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注:中国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夜生活”?本篇为“夜经济”系列第二篇稿件,主要呈现INS·复兴乐园在夜店行业的一些探索,以及项目创始人关山行从投资人转变为创业者的一些思考。
10月26日,虎嗅将在北京举办“消费内参会 · 掘金夜经济专题活动”,将有40余位和夜经济相关的一线牛人共聚一堂。如果你对夜经济也有独特思考,欢迎参加活动,参与方式见文章底部海报。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姚兰
编辑|苗正卿
题图|INS·复兴乐园
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复兴公园,9年后再次成为无法忽视的夜生活地标。
今年6月16日,位于复兴公园内的INS·复兴乐园正式开业。“开业第一天,电梯根本承载不住。当时楼梯还是毛坯,只好把楼梯也稍微装修一下,画上涂鸦,让它看上去是一个还算OK的通道。后面天气逐渐变热,空调量不够,人多受不了,又狂加空调。”INS·复兴乐园创始人关山行对虎嗅说。
INS·复兴乐园由超2万平方米的复兴广场大楼改造而来,是一座集游戏电竞、酒吧夜场、演出剧场、精选餐饮、艺术展览秀场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共有七层楼(地上六层和地下一层)。北京有工体西路夜店一条街,INS·复兴乐园因贯通淮海路商圈、南昌路、雁荡路等支马路和思南公馆街区,也形成了聚集效应。
自7月至今,部分得益于王嘉尔、哈登、王鹤棣等明星的轮番“炸场”和达人探店,INS·复兴乐园在社交平台上始终保持着话题讨论度。
将时间轴往前推,2010年前,钱柜、Park97、Richy、Muse、官邸等一批奢华夜店入驻复兴公园,名流豪富与明星来来往往。但从2014年起,随着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化,以及受限于自身的经营模式,这些夜店不可避免走向末路,徒留传说。
一位93年早期投资人,砸了1亿美元,筹备2年多,想在此重建一座游乐园。
INS·复兴乐园大楼,图源:INS·复兴乐园
作为真格基金投资团队的9号员工,关山行用了不到5年时间,一路从实习生做到分析师,再到投资副总裁兼华南区负责人,主导过近60个项目的投资,算是尝过了投资的甜与涩。他告诉虎嗅,此次创业,“不是所有选项都摆在你面前,你可以选,而是另外一位朋友说刚好有一个优质的线下点位,咱们干这个事儿吧,我说那可以啊,就干这事儿了,它更像是一个机会来了。”
小时候,关山行玩过一款名为《过山车大亨》的虚拟经营游戏,其对经营游乐园的兴趣,就从那里开始。如今,他真的建造了一座面向青年的“游乐园”,一场名为创业的残酷游戏开始了。
追求更宽泛的客群、更高频的复购
线下娱乐市场总在翻新出奇,绝大多数玩家难逃3年魔咒,时至2023年,一个靠谱的游乐园项目应该长什么样?
