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少春有什么故事?
徐少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长总建筑师,高级经济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徐先生目前是中国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协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思远项目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软件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软件工业协会理事。 财政部会计信息委员会,深圳软件行业协会主席; 曾任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委员会委员和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自2007年以来,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金蝶,企业管理专家”。这是我对客户转型的承诺。如果这样做,那么我的转型将是 成功了。” 金蝶软件创始人徐少春曾多次领导软件行业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旅程。
1996年,金蝶率先在Windows平台上启动了财务软件,这给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革命; 1998年,金蝶从国际数据集团IDG那里获得了注资,并从财务软件转向综合企业管理软件来管理其产品。 2001年,金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软件公司。
现在,金蝶与巨型IBM正在进行从软件制造到服务型公司的战略转型。
当时,徐少春放弃了“铁饭碗”,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的创业热点*,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深圳的开放和无畏的精神是他创业的源泉。金蝶的根源在深圳,金蝶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回顾过去,徐少春叹了口气。
自2007年以来,金蝶花了三年时间建立“中国管理模式”。 徐少春告诉《时代周刊》:“金蝶将共同推动中国公司总结成功的管理实践,使更多的公司来分享他们的成就和经验,共同促进中国企业项目的管理进度,并让中国的管理模式与西方企业竞争 世界舞台上的管理模式。技术,增强中国人对中国管理模式的关注,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并使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
年轻而充满激情的是
徐少春是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会计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 但是对于一个充满激情的徐少春来说,稳定的办公室工作显然是不合适的。1990年,徐少春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带着368的养老保险金去了深圳*。
这项工作使徐少春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需要多少财务管理软件,这也为他辞职并在中国开办企业铺平了道路。
3年后,他已经是计算机部门的经理徐少春选择辞职,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286台计算机,成立了深圳市爱普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但是,创业之路有多困难。徐少春回忆 编者:“在爱普公司成立的前半年,我日以继夜地担任程序员,最终成功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深圳经济特区财务系统的商业财务软件。 “徐少春自主开发的爱普财务软件V1.0版本通过了权威部门的审查,为当时促进会计电算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打破了外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面。
开发该软件后,徐少春再次开始做销售员,每天与合伙人骑自行车去公司宣传。 并逐一解释,如果用户不购买,则可以免费试用。当财务软件问世后,每家公司解决财务报表问题后,就会有更多的客户上门。 增加到30多家,其中包括许多知名公司。这使徐少春开始时就有了“胜利”的感觉。
徐少春向《时代周刊》承认,他的“ * kou”很强 复杂”,“谢谢 u * kou这片土地,没有* kou,可能没有金蝶”。
创新的中国管理模式
徐少春两年前意识到,企业不仅需要一套软件。更需要的是软件背后的专业团队。 将来,软件供应商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服务能力。 结果,金蝶的转型之路拉开了序幕。
今年6月9日,IBM和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共同宣布:双方将共同组成一个团队,以提供集成的企业应用程序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即“ IBM咨询+金蝶软件”,这是国内ERP制造商与国外IT服务巨头之间在前端咨询服务方面的首次合作。
2009年,金蝶软件的服务收入为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占40%。 金蝶咨询为包括招商局,东方航空和其他顶级公司在内的百亿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
在公司转型的过程中,徐少春从未停止思考,而是首先提出了“中国管理模式”。 他对《时代周刊》说:“将来,中国将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慧型'。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出色管理标准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站在一个经济强国的后面。”
中国企业很难复制国外管理模式。 徐少春说:“文化和地域差异使管理模式无法复制。这要求我们尽快理清中国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多的中国公司乃至全球公司都可以从中受益。”
p许绍春和金蝶也在实践中推广“中国管理模式”的概念。 2008年,徐少春在联合国六所主要商学院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的选择。 2010年6月5日,马卫华,董明珠,张学武等参加了第三届中国管理模式选择大会。 徐少春的“中国管理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徐少春说:“我坚信中国的管理模式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如果将个人职业与国家责任相结合,人生意义将更大。”
这是徐少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