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就是中国人生活里的江湖。
沉浮一方天地,汇通四海食材。涮得了山珍海味,也烫得了杂碎边角,热气鼎沸之间,多了几分人情来往,一口煮沸的汤锅里,藏着流动的中国味道。
中国火锅江湖图鉴,这么多流派,你喜欢哪个?制图/F50BB
一方独特水土,往往养出一方地道火锅:北派的吃肉豪情,云贵派的奇崛,川渝派的火热,闽粤派的生猛,江浙派的妙趣,五员火锅大将之外,更有两湖、东北、徽派等门派精彩纷呈,以及与各大门派若即若离的“奇门火锅”。它们,共同构成了活色生香的火锅“群英谱”。
来自东西南北的火锅,集合了!摄影/阿游、李艺爽、fancao208209
“北派”火锅,有多豪放?
东起河北秦皇岛的“海味”浑锅,西至大大大的新疆土火锅,一到寒冬,广阔的北方就架起了一座锅子“长城”。
多数北方火锅,要用到一口厚底座、圆肚子的铜质锅子,炭火旺盛,周边一圈汤水鼎沸,最配冬雪。这一容器衍生出北方各地的“土火锅”,食材蘸料,也因地制宜。
铜锅里的羊蝎子。摄影/阿游
在青海,多了高原风情的牦牛肉;在甘肃天水,锅底变成了酸香浆水;到了陕西宝鸡,蘸料变成了陕味油泼辣子,铜炉口还可用来烤饼……一口北派铜锅,处处暗藏惊喜。
中国“北派”及东北火锅主要分布。制图/伍攀
大口吃肉的北派火锅,可称“北豪”:北京羊蝎子、天津银鱼紫蟹、内蒙古羊肉、沧州火锅鸡、山东肥牛……特别是在山东潍坊,有一口天下最“大”的火锅,这就是曾经能以锅台为桌的朝天锅。人们围锅而坐,随意涮煮猪肉及猪杂,涮后要卷饼来吃,还可佐以山东的招牌大葱,两个字,豪迈。
最经典的铜锅老祖——老北京涮肉,颇有北派火锅吃肉的三重境界:入门麻酱“老七样”,腐乳韭菜花,干辣椒炸花生油……意在增香提色;肉中见天地,先用羊尾调汤,再切半盘由浅到深的“黄瓜条”,用腌韭菜花配草原沙葱,去腥提味;待到功力大成,则用肉汤调盐,撒一把香葱香菜末,眼底肚中,唯有一筷肉味直击本源,一口梦回草原的壮阔风光。
东北火锅与北派火锅,和而不同:来自满族的酸菜白肉火锅,烀熟的猪五花肉切成薄片,香而不腻;一锅简单的白菜萝卜,各有所爱,雪菜双冬火锅,则风味清雅。东北火锅摆盘讲究“前飞(禽)后走(兽),左鱼右虾”,再配上些许绿菜,气场十足,奏成一曲壮阔的火锅江湖。
西南火锅,有多少绝活?
豪迈的火锅一到大西南,画风就变得清奇起来:一面,是云贵派“千菜百锅”的缤纷奇崛;另一面,是川渝派热辣温柔的双味江湖。
中国云贵川渝地区,主要火锅分布。制图/伍攀
云贵派火锅丨奇门百味
天下火锅大势,八分奇在云贵高原。
这里地势独特,十里不同天,特有的微域气候更是滋养出了多元的食材,便如高原山地草甸间奔跑的黄牛,不但是当地特色,更是撑起了远方的江湖新秀——广东潮汕牛肉火锅。
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锅,食材却多选自云贵高原上的黄牛。摄影/李艺爽
更重要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厨子们。云贵皆为多彩民族文化大省,又承接了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来的移民。这些来自江浙、中原地区的移民,融合多方食材食俗,造就了一方高原上的百味江湖。
便说火锅中的飞禽,就有青椒童子鸡、阳朗鸡、辣子鸡、鸡丝豆花、昭通天麻火腿鸡、花溪鹅;猪肉,就有老猪脚、丽江腊排骨、富源酸汤猪脚,其他杂类如野生菌、乌江鱼、花江狗肉、黑山羊、保山火瓢牛肉等等,实在是数不胜数。
想得入门云贵派火锅,首先需要学会“打个好蘸水”。贵州带来一万种辣椒吃法,“植物王国”云南调出多种地道香料,两者双剑合璧,铸就了云贵派火锅的味觉密码。
糊辣椒、糟辣椒打底,水豆豉、豆腐乳提味,再配上魔性的折耳根、神秘的木姜子,苦蒜末、芹菜末、芫荽末调味清新可人,一份百味蘸水,无论搭配何种食材,都“很有精神”!