“说白了,就是不要宰客。”关山行回答道。
“以传统夜店为例,本质上讲,其商业模式就是宰客。”他说,过去这个行业做的是金字塔塔尖的生意,即2%的客人贡献了98%的收入,但现在一次性花费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客人变少了,这让团队意识到需要“塔尖往下走一走”。“如此一来,用户基数会变大,客单价会变低,消费频次方面我们当然希望能增加。”INS·复兴乐园正朝着这个方向推进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的设计。
多业态、多品类,确实能吸引到更加宽泛的客群,而找准并打透优势业态或品类,更能帮新玩家打开市场。关山行介绍道,INS·复兴乐园主要围绕“酒”、“音乐”和“社交”三个关键词打造线下体验空间,按照这一顺序,最先亮相的是3~6楼,它们囊括夜场、电竞、音乐相关的业态,这些是主力业态;1~2楼,则是围绕前述业态做的一些餐饮配套。目前,从社交平台的发帖来看,夜店成了最具话题性的业态,这当然离不开明星、名人朋友的“偶遇”加持。
丰富且具备稀缺性的夜店品牌资源,也在增加INS·复兴乐园的讨论热度。比如,北京的嘻哈风格夜店PH入驻园内二楼,开设其在上海的第一家分店,店名为HUSH;3楼的RADi,由上海知名酒吧NRG主理人Jaylu打造,他也经营着上海83BANDS和北京Arkham;6楼的PLAYGROUND,由知名地下电子音乐人士经营等等。“一个晚上,在不同风格的店里串,看见不同的一帮人在玩,我觉得是会产生惊喜感的。”
二楼HUSH,图源:INS·复兴乐园
如何理解INS·复兴乐园的盈利模式?一句话总结,就是靠收租金和售卖酒水赚钱。在收租金这点上,关山行做了补充说明,不同于传统商场的是,乐园的大部分业态采用自营方式。这些自营业态,让他有了发挥空间,他喜欢也擅于内容表达,这是吸引他此次创业的最重要原因。
“说得崇高一点,乔布斯讲过,People who are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build their own hardware,我觉得当你认真对待体验和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尽量自己来设计、管理自己的门店。”
起初,关山行就在思考,到今天也常被人问,拥有复合业态的INS·复兴乐园对标哪家公司?“夜晚的‘迪士尼’,夜晚的‘泡泡玛特’,卖酒的‘文和友’,这些公司都很优秀,这么比喻也确实好理解,但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往这些概念上靠,因为我们提供的体验还是不太一样。”
线下娱乐项目的用户体验创新,由“硬件+软件+内容+服务”构成,其中数字技术与内容创意能力的结合可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制造出社交所需要的“氛围感”,服务设计则能凸显品牌的人情味儿。对夜店而言,服务设计尤其充满挑战,或者说常被忽视,它考验团队对于人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应变能力。
多位蹦迪爱好者向虎嗅表示,装修材料、灯光、音响等外在元素,已经体现了INS·复兴乐园的品位。为了解决服务相关的问题,公司成立了用户体验中心。最近两周,根据团队收集的负面体验反馈,团队考虑为醉酒女性顾客设立专门休息室,以及针对“黑车”现象提供接驳车服务等等。
以往夜店的一些常规做法,并没有平衡好利益与体验。举个例子,夜店里有个环节叫“秀酒”,即某位客人点了很贵的酒之后,店员会通过举灯牌等方式让全场看到,这种暗含比较的做法其实会对部分客人造成心理压力,关山行选择砍掉这个环节。作者问他如何说服店员做到,他说:“强行说服(笑),这时候管理者就发挥作用了。当然了,也要改进传统夜店采用的绩效考核制度。”
6楼Lafin,图源:INS·复兴乐园
一些发生在乐园之外的事情让关山行直呼“神奇”。“INS·复兴乐园开出来,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叫黑保安,他假装是你这个楼里的保安,会悄悄扶客人上车,然后索要小费。那我们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己保安的制服颜色改得非常鲜艳。”
当客群变得庞大且多元,INS·复兴乐园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要解决。
这两年的“变”与“不变”
第一家店便砸了1亿美金,INS·复兴乐园难复制吗?
