对行业竞争,近年各家新茶饮品牌都在优化供应链上“下功夫”。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奶茶企业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价格因素,其核心在于供应链管理,为此,茶饮品牌们都开始自建供应链。
今年6月,蜜雪冰城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项目正式开园,总投资50亿元,占地131.6亩,集智能制造、绿色产品深加工、进出口贸易及结算、配送、研发、管理、结算中心于一体。古茗位于浙江省诸暨的原料加工基地也进入施工阶段,该基地花费10亿元建设,预计2024年4月份投产。根据古茗的说法,项目建成后,将为古茗茶提供茶、果等轻食饮品原料,预计产值达29亿元。9月7日,茶颜悦色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基地总投资5.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超100亩。项目预计2025年试投产,全面达产后可覆盖5000+门店核心原料供应。
江瀚表示,从长期来看,茶饮赛道一定会经历激烈竞争后逐渐形成头部企业的市场发展阶段。各家茶饮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笑到最后,而这也考验着每个茶饮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
张丽娅 整理
日,备受瞩目的连锁茶饮店霸王茶姬现正在积极筹备并期望在美国成功上市事项,而到了2024年下半年,此项计划将取得重要的实质性进展。据业内人士预估,该次筹集资金预计将在2亿至3亿美元之间,并将由全球知名金融机构花旗银行及摩根士丹利共同承担上市相关事务。
自今年伊始至今,已有包括霸王茶姬在内的六家知名茶饮连锁品牌纷纷加入到海外IPO的队伍之中,其中包括已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茶百道,以及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的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此外,还有多次传闻即将赴港IPO的茶颜悦色。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其他诸如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新时沏奶茶等众多茶饮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的路径,霸王茶姬则选择了赴美上市,这或许与其投资者群体有着密切关系。
回顾2023年,作为一家创立七年的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实现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门店数量超过2300家,平均每日开设新店高达6家。这意味着,在2023年的这一轮开店热潮之后,截止至2024年5月21日,霸王茶姬在国内外的门店总数已经突破了4500家。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霸王茶姬、古茗还是蜜雪冰城,他们均采用了高度依赖加盟商的商业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在标准化管理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把控难度较大,因此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霸王茶姬的投诉量已经达到1192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饮品安全卫生、虚假宣传、门店服务等多个方面。最近甚至有网友爆料称,饮用霸王茶姬推出的新品“万里木兰”后出现了心慌、心悸等身体不适症状,并紧急前往医院就诊。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名为张俊杰。尽管霸王茶姬的总部设在四川成都,但这家新兴的茶饮品牌却是在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云南诞生的。2017年,霸王茶姬的第一家门店在云南省昆明市五一路正式开业。
一位熟悉该项目的投资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赴美上市的基本逻辑主要是看重其流动性优势。”
在同行业内,今年以来,已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奈雪的茶的日成交金额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只有在少数交易日才会出现上千万的交易量。随着股价的不断下滑,奈雪的茶的日成交金额更是一度降至160多万港元的历史最低点。
另一位投资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前IPO阶段性收紧的大环境下,赴美上市无疑成为了当前最佳的选择之一。
“除了新式茶饮之外,今年还有大批来自中国内地的独角兽企业纷纷选择赴港上市,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例如近期备受关注的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地平线、纵目科技等,他们都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需要通过融资来推动技术的升级和进一步投入;另一方面,在高估值阶段,投资机构的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眷茶臻选焕新启# #喜茶多店同開# #奶茶加盟那些事# #茶奇多# #通茶集团# #喜茶多店新开# #中国茶与立顿# #喜茶轻负担鲜李# #茶亭序墨尔本店# #哈哈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