贵州最为知名的酸汤鱼火锅,蘸水就同时用到煮酸汤的熟青辣椒、擂成茸的擂椒、煳辣椒面,三椒合一,以豆腐乳增加黏稠度,丰满口感。入口前还得放几片当地的“鱼香菜”,当清凉的鱼香菜遇上狂野的辣和彻骨的酸,口腔里仿佛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冰火大战”,全面冲击着味觉感官。
翻腾的酸汤鱼火锅。摄影/吴学文
天地造化,山川形胜,多彩人民,共同打造出了云贵派火锅的“天下第一奇”。
川渝派火锅丨江湖一流
川渝派,毫无疑问是中国火锅江湖第一大门派。在巴蜀大地,火锅的味道酣畅刺激,最与潮湿的气候相合,也促成了最热血的火锅江湖,和最快的火锅功夫。
鸳鸯锅,四川火锅阴阳相济的魅力。摄影/阿游
四川火锅,主打是麻与辣的交汇。天府之国的物产丰饶,让火锅拥有无限可能。即便是最为寻常而经典的清油火锅,也能衍生出串串香、冷锅、肥肠锅等多个变种。
不过在热辣鲜香之外,四川火锅还有“温柔一刀”的B面:鸳鸯火锅的白汤,一抹温婉沿袭自江南的菊花锅;简阳羊肉汤,鲜香浓烈,最适合燃却巴蜀的湿寒;高县土火锅,熟食现吃;而在四川东南地区流行,丰盈喷香的连锅子,更是代表了扎实的“练家子”功夫。
生长于草莽之间的重庆火锅,有耗儿鱼、黄辣丁、紫鲢等江鲜火锅,也有阴阳相济的荤豆花火锅,但重庆人,还是喜欢牛油打底,热辣鲜香的九宫格。对鸳鸯锅的鄙视,更是让坊间流传着此锅能“一锅分隔阴阳天人”的江湖鬼故事。
九宫格火锅,格格烫煮的主力食材都有一些微妙区别。摄影/李艺爽
这九宫格的灵魂,在于在重庆能按吨涮的“大刀毛肚”,吃的就是一种江湖纵横,人间快意,更与黄喉、鸭肠组成码头江湖三剑客,一筷子挑起,在红红亮亮的滚汤中“七上八下”,微蘸蒜泥香油,“咔嚓”脆嫩,正是天下功夫,唯快不破。
九宫格中,火锅群豪汇聚;吃火锅,也别忘了捞虾滑。图1摄影/李艺爽,图2摄影/阿游
早在八十年前,重庆的江湖儿女,就流行带酒吃毛肚,颇有三分侠气:“一叠叠毛肚、牛肝、血旺、蒜苗……展览似地陈列在桌上,炭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人们尽情地把毛肚往嘴巴里面送,往肚里咽,一刻也不愿意停,任由汗珠子从毛孔中冒了出来,这小天地里,简直是春天,人们已不会感到秋的肃杀,和冬的荒凉。”
清欢是至味,火锅东南飞
风风火火的火锅,一来到东南地区,便多了许多不徐不疾的人间妙味:清鲜的顺德粥底火锅、在寒风中火热的姜母鸭……而一款在广东深圳火热的“海南”椰子鸡火锅,颇见闽、粤一带火锅江湖,面山朝海的真意。
清汤涮取生鲜食材,是两地火锅的共通特色。食材选用自由,以来自南海之滨的文昌鸡、清远鸡与椰浆打底,云南的菌菇,荔浦的芋头,都可在里面浮沉。蘸料里的青柠与沙姜,又为这种火锅点缀了一抹带着东南亚风情的“小清新”。
中国江浙闽粤台地区主要火锅分布。制图/伍攀
闽粤两家火锅的代表:八生火锅与打边炉,都是汤底恬淡,口味平和,不愧为火锅界的“老前辈”“扫地僧”。闽式八生火锅,相传便源于南宋武夷山隐士所吃的涮兔肉火锅“拨霞供”(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而粤式火锅的代表打边炉,则可沿袭自唐末越人食俗中的“不乃羹”,在最资深吃货苏东坡的美食笔记里,被称为“穀董羹”,直到清代,才变为广东地方志里的“打边炉”。
