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ul的第一个好友是因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认识的。
那是在一个秋天的午后,我搞定半年报表后松了一口气,又感觉有些百无聊赖,于是在Soul开始刷广场。突然收到了一条消息:“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吗”,当时我寻思该不会遇见“网络乞丐”了吧,结果对方说:“那我请你啊”。好吧,我才是那个真丶网络乞丐。请我喝奶茶的就是鹅仔,我在Soul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后来聊天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脱口秀表演艺术家”哈哈哈。
后来我们经常会在Soul聊天,因为两个人都擅长抛梗,我们聊天的内容经常出现在他线下脱口秀演出的段子里。比如我休年假的时候开车去海边玩,虽然浪有点大,但我还是选择下海游一会。结果几个浪过来结结实实的给我上了一课,中午刚吃的饭全吐了,鱼和虾可能都没想到吃了这么多年生鲜,终于能吃了口热的。我说完之后鹅仔笑我一天,还询问我是不是可以把这段经历写进他的段子里。后来他跟我分享,说那天的脱口秀包袱都格外地响,尤其是“鱼虾吃上热乎饭”这块。
除了鹅仔之外,我在Soul还交到了10几个有趣的朋友,都是很走心的。
< class="pgc-img">>文首发“腾讯GWB游戏无界”
一、百花齐放中靓丽的一朵
模拟经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类,从计算机的发明再到电子游戏的产生,模拟经营类的思想构造就早已在前辈们的是探索中愈发完善。从1989年EA推出的《模拟城市》,到WAP文字游戏时代的《QQ农场》,再到近年来的《大多数》,《江南百景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百家争鸣且不断推陈出新的赛道。
经典模拟经营游戏《模拟城市》
>究其根源,模拟类游戏更加契合游戏的本质——扮演角色完成现实中不能轻易完成的形为从而获得快感——这是此品类游戏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取缔的原因之一,而随着生活的变化趋势日新月异,我们能够模拟的想法也越来千奇百怪。
就比如20世纪的游戏设计师无法想象出21世纪的人类会有快递外卖这种玩法,随着生活的变化,模拟经营类的设计对象也在不断的贴切我们的生活。而今天我们将要讲诉的主角——吸血熊工作室制作人孔明和熊熊夫妻二人的作品《杯杯倒满》,就是一款思路奇特,玩法新颖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一款在游戏里开店卖奶茶等饮品的独立游戏。
二、小玩法有大体验
《杯杯倒满》是一款关卡制的模拟经营融合轻度肉鸽的游戏。剧情很简单,玩家扮演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做梦都在拼命的加班,然而醒来还要继续去上班。这时小恶魔出现了,蛊惑玩家创业进军饮品界,实现赚大钱的梦想。玩家会在不同的饮品店制作各式各样的饮品,遭遇随机的挑战。无论是否过关,周期结束后经营所获得的收入会被换算成钞票,这个钞票可以用来升级自己的小破房子,购买家具以获得永久的效果提升。另外后期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货币,可供玩家消耗来获取强大且短暂的强化。
在游戏中扮演开店的角色售卖饮品
>吸血熊工作室最初的设想,是开一间可以长线经营的店铺,拥有真实的操作流程和自由的菜单搭配。为了突出真实感设计了很多细节概念,饮品会根据季节、天气、时间变换人气,不同的顾客(杯子)会有自己的饮品类型偏好、温度偏好、杯型偏好。举例来说咖啡在白天火爆而在晚上无人问津,某种女性顾客(英式茶杯)只会点无糖的饮品不会点高热量的奶茶。这种设定使玩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经营的产品。
设想看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试玩下来不够满意,做了繁琐的设计但是体验却很微妙。所以吸血熊工作室又花了大半年来调整游戏的方向,最终废弃了长线经营模式,重新设计为关卡模式,将模拟经营和轻度肉鸽结合在一起。