最初,团队考虑用最重的模式开有限的店,也就是在全国8~10个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但这两年有了一些变化。团队发现,在一些非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做线下娱乐最好的位置,有存量改造的机会,也就是说20年前该地可能建过百货大楼,到了今天面临转型困难等问题,对此可采用类似于酒店管理公司的方式输出品牌和协助管理,而非完全自营。“这件事情,我们还在打板证明的过程中。”
除却开店策略,产品设计思路及推进节奏在这两年里也经历了调整。
INS·复兴乐园大体上划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偏商业地产的运营,包括整座乐园的玩法设计、品牌推广等等,负责团队有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和游戏行业的从业背景;另一块是夜店、音乐业态的自营,前期主要依赖从事夜店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同时也在扩充更年轻的主理人团队。
一开始,关山行想合并国内一家领先的酒吧管理公司,由它来负责第二板块,但因为一些原因,合并没有那么容易完成,这促使INS·复兴乐园不得不提前自建团队去负责自营业态。“产品规划都有阶段性目标,我们的终极理想也是要做自研,对我来说无非就是提前了做这件事情。”
到今天,公司哪些事情没有变化?项目的娱乐属性,让关山行很清楚INS·复兴乐园就是会产生负外部性影响,团队从开业第一天起就在努力消弭一些负面影响,对“城市与乐园交接的部分”负责任。
比如,如何解决在门口打车喧哗的问题?如果直接竖立一块写着“禁止喧哗”的标识牌,反倒会激起一些年轻用户的逆反心理,INS·复兴乐园选择放置一块有反差感的大牌子。据虎嗅了解,乐园曾举办过一场“silent disco”,参与者戴着耳机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广场上蹦迪,其中就有一位老爷爷玩得很开心,团队拍下了这个画面,并利用AI将其处理成一张海报。现在,这块大牌子成了乐园又一个打卡点。
“禁止喧哗”,图源:INS·复兴乐园
过去的夜店多位于商场,物业方会为其解决所有外部问题,而INS·复兴乐园选址的特殊性(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需要主动处理这些外部问题。关山行向虎嗅透露,公司计划与公园成立一个促进会,共同举办一些也能带动中老年人参与的有意思的活动。
“我到底懂不懂创业?”
为什么不继续干投资,此时创业?这是关山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2021年之前的5年里,在真格基金,关山行接触了不计其数的优秀创业者,有出身于互联网大厂的高管,有科学家,有毕业于顶级学府的天才……坐在桌子一侧的他时常会想:我凭什么说服对面的创业者接受我的一些想法?我到底懂不懂创业?
2021年下半年,一个机会摆在眼前,28岁的他辞职创业了。“创业这个事,本质上不就是把你之前几年积攒的东西一次性换成一些筹码,然后上个桌来打牌吗?那你肯定得刷老脸,把一些朋友拉上船。(笑)”2021年年底,INS·复兴乐园项目完成第一笔融资。
关山行提到,自己辞职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严肃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件大事儿,还是只是做成一个生活方式?”“我肯定是想做一件大事。”得到这个答案后,徐老师很快给予了实质性支持,“我们真格人真的信创业这件事儿。”
有趣、会玩,是多位投资人、消费品牌创始人对关山行的评价。在INS·复兴乐园项目上,关山行无疑完成了一次自我投射。
也正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2022年,更多投资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今天回过头看,当时我真的没有太多考虑这一层。”关山行说,事实上在2019年左右,与他同一拨的年轻投资人有不少已经开始下场做消费品创业,他也参与了几位朋友的创业项目的投资。
“确实这个身份的转换还是挺神奇的。”现在,他坐在了桌子另一侧。
某种程度上,国内大多数人会觉得开夜店不是一件可以被说出去的事情,关山行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在此前的采访中,他用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两个词形容此次创业的心态,作者问他是何意思,他解释道:“(这两个词)并不是形容害怕,而是代表你要非常仔细地计算风险。”与风险相伴随的,是他此前干投资不曾拥有的对一家公司的掌控感。
3楼KEEZE,图源:INS·复兴乐园