打边炉里,藏着火锅“浪味鲜”。摄影/Saymedon
今日的打边炉里,藏着的是海洋的壮阔。虾、蟹、花甲、鲜八爪鱼、生鱼片等各种海鲜,则点化了肉与骨熬制的醇厚汤底,浓香、清鲜。吃罢海鲜之后,可别忘了来一份广东特色的粿条。
不过如今最为出圈的火锅新秀,还是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店,讲究鲜肉现切。图1摄影/阿游,图2摄影/李艺爽
地道的潮汕牛肉店,要么一楼卖牛肉,二楼涮火锅,要么就索性开在牛肉屠宰场旁,就地成“火锅大棚”,除了肉,就是牛骨汤锅底。牛丸配汤,炸蒜调沙茶酱,先热个身,再端上一盘盘的特色牛肉,如脖仁、匙柄、五花趾、胸口捞、吊龙……令每一个潮汕人,都成为“庖丁解牛”的大师。
下肉前,先来个牛肉丸开开胃。摄影/阿游
沿着长江吃火锅丨名媛大省
要说中国“最不爱吃”火锅的地方,可能是长江下游的江浙沪地区。
江浙火锅大多滋味风雅,比如本地鸡窝火锅。摄影/李艺爽
即便火锅在江浙声名不显,多有巧思的江浙厨子,遇上火锅,也可碰撞出几分神奇的火花。便如淮扬菜里的煮干丝,也能经由一双妙手,在火锅里煮出江湖之气。大体来说,江浙派火锅,背靠密布的江南水网,前临海产丰饶的东海,食材丰富,心思灵活,可称“东巧”。
江苏火锅,如淮扬干丝火锅或菊花鱼(暖)锅,颇具文韵;浙江火锅,如杭州掏羊锅、丽水泥鳅火锅等,多以鱼、羊等调味,突出一个鲜字;上海的火锅,很早就采用明虾、黑鱼等食材,堪称江湖弄潮儿;而如徽派的胡适一品锅,也与江浙派火锅有所联系,有鸡、鸭、肉、油豆腐间,点缀着蛋皮卷和萝卜青菜,更是安徽人忘不了的美味乡愁。
江浙派火锅的大师兄,便是菊花火锅,若论渊源,北派的铜锅与川渝的鸳鸯白锅,都要叫它一声“前辈”。菊花火锅多以原汁鸡汤或鱼汤做底,涮食生鱼片及生鸡片时,撒入洗净的鲜菊花瓣,平添了一抹诗意,汤汁鲜美异常,在江湖中,是一位翩翩君子。
本地鸡窝火锅的汤,味道最令人念念不忘。摄影/李艺爽
近年来浙江流行本地鸡窝火锅,以中草药温养鲜鸡肉,先喝汤,再吃肉,而后涮食其他食材,颇有几分心思,调料则多用白糖、米醋、蒜汁,辣椒末,打出一套温润的“形意拳”。特别是最后的火锅涮油条,吸足了汤汁与蘸料,味道,也算是在火锅上的一种“奇招”。
若再沿着长江溯源而上,来到八百里洞庭湖畔,这火锅就带上了几分“衔远山而吞长江”的江湖之气。如湖南的腊肉火锅和湘西锅子,总少不了质朴的潇湘腊味;而湖北的黄冈罗田吊锅,以钩吊锅,用升降掌控火候,又多了几分山间野趣。
荆州鱼杂火锅与鱼糕。摄影/yaobbao02
更多的时候,两湖派火锅还是靠水吃水:牡丹火锅把鱼绣出一朵花,更典型如荆州人的鱼杂火锅,鱼头熬出奶汤,鱼肠爽利,鱼鳔质嫩。压轴好戏,莫过于颗粒感满满的鱼籽,和传承上千年的荆州鱼糕,涮入火锅,远比普通鱼丸多了几分江湖清鲜。
天下火锅极致,皆在三种奇门
东南西北,四方火锅,林林总总,皆有门派。但总有那么一些奇葩,或有花样技法、或者口味出奇、或者食材令人震惊,与它们的火锅门派若即若离,可称为传说中的——奇门火锅。
奇门火锅界丨“冰与火之歌”
正如武侠江湖里的各种“冰火神功”,这火锅江湖,也多有几种奇特的技艺,于不可能处,追求火锅的大道。
