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就餐时,“‘砰’的一声,菜还没上桌,先花了两块”的现象,成为当下不少餐厅的消费“潜规则”。餐馆在结账时默认收取餐具费是否合法?众说纷纭,难达共识。与之相关的新闻也频上热搜,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近日,成都一起因餐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收取“餐具费”而被法院判决退还的案件,再次引发大众热议。小布现场探访发现,餐厅收取附加费用的现象较为常见,除了餐具费外,还有餐位费、米饭费、茶位费等五花八门的收费名目。
那么,这些所谓的
餐具费、餐位费、主食费
究竟该不该收,又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对此
四川发布《川叔知民生》栏目组
进行了深入调查
案情回顾
退还餐具费但不构成欺诈
近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案件——
2023年3月,市民李云(化名)网购了一份金牛区某餐饮店的餐饮自助套餐,套餐订单详情页载明自助菜类并备注每桌限用一张、到店需另付锅底及油碟。
次月,李云和朋友一起到该餐馆用餐,之后餐馆收取1元餐具费。李云表示不认可但迫于餐馆强硬要求,就支付了1元。
随后,李云致电线上购买平台告知该餐馆收取餐具费的事实,经平台沟通,餐馆承认收取餐具费但表示不予退还。经各方调解无果,李云就将餐馆起诉到成都金牛法院。
图据视觉中国
李云认为,餐馆行为构成欺诈,应当退还餐具费并支付500元赔偿金。餐馆对此辩称,餐具收费属行业惯例,“虽然不记得是否告知餐具需单独收费,但餐馆内有消毒柜中的餐具供免费使用,交易时对方也是自愿支付餐具费。”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及相关证据材料:该餐馆在其发布的订单详情中未明确列出餐具费,也未证明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明确告知李云需要支付该笔餐具费或予其以选择使用免费餐具的权利,导致李云在就餐完毕付款时才得知需支付该笔费用。
因此,在双方未达成合意的情况下,该餐馆无权收取该笔餐具费。此外,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存在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故意,餐馆上述行为不构成欺诈,其不应向李云赔偿500元。
实地探访
强制收费屡见不鲜
被强制收取“餐具费”等附加费用的现象是个例还是常态?四川餐饮市场“餐具费”情况如何?栏目组兵分多路,走访了成都、德阳、绵阳等多个城市。
8月20日,小布来到绵阳市某网红烧烤店,就座后看到“餐具费1元”的贴纸醒目地张贴在每张餐桌上。经询问得知,这“1元钱”所提供的餐具包含碗、筷、碟、酒杯、茶杯各一。
当小布向店主要求使用免费餐具时,对方称,只有收费餐具,但是可以提供开水供客人烫餐具杀菌。在小布询问有没有顾客拒绝支付此费用时,其店员表示“餐具费”一直在收,并称“客人都理解”。
绵阳某烧烤店餐具收费提示
在德阳广汉市某中餐厅,小布看到,该餐厅菜单中并未写明要收取餐具费,但在结账时餐馆却收取3元/人的“碗筷”费用。
当小布提出质疑时,餐馆人员表示“墙上贴有告示”。随后,小布在其张贴广告、wifi密码、收款码的墙上,确实找到用A4纸横向打印的告示“一次性消毒碗筷+米饭 3元/人”。
德阳广汉某中餐厅内餐具收费告示
“不提供其他碗筷,算上了米饭,也不是完全收的餐具费。”餐馆人员向小布表示,收取的并不仅仅是餐具费。听到小布的质疑,在同店就餐的徐女士表示,“并不想给,但是商家要收,一两块钱也就算了”。
一位从事了十余年餐饮业的从业者向小布透露,对于餐馆而言,“消毒餐具都是厂家清洗送货,省力、省人工,但有成本。”他表示收不收餐具费主要是商家自己决定。
在成都某江湖菜馆,小布刚坐下,服务人员询问了就餐人数后,就立即拿来几套消毒餐具,并在线上点餐界面直接勾选了默认对应人数的餐具费。
当小布询问是否能提供免费餐具时,服务员称没有免费使用的餐具供消费者选择,“只有这种套装餐具,要收费。”小布再次表示因为就餐人中有小朋友,实在不想使用此种碗具时,服务员称,“只有拿一个装菜的碗,没有杯子及碟子。”
就餐结束后,小布在结账时再次对此项收费质疑,服务员表示,“一直都在收,系统默认的,客人实在不用,可以退”。
图据视觉中国
小布在走访中发现,收取餐具费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但也有不少餐馆提供免费餐具,只是大多数餐馆在顾客主动要求使用免费餐具时才为顾客提供免费餐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多数店家默认顾客提供收费餐具。
此外,也有部分餐饮类商家表示不愿意使用收费餐具。在绵阳江油市一家网友评分很高的特色肥肠馆,小布看到,尽管现场翻台率很高,但商家提供的都是自己的碗筷。
“(我们)一直都没有收餐具费,提供自家碗筷的,一般不会收。”老板同时表示,“塑封的消毒餐具不干净”。
市民心声
虽然不多但觉得不舒服
事实上,从餐具费到餐位费,从茶水费到主食费,近年来民众对此类“事先不告知,事后要买单”的隐性消费的争议一直存在。
小布在探访过程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餐具费不应该给,但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没必要为了几块钱闹得不愉快,“商家要收,还是只有给”“只能期望商家有好好消毒”;也有消费者认为“如果提供了小料和服务,自己能接受餐具费”。
“本来跟朋友出来聚一下是件开心的事,不想最后因为几块钱生一肚子气,所以也就付了。”市民刘先生告诉小布,周末他和3位好友在一家连锁餐饮店就餐,共消费473元。到前台结账时他发现,除了菜和酒水的价钱外,该餐厅还收取了一人1元的米饭费,尽管当天他们并没有人进食米饭。“我咨询服务员,服务员告诉我们,不需要也不少,都是按人头收的。”
