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捞将火锅持续“变小”,是何用意?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洪君。
曾几何时,餐饮大佬们崇尚做“大”,开大店,大到1000平米的海底捞,乃至数千平的餐厅……越大越能彰显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但近两年来,大家忽然开始专注细分赛道小店。从贾国龙的中国堡到巴奴的桃娘,再到海底捞如今出街的“下饭火锅菜”,各品类的餐饮头部大佬正在将这种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12月13日,海底捞外送、饿了么双双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下饭火锅菜”系列活动。据介绍,“下饭火锅菜”系海底捞外送为更好满足消费者“一人食”的新外卖场景,专项孵化的新产品线。
“一人食”,和火锅过去留给人们的“灵魂伴侣”“一群人的狂欢”等传统印象看似并不吻合。但这条看似简单的信息,意味着火锅行业+快餐业一场白热化的“大战”已然打响。
01.做冒菜,海底捞蛰伏已久
对于海底捞来说,外卖业务的分水岭是2020年。一方面,当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到店聚餐场景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发展,也正给火锅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火锅外卖开始成了很多品牌发力的新赛道。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火锅品类发展报告》显示,外卖到家场景下的一人火锅、两人套餐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者的火锅需求。从外卖订单量交易数据来看,火锅外卖2022年订单量增速达到了21.97%,增速仅次于自助餐及鱼鲜海鲜;而从外卖细分品类上看,“小”量贩如串串香、焖锅,因点单灵活、丰俭由人,贴近用户一人食的点单场景,而更受欢迎。
在这个微妙的变化过程中,海底捞开始了一些列“新动作”。
资料显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早就申请注册了多个“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图文商标的快餐品牌,分类包括广告销售、餐饮住宿、方便食品等等,引发餐饮界关注。
< class="pgc-img">>据悉,首批“下饭火锅菜”门店其实自今年6月份起就陆续在饿了么率先试水上线,并在今年7月份至9月份期间完成快速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想做一人食外卖业务的品牌并不少。据媒体报道,未来3-5年,小龙坎集团将Minihoogo火锅菜视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作为小龙坎火锅的“mini版”,它采用小龙坎火锅门店的同款底料,主打经典红汤锅、番茄锅,还有创新推出的金汤酸菜口味,一人一锅,一锅一料,现煮现吃。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底捞的布局更为成熟。
目前,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已有260多余家门店在饿了么平台上线,100座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可以点到。从饿了么平台门店展示页面可以看到,“下饭火锅菜”当下主营商品有多款组合套餐,价格在30元-40元为主。另外,消费者还可以单点食材,同时也有多种干碟、蘸料、调味酱可以选,呈现出了浓浓的“海底捞味”。
< class="pgc-img">>饿了么平台的数据显示,因套餐组合丰富,“下饭火锅菜”上线后即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在7-9月期间,“下饭火锅菜”订单在三个月内实现了超100%的增长。
对于“下饭火锅菜”的上线,业内观点认为:将火锅变成快餐模式的一人食很好的切中了单身经济、宅经济,不仅吻合大众快捷、高效的生活节奏,也契合了当下市场对性价比的追求。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则显示,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
可见,火锅市场的增长还未见顶,未来整个行业会继续往日常、高频化发展,一些以顾客需求为主导的创新产品,无疑有机会成市场的“新宠儿”。
02.与平台深度数字合作,出手即王炸
今年8月8日,在第三届川菜产业发展机遇大会上,海底捞社区运营事业部总经理张赢做了题为《多元化场景,川式火锅消费提频新动能》的演讲,分享海底捞将川式火锅推广至全球后,如何通过外卖拓展、引领多元化场景的尝试和思考。