在内蒙古,冬天草原缺水,牧民直接用雪水煮肉,不经意间却发明了火锅界的“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冰块晶莹,羊肉鲜嫩的冰煮羊火锅。看似矛盾,其实正应了那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唯有对羊肉烹饪技法的深刻理解,配上优质羊肉,才能采用这种奇门技艺,铸就羊肉鲜嫩的极致。
烹饪食材的冰火相济,也与火锅的调味触类旁通,川渝派的麻辣火锅,配上豆浆,成就了麻辣与香浓的风味交融;内蒙古草原上的奶制品配上风干肉,便是一道特制的内蒙古锅茶;而前文的山东潍坊朝天锅,以饼香包容肉味,更是一种调味的奇技了。
内蒙古锅茶,山东潍坊朝天锅,调味都别出心裁。摄影/zxmxy
而这门冰火阴阳奇功的终点,便是传说中的“无火之锅”,并不加汤底,全靠对火候的独到理解,和食材自身的水分,蒸腾出独特风味。这一派火锅,有六盘水水城烙锅、辽宁丹东与吉林集安的高丽火盆,川式纸包鱼。它们到底算不算“火锅”?全在江湖食客的一念之间。
水城烙锅及其配菜,下图第一行依次为:臭豆腐、小海鱼;第二行右为蘸水;第三行:冰粉、黄糍粑等。绘画/林曦
闻着酸臭吃着香丨多少火锅奇奇怪怪?
要说起火锅的口味奇葩,莫过于宝岛台湾,且不说以烧酒调味,酒色酒香的烧酒鸡火锅,传说中的臭臭锅,实在是令人“闻风丧胆”,而在以奇门火锅著称的云贵派里,同样滋味酸爽的豆豉火锅、豆米火锅,也与臭臭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种似臭非臭的奇门火锅,就是不在火锅江湖主流门派里的柳州螺蛳鸭脚煲了。这鲜香热辣的螺蛳鸭脚煲,乃是夜市摊上一霸。酸笋入味,紫苏点睛,炸酥的鸭脚在螺蛳汤底中,煮到软糯脱骨,吃起来实在是入味熨贴。
火锅江湖的奇妙味觉,除了臭,还有酸。福建永春咯摊,以永春老醋作为猪杂的蘸料,配上白米饭,已令人啧啧生奇。而海南除了为“深圳特产”椰子鸡火锅挂名之外,在文昌的铺前镇,更是直接拿醋来涮火锅!
铺前镇地处海南最北部,盛产稻米,让当地有酿酒风俗,米酒剩下的酒糟,正好用来制作糟粕醋。这醋并不太酸,而是夹杂着丝丝甜意与米香。酸酸辣辣的糟粕醋火锅,配上当地特产鱼虾,和大名鼎鼎的文昌鸡,别有一番风味。
生猛食材丨奇门火锅终极试炼
不过火锅的终极挑战,还在于食材。比如说,来自黔东南地区,又风行贵州、广西、云南交界处的牛瘪、羊瘪火锅。所谓的牛瘪、羊瘪,即是在牛羊胃肠中取出半消化的草,挤出的汤。不同的胃肠部位,取出的液体,颜色都略有不同,胃中草尚绿,小肠前段汁液丰富,至于更下端的地方,呃,你懂得。
为什么侗族人要吃这么鬼畜的东西?其实是为了胃肠遗留物的消化液,正适合辅助消化侗族人常吃的糯米,也能应对当地的湿热气候。这种源自传统黔东南侗药中的土方“百草汤”,久而久之,却成为了粗暴直白,却惊奇无比的地方美食。
要想降服如此霸道的食材,光靠花椒、辣椒还远远不够,更要添加橘皮、吴茱萸、山奈等奇门香料,用来煮食肉和蔬菜。一锅牛羊瘪汤,绿中带红,有如猛虎,细嗅却带着几分清香。肉带着原始的自然风味,吃到一半添入各色时蔬,尤其是当地的苦味野菜,两苦交叠,更显味道奇绝。
瘪汤火锅制作大赏。图1摄影/杨通荣,图2、图3摄影/陆宇堃
但瘪汤的真意,在于最后的汤底。这汤中途不会加水,只管熬,等到熬得剩个底儿,锅中是一片苦海。但这时候若是去吃佐餐的花生米和酸萝卜,或是喝杯老酒,却会发现,它们是甜的!