创业两年多,关山行意识到夜店行业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即缺乏长期心态和线上化能力。线上化能力,是说当用户体验相关的更多环节可以在线上完成后,线下体验将能有进一步提升,比如黄牛票问题亟待解决。
具体到公司,挑战依然不小。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点:第一,公司有收购而来的品牌、合作的品牌和原创品牌,须做好团队整合,这尤为考验关山行的管理能力;第二,优化品牌推广策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中长期看,团队在供应链上(指酒和音乐)有一些考虑,希望提升成本控制和品牌培育能力。
INS·复兴乐园预计何时盈利?关山行回答道:“项目的投入当然很大,但我们也在不断挣钱,这毕竟是个现金流生意,每卖一瓶酒就能赚钱。”
公司借鉴亚马逊的做法,在每一间会议室里摆放了一只小熊,它时刻提醒着这支年轻的团队:发生利益争吵时,要始终做到“用户第一”。
迪士尼乐园换过很多slogan,其中最打动关山行的是这一句——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他想造出一座让中国年轻人感到最快乐的游乐园。
“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想简单了,这个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宰客是有道理的,那我就属于忘了为什么出发了。”游乐园里万物生长,关山行正在探索自我的路上。
#我是虎嗅年轻消费编辑姚兰,关注大消费,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Latest01506,请注明身份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据媒体报道,经历瑞幸财务造假风暴和高管内斗风波之后,陆正耀并不打算退休。据悉,陆正耀正在筹备一个餐饮品牌,名字或为“小面日记”,不少老神州系以及瑞幸咖啡的原班人马加入了该项目,包括瑞幸原CEO钱治亚等。知情人士透露,陆正耀目前的策略是在全国开500家门店,面馆只是起步,未来要吸纳其他小吃品牌做成美食城,最终是一个线上化的APP。
陆正耀创业20年来先后参与创立的均为各领域内知名品牌。他说创业20年来,自己一直在实业一线,可能因太激进,企业跑的太快导致很多问题,但自己绝不会做局欺骗投资人。陆正耀所讲述的瑞辛神话,从低价快速扩张开始,烧钱补贴吸引用户,甚至只需要花三五块钱就可以喝到一杯世界大师级咖啡。仅一年多就开了2000多家门店。这并非他第一次用低价策略。当年的神州租车神话也是靠这个讲起来的。
他接受采访时曾称,自己对财富看的比较淡。他称,从个人来讲,自己生活上的钱已经够了。钱对于自己来讲只是个数字。自己钱多了,觉得可能就不安全了。
新媒体编辑:崔晓萌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今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2150.HK”。和认购时的热潮截然相反,奈雪的茶开盘即破发,报18.86港元,较招股价19.8元跌4.75%。随后股价一路下跌超过10%,截至上午收盘跌11.11%,报17.6 港元,市值301亿港元。
相比昨天暗盘涨幅一度超过10%,今日奈雪的上市表现不及预期。对于首日破发,有中签者调侃道:“没想到还亏了一年的奶茶钱。”
按照上午收盘价来算,奈雪的茶中签者一手(500股)浮亏约1100港元。
也有二级市场投资机构表示,最近的新股集中在香港上市,打新的投资者着急用钱去找其他好的新股标的,不管赚和赔都想先腾出流动性;另外一方面,喜茶近期传出最新一轮融资600亿的估值,也造成一定压力,二级市场对于新茶饮的前景和赚钱效应仍存有疑虑。
对于首日市场表现,创始人赵林似乎并不担忧。他在上市庆祝仪式上称,很多海外机构向他发消息表示,今天是大量散户抛售的一天,有50%散户可能会抛售,也是他们快速吸货的一天。
新式茶饮成为近5年最热门的新消费赛道之一,不仅业内融资频率在逐步上升,资本也将目光从头部品牌转向了中腰部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有关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的消息更是时有出现,除了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均被曝出有上市计划。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0年,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136亿元,其中以奈雪为代表的高端现制茶饮在过去的五年间凭借75.8%的复合年增长率,成为整个现制茶饮行业增速最快、最受瞩目的细分赛道。未来五年,这条黄金赛道预计将继续以32.2%的复合年增长率引领整个现制茶饮行业加速快跑。