“海底捞最早做外卖是在2003年,因非典影响堂食暂停,消费者打电话让我们把火锅送到家里去,那是我们外卖业务的雏形。”张赢说,顾客需要,海底捞就做了,火锅外卖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2019年开始,海底捞正式联手饿了么等平台推出第三方外卖配送服务。
数据显示,2019年海底捞外送业务收入为4.48亿元,2022年则达到了12.8亿元——彼时,一些拥有数千家门店的品牌全年营收都达不到这个数额。海底捞外送俨然相当于干出了一家连锁快餐企业的外卖收入出来,赶超快餐外卖的趋势路径正在悄然形成。
从上线普通火锅外送,到推出类快餐的新产品线,张赢表示:基于与外卖平台的深度合作,这次新产品线从研发开始,就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期给消费者更好的一人食外卖体验。
“通过前期的准备与尝试,明年会加速布局”,张赢透露。
据了解,在“下饭火锅菜”上线测试的过程中,饿了么新品孵化中心发挥了平台数字和技术能力优势,为海底捞提供了细分行业洞察、产品线研发建议、供给选择、定价组合、菜单设计等多方面的服务支撑。
< class="pgc-img">>在业内看来,这是无疑是商家与平台之间“合作共赢”的一次样板:“下饭火锅菜”上线后,海底捞不仅可以更好发挥出其自身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力优势,在满足更多平台消费客群的同时,新产品线也可以成为海底捞外卖增长的新动力。
“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外卖品牌服务商,有时候更像是一家‘咨询公司’。以和海底捞品牌的合作为例,我们更多是在探讨如何利用平台数字化的优势挖掘新的用户需求,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饿了么副总裁陈彦峰表示。
作为火锅品类头部品牌,海底捞全年堂食+外卖的业务预计有300-400亿生意规模,但是外卖的比重不到5%,与其他品类动辄三成以上的外卖生意占比有巨大的差异。早期入局者外卖业务比重尚不高,更别说后来者,可见外卖火锅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
在这个背景下,海底捞和饿了么的创新合作,足能凸显出对这个细分赛道的引领意义。
随着外卖行业日趋成熟、逐步成为消费者(尤其年轻消费者)日常就餐选择的渠道,只靠传统堂食已无法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食客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正在快速转变,不少餐饮企业都感到“不变则退”。
在此形势下,餐饮品牌必须学会多模式布局,促使消费者在追求刚需和性价比的同时,也注重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而在其中,若外卖平台能依凭其数字化能力助力餐企更好创新,无论对企业还是平台,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注:本文配图由饿了么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市快报讯 看过热门网络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3》的人,估计会对何猷君和奚梦瑶印象深刻。因为节目录制至今,这对小夫妻每顿都在吃火锅。“可能两个年轻人都不会做饭。”微博上一些吃瓜网友猜测。
视频截图
俗话说,吃一顿火锅是对降温最起码的尊重。而这个冬天,让你“在家吃火锅”这件事上,许多火锅品牌甚至是超市都是认真的。
打开外卖App,能配送到家的火锅,多到让人选择困难症暴发:有海底捞、川味观等主打堂食的品牌,也有锅sir、淘汰郎等外卖专门店,还有最近冒出来的各种火锅食材超市;可单点,也可直接来份套餐,从食材、蘸料到锅具、餐具一应俱全。
吃火锅的方式变了?
在家开涮火锅
上周末,数月未见的老同学要来家里做客。思考了一秒钟,我做了个决定:不用起个大早忙前忙后,瞬间就有一桌菜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吃火锅。
在饿了么App上,我找了离家最近的某火锅外卖专门店,点了150元的双人套餐。它包含澳洲雪花牛肉、羊肉、肥牛各一份,蔬菜拼盘、厚千张、粉条和手工拉面,还有配套的蘸料、葱蒜香菜小料,以及矿泉水、围裙、去味剂、餐具、餐巾纸、桌垫等。锅底可选牛肉麻辣、清汤麻辣或是骨汤,锅具则可在电火锅和普通锅(配燃油罐)中选择。
半个多小时后,外卖小哥提着一个海鲜大礼包式的盒子上门。
摄影 | 童蔚
当食材铺满桌子,锅底翻滚、热气升腾而起的时候,竟有了几分堂食火锅的感觉。
事实上,在外卖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火锅外卖”,类似的商家多到让人挑花眼:有海底捞、川味观、小龙坎这样主打堂食的品牌,也有锅sir、淘汰郎、不二锅等外卖专门店。川味观双人番茄锅底套餐(含锅)99元,海底捞2-3人大火锅(不含锅)353元,淘汰郎猪肚鸡汤单人套餐(含一次性锅)126元……当然,所有食材、炉具和餐具都可单点。