若是牛瘪、羊瘪火锅过于惊奇,不妨试试近年来势头生猛的猪肚鸡火锅,或是福建龙岩连城的涮九门头,都代表着对食材分割的极致。比如猪肚鸡,生猪肚包上鸡,让火锅变成套娃,鸡肉极其滑嫩。猪肚之外,这种火锅也练就了一种奇门食材功夫:粉肠头、猪天梯、黄沙润、骨髓、生肠……一种种名称奇形怪状的猪杂,等着你去挑战。
热气缓缓升起,煮出人间的烟火气。摄影/阿游
从正派到奇门,这一场浩浩荡荡的火锅江湖,无论煮得多么翻腾笑闹,最后还是不免事了拂衣去。吃罢五湖四海的火锅,最怀念的,可能还是在家欢聚之时,桌上那一个咕嘟、咕嘟的汤锅,点亮一抹寒冬时节的温柔小火。
参考资料:
《中国南北名火锅》 金盾出版社 晓书 2007
《地道风物·贵州》
《火锅考》文史杂志 江玉祥 2019
《火锅中的重庆》 重庆出版社 余勇、林文郁 2013
《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李劼人 1948
来源:公众号“地道风物”
菌菇火锅的汤,风物君一次能喝好几碗~ 图/网络
-风物君语-
没吃过云南火锅
怎好意思说自己是火锅爱好者
曾有美食家批判火锅,嫌它粗糙不讲究,各种荤菜素菜、鸡鸭牛羊肉,混杂下水内脏,不做区分一股脑儿地往锅里放,成了一锅大杂烩。
事实上,作为平民美食的代表,火锅无疑是当地风物最好的载体,缤纷的食材交织着当地的历史、习俗、风土、人情,各地美食之席上有这样一锅“大杂烩”,才显得足够丰富。若是要立一个人设,火锅一定是个活色生香又平易近人的好姑娘。
与火热的川渝、潮汕火锅相比,云南的火锅似乎更像一道完整的汤菜。云南火锅的汤底,并不只是给食材增味的“容器”,从底料到配菜的搭配都自有一套逻辑,哪怕是嫌火锅“不讲究”的吃客,面对云南火锅独特的搭配恐怕都难以挑剔。
▲ 野生菌加云腿,这样的搭配,谁能拒绝啊。图/网络
云南火锅,鲜呐
若要说云南火锅里谁最能体现食材的优越性,那必是野生菌火锅,而说起野生菌火锅,必须先聊聊野生菌。
云南分布着全中国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野生菌资源。全世界的食用菌约2000种,而云南就分布了882种,占世界的44.1%,中国的91.3%。野生菌喜湿、喜热,不耐强光,地貌立体、季风交错吹过、晴雨交替频繁的云南全省都是野生菌生长的温房。
▲ 云南酸辣菌砂锅。来一块?图/图虫·创意
云南的野生菌美味而种类繁多,云南人自然爱得深沉,哪怕每年夏季都有几篇误食野生菌“见小人”的新闻,也挡不住云南人吃菌的热情。吃野生菌,最豪迈的吃法就是野生菌火锅了。
在云南人的野生菌火锅里,一定不能出现香菇、蟹味菇、金针菇一类的人工菌,否则就太不“云南”了。明明有季节限定的“奢侈品”在前,谁的口腹又仅能被“大众款”所满足呢?
▲ 野生菌火锅,鲜亮的汤底是一绝。摄影/大可
所以一定要用最大的毅力,在炎热的夏天守在热腾腾的锅子前,先把鸡枞菌的菌伞一朵朵小心撕开,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黄丝菌等肉质偏脆的菌类切片或撕成小块,熬一锅浓稠飘着黄油的土鸡汤,再把食材一一下锅。
若是有,一定还要配上新鲜的竹荪。新鲜的竹荪是清脆的,煮好后,满满地吸入菌香鸡汤的精髓,饱满又多汁。吃野生菌火锅时,先喝汤,再吃菌,最后涮煮蔬菜,各种鲜味在味蕾交织重叠,谁还会想着吃肉呢?
