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者之王”在高中二年级时发明了LED节能环保灯
王伯浩从小就被称为“毁灭者之王” 。 他拆除了家里的所有家用电器。 而且他发明LED节能环保灯的经验是偶然的。 而且他的经历与他的年龄更加不一致-他在18岁时获得了专利,有人花了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专利,但他拒绝了。 19岁那年,他自己创业,投资了30万元人民币,差点亏本。 现年21岁的他就在大三时就卖出了数百万个灯泡,并逐渐扩大了低碳商业机会,向上海世博会出售了LED灯泡,甚至希望点亮伦敦奥运会。
“当我在高二的时候,我家的灯泡突然坏了。妈妈在换灯泡时很热。那时,我想,'为什么 灯泡是热的吗?如果不热,有可能节省很多能量吗?”王伯浩说。 之后,他开始收集信息并找到解决方案。 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LED节能环保灯。
在王伯豪的专利产品中,一种节能灯由不同数量的LED组成,它们可以产生不同的亮度。 更独特的是,只要灯中的LED数量在100个以内,其功耗就为1.7瓦。 以王波浩公司办公室为例,王伯豪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日光灯管的功率为40瓦,24支灯管的总功率为960瓦; 用功率仅为1.7瓦的LED节能灯替换它们后,办公室的功率为40瓦。 一种LED节能灯,总功率仅为68瓦,节电率高达93%。
拒绝3000万种诱惑以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
诱惑总是伴随着成功。 获得国家专利后不久,王伯浩收到了北京一家研究所的来信。 对方慷慨解囊,表示将斥资3000万元购买王伯豪的专利。 王伯豪拒绝了。 高中二年级学生如何面对3000万元呢? 王伯豪说,说自己不动心一定是一个打击。 只要他想着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得到的“ 3000万”,那是一种折磨。 但是,他以前的经商经历使他渴望创业的梦想最终使他抵制了诱惑。
他当时仍是一名高中生,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我没有任何项目,做什么钱都可以。” 每个周末,他去成都买东西,然后回家广汉卖给同学。 泰胜南路,河花池,五怀石和盐石口都是他的基地。 “我卖耳环和戒指,台式电脑,冰箱和电视。我也卖它们。” 通过有所作为,王伯豪已经是一个高中生。 显然他的野心不是小贩。 因此,当他手中拥有一项专利,并且其商业价值为3,000万美元时,他在考虑周全后选择了自己的生意。
首批100,000个灯泡只卖了1,000个,几乎赔了钱。 第一笔风险投资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筹集了30万元人民币。 2008年,王伯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他租了一间小房子作为组装工厂,购买了材料,并与几个同学组装了灯泡。 “那时,一旦大脑变热,就制造了十万个灯泡。” 他卖出的LED节能灯售价约15元。 几个月后,仅售出100,000个灯泡中的1,000个。 王伯豪的野心几乎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倒。
幸运的是,他的外贸业务的一位朋友听说了这种LED灯,并决定将其出售给越南,老挝和其他地方。 王伯浩几乎将其余所有灯泡以成本价售出,库存最终又转为现金。 这个教训使王伯浩意识到,公司要生存,就必须开拓销售渠道。 他开始以多种方式工作。 首先,他找到大学生做兼职,并在成都的街道和小巷上分发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LED节能灯。 “至少有数千名学生被雇用做兼职。成本低,效果还不错。”
他仍在互联网上推广。 他在各种邮政酒吧和论坛上发帖,鼓励每个人讨论低碳问题并适时介绍他的产品。 此外,他还开始与建材工程公司合作,向客户推荐他的产品。 已经采用了几种方法,并且市场逐渐开放。 王伯浩说,创业三年来,他卖出了数百万只灯泡,去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一百万元。 尽管他是一家低碳企业,但他知道“低碳”一词。 王伯浩还哥本哈根会议之后。
“过去,我曾经卖过一盏灯,算作一盏灯。您认为低碳的概念在哪里?” 他说,自从了解低碳以来,他读了很多书和新闻,并学习了如何使用它。 用“低碳”包装他的产品,他很快尝到了做低碳生意的甜头。 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公司能够在晋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定居,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并获得提供资金的“金翼项目” 100万元信贷额度的支持。 协助中小企业。
不久前,成都市有关领导来晋江区大学生创业园考察时,他们看到LED节能灯时非常感兴趣,并指示有关部门购买了LED节能灯。 批量。 现在,政府采购量继续增加。 然后,有很多大笔交易。 毫不奇怪,上海世博会将购买其LED节能灯,伦敦奥运会也有望采用此类LED节能灯。 王伯浩说,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因此不方便透露这两项交易的细节。
也有许多灾后重建项目,并且出于对低碳的考虑,还选择了LED节能灯。 都江堰,绵阳等地的王伯豪正在做营销。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弄成两半然后用它。” 一方面有一个学生,另一方面有公司的老板,王伯浩在两个身份之间穿梭。 “选择供应商,进行谈判,交货时间可能会延迟;价格应尽可能高,并且货运过程担心损坏;必须对工人的技能,销售,库存,交货进行培训…… 管理。” 王伯豪说,为了赶时间,他用哈飞路宝作为赛车。
在公司发展方面,他的想法很明确。 “在这个阶段,我必须自己做。当我长大后,我可以聘请职业经理人。我什么都知道。职业经理人不能骗我。” 王伯豪说,现在公司的运营模式已经得到认可,一些风险投资家正在寻找它。 在他之上,希望注入资金。 “您知道新希望集团(New Hope Group)旁边的土地,从现在开始,它将是登封集团的所在地。” 王伯浩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他的目标是成为像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浩这样的成功企业家。
>