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餐饮不好过,不论是做正餐、火锅或者是简餐、快餐,也不论是一线城市或者二三线城市的,大家普遍感受到寒气袭人,营业额屡创新低。
“日子不好过,发展不重要,让自己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外婆家吴国平的这番话引发了好多餐饮人的共鸣。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自打春节过后,不论是正餐还是简餐、火锅、快餐,也不论是综合体还是独立街铺,这生意就没好起来过。
特别是8月份以来,生意呈断崖式下跌,大家有点慌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应对?这股寒风什么时候能吹过去?
餐饮行业寒冬已经悄然来袭
1、堂食扛不起房租,纷纷做外卖
我们细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综合体中,每到饭口,海底捞、外婆家、探鱼门口排队等座的人数越来越少,西贝的好多店已经不用等座了,直接进去还有不少空位呢。
这当中发现,以前叱咤风云、幺五幺六的网红店也很难看到踪影了,仅存的几个好像也蹦跶不起来了。
外卖小哥倒是无孔不在,没办法,现在是全民做外卖,别管是卖什么的,因为靠堂食已经扛不起沉重的房租和人工了。
排队的人少了,吃快餐的进来了,质疑性价比的人多了~
2、正餐压缩空间,简餐化
我们还发现一个特点,即:正餐越来越往简餐靠拢了,正餐通过压缩空间,收窄品类、优化品种,大围台减少了不少,四人台、二人台遍布全场。
主题更加明确了,过去川湘鲁越全能的餐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品类品种收缩以后,人工减少了,损耗减少了,品质和体验感提升了。
简餐、休闲餐饮也越来越往快餐方向靠了,休闲简餐试图以多品类、重体验的优势覆盖快餐。可快可慢,全时段运营,成为这类餐饮门店的主要特征。
3、快餐实体店腹背受敌
快餐实体店也是腹背受敌。
一方面受到外卖平台和无店铺外卖的强力挤压;另一方面,各类正餐、西餐、简餐甚至于火锅店都在与快餐抢食午市刚需,主力客群有放弃快餐店转而以“群体AA共享”的用餐方式,流向酒楼正餐的明显迹象。
4、顾客忠诚度越来越靠不住
我们还发现,在经济下行面前,顾客消费越来越理性了,现在是买的比卖的精,因为他选择太多了,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顾客是无可争议的“爷”!
现在的餐厅要是没点抓人的主题,没点值得炫耀的食材和手艺,以及极高的性价比,顾客的忠诚度可是越来越靠不住了。
几个时下火爆的单品餐饮,比如烤鱼、牛蛙、酸菜鱼、串串都有掉头朝下的明显趋势,产品的生命周期似乎已到尽头,又一场大洗牌的腥风血雨即将到来。
大众餐饮寒冬,谁是罪魁祸首?
在漫长的冬天里,应该如何保命与发展?首先必须要清楚的是,大众餐饮面对着来自三方面的严峻挑战:
1、四“高”挑战,客单价却难提升
一是四高(食材、人工、房租、社保税)趋势性上涨,已成常态。
做为餐饮生态当中最底部的大众快餐,如果不能够提升品牌价值进而拉升客单,陷入到低端竞争的漩涡之中,那么,沉重的成本费用将直抵咽喉,仅存的那点利润也将消失殆尽~
2、市场同类厮杀,僧多粥少
二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出现失衡,万众创业全扎到了餐饮堆里。
大量新增综合体分流并稀释了客源,社区餐饮更是游击队盘踞的阵地,那里早已是红海一片了。
整个市场同类厮杀,僧多粥少的现状令人堪忧~
3、顾客要求高了但又舍不得花钱
三是消费升级与囊中羞涩的矛盾并存。
即:一方面人们要求高了,选择多了,不仅仅满足于刚需的物质层面,更多的求综合体验满意度。但同时,经济大环境不好,兜里的钱少了,消费起来更加的缩手缩脚了。海底捞火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您对该项目感兴趣,请留下您的电话和姓名以及您的宝贵留言,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