饮品店的菜单
>基础玩法确定的同时,孔明和熊熊也在思考多人游戏和单人游戏的异同。在《杯杯倒满》进行多人游玩时,会根据人数的不同,对应调整难度,比如顾客数量会在多人时提升,但是开盖速度、搅拌速度等也会对应变慢。同时多人游玩时玩家因为服务的顾客更多,销量更多,所以收入也会分给小伙伴。这样的平衡性使得单人和多人游玩不会存在数值上的不平衡。从游戏性上,单人游玩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了解熟悉整个饮品店运作流程,而双人时,面对更多的顾客,可以进行分工,如果配合的好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
同时,游戏里的角色不会强制玩家进行分工,但是不同角色会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有的角色在搬运时不会减速,有的角色在制作饮品时速度更快,有的角色在降低压力方面有特殊的技巧。玩家可以自行理解角色定位,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承担不同的职位。
游戏中设计了较多角色可供选择
>玩家在《杯杯倒满》中体验到的快感并不止扮演一个开店的老板,如电子竞技般不间断的调制饮品,搭配小料,在手忙脚乱中还得保证自己思路清晰,很多时候沉浸其中,忘乎所以,回过头来可能发现不禁感叹:“咦,我在现实中要搬砖,怎么玩个游戏也还搬起砖来了”。
三、做独游应该先抛掉赚钱的想法
很多梦想开发游戏或正在独立开发游戏的小伙伴,都是看到市面上出现一款很火爆但是看起来开发并不太难的作品,于是萌生了想要做一款或抄一款同样类型的产品来赚钱。例如最近很火的“吸血鬼幸存者”的出现,涌现了大量抄袭作品或正在制作的作品。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埋没在红海当中。
孔明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觉得想要成为独立游戏制作者,首先应该将“做游戏能赚钱”的想法抛之脑后。毕竟成功的独立游戏背后,拥有数不胜数的无人问津的游戏。这可比开饮品店的成功率还要低很多倍。”
孔明认为:“制作独立游戏应该抱有一个自己的理念,想要将某种体验或故事展示给广大玩家。并非去抄袭别人的作品,而是制作保函自己构思的设想的内容。就如同制作一件艺术品,也许并不是人人都能欣赏,但总能找到知音。而如果制作的是一款赝品,自身对这款作品都没有倾注自己的理念,也很难获得鉴赏者们的认同。“
抱着抛掉赚钱的想法,孔明和熊熊开始了自己的游戏制作旅程。
游戏早期设定图
>孔明说“我们决定做一款不同于市面上的,取材于现实的经营游戏,能够让玩家更真切体验到运营店铺(不易)的游戏。
吸血熊工作室看来,模拟经营游戏应该具备真实感,这里的真实感指得是概念上和设定上的。举个例子,在《分手厨房》和《速速上菜》这一类游戏中,制作原料只需要从箱子里取出来即可,不用考虑进货和损耗。而在《杯杯倒满》中,你必须先打电话订货,到货后需要拆开纸箱,将原料一个个取出来放在货架上,需要使用时再从货架上取下来,货物会扣除资金,玩家需要提前预估用量,并且维持资金充足以保证交租时不会破产。
除此之外,吸血熊工作室在设计时还加入了特别多的的拟真逻辑,比如水果在切开后,如果没有放入冷藏柜,隔夜就会变质;制作饮品时滴落的果汁会让玩家打滑或是粘脚;做错饮品顾客抱怨会使自己增加压力;而加班过度甚至会让人精神崩溃等。
除了拟真逻辑的加入,店铺里的每一个设备和每一个道具,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这个方面吸血熊工作室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设计和验证。在实际游玩中,玩家可以自由布置这些设备的位置,自己设计出一条或多条工作动线,再用相应的操作和预判来完成顾客的要求。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强化,刻意用一些不常规的操作来达成额外的目的。