若论及鲜,剑川的天麻火腿鸡火锅,也不遑多让。天麻本就是云贵特产的珍稀药材,《本草纲目》里曾记载,当时的人们,会采摘其根茎,晒干后或生食,或蒸来食用。天麻用来入菜时药味并不浓烈,反而会带有一点独特的药香。
天麻珍稀,火腿同样难得。云南往东有宣威,靠西有诺邓,都出产品质极优的火腿。知名云南美食博主汪曾祺先生就曾说过,宣威的火腿与金华火腿难分高下。从盐商历史到制作手艺,再到三年熟成的等待,都赋予云南火腿更纤细而丰富的风味。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内,诺邓火腿所在的云龙县与剑川县相邻,因着相近的风土,即便是剑川本地的火腿,品质怕也不俗。
天麻是美味的良药,而火腿和鸡都是吊汤提鲜的好手,有这两位在,就没有吊不好的高汤。剑川人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做一个锅底,让火腿和鸡的油香咸鲜彼此交融,再点缀上天麻清新的药香,那便既是药膳又是佳肴了。
云南火锅,肉不能少!
菌菇、火腿固然让人满足,但对肉食主义者来说,内心可能还有些许遗憾。想吃肉,富源的酸汤猪脚火锅也是一个好选择。
在富源酸汤猪脚店的门口,经常能看见两大盆“白山”,乍一看还以为是酸笋,其实是切丝泡好的白莹莹酸萝卜。这酸汤猪脚火锅中的“酸”,就是取自富源酸菜。
富源的酸菜常以白萝卜和青菜为主料。富源人口中的青菜,其实在北方被归为了白菜的一种,但在云南,“青菜”和白菜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蔬菜,青菜通体碧绿,颜色偏深,吃起来定是带一丝苦味的。而这一丝涩味,恰是青菜做成酸菜后,与猪蹄搭配,提鲜解腻的不二法门。
除了酸菜,猪脚也有讲究。听家里的长辈说,酸汤猪脚火锅里的猪脚原先并不是“脆皮”的,做法要比现在简陋不少。如今要做一锅富源酸汤脆皮猪脚火锅,得先把猪脚过水后油炸一道,待猪皮被炸得金黄发脆,再迅速捞起、滤油,入冰水急冻。这样做出来的成品猪蹄,表皮干爽红韧,紧紧包裹着皮下透明油润的脂肪和莹白的瘦肉,透露出一种极紧致的质感。
将脆弹的猪蹄肉切块,与酸菜、辣椒、蒜苗等一起炒成底料,有时还会加入煨软的红豆,最终才能做出一个像样的锅底,可这工序费的力气,都快赶上做一道家宴的主菜了。所以旧时的酸汤猪脚火锅,其实也不是寻常能吃的食物,唯有逢年过节时来上一锅,吃一回得回味一年。
▲ 冬天,就是要吃咕嘟咕嘟的火锅。图/网络
也不仅是猪蹄,类似于丽江腊排骨火锅等以猪肉为主的火锅,都是以前每到年节,寒冬凛凛时才能吃上的一口的隆重佳肴。
事实上,在云南还以农耕为主的年代,猪肉远比牛羊金贵。因为云南山地多而土层薄,缺乏耕地,极为缺粮,在清朝前期时人均耕地面积及粮食还不到四川、两湖的一半。而比起食草的牛羊,猪的口粮与人的口粮种类上有很大的重合,会出现“与人争粮”的情况,同时又不能提供毛皮和干农活,因此在缺乏粮食的时代,猪在云南就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了。而用猪肉、盐和香料精心制作的腊排骨,更是冬日的“恩物”。
▲ 丽江腊排骨。摄影/王一山
现在去丽江的朋友,时常能吃到这道纳西族特色的腊排骨火锅——说它是招待贵宾的菜肴,那是一点都没夸张的。腊排骨砍成大节整齐的码在铜锅上,红棕色的肉质发亮,咸香扑鼻。吃腊排骨急不得,得多煮会儿,随着炭火慢慢升温,越煮越入味,再配上一点新鲜的蔬菜,就能品尝到别具一格的咸鲜滋味了。
▲ 丽江腊排骨火锅。图/网络
牛牛牛,羊羊羊
说完云南火锅以猪肉为底料的难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相对平易近人的牛羊了。说到牛羊,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方的草原荒滩,但其实在西南的山地间,也出产肉质很好的牛羊。