今年 2 月 11 日,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 月 6 日,奈雪的茶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更新招股书,优先喜茶率先拿到了港交所的入场券。招股书显示,2020年,奈雪的茶营收同比涨 22.21% 至 30.57 亿元,但同比亏损扩大至 2033 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 1664 万元。目前,奈雪的茶门店覆盖超 70 个城市,门店数超 500 家。奈雪方面曾表示,将分别于 2021 年及 2022 年开设约 300 和 350 家门店。
上市前,奈雪的茶最大股东为林新控股,持有 67.04% 股份,该控股公司持有人为奈雪的茶创始人——现年仅34岁的彭心和42岁的赵林,按照每股19.8港元计算,彭心、赵林夫妇的身家达到了193.5亿港元。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官方微信公众号
一路走来,奈雪的茶完成了5轮融资,包括了天图投资、深创投、太盟投资集团(PAG)、弘晖资本等知名VC/PE参投。其中,天图资本持股 13.04%,为奈雪的茶最大的机构股东。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表示:“从最开始三十几个人的团队到目前的两万多人,天图有幸几乎全程陪伴了奈雪从初创企业到上市的历程,作为国内率先专注于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天图长期看好中国消费品牌的发展机遇。奈雪的茶是一家始终追求为消费者创造极致体验的生活方式品牌,其创始团队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极其勤奋且善于学习,有着强烈的好胜心和野心,相信在创始人赵林和彭心的带领下,奈雪的茶能够在代表中国茶走向全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深创投也在2020年参与了奈雪的茶B轮融资,并成为累计投资并助推上市的第190家已投企业。深创投奈雪项目投资团队认为,茶饮作为当代年轻人美好生活的象征,已经深刻地嵌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讨好自己、朋友社交的重要需求。奈雪的茶这种高端现制茶饮满足了这类客户的需求,并成为了网红品牌,因此能够快速崛起。
深创投很早关注到奈雪的茶这个品牌,并在2020年整个餐饮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了机遇,投资了奈雪的茶。投资的时点正逢瑞幸咖啡陷入财务造假质疑,在疫情因素外给投资团队又平添了更多的压力。投资奈雪的茶后,深创投也做了很多赋能。
首先,投资团队针对全球疫情建议加强数字化投入,不遗余力增强线上业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奈雪线上业务已经超过了线下业务;第二,投资团队成为了奈雪的茶重度消费者,自己掏钱消费加给亲朋好友“远程投喂”,体验各种产品,并和创始人等核心团队,从消费者的角度实时交流对产品的体验和建议,投资团队到各个地方出差都会专门看看奈雪的茶店里是否有人排队等情况;第三是投资团队与奈雪经营管理团队客观分析了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态势,在资本运作上确立了奈雪争取成为“新式茶饮行业第一股”的目标,并把上市地确定为香港,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已顺利完成了这一阶段性的目标。
最新香港市场进入IPO发行密集期,除了奈雪的茶,今日还有和黄医药上市,该股发行价每股40.1港元,截至上午收盘涨幅接近50%,为近期上市新股里面表现较好的标的。此外,还有7只新股集中在今日申购,它们是优趣汇、医脉通、喆丽控股、康圣环球、领悦服务集团、德信服务集团与康桥悦生活,而朗诗绿色生活服务、小鹏汽车、康诺亚生物、朝聚眼科、归创通桥、中骏商管等均处于待上市阶段。6月21日以来,还有11家通过港交所聆讯的主板上市公司。
而今年以来香港上市的新股表现堪忧,接近一半新股首日破发,热门股百度、哔哩哔哩、百融云、科济药业等均出现破发。不过从赚钱效应来看,近期上市的时代天使让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每手赚4.56万港元,成为港股今年来最赚钱新股,其次为诺辉健康,每手赚2.87万港元,但热门新股中签率非常低。
有投行人士坦言,很多公司都希望能赶在上半年尾声的节点前申报上市,而近期医疗、消费、物业等热门标的还是首先香港市场,此外还有中概股回归的加持和互联网类的科技公司积极推进上市进程,香港市场下半年也会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