但是,过于真实的玩法可能带来的是繁琐和重复的操作,为了避免痛苦的折磨,吸血熊工作室不断的优化平衡正面和负面的体验。同时融入了轻度肉鸽元素,使玩家可以获得随机的强化。比如加班时获得更高的小费,在奶茶中强制添加小料来增加收入,压力爆满时获得回光返照效果等等。轻肉鸽元素除了在玩家强化上,还表现随机的负面效果上,这是小恶魔和你签契约时附带的代价。例如顾客会使用打折卷购买饮品,玩家因身体不适而减慢移动速度,撞到顾客会因为过于鲁莽而增加压力等等。这种结合得到非常棒的体验,使核心玩家非常愿意挑战高难度的关卡,即使在同一个地图反复游玩也完全不会腻。
游戏内的轻度肉鸽元素
>模拟经营和轻度肉鸽的结合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同时都围绕着主题经营饮品店展开,提升玩家经营的能力以及遭遇超多随机的事件。而增益与减益之间或许形成COMBO大大提升效果,或许能使很难的事件轻松度过,也有可能突然全盘崩溃,正如熊熊在立项时所说:“我想让别人也能体会到开一家店有多不容易。”
作为美术出身的熊熊,在美术上的工作有她独特的想法。熊熊采用了不算细腻的手绘画风,这种风格可以较为快速的制作素材,有时就算乱画一通也不会显得很违和。熊熊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所以在制作自己的游戏时,拒绝使用人类作为主角。
刚开始画顾客的时候,也设计过人类顾客,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感觉太花时间了,人类必须有头身体和四肢,还要穿不同的衣服,画起来太麻烦了。所以很快熊熊就开始重新构思顾客形象,因为是饮品主题,很快就确定了用杯子作为载体,在杯子上稍微拟人,可以将杯子的把手作为一只手臂,做出各种动作。不同形象的杯子也能体现不同的性格,比如小杯子就像小朋友一样活泼,会跳起来点单,而马克杯就像普通的社畜,只会默默的指指自己的头,优雅的女性杯子会用勺子轻轻敲打杯子边缘。
游戏中设计为杯子形象的顾客正在点单
>最后他们在设计游戏logo的时候(英文Feed The Cups),将Cups的U看作是杯子,而C设计为杯子的手臂,指着自己的头顶。这和游戏中点单的杯子动作一模一样。
四、为了做好游戏而去开了三年饮品店
孔明和熊熊可以说是玩游戏认识的。孔明是游戏策划出身,熊熊是游戏美术。在制作《杯杯倒满》之前,都是在游戏行业摸索了很多年的的老人。
孔明和熊熊
>孔明在入行之前曾参加过游戏制作的培训班,培训班的经历对他来讲算是比较重要的一段故事——被老师看重后受邀参与游戏制作进入了游戏行业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篇章。而熊熊则是毕业于美术专业,参加工作后成为了一名游戏美术。
早期上班时在夜里加班
>二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在一起生活后,玩游戏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初他们都只是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后来在游戏的选择上,会更多地考虑对方是否也希望一起玩。从最初一起玩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到可以很多人一起玩的主机游戏,例如怪物猎人、全境封锁、仁王、艾尔登法环这类。还有独立游戏例如泰拉瑞亚,星露谷物语等等。如果是很好玩的单机游戏,虽然会各玩各的,但是会互相交流心得和技巧。
可能对女孩子来讲,开一间咖啡店或者是奶茶店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所以熊熊在辞职后投奔自己热爱的事业,开了一家饮品店。奶茶店开了三年,其中创业的酸甜苦辣皆有所感悟,这也是《杯杯倒满》中如何做到拟真逻辑的模拟经营能够如此契合现实的灵感来源,艺术本该如此,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饮品店内布局
