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创业都在愁没有资金,难道没有资金就不能赚钱了吗?这个理解是错误的,钱能直接生钱,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妥善经营和一个好点子的指引下,没有资金也能赚到钱。
卢先生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做邮票生意,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几千元钱办了份双面八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这张报纸一面是邮市信息,一面是邮票品种、名称的目录。报纸免费寄出一段时间后,那些集邮爱好者开始回函并希望代购某些邮票。卢先生眼见赚钱的机会来了。
但当时他一文不名,机会来了,却没有本钱,如何是好?他冥思苦想,一个奇妙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形成了。
他找到一位大邮票供应商,并与这位邮票商签订了两万元的邮票,只交10%的订金,要求邮商给两个月的时间清付款项。然后他就开始了先订货,款到发货的代购经营。1987年1月,他就做了三万多元的生意。到了1989年,《南华邮报》又发行五万多份,即拥有五万多个客户,邮票生意的月营业额达三十多万元。他做生意都是“款到发货”,即都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因此十分稳妥可靠。由于他的影响和信誉,更多的集邮爱好者也都愿意与他打交道。此后,他承包了某协会的一个门市部,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奠定了中国大陆第一邮票代购商的地位。1991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在京沪穗等许多大城市邮价大致上涨了五倍。卢先生更是这一热潮中的风云人物。
卢先生逐渐地有了钱之后,除继续他的“邮子屋”、“大龙邮票行”等邮票业务外,开始拓展业务,涉足百货贸易、商铺招租、旧楼交易、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等。在开展这些新业务中,他还是不忘使用他的“老点子”:“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赚钱。
1991年,卢先生开始做房产生意的尝试。当时,他并没有买房子的实力,但却有点子:
买旧房,先与房主商谈,付几千元的定金,把房子弄到手;然后,在香港报纸上登广告找买主;由买主出装修图,他代为买主装修并安装电话。这样,每平方米只要800元的旧房,经过装修后可以以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价格卖出。对于他的这一做法,买主、卖主都很满意。因为对买主来说,这样的房子是按自己的意愿装修的,而且价钱也不贵,当然满意;对卖主来说,在旧房不好出售的情况下,有人帮他以理想的价格卖出,而房钱能及时回收,当然也很满意。对卢先生来说更是满意,因为这样做,自己不需要花多少钱就可以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再一次感到使用别人的钱赚钱的方法,确实很有效且很实用。
卢先生赚钱的秘诀就是善于洞悉机遇,当机遇来临时,知道乘势而为,借他人的资本来赚钱,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这种赚钱方法只要把握得好,是很稳妥的,风险很小。
当自己没有资金创业的时候不要只知道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与其这样,不如多开动脑筋,想想怎样“用别人的钱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