因为高原山地的垂直地貌,云南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草甸,随着明末以来云南人口的增多,从山谷平坝向山坡移居的少数民族们带着牛羊上山放牧,并用美味的高山黄牛肉和高山黑山羊做出了特色的美食。
丽江的少数民族,无论纳西族还是彝族等都喜欢吃黑山羊,冬季下雨的时候围着温暖的炉子吃一顿黑山羊火锅,再来口酒,可以祛除入骨的湿寒。
▲ 黑山羊肚儿,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图/网络
丽江的黑山羊火锅和老北京的涮羊肉尤为不同,老北京的涮羊肉切得薄,汤底简单,就是白水,讲究食材易熟、七上八下的一个“涮”。而丽江的黑山羊火锅更像是“煮”。开吃前,半熟的山羊肉已经连皮带肉切成小片地放进汤里煮,汤底多用羊骨熬高汤,有的还会用鱼骨。山羊肉膻味很淡,肉质细嫩,在羊汤里吸足鲜味后,再夹起来放进辣椒蘸水里一裹,就可以大口大口地配着白饭下肚了。
▲ 云南糊辣椒蘸水。图/网络
其实无论黑山羊火锅也好,腊排骨、酸汤猪脚火锅也好,对云南人来说,这些调味不重的火锅都得要搭配蘸水。蘸水一定不能是放香油和红油的“荤的”,也一定不能是放麻酱、沙茶酱这样黏糊糊的。
正经的云南火锅蘸水,是用糊辣椒粉做的。把红色的干辣椒放在火上烤,烤到半糊的时候辣椒会被激出一股浓香,此时再把烤好的干辣椒捣成面儿,就做成了焦香四溢糊辣椒粉。放一点糊辣椒粉,放一点香菜、葱花、蒜泥之类的配料,最后再浇上一勺火锅里舀出来的“原汤”,这样的辣椒蘸水,才对味了。
当然,如果是吃重口味的火瓢牛肉火锅,用蘸水就是多此一举了。云贵高原上的高山黄牛肉有多好?风靡全国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锅,不看汤底和蘸料,最注重的就是牛肉品质,而潮汕周边的牛肉供应不足,讲究的潮汕人们都要强调,牛肉锅的牛肉都是选用了云贵的黄牛肉。
牛肉品质好,火瓢牛肉的味道自然也没得说。火瓢牛肉中的“火瓢”其实指的是火锅的器具,是一口带长手柄的铜锅。牛肉已被稍微炒制过,铜瓢底下点燃炭火,让牛肉再一次煨煮入味,煮好的肉片上还沾着一层薄薄的红油,视觉味觉双重刺激,吃起来极为下饭。
若是非要一一列举云南的特色火锅,那实在还有很多,像是腾冲的土锅子、怒江的油漆鸡……它们都带着火锅“大杂烩”一样的特性,但在配方和制作上也独有自己的风味。
看不起火锅的美食家大抵是精致的,只是这种美食家的精致未必就比火锅的粗糙更让人快乐。每一个喜欢特色火锅的食客无非是早已在心中确信:吃饭既可以表现为一种粗俗的嗜好、松散的道德,也可以是兴致勃勃地享用生活所赐予的快乐。
- END -
文丨图图
编辑丨莺时
下,全国火锅门店数量最多的是海底捞还是呷哺呷哺?火锅门店数Top10的榜单都有谁?
你或许还不知道,这十个品牌的门店数共7037家,约占全国所有火锅门店总数的1.2%。
相比3个月前,有些老牌被挤掉了,而有些品牌跻入,比如贤合庄卤味火锅和蜀大侠,分别以619家和417家的门店数逆势上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门店数Top20榜单里,能看到哪些市场现状,又能捕捉到哪些品类趋势?
火锅企业门店数量排行榜
海底捞、呷哺呷哺超千家,蜀大侠、贤合庄逆势上榜
近年来,火锅已成为餐饮界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在2019年底,全国的火锅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58万家,而在2018年底,这个数字还不到40万家!一年开店量超过了45%,这速度太快了!