>二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是令人羡慕的,“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二人不仅是共同生活尝遍柴米油盐,更能投奔同一份爱好变为事业一起共事。在《杯杯倒满》的制作中,美术方面所有内容都是熊熊进行设计和制作,程序的工作则是由孔明一人自学担任,游戏性的设计上会一起设想一起沟通,在设计转换到实现这一块由孔明构思。程序上虽然是从0基础开始自学,但是因为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对程序框架的构造理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以及策划具备的技能掌握Excel各种函数并且熟练使用VBA导出程序所需要的不同的格式,这对孔明能够快速学习程序有着巨大的帮助。另外就是选择了GODOT这款引擎,它自带的gds语言非常适合吸血熊工作室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实现。
当热,在工作中少不了一些争吵,孔明和熊熊需要去分辨争吵来自于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们说到:“如果是工作上的,我们通常会先阐述清楚自己想表达的观点,确保双方没有因为误会而产生问题,再来衡量两个人的想法哪个更容易实现,或者制作的性价比更高。并且这种思维碰撞的火花,往往在我们冷静思考之后,又能构思出新的有趣的设计。”
沟通是二人之间一个行之有效解决争执的办法:“杯杯倒满”中大部分有趣的灵感和设计最终都是我两共同认可并自己试玩后也很满意的结果。”
孔明和熊熊也带着《杯杯倒满》参加了本届的GWB独立游戏大赛并成功入围【用户选择人气奖】,为玩家带来欢乐收获认同是他们极力渴求的目标。
找到自己的真爱已不是一件易事,更别说还能一起创业工作,把二人心中的美好想法具体化展现给玩家,正如经典现代诗《致橡树》中所说: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孔明是一颗橡树,而熊熊则是一株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源:中工网
日前,第七届“潍坊杯”浦东新区餐饮行业职工技能竞赛顺利落下帷幕,在这场以“幸福生活加点甜”为主题的餐饮行业大赛中,乐乐茶浦东世纪汇店店长王双作为代表,率领团队,带着两款畅销单品参赛,捧回了一座“十大创意点心”的奖杯。
王双将奖杯摆在了门店内,十分自豪这份荣誉,就像自豪于她餐饮人的身份一样。今年已是王双在乐乐茶工作的第5年,也是她在上海的第12年。从初来上海的迷茫,到如今成家立业,她初心未改,热爱工作,对生活充满期待。
是店长也是块“砖”
2009年大专毕业后,王双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刚开始来我听不懂上海话,所以就想着去做那种跟人接触多一点的工作,能学习学习,先到奢侈品店里做销售,卖包卖衣服。”
从销售转行到餐饮行业,王双用“机缘巧合”四个字来概括她与乐乐茶的结缘,“我当时在五角场万达看见乐乐茶这个品牌,发现水果竟然能做出饮料,就特别想做这个行业,然后就找工作面试进来了。”
彼时2016年,正值奶茶行业刚刚兴起。“我刚进去是在美罗城店做店助。”掰着手指,王双对各个门店如数家珍,“先是五角场、万达龙之梦、美罗城……对,那是我们的第三家店。后面我又去了打浦桥日月光、金桥、恒隆,等到2018年6月30日的时候,我去了金桥国际店,那次开始正式升成了店长。”
对自己的每一次晋升,王双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这样才能给自己定好下一个目标。”
身材苗条的王双系上围裙,将长发整整齐齐塞进帽子里,戴上口罩,只能看到她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活力与热情。
从最开始协助店长做门店的一些店务管理,负责员工排班、订货、高峰期制作饮品,到现在成为店长管理乐乐茶世纪汇门店的37名员工,王双的工作内容似乎没有发生改变。
早班8点到岗,夜班深夜回家。她依然会在出餐口进行打包,在店里人多时帮忙收走垃圾,认真倾听、回答顾客的每一个问题。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卷起裤脚就能干活。”
餐饮行业,工作辛苦,她却乐在其中,由内而外热爱品牌,“有时候别人问你在哪里上班啊,我说乐乐茶,毕竟网红店嘛,他们都知道。”
伙伴们的贴心“双姐”
“我们的工资其实也蛮可观的,底薪加绩效奖金。”在乐乐茶的招聘广告上,一名调茶师的月薪为5500元起,店经理的工资则高达10000至12000元。