快递业也嗅到了商机。10月底,顺丰同城急送进行了一波“火锅专送服务”推广。据顺丰同城杭州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在杭州,目前合作的主要是海底捞、凑凑火锅、大渝火锅等品牌连锁商家;日均订单超100单,周末更多些,集中在晚餐、夜宵时间段。“如果某火锅商家未开通外送,用户可通过顺丰同城下单跑腿代购,商家也可注册顺丰同城账号临时发单。”
家门口冒出火锅食材超市
除了发力外卖,海底捞10月中旬还在北京开出了旗下首家火锅食材超市。40方的门店,既是外卖配送的前置仓,又做顾客自提生意。当时,这则新闻还上了微博热搜。
最近,一些眼尖的杭州人突然发现,自家社区周围也冒出了类似店铺。
新华路上有一家名叫“锅圈食汇”的火锅食材超市,门头的红绿色搭配很是惹眼,不少路过的行人会好奇地往里瞅两眼。走进店铺,货架上、冰柜里分门别类、满满当当地放着各种跟火锅相关的食材、调料和锅具餐具。店员告诉我,这是家加盟店,已开数月,可外送也可自提,这两天天气一冷,外卖的生意一下子好了不少。
主打各种肉制品的品牌纽特汉克,11月也在杭州开起了火锅食材超市。其中一家位于马市街的居民区。店员妹子表示,气温一降,周末的生意就特别好,尤其是年轻人。不过,这家店没有新鲜的绿叶蔬菜,需另行购买。
目前,在杭州开出火锅食材超市的,还有川鼎汇、无限牛、九品锅、信良记等品牌。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门店,在大众点评上被平台标注了“新店”字样,收录时间大多为10月、11月。
扩张速度最快的,当属锅圈食汇。大杭州范围内,目前收录进大众点评的加盟店已达77家(含未开业)。
“火锅的外卖占比未来能够超过一半”
想让你在家里吃火锅的,还有超市。
11月初,盒马火锅正式在全国盒马、饿了么同步上线发售,价格相当于火锅店的5折左右。
目前,在盒马App上,“火锅到家”已成为与水果蔬菜、海鲜水产等并列的一级品类。仅是锅底,盒马就联合30家合作伙伴,一口气开发了40种。你可以挑选海南椰子鸡、潮汕牛肉清汤、内蒙古泉水羊肉等特色地域风味锅底,也可以购买黄喉、牛吊龙、小郡肝等冰鲜食材,下单后最快30分钟配送到家。
据盒马统计,在涮品方面,牛肉卷是杭州人的最爱。TOP5单品分别为:纽澜地鲜切牛肉、M5和牛火锅肉卷、盐池滩羊羔羊肉卷、和牛牛肉丸,以及千岛湖蔬菜拼盘。
杭州盒马蔬菜采购负责人表示,杭州门店供应来自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江苏南通等产地的霜打蔬菜。自11月初,最早的一批高山霜打菜上市以来,每周的销量增长在30%以上。上周开始,产自千岛湖区域的本地霜打菜已全面上市,像是矮脚青菜、生菜、菠菜、莴笋等。
“我们相信火锅的外卖占比未来能够超过一半。”盒马3R事业部总经理宁强此前称,“高性价比、丰富品类、快速到家,再加上在家吃火锅的独特氛围,这些优势有望让外卖也成为火锅的主流消费形态。”
或成新的业务增长助推器
近年来,外卖在餐饮消费中越来越主流,火锅作为最大的餐饮品类,外卖化进程却始终没有太大进展。年初几个月受疫情影响,堂食受限,家庭成为火锅消费新场景,火锅品牌开始加速拥抱数字化,掘金“懒人经济”。
以海底捞为例,2020年中期业绩报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97.6亿元,较去年的116.95亿元下降16.5%,但外送业务增长强劲,收入超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由1.6%增至4.2%。外卖或成为海底捞业务新的增长助推器。
而特殊时期养成的“在家吃火锅”习惯,也让围绕火锅食材做文章的品牌,享受了一波资本红利。锅圈食汇先后完成4轮融资(其中2轮在今年完成),累计融资金额10亿元;同类型的懒熊火锅,也在5月完成数千万元的融资。
10月下旬在2020中国火锅产业大会期间发布的《2020火锅产业消费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火锅零售化扩展了火锅的就餐场景,家庭、办公室等随时随地可以享受火锅。
多一种选择的乐趣
对不少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与做一桌复杂的饭菜相比,“买一堆食材,一股脑儿往锅里一扔,蘸酱吃”要简单得多。不过,配齐各种食材、调料甚至锅碗瓢盆还是费点功夫。
显然,一站式配齐+专人配送的“火锅到家”,很好地迎合了这部分的购买需求。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吃火锅还是会去店里,“无法接受自己家里到处飘着火锅味”。还有网友认为,火锅本就是强社交属性的产品,堂食更容易让人感受热闹的氛围,“有仪式感”。而在一些外卖的点评里,有网友留言表示,从口感上讲,牛肉、牛肚等食材,可能还是店里的更新鲜。
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庞大的火锅外卖队伍,让吃火锅这件事又多了一种乐趣——选择的乐趣。
天气预报说周四开始又要降温了,你要不要考虑来个火锅呢?