图据视觉中国
感同身受的还有张女士,23日晚,她和同事结束工作后在公司附近的餐馆小聚,付款时发现结账金额与自己点菜的价格不符,便向老板索要单据,才发现该店收取了现场每人2元的餐具使用费。她表示,“虽然2块钱的餐具费不多,但是就是觉得很不舒服。”
张女士认为,这项费用并不合理,首先商家没有提前告知,也没有让顾客自主选择,结账时却被直接收取。其次商家为了提升顾客用餐体验,使用统一消毒的收费餐具本来是好事,但是不应该把增加的餐具消毒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果用餐人数多,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张女士说。
小布在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浏览时发现,这些收费多为一两元,还有的更高。在高新区一家餐厅提供的6—8人餐中,列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收费显示:米饭8碗24元,碗碟8位40元,以及餐巾纸一份3元,即除开餐食的费用外,这份999元的套餐还包含了67元的餐具、米饭和纸巾的费用。
无独有偶,在该区一家川菜馆提供的8人团餐价目表显示,788元的餐费包含了10份餐食费30元,10位米饭20元,餐巾纸一份2元。
消委提醒
若被强制消费可向12315或12345投诉
那么,餐厅收取餐具费、餐位费、米饭费等附加费用是否合理?
对此,小布咨询了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省消委会投诉部主任彭欧告诉小布,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作为餐饮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干净卫生安全的餐具,这是商家的法定义务。
“在民法典上它叫附随义务,就是说我在你这消费,商家应当给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安全卫生的餐具,这是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定义务。”彭欧说,商家可以在提供免费餐具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消费者愿意选择收费的餐具,商家应该明码标价,明确告知消费者选择的是收费餐具,这样经过双方确认的消费行为才是有效的。
“餐位费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餐厅告知消费者有餐位费,而且提供了实质性的餐位服务产生成本,并且把餐位费的收取项目、服务内容载明的话,消费者接受这个价格,那么收取费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餐厅没有明确告知,也没有明码标价收费标准,也没有实质性提供服务,那么收取这项费用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权利。”彭欧说。
图据视觉中国
彭欧表示,如果消费者被强制收取没有提前告知、没有明码标价、没有提供实质服务的此类费用,有权拒绝支付。若商家态度强硬,消费者支付后保存相关的凭据,可以直接向各级消费组织申请维权,或者直接拨打12315、12345进行投诉。
如何维权?彭欧告诉小布,主要有5大维权途径。一是,双方协商和解;如果和经营者协商未果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进行调解;或者向行政机关申诉,以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是仲裁还是诉讼,维权成本相对较高,消费者直接拨打12315、12345或者向消委会投诉,这是没有成本的一个维权行为。”
彭欧建议,消费者要有证据维权的意识,无论在消费任何产品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都应该留存相关的证据。“其实维权是有必要的,我觉得维权是我们消费者可以做到保护自己权益最好的一种方式。”彭欧表示。
律师建议
消费者对餐具种类享有选择权
根据成都金牛法院的判决,小布发现本案中核心的争议点是:商家有无明确告知消费者需要收取“餐具费”。对此,小布咨询了相关律师。
四川凯越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何三巧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具体到本案中的这类生活消费场景,对于餐具种类,消费者享有选择权。如果消费者要求使用免费餐具的,经营者应当提供;如果消费者选择使用收费餐具的,经营者同样应当明码标价、事前告知,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其他不合理费用。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有效地解决此类争议,律师建议商家在提供已封装的消毒餐具前,应允许消费者选择,或者告知具体的收费标准(可参考餐巾纸盒上标注清晰的“有偿使用,*元”字样处理);而结合目前餐饮行业广泛存在的这类现象,消费者也完全可以在开封使用前询问商家是否收费,避免后续纠纷。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王梓菡 许明智(实习)
编辑 | 张潇澜
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5405亿元,同比增长30%;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37.7%。2023年全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2023年,我国餐饮业整体增速明显,实现历史性突破,进入5万亿元的发展新阶段。 进入2024年,餐饮人该如何乘势而上,抓住新机遇?