王双所在的世纪汇店业绩一向突出,在上海地区的所有门店中几乎每次都能排到前五名。“这个店本身公司选址就选得特别好,店面又大,周边的消费群体全部都是白领,他们每天的外卖几乎都会点这边。”
采访间隙,有员工来询问王双店铺运营的问题,他们大多亲昵地称呼她“双姐”。据王双介绍,这家店基本都是做了两三年以上的老员工,虽然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但是她从不觉得和这群年轻伙伴有任何距离感,“我这个人就比较年轻化。”
看上去大大咧咧的王双在管理员工时心思十分细腻,她会关注到每一个员工的状态。“有时候看谁好像心情比较低落,我就说一起吃中饭啊,问问她怎么不开心了,或者她说要去上厕所,我就赶紧跟一句‘我也去’。”
由于年纪比店员们都要大,王双平常管理店员总掺了些家长式的关心。降温了告诉大家多穿点衣服,看年轻的男店员花几千买双球鞋也会善意地唠叨几句“还是多存点钱”,甚至有时会以姐姐的身份提醒店里年轻的女孩们要保护好自己。王双笑着说:“我们店里基本都是从外地来打工的,他们父母都不在身边,又还小,我啥事都要管。”
王双的好人缘还表现在和顾客的沟通上,曾经有顾客在门口撞坏了门牙,王双在处理事情过程中竟然渐渐和对方成为朋友,有时约饭喝茶;还有顾客因常来门店给孩子购买同一款面包而与王双结识,知道她忙碌不怎么做饭,经常给她送些自己做的包子馒头。
在王双提及的那些印象深刻的客人里,似乎留下痕迹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但服务行业自然有甜有涩。高业绩也同样意味着门店的高负荷,目前该店一天的销量就有1000多杯,碰上周末可能高达1300多杯。
“像我们这种网红店,高峰期的时候是真的要排队,一杯饮料有时候要一两个小时,每一杯都需要时间,有的顾客他就等不及。”面对这种不理解的时候,王双说的最多的就是“对不起,不好意思,稍等一会儿。”她无奈地摇摇头,开玩笑说,下辈子要做个哑巴,因为这辈子把话都说完了。
王双不仅要缓解客人的情绪,还要安慰店里的小伙伴,“我跟我们家小孩(店员)说,越抱怨越累,不要看屏幕上还有多少杯,把手头上的做完就行了。”
世纪汇店的店面约300平方米,但一整天都在店里忙碌,王双一天的微信步数也有15000步。她却觉得长时间站立并不累,“我站着都已经习惯了,从我工作开始就是干服务行业,几乎没有坐着的。现在我乘地铁有座位我都不想去做,坐得时间久了都腰疼。”
为留在上海尽自己努力
从门店所在的地铁站坐上6站,就是王双在浦东曹路附近的家,为了上小学的儿子,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三十平方米的学区房,两个小房间,月租6000元,一家三口蜗居于此。
王双工作的辛苦儿子都看在眼中,甚至前些日子觉得父母做管理太累了而放弃了班干部的竞选。“有时候我打电话的时候儿子在旁边,他说,妈妈是不是有投诉呀,有投诉让他们走投诉渠道呀。”
工作上得心应手,生活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目前王双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的中高考问题。“我老家是哈尔滨的,我老公是辽宁的,万一小孩以后中高考要回老家,我们一家可能都不习惯,所以就一直想着怎么样才能留在上海。”
“我们现在各种筹备,计算落户的积分,我们就考各种学历、会计证等。”王双回忆起前些年的学习经历,露出苦笑:“现在专升本特别难,那是真难,我上学的时候要是这么努力,早就考上大学了。”
工作时忙得一刻不得闲,回家后又要照顾孩子,同时还要回复各种信息,到晚上10点多王双才有一些个人时间,看看书、上上课,通常等到睡下已是凌晨1点多。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准备送孩子上学。但她的心态却依然平和:“上海这边都是这样的,每次晚上下夜班,我一看12点马路上还有很多人,晚上再看朋友圈,1点多还有人在发呢,说明每个人都很辛苦,我就平衡了。”
说起未来的打算,除了积极落户外,王双还有着清晰坚定的职业规划,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我想往上面再走一走,这样工资也能再高一些。”
(据劳动报消息 梁嘉蕾 文/摄)
责任编辑:姚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