年一度的世界杯激战正酣,赛场外餐饮市场的竞赛同样激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啤酒、烧烤、小龙虾这些传统的“看球套餐”外卖显著上升,今年火锅外卖异军突起。边看球边涮肉成为了不少球迷的新选择。
这届世界杯,火锅成外卖新宠
10月底以来,广州面临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暂时不能出门的日子,阻挡不了老广对美食的热爱。适逢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除了赛前对各球队的了解,看比赛时吃什么,也成为了朋友圈分享和讨论的话题。资深球迷谭先生告诉记者,他以往看球常点一些“洋套餐”,炸鸡汉堡搭配可乐啤酒等,不仅经济实惠,也非常便捷。今年谭先生则选择了“打边炉”看比赛,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边看球一边进补,两不耽误。”记者发现和谭先生一样热衷“边看球边涮肉”的球迷朋友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受季节影响,寒冷的天气里,没有什么比火锅更暖胃暖心,尤其是对于宅家的朋友们,三五家人围坐,就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看球赛的氛围感立刻拉满。其次,商家提供的便捷外送服务,实现了球迷们“在家里吃火锅”的需求。据谭先生介绍,一般来说,火锅外卖的商家都会准备好火锅底料包和各种食材供选择,自己在家里只需要准备一口平底锅。谭先生告诉记者,“外卖火锅的味道其实和实体店火锅的味道相差不大。”另外,由于最近经常熬夜看球,他会选择一些清淡的口味,“新鲜食材搭配养生锅底,营养价值也更为丰富。”
多家餐饮品牌上新世界杯套餐
由于赛事主要集中在北京时间的晚间6点至次日凌晨,对于热衷于生活仪式感的年轻人而言,夜间看球自然少不了夜宵外卖。为了满足球迷们需求,不少商家纷纷推出“观赛套餐”,配合各种满减、优惠,瞄准世界杯商机。
据悉,火锅巨头海底捞在世界杯期间推出了全新的外送菜单,牛蛙锅、泡菜鸭锅、热卤四大天王等一大波近期登陆门店的热门单品集体亮相。
海底捞外送球赛专享套餐。图源:海底捞官方提供
记者在海底捞外送官方小程序“捞点好货”以及第三方外送平台上看到,点外卖套餐还有多种优惠活动。如:海底捞推出208元冬日专享欢聚套餐,下单即赠送羔羊肉单人套餐一份;原价298元的球赛专享套餐,现在208元即可享受;还有优惠价139元的牛羊肉双人套餐。
海底捞社区营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们在到店场景满足‘堂食+零售+自提’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到家’服务业态,就是希望通过多渠道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拉动餐饮消费。”
大龙燚“一人食加油包”。图源:大龙燚官网
另一家火锅品牌大龙燚则将足球端上了餐桌,推出足球造型的牛油底料,同时,大龙燚还提供了10000颗“金球”火锅底料免费送顾客活动。此外,大龙燚在火锅外卖的包装上做到“全封膜”,卫生品质安全到家还赠送煮锅。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平台也纷纷加入世界杯消费季,推出“火锅到家”新品。叮咚买菜推出以海南椰子鸡锅底为主打的“进球了椰”、包含胡椒猪肚鸡锅底和猪肚条的“梅开二度”、包含酸菜鱼锅底、鱿鱼、黑鱼等食材的“鱼跃冲顶”等套餐,并伴有大力度的折扣优惠。
主张“在家吃饭”的锅圈食汇在世界杯期间推出“锅圈火锅季,嗨翻世界杯”,包括“京派清水锅套餐”、“川渝麻辣锅套餐”、“粤式猪肚鸡火锅”等,组成了“火锅世界杯首发阵容”一站式解决看球套餐。盒马、山姆店等也推出半成品火锅,同时搭配熬夜滋补养生品、熬夜提神咖啡饮料等。
“外卖点一切”拓宽餐饮边界
自疫情以来,餐饮业经历了动荡的三年。发展线上生意,成为餐饮消费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辟即时零售渠道。“以往火锅类餐饮很少涉及外卖”。一位在广州从事餐饮管理工作的林先生称:“主要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去火锅店感受现场氛围,且外卖的时长会影响到口感和品质。”可如今“世界杯火锅套餐”热卖的背后是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届年轻的球迷们而言,消费习惯正逐渐向“外卖点一切”靠拢。点一锅外卖火锅,与家人朋友围坐一堂,烟火升腾间,现场氛围和温度都有了。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暂停堂食”的情况下,开辟线上渠道不仅能避免食材的浪费,弥补堂食收入的缺失,更可以缓解“现金流”压力。
然而堂食做得好,不代表外卖也能做得好。“火锅还是比较适合做外卖的。火锅外卖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店铺和人员的成本,减轻火锅店的一部分的压力。”林先生指出:“但是在过程当中需要做好菜品保鲜、餐具的实用性以及配送及时等问题,才能保证消费者用餐体验。”
在竞争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餐饮业唯有以变制变才能得到新的发展,餐饮外卖也已进入到需要深度、专业化运营的阶段。
近两年来,海底捞大力推广外卖服务,据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1-6月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7.6%。今年6月中旬,海底捞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创新,尝试在后疫情时代,部署“到家+到店”核心战略,发挥连锁经营和供应链优势,探索和满足新常态下的餐饮消费需求。
外卖火锅能否借助世界杯东风,让传统堂食品类逆袭找到新可能?我们将持续关注。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