1月19日,来自全国的500余位餐饮界从业精英齐聚成都,共话2024年餐饮行业的新变局和新趋势。
随着餐饮连锁企业的风口即将到来,会上,杨记誉诚集团&朱光玉战略共创会暨新玉诚集团正式启幕。集团未来将围绕品牌发展,新零售电商,餐创三大板块,整合双方企业的优势,达成品类互补,资源互补,人才互补,从而打造一个更加优秀的餐饮平台。此次合作,同时也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内需,回馈社会,带来更丰富多元的餐饮业态。
杨记誉诚集团董事长杨勇表示,10余年餐饮创业历程,杨记誉诚的版图已由地域类品牌逐步进化到全国级品牌。并依赖于杨记自我革新能力,解决了中餐中两个相对壁垒的难题:一是产品标准与食品工艺问题,16年杨记就已开启针对标准化模型的研发测试,并于19年完成供应链匹配研发;经历几年实战,产品标准化复制对杨记来说,就是想要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二是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杨记的技术团队是用传统技术传承加现代化的培训系统相结合,为正统川菜门派的传承型团队,这也是为何杨记的技术人员数量庞大,技术稳定的底层归因。谈到杨记誉诚集团的战略规划,杨勇认为集团将继续看多中餐赛道,保持对市场的前瞻性与学习能力;而将集团打造成为具备生态系统循环能力餐饮平台的阶段性节点,新玉诚的成立就是这个大目标的启动动作。
朱光玉联合创始人李杨介绍道,2024年是朱光玉全新海外版本的启航年。“既然火锅可以全球远航,那为什么不加上中餐?杨记誉诚集团对于中餐的积淀,叠加朱光玉对于火锅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才能誉满全国甚至全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class="pgc-img">>年来,成都的餐饮行业确实出现了向预制菜转型的趋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满足快节奏生活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方便、快捷的餐饮需求增加。预制菜可以节省准备食材和烹饪的时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预制菜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降低食材采购、储存和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上菜速度和餐厅的运营效率。对于一些小型餐饮企业来说,转型做预制菜可以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 保证菜品口味和质量的稳定性: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的配方和工艺,保证菜品口味和质量的稳定性。这对于一些连锁餐饮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可以确保不同门店的菜品口感一致,提高品牌形象。
< class="pgc-img">>- 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预制菜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一些高端餐饮企业也开始推出自己的预制菜品牌,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方便食品的需求。
- 技术进步和冷链物流的发展: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冷链物流的普及,预制菜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这也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预制菜是否是大势所趋,还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预制菜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餐饮企业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预制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口感和新鲜度可能不如现做的菜品,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此外,预制菜的发展也需要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完善,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总的来说,成都餐饮企业转型做预制菜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所有餐饮企业都适合转型。餐饮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需求,谨慎选择是否转型以及如何转型。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需要加强对预制菜行业的引导和规范,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