虽然2020年遭遇疫情,但很多品牌都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NCBD(餐宝典)最新发布的《2020—2021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880亿元。按照以往10%以上增速来看,破万亿规模应该也就在这两年。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截止到2021年1月,全国火锅门店数量最多的都是哪些品牌(根据窄门餐眼公开数据整理)。
中国火锅门店数Top20排行榜
√ 海底捞、呷哺门店超千家。
门店数最多的是海底捞1142家,其次是呷哺呷哺1030家,目前门店过千的就它俩;蜀大侠以417家门店跻身前十最后一名。
√ 蜀大侠、贤合庄开店迅猛,短短3个月跻身前十。
从门店数量的维度,全国十强火锅品牌分别是海底捞、呷哺呷哺、小龙坎、王婆大虾、谭鸭血老火锅、贤合庄卤味火锅、德庄火锅、虾吃虾涮、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蜀大侠。
而相比3个月前的前十榜(呷哺呷哺、海底捞、小龙坎、王婆大虾、德庄火锅、谭鸭血老火锅、虾吃虾涮、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淘汰郎小火锅、李想大虾),我们发现:
谭鸭血以643家成功挤掉德庄火锅606家,进入前5名;蜀大侠后来居上者,短短3个月开了20家,以417家跻入前十;
最迅猛的还属贤合庄卤味火锅,不到两年开店619家,平均每个月开25家;李想大虾、淘汰郎小火锅落下前10榜。
√ 大品牌门店数量占比高。这十个品牌的门店总数共7037家,约占全国所有火锅门店总数的1.2%;前五个品牌的门店数占据了十强总数的62.2%。
川渝火锅仍是主流,虾品类表现亮眼
仔细分析上述门店数量Top20榜单,我们发现,其中包含多个火锅细分品类。
以区域划分的台式火锅、川渝火锅、北方火锅;以口味分类的麻辣火锅、清汤火锅、虾火锅、牛腩火锅;以消费类型分的小火锅,以消费方式分的外卖火锅等。
但总的来说,川渝火锅仍是最大主角,top20中10个都是川渝火锅,占比高达50%。
剩余10个品牌,均为细分品类的佼佼者,如小火锅的代表呷哺呷哺、羊肉火锅代表小肥羊,猪肚鸡火锅代表淼鑫猪肚鸡。
其中虾品类表现亮眼,前20中占有3席,占比15%。代表品牌是王婆大虾、虾吃虾涮、李想大虾,门店数量分别是717家、549家、355家。
虽说虾火锅看起来火爆,但也仅限于“区域开花”,集中在河南、山东等中部地区,背后是品牌的连锁加盟化经营策略。
客单价集中在60~90元;中高端消费崛起
20个火锅品牌的客单价主要集中在60—90元。而中国主流的消费人群和消费流量区间也在于此,意味着火锅依旧是个流量生意。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重视食材品质和用餐环境等因素,客单价在100元以上的中高端火锅市场发展较快。
海底捞、小龙坎、谭鸭血、贤合庄这四大品牌,客单价均在百元以上,门店遍及全国,且品牌力和流量都不容小觑。
它们在打造高客单价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更多附加值,都有自身鲜明的品牌文化。比如海底捞的服务文化、谭鸭血的创新文化、贤合庄的明星文化等。
大品牌扎根一二线,特色品牌深耕区域
综合上述上榜品牌的门店分布情况,海底捞在广东省163家、江苏省130家、浙江省92家、上海市84家、北京市73家;
呷哺呷哺门店最多的城市是北京,拥有门店304家,其次是河北169家、天津87家、上海48家;
而诸如门店数量排名第四的王婆大虾,深耕河南、山西等省市,只在河南省就有341家门店,分布在郑州、平顶山、洛阳等地市县等。
▲图片来源于“窄门餐眼”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强。从消费心理的角度讲,超大城市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强,而连锁经营的火锅大品牌,标准化工程要做的更好。
而特色火锅诸如虾火锅,客单价在50—60元左右,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在服务和环境上没有过多的投入,比较符合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
相比价格,消费者更关注品质和服务
综合窄门餐眼的线上大数据,餐见君整理出了全国门店50家以上的好评率火锅品牌前十,从消费者的评价可中窥得市场趋势。
从表格来看,除了海底捞,其他上榜的火锅品牌,门店数在52—353之间,其中100家店以下的品牌居多。
整体好评率控制在91%以上。捞王锅物料理的好评率以94.44%排名第一,其次是淘汰郎和海底捞。
餐见君分析这些品牌的“消费者评价词云”,发现菜品品质/健康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其他的比如环境、服务、口碑等也越来越多被提及。
比如海底捞的“消费者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回头客、菜品健康、服务热情;捞王锅物料理是菜品健康、回头客,以及环境很好、空间大、服务热情。
▲捞王“消费者评价词云”,图片来源于窄门餐眼
差评行列中,各大品牌中出现最多的也是分量、服务、卫生等因素。
也就是说,随着新消费的崛起,消费者即使吃火锅,也不再仅看价格,更多的是看品质和服务。
最后
作为餐饮业占比最大的细分品类,火锅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从高速发展的增量市场,转变成了增长相对平缓的存量市场。
在此,餐见君建议,无论是火锅从业者,还是准备入局的创业者,都要尽可能地多了解一点火锅市场的现状、趋势,及时调整经营决策,才能在火锅这片红海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本文榜单根据“窄门餐眼”公开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